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寶寶睡覺這件事,很多人會說:不就睡個覺嗎?有那麼難嗎?困了自然就能睡。
養過孩子的人都知道,這還真不是那麼回事,嬰兒般的睡眠都是騙沒養過孩子的小姑娘小夥子的。
真相是:睡眠是寶寶需要學習的能力,就像讀書寫字一樣。這個觀念的確很令人費解。對我們成人來說,睡覺是很自然的事情,為什麼還需要學習呢?
因為寶寶的感官和身體都在飛速發育中,發育的結果就是讓他們的神經系統和身體更為協調,這個過程對睡眠有促進也有幹擾。
在這個協調過程中,我們需要協助寶寶學習利用對睡眠有利的因素,避開幹擾。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寶寶需要熟練掌握一系列的能力。
身體和肌肉的控制能力
小嬰兒生下來神經系統對身體是沒有控制能力的,他們的一些動作大部分是無意識的原始反射,比如驚跳反射。接下來他們的神經開始慢慢有了控制身體的能力,這是一個從頭到腳的過程,嬰兒先抬頭,抬胳膊,翻身,爬行,站立,行走。
大部分的寶寶在月子裡的睡眠都是非常好的,一旦開始翻身,這個好睡眠就會受到幹擾而變糟糕。因為開始翻身時,寶寶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身體而在入睡和夜醒時翻身。
剛會爬時,寶寶會在睡前爬來爬去不睡覺。會站立後,寶寶又會反覆的站起來影響入睡和夜醒。
這其實都是因為在大運動發展初期,寶寶是很難控制自己的身體的。很多家長選擇在這個階段通過控制寶寶的身體來幫助他們入睡,比如翻身就用枕頭擋著,爬就抱起來哄。
短期內確實有一定效果,但是從長期看,卻拉長了寶寶對自己身體控制能力學習的過程。
睡眠最需要的一個能力,是放鬆。而運動中肌肉是緊張的。如何從緊張切換到放鬆,並且切換自如,則是寶寶需要學習的睡眠能力之一。
如果寶寶是自主入睡的,他們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如何從緊張到放鬆。唯有這個技能熟練了,寶寶才能快速入睡。這個技能就像寫字一樣,也是熟能生巧的。
如果我們沒有給寶寶機會自主入睡,他們就很難學會控制肌肉從緊張到放鬆,這樣一來,他們可能到很大都會存在入睡困難的問題。
我見過很多2歲多3歲多的寶寶,自從不再抱睡奶睡開始自主入睡後,就一直存在入睡困難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在嬰兒期熟練掌握控制肌肉從緊張到放鬆的能力。
感官處理/屏蔽信息的能力
小嬰兒剛生下來視覺和聽覺都是沒有發展的,也就是說他們這個階段是聽不到也看不到的,大部分寶寶在月子裡都睡得很好。
但是,很多寶寶出了月子,白天的睡眠就開始不好了,睡得短,有的寶寶還入睡困難。為什麼?因為他們的聽覺和視覺發育了,突然一個花花綠綠的世界出現在他們面前,像一個巨大的刺激,他們知道如何屏蔽掉這個刺激。
這就好比打開了電視開關。到了睡覺時間,卻不知道如何關掉。而關不上就睡不著覺,睡著了還可能會被吵醒。
相比成人,小嬰兒的感官是全然開放的,不像我們成人可以有選擇的處理信息和屏蔽信息。大家可能會發現小孩子總能看到一些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比如路邊的螞蟻,彩圖上的一個小點。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這種開放就會導致睡眠問題。因為入睡是需要把一些感官上獲得的信息屏蔽掉,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體上。
自主入睡的寶寶在入睡前會有一些自我安撫的行為,比如吃手,玩安撫巾,搖頭,舔嘴唇,抓媽媽手等等。這其實是一種幫助他們屏蔽感官信息的刺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的行為。
寶寶通過學習自主入睡,就會獲得這種屏蔽刺激的能力。或者說,這種屏蔽刺激的能力是需要學習的。
很多奶睡的寶寶在斷奶後會入睡特別困難,入睡會非常興奮。主要原因就是,之前他們屏蔽刺激是藉助了外界手段,媽媽的奶。一旦失去了外界手段,自己就沒有辦法去拼屏蔽外界刺激。
處理身體內在信號的能力
4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在睏倦的時候,是會發出睡眠信號的。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及時安排他們睡覺,慢慢他們就可以獲得一種經驗,就是困了就要睡覺。
也就是說,在睏倦這個信號發出來之後,他們的身體感覺就會捕捉到這個信號而啟動其他工作,比如前面提到的屏蔽刺激,還有就是放鬆身體。
如果我們持續的做這個動作,也就是保持寶寶的作息規律,那身體感覺到信號-屏蔽刺激-放鬆身體就會是一氣呵成的。
寶寶就會獲得一種能力,就是處理身體睏倦的內在信號的能力,也就是困了就知道睡了。
有人會說:困了還不知道睡覺嗎?這事還需要學嗎?哈哈你先想想是不是你睡前已經困得東倒西歪了還在刷手機呢?
有很多的寶寶,因為作息不規律,一直沒有自主入睡,2、3歲後入睡困難,即使困得睜不開眼睛了還撐著玩。
其實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無法注意到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信號。
還有的寶寶在困極了會一鍵進入哭鬧不講理模式,因為他們壓根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這種困得難受的感覺。就會鬧覺。
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形成接收睡眠信號-屏蔽刺激-身體放鬆,這樣一個閉環的能力。缺乏了這個閉環能力,他們就會入睡困難。
接受分離的能力
很多寶寶抱著睡放不下,放下就醒。或者陪著睡媽媽不能走開,一走開就醒。其實是因為
寶寶對「睡眠中的分離」無法接受。根本原因,是寶寶沒有認知到這樣的分離是ok的,因為他們沒有過分離的體驗。
比如,出生以後就是一直抱睡,24小時一直睡在媽媽身上。「在床上睡」是一種從沒有過的分離的體驗。即使被放下了,他們醒來後發現自己被放下了,就會對這種「分離」表示抗議。
讓孩子從睡眠中學會分離和相聚這兩個課題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更會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心。讓寶寶醒著的時候在嬰兒床自主入睡,就是教會寶寶睡眠中的分離。
一旦孩子接受了睡眠中的分離,清楚的知道第二天早晨醒來會看到媽媽溫柔的笑容和擁抱。他們斷然不會認為自己是被拋棄了,也會在夜間減少醒來查崗。
分離本來就是親子關係中的核心課題。我們現在所有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讓孩子和我們更好的分離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