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幼兒期兒童(1-3歲)之丹佛兒童發展評量 測驗執行說明

2021-02-08 兒童運動發育遲緩與腦癱康復訓練指導

幼兒期兒童(1-3歲)之丹佛兒童發展評量能夠協助父母及師長及早了解兒童發展能力之綜合傾向,了解兒童發展能力之困難與需求;幫助父母及師長清楚兒童發展資料,並及時找出問題;協助治療師提供有效指引,來設定未來訓練計劃。通過視頻學習,我們能了解「擔丹佛兒童發展評量」內容,並正確執行測驗。




丹佛寶寶智力發展篩選量表 

 

 0-6歲嬰幼兒的智商測定對環境的要求非常嚴格,甚至對光線、室內陳設、溼度等都有嚴格的界定。另外,測評人員說話的速度、聲調等都可能對嬰幼兒產生影響,因此一般不進行給出具體成績的智商測定,而是進行篩查性智力測驗。
篩查性智力測驗是一種比較簡單、快速、經濟的方法,有的也適用於群體測試,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篩查出在生長發育或智力方面有問題的小兒。比較常用的方法就是丹佛嬰兒發育量表(簡稱DDST):該方法包括測試小兒的個人-社會適應、精細動作、語言和大運動四方面的能力,共有104個項目,適宜於新生兒至6歲的小兒。
丹佛發展篩選測驗(DenverDevelopmentalScreeningTest,簡稱DDST)
丹佛發展篩選測驗是美國丹佛學者弗蘭肯堡(W.K.Frankenburg)與多茲(J.B.Dodds)編制的,是目前美國託兒所、醫療保健機構對嬰幼兒進行檢查的常規測驗。DDST的檢查對象為出生到6歲的嬰幼兒,如其不能完成選擇好的項目,便認為該嬰幼兒可能有問題,應進一步進行其他的診斷性檢查。必須注意的是DDST是篩選性測驗,並非測定智商,對嬰幼兒目前和將來的適應能力和智力高低無預言作用,只是篩選出可能的智商落後者。
丹佛發育篩查測驗(Denver Development Screen Test DDST)也是我國的一種標準化兒童發育篩查方法,被廣泛用於各大醫院適用於0~6歲兒童。它由104個項目組成,分為四個能區。
1、個人—社交能區 這些項目表明小兒對周圍人們的應答能力和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精細動作—適應性能區 這些項目表明兒童看的能力和用手取物和畫圖的能力。
 3、語言能區 組成本能區的項目表明兒童聽、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4、大運動能區 本能區項目表明小兒坐、步行和跳躍的能力。
104個項目中,有的允許詢問兒童家長報告的情況判斷通過與否,有的是檢查者觀察兒童對項目的操作情況來判斷。 篩查的結果分為正常、可疑、異常及無法解釋四種。對於後三種情況的兒童應在一定時間內複查。若複查結果仍為原樣,應進一步檢查。本篩查方法的優點在於能篩查出一些可能有問題,但在臨床上無症狀的患兒,也可以對感到有問題的經檢查加以證實或否定;還可對高危嬰幼兒(如圍產期曾發生過問題的)進行發育監測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同時還可能辨別患兒屬於哪一個能區發育遲緩而有可能對該能區進行早期幫助。

1981年,弗蘭肯伯又把DDST修改成階梯式的DDST-R,測試項目精簡到12項,使測試時間由原來的15分鐘減少到5~6分鐘,因此受到更為普遍的歡迎。中國自1979年開始試用該測驗,經臨床實踐證明,它確能快速有效地估計幼兒發展的情況。


丹佛發育篩查測驗(Denver Development Screen Test DDST)

(一、大運動能區)

白色部分說明有75%的孩子達到了,黃色部分是剩下的25%的孩子,越早達到越好。

  

丹佛發育篩查測驗(Denver Development Screen Test DDST)

(二、精細動作—適應性能區)

白色部分說明有75%的孩子達到了,黃色部分是剩下的25%的孩子,越早達到越好。上面「書」是指「畫後面的形狀」的意思。

  

丹佛發育篩查測驗(Denver Development Screen Test DDST)

(三、語言能區)

白色部分說明有75%的孩子達到了,黃色部分是剩下的25%的孩子,越早達到越好。


丹佛發育篩查測驗(Denver Development Screen Test DDST)

(四、個人—社交能區)


白色部分說明有75%的孩子達到了,黃色部分是剩下的25%的孩子,越早達到越好。


點擊閱讀:

四肢發達,頭腦真的簡單嗎? 動作技能與認知間的關係探討

視頻:癲癇是怎麼回事?院外癲癇急性發作如何處理?

