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兒女回鄉下看父母,老媽土法一鍋「硬菜」,農二代看了都想家

2020-12-16 嗨嗨美食家

食物是人的根本,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在以前,勞動人民把食物看的比什麼都重要,只要能讓自己和家人吃飽飯,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到了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飯不僅僅是為了飽腹,更多的是為了享受,但是生活的節奏太快,讓太多的人沒有時間花在尋找這種美食享受上邊,這時候小編我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每天給大家帶來不同的美食訊息,只需要花上短短的幾分鐘,就能對一些美食進行了解了,來看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美食的訊息吧。帶著兒女回鄉下看父母,老媽土法一鍋「硬菜」,農二代看了都想家。

星期天帶著孩子想出去透透氣,就想到回鄉下老家看看父母。平時在城裡呆久了,就想到以前在農村的生活,還有那種鄉村氣息。還有那些自家種的瓜果蔬菜,有時還能在家幫父母幹一些農活。剛一到家,老媽就招呼趕緊去做好吃的。我們也就都幫忙做著。我的老家是遍地竹林的山區,竹筒飯為特色小吃,傳統的做法是以桂竹的竹筒內裝生糯米,再以高麗菜或山酥塞住筒口後炭烤,一會即可聞到濃濃的竹香,待烤熟後即撥開竹筒,長條的白飯外圍裹著一層透明的竹膜,竹的清香混合著飯香撲鼻而來,香嫩可口。看著老媽弄好的竹筒,我就慌忙跑過去結果來要自己做。讓她去忙其他的了。

我們在外面做竹筒飯,老媽就在廚房裡忙著炒菜,有膏瓜炒肉片、此外還有魚和殺的雞。只有肉是集市上買的,其它都是爸媽自己種自己養的。到要吃飯端菜上桌的時候,媽媽把小院子裡的土灶鍋蓋掀開給我看,我這才發現原來鍋裡還有一樣「硬菜」:紅燒豬蹄。我輸哦怎麼剛剛能聞到陣陣香味。看著這一鍋紅彤彤的豬蹄都想流口水了。

紅燒豬蹄可是老媽最拿手的滷味了,小時候都是到逢年過節的時候老媽才做給我們吃,今天看來真給過大年似的豐富的很啊。看著孩子們也都吃的很開心,父母也都非常高興。豬蹄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加速新陳代謝,延緩機體衰老,並且對於哺乳期婦女能起到催乳和美容的雙重作用,另外具通乳脈,滑肌膚、去寒熱、託癰疽、發瘡毒、抗老防癌之功效,特別適宜於經常四肢乏力、兩腿抽筋、麻木、消化道出血、失血休克及缺血性腦病患者食之。

