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部分參與汶川地震救災直升機介紹

2020-12-27 手機鳳凰網

成都軍區抗震救災部隊的一架米-171直升飛機,五月三十一日下午在執行運送第三軍醫大學防疫專家到理縣的任務返回途中,因局部氣候變化,突遇低雲大霧和強氣流,在汶川縣映秀鎮附近失事。圖為米-171直升飛機在成都鳳凰山機場每次救災出發時,都有大批百姓關心相送。 中新社發 賈國榮 攝

統計顯示,救災期間,全軍及民航系統出動直升機99架,其中民用直升機30架。救災直升機中,米-171機型最多,其次為黑鷹、直八、超級美洲豹等機型。

米-26

機型介紹:被稱為世界最大直升機,具備全天候飛行能力。

救災事跡:空運數十臺挖掘機至唐家山,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險中立下赫赫戰功。該「空中巨無霸」,可一次運20噸貨物、100多人。

黑鷹

機型介紹:軍用時,主要執行向前沿陣地運送突擊部隊和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的任務,有時也用於從戰場搶救傷員。

救災事跡:關鍵時刻,黑鷹直升機最先降落震中———汶川縣映秀鎮。及時運進飲水、食物、藥品及醫護、急救人員。

美洲豹

機型介紹:最早產於1969年,1978年發展為「超級美洲豹」。配備額外載油能力,有利於執行長距離搜救任務。

救災事跡:交通部派出的兩架「超級美洲豹」EC225直升機能全天候精確執行救援任務。

米-171

機型介紹:可在氣候極差、能見度低或高緯度地區等條件下安全飛行和著陸。

救災事跡:在四川地震救援中承擔了大量搜救和運輸工作,為救災中出動最多的機型。

A119

救災事跡:江蘇派出兩架民用A119直升機趕往災區。裝載了GPS衛星定位系統、氣象雷達,以及可以把人從地面吊上飛機的絞車。

米-8

機型介紹:米-8是一種雙發、五葉單旋翼的大型直升機。1964年米-8軍用型及民用型同時開始投產。最大速度為260千米/小時(1000米高度)。

小松鼠

機型介紹:外掛能力最大可達1400公斤(3086磅),並且具有極佳的爬升能力,使得小松鼠成為山地飛行的理想工具。

注:數據來自民用直升機抗震救災飛行指揮部等部門。(趙斌)