米熊視頻直播OT培訓:兒童作業治療評估

「溝通房子」

南加大暑期國際作業治療(SOTI)項目申請現已開啟 | 截止日期3月15日

向正坐位姿勢轉換的訓練

頭的控制 | 俯臥位抬頭

家庭姿勢管理指導

認知障礙兒童:對示範與擴展語言的提示

家長課堂第九期:足內翻的貼扎方法

腦癱患兒為什麼不宜取仰臥姿勢

家庭康復訓練:剪刀步態、下肢屈膝、膝反張、尖足,足內外翻的訓練

腦性癱瘓的早期症候:僵硬和鬆軟的早期症候可在出生後立即被注意到

父母一定要知道的語言學習原則

嬰兒的認知發展:注意、記憶與思維


(如果未通過您的好友請求,是因為微信號已滿,請後臺諮詢新的微信號。歡迎關注新浪微博:@兒童康復訓練指導)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幼兒期兒童(1-3歲)之丹佛兒童發展評量 測驗執行說明
    幼兒期兒童(1-3歲)之丹佛兒童發展評量能夠協助父母及師長及早了解兒童發展能力之綜合傾向,了解兒童發展能力之困難與需求;幫助父母及師長清楚兒童發展資料
  • 丹佛兒童發展篩選測驗表(0-6歲)
    丹佛發展篩選測驗( 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簡稱 DDST )根據維基百科的內容,丹佛發展篩選測驗由美國醫生W. K.弗蘭肯伯和心理學家J.B.道茲制定,發表於1967年,用來鑑定6歲以下的兒童有無發育問題,簡稱 DDST。1992年發布了丹佛II的修訂版。這些測試的目的是找出有發育問題的幼兒,以便他們能夠得到幫助。測驗內容涉及兒童發展的四個領域: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性、語言和個人—社會行為等四大行為領域。DDST一次檢查時間僅用15分鐘即可完成。
  • 丹佛發育篩查測驗(DDST)——關注兒童心理行為發育,提高兒童健康水平
    通過專業的兒童心理行為測評可以讓您更好的了解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心理行為發育水平,個性、情緒狀態,對發育障礙性疾病,如多動症、孤獨症、學習困難等提供診斷依據,評價孩子幹預治療以後的效果和估計預後。     兒童的心理行為發育,是指兒童的心理特點、個性特徵、行為表現等,在兒童期不同年齡段的整個發展過程,通過兒童的認知水平,語言、大運動,精細動作及社會適應性和情緒發育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認知水平發育包括兒童對顏色、大小、數字的認知,大運動發育表現為兒童會坐、翻身、行走等,精細動作發育表現為孩子能穿衣、吃飯或剪紙等。對這些能力和性格特點的檢查統稱為心理測查和發育評估。
  • 幼兒期兒童的保健重點
    自1歲至滿3周歲之前為幼兒期。由於感知能力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對周圍環境產生好奇、樂於模仿,幼兒期是社會心理髮育最為迅速的時期。>這個階段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父母應該重視與孩子的交流、利用各種遊戲、故事情景幫助兒童的語言發展。
  • 才兒坊:幼兒期兒童動作發展規律
    幼兒前期兒童的軀體動作或雙手動作繼續發展,比以前熟練、複雜,而且增加了隨意性,幼兒可以比較自如地調節自己的動作。在幼兒期,由骨骼和肌肉聯合構成的運動器官在發展,調節支配運動器官的能力也在增強,這些為幼兒動作發展準備了條件。
  • 發展評估測驗彙編-2
    歲至6歲◆行為與情緒評估量表◆情緒障礙量表◆幼兒園兒童活動量評量表◆社會適應行為量表◆幼兒情緒能力量表◆兒童生活功能量表(中文版)6至12歲◆小學兒童自我概念量表>◆行為與情緒評量表◆情緒障礙量表◆社會適應表現檢核表◆文蘭適應行為量表◆小學學生活動評量表◆臺灣版兒童青少年量表
  • 學前兒童心理髮育的測量與評價
    (一)篩查性測驗1.丹佛發育篩查試驗(DDST) 及其修訂試驗(DDST ~R)丹佛發育篩查測驗是1967年由弗蘭肯堡和多茲制定的,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是目前運用得最廣泛的篩查量表之一。許多國家都有自己國家的修訂版,此測驗在我國也得到了廣泛運用。
  • 兒童智力該怎麼測驗?
    智力低下是兒童較常見的一種發育障礙。顧名思義就是兒童在發育時期內,一般智力功能明顯低於同齡兒童,伴有適應性行為缺陷的一組疾病,並強調智力低下由智力功能和適應性行為(又稱社會生活能力)兩方面決定。然而導致智力低下的原因十分複雜,現在已經知道的病因已達數百種之多。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健康領域
    【羅宏春學前教育工作室·好書共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健康領域(第六期) 2020年3月起,羅宏春學前教育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在首席羅宏春園長的引領下,圍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開展好書共讀系列活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出發點。
  • 1月9日開學丨兒童心理評估專業技能課程
    在臨床醫學 、兒童教育和心理學領域都需要對兒童進行一定的心理評估,包括正常兒童、高危兒童或存有潛在問題的兒童,例如與學校心理工作多個方面息息相關,如新生心理篩查、危機個案評估等,通過專業的心理測評,正確了解兒童當前的心理行為狀態 ,一方面可以判斷兒童的心理發展狀況,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需要鑑別出有行為問題和心理發展障礙的兒童,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早期幹預、早