相關焦點

  • 日本一位媽媽帶著兒女回鄉下,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生活充滿詩意
    日本一位媽媽帶著一雙兒女搬回鄉下,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田園生活過得充滿詩意。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一組日本媽媽分享的日常曬照圈粉了。因為厭倦了大城市鋼筋水泥式的生活狀態,所以選擇回歸到鄉下田園重新開始愜意的生活。
  • 暑期把娃送鄉下奶奶家,2月後大變樣,親媽都難認出:這是我兒?
    所以每年暑假,康都會把孩子送到鄉下奶奶家住,不僅能緩解老人對孫子的相思之苦,還能讓大人安心地去工作。2個月後假期結束,父母接康康回家,媽媽環顧了一周都沒看見孩子的蹤影,便問奶奶孩子咋還不回家。奶奶笑呵呵指著不遠處正在玩泥巴的幾個孩子說,就在那呢。
  • 「無閒事在心,有兒孫在側」,父母的小幸福是兒女的好時節
    這次我決定不再忍我不想跟父母回老家過年有2大理由:一是江西很冷,每次回去都凍得跟雞仔子一樣畏畏縮縮的,特別令人不舒服;二是回老家必參與的娛樂項目就是小賭怡情的麻將,但是我是散財童子的特質,每回一次老家都得給家裡的表妹表弟媳婦們輸個大幾千。
  • 田園文,一朝穿越成棄婦,帶著小包子回鄉下,極品渣男找上門
    最近小夥伴們看了哪些小說呢?小妹很喜歡看小說,每次都被小說的故事情節所感染,深陷其中。接下來,小妹給大家推薦幾本好看的田園文,一朝穿越成棄婦,帶著小包子回鄉下,極品渣男找上門!最後是一鍋醪糟湯圓,醪糟是福寶才做好的,拿過來獻寶的代價就是一小壇都被人分搶光了,連口湯都沒給她剩下。二、《珍味田園》作者:鬱楨(點擊下方,閱讀小說內容↓↓↓)【簡介】穿成棄婦,帶著小包子,被逐鄉下。
  • 老媽為兒女做的食物儲備,夠全家人吃上一整月,佩服老媽,真捨得
    母愛的偉大,做兒女的無論如何也回報不完。我的媽媽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性情溫和,對人慈愛,對自己的兒女自不必說,更是捨得付出,恨不行把心掏給兒女,今年我們都回了家,與父母過了個團圓年,幾天吃喝下來,細數老媽的食物儲備,多得嚇人,夠全家十幾口人吃上一個月都綽綽有餘,真是佩服老媽的魅力,都不知道老媽是怎麼把這些食物倒騰回家的。
  • 「就這」「不會吧」「他急了」「你細品」「農二代」「草帽哥」
    ,爺爺明白了狗蛋的不開心爺爺拿著草帽,蹲在屋簷下抽著大水袋煙,回想著小時候狗蛋沒奶吃自己去鄰居家討奶,沒書包自己用針給縫書包,後來狗蛋上學了大家都有手機爺爺拿出撿了兩個月廢品賣的錢給買了個國產手機,爺爺越想越覺得自己無用,給不了孫子更好的生活,不知不覺眼圈就紅了。
  • 回老家參加婚宴!農村婚宴酒席個個都是硬菜,看得人想流口水!
    說道婚宴,大家肯定都去參加過別人的婚禮,要給人上禮金,還要去吃酒席,這樣的習俗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中都是一樣的,區別只在於城裡人結婚都是要去酒店訂酒席,而在農村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家擺酒席,這是要提前幾天就要開始準備了。
  • 往事回顧——我含辛茹苦的老爸老媽
    我們家子女多,可她管教方法得當都很聽老媽的話,學習成績都很好一個賽一個。老媽勤勞儉樸能幹很出名。白天要參加集體勞動,晚上還要洗洗涮涮,照料兒女做衣做飯真的很累。我經常晚上睡醒一覺還看到老媽在燈下縫補衣裳,做鞋子納鞋底到深夜,使我們兄弟姊妹穿帶整齊乾淨利索,人人都很羨慕。人的一生能有一位好母親是最大的幸福。老媽的家庭副業搞得也好,除了幫助老爸種好菜園子外還要養豬。
  • 看這位日本主婦在鄉下的生活曬照,一方小院,一日三餐,美好精緻
    看了這位日本主婦在鄉下的生活曬照,一方小院,一日三餐,美好精緻。曾幾何時,年少的我們也曾經擁有過小院生活,在鄉下的縷縷炊煙裡,家家戶戶裡都會有一方院落,圍起來一方天地,種花種草,承載起有滋有味的生活。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看了這位日本主婦在鄉下的生活曬照,她和丈夫都是年輕的80後,因為厭倦了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模式,所以商量之後一起決定帶著一雙兒女搬回鄉下生活。在自己動手的鄉下生活中,他們在屋子前面開闢出一方土地,用籬笆圍起來一方小院,冬去春來夏至,一年四季中,不緊不慢的歲月,認真經營著自己的小院。
  • 滿桌全是硬菜,農村人生日宴會就是任性,飯店一桌800吃不到
    ,往後餘生也是如此,但是對於一些會想的兒女在父母已經老的時候就會給父母最好的,父母養我們小,我們就要養父母老,以前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給我們,我們長大了會顧家了就要學著給父母最好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所以就算是農村地區在父母生日儘管老人家說不要,兒女還是會給父母過生日,特別是在父母大壽的時候更是不能夠隨隨便便過
