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寶寶放早教動畫片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小故事:小豬和小明是好朋友,一天小豬在工地看到小明爸爸吃饅頭,小豬就說:「叔叔你吃饅頭怎麼不吃菜啊,長期這樣身體能受得了嗎」?小明爸爸說:「我習慣了,我要存錢給小明交學費呢"。
話音剛落,就看到小明來找他爸爸了,小明又向他爸爸要100塊買作業本,每個星期都要100塊錢,小豬想拆穿,小明就湊到小豬旁邊誘惑小豬說:「幫我保密我請你吃雞腿」。小豬說:「雞腿是很好吃,但是太沉重了,我吃不下。你手裡的100塊是你爸爸每天扛一千斤水泥爬10層樓才掙來的,你忍心嗎」?
小明聽了小豬的話知道原來爸爸掙錢這麼辛苦,自己還每個星期欺騙爸爸要錢,很慚愧,就哭著向他爸爸道歉。
看了這個故事就想起了很多家長都困惑的一個問題,到底該不該讓寶寶知曉掙錢的辛苦讓寶寶努力學習?
其實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得有度!如果過度向寶寶描述自己家裡掙錢很難很難,家裡經濟情況很困難反而會對寶寶不好。
1 讓寶寶自卑,如果寶寶知曉自己家裡經濟條件很艱苦,他們在同學面前就會抬不起頭,很自卑,也不敢和同學交朋友,很孤僻!
2 讓寶寶過度看重金錢,如果寶寶知曉自己家裡經濟條件很艱苦,他就會覺得錢是一切,以後可能眼裡只有錢,為了掙錢什麼方法都可以用,那麼也會扭曲了寶寶的金錢觀!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告訴寶寶才更合適呢?
如果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的話我們可以告訴寶寶家裡經濟條件雖然比不上大部分人那樣好,但是也不是最差的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且我們靠自己的努力去掙錢,不管掙多掙少,也要過得有尊嚴。
在網上看到過泰國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天孩子對他媽媽說他不想上學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可能很多家長要麼就用條件去哄騙、誘惑寶寶繼續上學,有的家長可能是用連打帶罵的方式讓孩子繼續上學。
但是這位媽媽並沒有這麼做,她就帶著孩子去撿一天垃圾賣,孩子一開始撿垃圾也是很高興的,他覺得撿垃圾還可以賣錢,也不用上學,簡直填好了。
他們撿了一天垃圾,最後才賣得兩泰銖,而且孩子很累了,他不想走路回家,他和媽媽說,我們坐公交車回家吧,媽媽對他說公交車要十泰銖,我們的錢不夠呀。
他們又往前走了很長一段路,孩子真的很累很渴了,他看到冰淇淋店,他對媽媽說他想吃一根冰淇淋,他媽媽說一根冰淇淋要五泰銖,我們的錢還是不夠呀,我們只有兩泰銖。
沒辦法,他們只能不斷地走直到回到家,回到家孩子已經精疲力盡了,他突然對媽媽說他想要上學,媽媽臉上露出了笑容。
這個故事很有教育意義,讓孩子自己經歷困難明白掙錢的不容易,最後自己心甘情願地去學習!現在很多孩子覺得學習很難甚至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的學習壓力太大,有這樣想法的人可能還是沒有怎麼吃過苦的。
昨晚在朋友圈看到一個老師截圖了家長群一個家長的問題「我覺得現在孩子的學習作業太多你們怎麼看」,然後這個老師就回復了很長的一段話:最近發現很多學生家庭作業沒有昨晚,一年級了很多字都不認識,也不會基本的閱讀,很多家長也沒有好好輔導作業,應付式地籤名,甚至有的家長都沒有籤名。如果哪位家長覺得自己孩子的作業太多了可能私聊我,我可以特殊對待。後面沒有家長繼續討論這個話題了。
雖然說學習不是掙錢的唯一出路,但是不好好學習你掙錢就會很困難,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