相關焦點

  • 汶川地震中的救災將軍10年後都咋樣了?5人升上將 5人升中將
    今天是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已過去十年。當時地震發生1個小時到隨後3天時間裡,中國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出動16萬官兵,參與抗震救災。回首10年,許多當時參與地震救援的軍人,已逐步晉升,在軍中擔任重要崗位。
  • 汶川地震全程回顧 舉國救災八大啟示
    大地震發生後,隨之而來的全國各地數以萬計家庭申請認養地震孤兒的熱潮,無疑是救災行動的"升級版"。中國人壽設立"國壽慈善基金會",承擔所有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兒成長至18周歲的相關費用。5月16日,北京市民政局、首都慈善公益組織聯合會開通"收養汶川地震孤兒登記熱線",2天接到收養電話2354個。
  • 總參謀長陳炳德首次披露汶川大地震用兵過程
    地震兩分鐘後就接到電報地震發生兩分鐘後(汶川地震發生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編者注),一份特急電報「四川汶川發生7.8級地震(後修正為8.0級),具體災情正在了解之中」送到我面前。我心頭一震:32年前唐山大地震也是7.8級,有上百萬人被埋壓,24萬生靈歿沒,地面建築幾乎全部倒塌。
  • 「512」汶川地震:十年生死兩茫茫
    幾乎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軍人、醫生、救援隊還有無數聞詢趕來的志願者冒著生命危險趕到了汶川,來到了救災搶險的第一線。中國軍人衝在最前面的,永遠是人民子弟兵。汶川震後,災區道路損壞嚴重,地面救援部隊難以抵達,震中茂縣已成「孤島」。當時汶川海拔高、氣候條件複雜,此前直升機6次嘗試降落未果。,空降兵成了進入災區了解災情的最後希望。
  • 汶川地震VS武漢抗疫,紀念這一輪跨越了12年的生死營救!
    回首這一段備受歧視和指責,甚至在部分西方人眼中「逆全球化」的防疫史,我們似乎依稀能夠看到當年汶川地震的影子。從汶川地震到武漢抗疫,可變的是時,是勢,不變的,是藐視一切困難,「人定勝天」的舉國動員能力。何謂「集中力量辦大事」?何為讓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驚呼「一生中從未見過的動員」?早在汶川地震時期,這樣的「中國式動員」早已初露雛形。
  • 汶川地震後災害治理的十年演進:四川經驗與中國模式
    值得介紹的是,這次大會期間,也是我們中國社會組織第一次組團去了仙臺現場。在這樣一個全球反思中,我們中國也在行動。這個行動其實是汶川地震後十年的重要觀察背景。「汶川地震」 是中國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節點有同事問我,其實2008年汶川地震應對到底意味著什麼?
  • 趙永久博士解讀汶川地震的地質背景
    2008年5月18日上午9時和下午3時,在我校明倫校區和金明校區,環境與規劃學院趙永久博士走進我校「名家講壇」,為同學們解讀「汶川地震的地質背景」 。趙永久博士曾在四川做過三次實地考察,對汶川及其附近地區的地質構造十分熟悉。他說此次汶川地震震驚世人,損失巨大,因此人們十分有必要掌握與地震有關的基本知識及有效的避震措施。
  • 12年前汶川地震,只能湊出80架救援直升機,今數量大增是血的教訓
    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港澳、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據統計,此次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8452.15億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威力最強大的地震。
  • 漢旺地震遺址公園將於汶川地震周年祭開館(圖)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前,漢旺地震工業遺址公園首個項目數字紀念館將率先建成並與遊人見面。  現狀:生產設備將遷新區  走進漢旺的十裡東汽,很難聽到有人說話。東汽漢旺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陪記者走了很長一段路,才聽到從一座廢墟內傳出了機械作業聲:一臺大吊車在廠房內將一臺臺受損的機械慢慢吊起,然後裝入貨車內。
  • QQ發帖 女孩助直升機空降汶川(圖)
    網聚力量 網友搭建愛心通道     到昨日,僅在汶川貼吧內,張琪的這篇帖子就被轉載了1917次。同時,地震發生後不到1小時,網絡上就出現了眾多新建的愛心群、抗災吧,照片、愛心言辭充溢其間。
  • 汶川地震周年祭_中國網
    香港《大公報》的社評說,一年前曾經為救災盡心盡力的港人,今日也和全國人民一道,再次向災區民眾和遇難同胞送上一份慰問與哀思。 19:13:56  中國網: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際,海外華文媒體紛紛開設專題並發表評論,回顧救災中的精神洗禮,展望災區重建的未來。
  • 四川86歲老人練左手寫字半年寫2萬字文稿:為記錄汶川地震
    顧伯亞 家屬供圖3月12日,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宣傳策劃部部長何光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上述老人名叫顧伯亞,所提供的文稿約2萬字,汶川地震發生後,老人深入災區記錄下所見所聞,「情真意切,具有一定的歷史收藏價值」。
  • 100張記錄汶川地震的照片,看完已淚流滿面
    在汶川大地震中她失去了包括母親、兩歲女兒在內的10名親人,但始終堅持在救災一線,因過度勞累曾多次昏倒在救援現場,被稱為「中國最堅強女警察」。17、快救救我的親人,那一刻已淚流滿面18、汶川地震的兩位倖存者相擁而泣。
  • 汶川地震十年 記者回訪抗震救災英雄子弟兵
    來源:人民日報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現場。資料圖片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現場。資料圖片2018年,程強(右一)在空降訓練中。賈光輝攝2018年,楊志與汶川小朋友在一起。10年後的今天,記者沿著龍門山地震帶重訪當年的重災區,昔日的廢墟上早已鋪滿生命的綠色,當初在救災一線湧現出的抗震救災精神,在一茬茬官兵身上接續傳承,迸發出了強大生命力。
  • 寮國潰壩引發水災 深圳公益救援隊出國參與救災行動
    深圳公益救援隊出國參與救災行動。昨日,晶報記者獲悉,深圳公益救援隊在獲悉寮國發生潰壩災情後緊急出動前往災區救災,已於當地時間7月29日8時(北京時間7月29日9時)抵達寮國南部阿速坡省薩南賽縣潰壩事故救災指揮部和災民安置點,與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救援工作。
  • 紀念汶川地震 《極震區》3D災難電影啟動
    再現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極震區》,在震後十周年之際正式啟動。電影《極震區》,向抗震救災英雄與人民致敬,謳歌中國軍魂,傳遞大愛的中國精神。  (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協會副秘書長張作龍為《極震區》題詞)  汶川大地震3D災難電影,集各界力量共創大作  《極震區》是關於汶川大地震救災題材的3D院線電影,不僅將5.12汶川大地震通過電影鏡頭進行全景展現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祈福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災難無情,卻也讓生者堅強,有了更好的今天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回望那個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逝者安息,生者奮發!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受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記載以來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世人慟哭,舉國同悲。
  • 悲情母親:汶川地震失去兒子 雅安地震失去女兒
    沿途見老城區和龍門鎮的多數房屋倒塌,縣城新區臨街房屋部分坍塌,震區上空有救災直升機盤旋。災區現狀記者在蘆山縣人民醫院發現,醫院內擠滿了人,傷員、醫生以及病床都在醫院的空地上。蘆山縣人民醫院人力資源部部長楊永忠說,地震發生時,醫院有170多名住院病人。醫院將他們迅速轉移到醫院空地上,沒有發生病人傷亡。
  •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真情是滄桑 ——記汶川地震十周年有感  一轉眼,汶川地震過去已經有十年了,十年的風風雨雨,十年的艱難險阻,十年的塵世浮沉,換做是別的事物,或許我早已忘記,但時至今日,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發生的場景依舊像一幕幕清晰的畫面映照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 這次大不同,蔡英文也學會了「救災政治學」?
    臺灣花蓮大地震,救援工作不僅是在和死神搶時間,也是在考驗民進黨當局和蔡英文的危機處理能力。地震剛剛發生不久的7日凌晨1點31分,蔡英文就在個人「臉書」上發布地震訊息,並強調她「已經下令臺軍,盡全力協助救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