  • 「70後」放棄百萬年薪,抖音直播「帶著老媽遊中國」
    1放棄百萬年薪 他開著房車帶著老媽遊中國「我們是9月17日出發的,昨天剛返回揚州。」昨天下午,記者見到了抖音帳號為「帶著老媽遊中國」的男士,他叫劉志軍,1973年出生在南通,是愛瑪電動車的揚州經銷商。明明是老闆,為什麼還有「放棄百萬年薪」的說法呢?
  • 為什麼有些母親給子女看完孩子都回老家了,都有哪些原因?
    許多母親給子女看完孩子都回老家了,母親來給子女看孩子,既是心疼子女,也是對孫輩到來的滿心歡喜,又承擔了一份必須承擔的責任。在帶孩子的時間裡,母親忙碌著、開心著,看著小生命一天天長大。完成了帶孩子的任務就要回家過自己的生活。有書君覺得因為她們不想通過帶孩子改變自己原來的生活環境,也感覺到跟孩子在一起生活有諸多不便,還是回到自己家裡生活感覺踏實自在。
  • 《都挺好》揭開中國家庭真相:父母,才是一個家最重要的風水 | 可讀
    0 1近日,《都挺好》這部劇熱播,「都挺好」其實都不好。都不好的原因之一,是老人不好。一個老頭,作得全家雞犬不寧。片子開頭,蘇家三兄妹的老媽去世了,老父蘇大強躺在大兒子腿上,開始玩攻心計。「你媽死了,我可咋辦啊」 「我不敢回老宅,總感覺在哪都能看見你媽」「要不你們把我送養老院吧」……說半天,其實就是想跟大兒子去美國享福。老大愚孝,架不住這個,趕緊答應了。其實老大沒有能力接父親去養老。他回美國就失業了,媳婦一個人還著房貸,根本養不了蘇家三代人。老大兩口子就老為蘇大強的事兒吵架。
  • 家好了,媽老了
    只有這樣,跟著兒女生活在陌生城市的老人,才會有屬於自己的樂趣和世界。我總是認為,為兒女帶孩子,真的不是我們父母應盡的義務,尤其是遠離家鄉的你我,我們的父母為了適應一個陌生的城市,他們忍受了很多,同時還要付出辛勞在孫輩身上,在你的家庭的家務上,在你們的一日三餐上。挺不容易的。
  • 看《家有兒女》長大的90後,現已成為父母,建議家長去學學夏東海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一部電視劇,是很多90後童年的回憶,小時候看《家有兒女》只是圖個樂呵,看劉星、小雨、小雪3個活寶。但為人父母之後,才發現這部電視劇是家庭教育的範本,裡面滲透的很多育兒道理,值得父母借鑑。
  • 年前去鄉下大姨家做客,最後一道菜上桌時我懵了:這是什麼習俗?
    每年到了過年,是親朋好友們相互串門聚會的好時機,一年到頭也就只有過年期間大家能夠聚得比較齊,所以大家都倍感珍惜這份美好時光。不過也有的親戚因為相距比較遠,加之過年期間比較忙碌,所以老媽說要趁著年前去鄉下大姨家玩一玩。自駕將近兩個小時到了大姨家,從小到大我還是頭一回來,算起來確實好久沒見大姨了。到大姨家已經是正午時分,大姨已經在廚房忙碌著給我們準備午餐。
  • 農村怪相:農二代根本不想回農村,這3個原因很現實
    農村怪相:農二代根本不想回農村,這3個原因很現實相信《嚮往的生活》又激起了一大批人對農村生活的嚮往。電視節目中的農村人淳樸善良,生活環境優美恬靜,確實是令人非常的嚮往。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農村生活在很多基礎設施上都非常的落後,因此這些走出去的農二代感受到城市的便利生活之後,就再也沒有勇氣回到當初的那個鄉村裡了。
  • 「果農二代」,選擇城市打工還是返鄉創業?
    以下是三位「果農二代」的故事。一、心有餘而力不足我的家鄉是蘋果優質產區--陝西洛川,全縣家家戶戶都有蘋果園。父輩們兢兢業業,只懂得種蘋果,辛苦一年,和果商交易過程跌宕起伏,鬥智鬥勇,但果商從來都是贏家;現在到了我們年青一代,必須改變局面,為家鄉水果交易改個顏色,為果農爭取最大利益。
  • 老媽每次看電視劇,都拿出一個小本在那記
    如今畢業五年,今天路過,勞資打算滷蛋火腿豆腐皮之類的全都加雙份,還要吃一碗看一眼,向他宣布我成功了!尼瑪,進入找了一圈,他竟然不幹了。萬聖節,聽說附近一個妹子化妝很厲害,很多人找他化萬聖節的鬼妝,我也去找她,在我前面還排了很多人,妹子挨個挨個地指導「你這裡要化得白一點」,「你的表情要猙獰一點」,終於輪到我了,妹子捧著我的臉看了許久,說:「你……保持自然就好!」今天是和老婆新婚的第三天,一大早和老婆一起回了老丈人家。
  • 3歲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差距很大,父母卻不知道
    現在這個社會,不知道還有多少子女能做到給自己的父母養老的,恐怕不多吧!子女們不能給父母養老,也許並不是子女們不孝順,而是被生活和現實所逼的,子女們往往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65歲的張阿姨的故事,她在兒子和女兒家合住一個月以後,她明白了,晚年能夠依靠的,並不是子女,而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