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大地震首個地震遺址公園將參評國家地質公園
新華網成都7月16日電(黃毅 殷切)汶川大地震首個全面反映地震遺蹟的青川地震遺址地質公園,日前在成都順利通過了專家組的評審。接下來,這座地質公園還將被推薦參加國家地質公園的評審。
-
汶川地震旅遊環線提議浮出水面
變被動恢復為主動打造 汶川地震旅遊環線的提議浮出水面 汶川地震環線是中華民族感動之旅 本報記者 閔捷 實習生 楊恬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四川旅遊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每年5月四川開始進入旅遊旺季,而地震後的5月,四川旅遊出現比淡季還淡的境況。 為儘快重振四川旅遊信心,國家旅遊局和四川省旅遊局全面啟動地震災後旅遊的重建規劃工作。6月2日,四川大學災後重建聯合調研組的旅遊博士專家團,向省旅遊局遞交了《打造汶川地震旅遊環線,帶動地震災區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
-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博士薛蓮到地質地球所交流
薛蓮作了題為「汶川地震的同震溫度異常和震後癒合」的學術報告,在報告中她簡單介紹了汶川地震後科學鑽探一號孔連續觀測的地溫數據及相應的異常,並根據溫度異常的最大值限定了斷層面動態摩擦係數最大值小於0.2;另外,根據鑽孔中的水壓記錄,她和合作者分析了斷層區滲透率變化,發現汶川地震斷層帶在震後滲透率在持續減小,表明斷層已經處於震後癒合階段。
-
5.12 汶川地震發生的瞬間被定格,十年後的遺址
日曆又將要翻到5月12日,距離那場山河破碎、近7萬同胞逝去的大地震已過去整整十年。時光流逝,生活始終要向前,撕裂的傷口會慢慢結痂,疼痛會慢慢減輕。一座因汶川大地震而為人所知的小鎮,因為地處震中,幾乎被完全炸毀。
-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這裡汶川大地震中震中地帶,也是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體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傷亡最為慘重的地震遺址群。地震遺址廣場中央佇立著三塊黑色巨石,組成一個巨大的「川」字,既代表四川大地震,也代表了地震波從始破點汶川經北川到終破點青川的這三個極重災區。中間的巨石上深深鐫刻著鮮紅的字「2008.5.12」,3塊巨石分別以5.12米和2.28米的間距排列,寓意「20東河口堰塞湖位於青竹江紅光段,因在「5.12」地震中險峻的東河口地震崩塌,山石堵塞河道而形成。
-
汶川地震 科學你為誰哭泣
據地震學者考證,自1657年4月21日爆發6.2級地震以來,這條斷裂帶300多年間再未發生過6級以上的地震。美國地質調查局地質信息中心在當地時間5月12日早6點28分01秒(北京時間5月12日14點28分01秒)即感應到發生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最初報告為芮氏7.8級,震源距地表10公裡。
-
四川蘆山7.0級地震看對防範山區地震地質災害的啟示
冉勇康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蘆山縣發生Ms7.0級地震(圖1),地震造成近200人遇難,上萬人受傷,大量房屋受損破壞。這是2008年汶川8.0級特大地震發生5年之後,龍門山斷裂帶發生的又一次破壞性大地震。
-
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鑽探進展順 發現豐富斷層巖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二日電 記者十二日從國土資源部獲悉,「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鑽探」項目進展順利,目前已鑽進孔深七百四十餘米,揭示出北川-映秀斷裂帶規模巨大,斷層巖類型豐富,尤其是地震斷層泥的規模罕見,這些為地震成因機制的研究帶來實質性科學跨越。「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鑽探(WFSD)」項目自去年十一月六日實施以來,取得一系列重大發現。
-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來源:中科院聲學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芮氏8.0級的汶川地震爆發,山崩地裂,滿目瘡痍,69227人的生命因此被迫畫下休止符。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
四川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提質升級 提升遊客滿意度
近日,來到這個因汶川特大地震形成的首個全面反映地震遺蹟的地質公園,只見道路乾淨整潔,標識標牌完善,充分展現了青川人民在災難面前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生動場面,激發人們珍愛生命、奮發向上的豪邁情懷。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是汶川大地震首個建成的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中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的地球應力爆發形成的地震遺址群。現在的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家級地質公園、4A級旅遊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等。
