文/卡卡媽聊育兒,原創內容。
周末,同學小薇和她兒子來我家玩。她的兒子安安比我兒子卡卡大半個月,兩個孩子一見如故,很快便熟了。他們進去書房後,小薇對我說:「我好羨慕你啊,和卡卡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安安太叛逆了,平時無論我說什麼他都不聽,母子經常像仇人一樣吵架。」
小薇告訴我,其安安小時候,他們之間的親子關係也很親密、很融洽的,但是,自從安安上了三年級後,親子關係突然就變得緊張起來。
小薇認為主要問題出在安安身上,因為安安太調皮、太不聽話了,所以她在教育安安的過程中,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急躁了。
孩子調皮、不聽話
我告訴小薇,其實每個八九歲的男孩子都很調皮,親子關係好不好,主要還是看父母。我認為她和安安的親子關係緊張,責任在她身上。因為她太希望安安聽話了,只要安安不按她的意願做事,她就會批評、責罵安安。
小薇辯解說:「唉,我也是為他好啊!有時候實在是忍不住了才罵他的。」我相信小薇說的是真心話,她的本意是好的,出發點肯定是希望孩子好。但是,她可能沒有想到,她的這種教育方式,是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的。
卡卡媽認為,父母想和孩子和諧相處,例如像朋友一樣相處,那麼首先就要想一想,自己平時是不是真的把孩子當成「朋友」?
孩子很叛逆
八九歲的孩子,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們自己去面對和處理了。這個時期,他是很需要父母指導他的,如果父母在他做不好的時候,總是板著臉指責他,他會很反感的。
因此,父母應該在孩子面前,忘記自己「父母」的身份,把孩子當成朋友來教導,這樣,孩子才能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他才會願意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與父母分享。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把自己當成「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呢?卡卡媽認為,只要做到以下三點就可以了。
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
一、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交流
父母想和孩子做朋友,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自己的「架子」,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因為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希望獲得尊重;都喜歡和理解自己的人交朋友。
卡卡媽建議:平時,父母可以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但是,交流的內容,不要僅局限於學習、成績,還可以談一談孩子的學校生活、孩子的興趣愛好、甚至孩子的好朋友等等。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如果可以和孩子成為「朋友」,那麼,親子關係自然會變好的。
父母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交流
二、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總是帶著一種「權威」,喜歡用命令的口吻來要求孩子去做事。
如果孩子的考試成績差了,父母還會口不擇言地批評孩子。雖然父母認為這樣做是為孩子好,但實際上,這種教育方式是很傷孩子自尊的。
卡卡媽建議: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孩子的人格、心態等等,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因此,父母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好榜樣。
例如,父母希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那麼,自己就應該做孩子的榜樣,經常專心閱讀。孩子看到父母認真地看書,他也會靜下心來安靜地看書的。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年紀小,不懂事,所以事事都要求孩子聽自己的,因為自己的閱歷比孩子豐富。因此,一旦孩子的想法和父母的不一致,他就會強勢地說服孩子;如果孩子不聽他的,甚至和他頂嘴,他就會指責孩子,甚至還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例如打罵孩子等等。
卡卡媽建議:父母想和孩子成為朋友,就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也就是說,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理解孩子的目的和想法,這樣,才可能愉快和有效地和孩子交流。
平時孩子取得成績,父母要對他進行表揚和鼓勵;孩子遭遇失敗後,父母不要批評他,也不要嘮嘮叨叨的,而是想辦法安慰孩子,讓孩子知道,無論怎樣,父母都是愛他的。
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支持後,他才會變得更有信心,同時也更願和父母交流的。
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有的父母可能會覺得,要與孩子交朋友是很難的事情,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因為很多孩子都很想和父母做朋友,他們很希望父母理解自己、尊重自己,可是父母卻總是端著「架子」,他們不敢和父母做朋友而已。
只要父母能夠做一些小小的改變,放下「架子」,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那麼,孩子是很願意和父母一起分享自己的一切的。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卡卡媽的說法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