  • 多少歲可以過兒童節?在我國幾歲算是兒童?
    每年的6月1日兒童節都是屬於孩子們的專屬節日,很多慶祝活動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但是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有些孩子發現他們已經享受不到兒童節的待遇了,那麼在我國,多少歲還可以過兒童節?孩子的成長期是怎麼劃分的?
  • 兒童的執行功能評估和訓練
    完成這些活動所必需的高級認知功能就是「執行功能」。諸多研究發現,執行功能與兒童的認知、社會情感發展、情緒調節、社交技能、學業成就等存在顯著正相關。兒童青少年期一些常見的神經發育性疾病,例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孤獨譜系障礙、兒童青少年抽動障礙等,均存在明顯的執行功能損害。1.
  • 兒童多動症|ADHD在幼兒期的14個跡象
    前幾天有家長諮詢我孩子多動症的事情,我問他孩子多大了,回覆說孩子4歲。這種情況其實不常見,因為很多ADHD兒童的家長都是等到上學以後,發現孩子適應不了學校規則和學習要求才會去檢查。一般醫院也不給5歲以下的孩子診斷。
  • 筆記|《發心》C6幼兒的心理發展(3~6、7歲)之三、幼兒認知的發展
    三、幼兒認知的發展(一)幼兒記憶的發展特點1.記憶容量的增加成人短時記憶容量為7士2個信息單位(組塊),而7歲前兒童尚未達到這一標準。一般認為,兒童的記憶容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2.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的發展幼兒初期的兒童無意識記佔優勢,凡是兒童感興趣的、印象鮮明、強烈的事物就容易記住,讓記憶服從於一定目的還有困難。在教育的影響下,幼兒晚期的兒童有意識記和追憶的能力逐步發展起來。有意識記的出現標誌著兒童記憶發展上的一個質變。3.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的發展整個幼兒期,形象記憶佔主要地位。
  • 1至3歲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值得家長收藏
    本章內容給大家介紹的是1~3歲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 1~3歲這個 年齡段被稱為是幼兒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大腦發育非常迅速,在孩子三歲的時候,他們的大腦重量已經接近於成人。幼兒期的孩子他們已經具備了多種能力了,比如大運動、精細運動、認知理解、語言能力等。
  • 兒童心理評估技能證書招生簡章
    在臨床醫學 、兒童教育和心理學領域都需要對兒童進行一定的心理評估,包括正常兒童、高危兒童或存有潛在問題的兒童,例如與學校心理工作多個方面息息相關,如新生心理篩查、危機個案評估等,通過專業的心理測評,正確了解兒童當前的心理行為狀態 ,一方面可以判斷兒童的心理發展狀況,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需要鑑別出有行為問題和心理發展障礙的兒童,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早期幹預、早
  • 流動兒童幼兒園學習環境評量工作順利完成
    2020年11月17日至12月1日,匯智流動兒童早期教育項目組聯合四川師範大學技術支持團隊,運用《幼兒學習環境評量表》分別對郫都區、新都區、武侯區的9所流動兒童幼兒園進行測評,評量師資培訓、課程開發及幼兒園管理手冊對項目園的影響。本次評量範疇為3-5歲兒童提供的課程和環境:讀寫能力、數學、科學/環境、多元性。
  • 晨茜語言矯正:為什麼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它有什麼特點?
    為此,小雨的媽媽帶小雨去了相關機構進行檢測和諮詢,在這一過程中,她聽到最多的詞就是「2歲」「3歲」「語言發展」「關鍵期」,她心存疑問,為什麼醫生和專家都強調「2歲」「3歲」,它和說話有什麼關係?為此,晨茜語言矯正特別為小雨媽媽,還有更多關心孩子成長的新手媽媽科普一下「為什麼2到3歲(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一問題。
  • 六一兒童節多大幾歲可以過 兒童節多少歲到多少歲介紹
    一般有以下幾種說法:  在兒童心理學裡,兒童的年齡段很長,從初生至十七八歲都屬於兒童,而且根據心理發展的特點,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乳兒期(初生至1歲)、 嬰兒期(1至3歲)、學前期或幼兒期(3至6歲)、學齡初期(6至12歲),學齡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歲)、學齡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歲)。
  • 巧問教育發布白皮書3.0:5歲是兒童專注力快速發展期,需把握關鍵期
    來源標題:巧問教育發布白皮書3.0:5歲是兒童專注力快速發展期,需把握關鍵期 每當提到注意力問題,家長們總是有類似的感慨:他愛玩的能坐一天,不愛玩的1分鐘都堅持不了,注意力算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