-
宜賓市一年內已發生四次5級以上地震,與汶川屬於不同地震帶
宜賓市一年內已發生四次5級以上地震,與汶川屬於不同地震帶 澎湃新聞記者 崔煊 2019-06-18 00:54 來源:
-
專家解釋地震後四川地質災害頻發原因
據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統計,截至目前,全省已發生各類地質災害568起—— -本報記者 胡彥殊 省地質環境檢測總站總工程師鄭勇近日透露,汶川大地震後,省內排查出800多項地質災害,8月底,相關部門將啟動第三批500多個項目的治理。而此前啟動的兩批項目總數不過300多個。據悉,地震地質災害排查之後,更為縝密的地質災害詳查,已拉開序幕。
-
這裡在汶川地震後,震出了中華龍山,巖面酷似巨龍
景區內獨有的中華龍山景觀,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開山體後發現的一處奇特地質現象。該山形成於4億至5億年前的奧陶紀,因地質運動形成了紅褐色的酷似龍鱗、龍脊、龍爪造型的山體,巖面酷似巨龍,形象逼真,活靈活現。這是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並在這些石頭裡發現了很多動物化石,在地質上稱為「中華震旦角石」,具有極高的觀賞和科考價值。中華龍山被稱為「21世紀又一偉大的發現」。
-
人大代表:汶川大地震後四川旅遊業的重建與對策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旅遊業受到沉重打擊,地震波及地區,包括了成都及四川的重要旅遊景區景點,或通往主要景區的交通線所在區域。旅遊景區、旅遊交通道路、旅遊服務設施等損毀嚴重。到目前為止四川旅遊業的直接損失已達750億元。旅遊業是四川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其綜合收入在四川地區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約佔10%左右。
-
生命禮讚——一本能夠真正打動你的關於汶川地震的書
我們需要從精神食糧中汲取力量,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本地震災難相關的書,來一場精神治癒的朝聖之旅。小說《雲中記》,是作家阿來在2019年推出的小說作品。小說著墨的主題正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作為川籍作家,寫汶川地震似乎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採訪中,這個問題都會被多次提及。作者也在採訪中正面回答了這一問題,那麼他在《雲中記》中是否寫出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呢?
-
「512」汶川地震:十年生死兩茫茫
距離2008年「512」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年了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這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波及到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而全國人民心中的震感更加強烈。
-
我國最「獨特」的寨子,有著千年歷史,汶川大地震時也完好無損!
對於人類來說,即使在現代社會,地震也是關係到生命和財產的可怕地質活動,在古代更是如此,「地龍翻身」是我國古人對地震的稱呼,這其實表現了人們的恐怖,我的家鄉完全沒有桃落的地方,這些建築現在被稱為桃平羌族,今天我們要分享我們國家最「獨特」的村莊,有著千年的歷史,汶川大地震的時候也很完美
-
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導讀】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江西人事考試網同步安徽人事考試網招聘信息: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
-
2020年是汶川大地震第幾周年 512汶川地震發生在哪一年
【12年了,今天發條微博,祝福汶川】2008年,14時28分04秒,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歲月抹去滿目瘡痍,抹不去疼痛記憶。我們緬懷生命的逝去,也銘記危急時刻的生死救援、災難面前的大愛無疆、震後重建的守望相助。#汶川大地震12周年#,山川撫平傷痕,汶川走向重生。祝福汶川,祝福中國!
-
汶川地震周年祭_中國網
在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一周年的特殊時刻,讓我們記住悲傷,重新上路。震區加油!四川加油!中國加油!深切表達了同學們在汶川5.12大地震到來之時對遇難同胞的深切悼念和對災區同胞的關愛、關懷之情。20:50:59 中國網:5月12日,為了紀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重慶市西南大學設立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遇難同胞祭奠牆。該校三千餘名同學和數十名災區大學生一起在祭奠牆上寫下祝福語,獻上了綠絲帶和白菊花,緬懷遇難同胞,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