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母乳是媽媽給予寶寶的第一份珍貴禮物,隨著母乳餵養重要性的深入人心,媽媽們也會想方設法地保證乳汁分泌的質與量。而最簡單的實現方法,就是「奶牛」媽媽吃的好,身體健康。提醒各位媽媽,哺乳期時一定要吃好。此時你的飲食決定這乳汁的質量,而寶寶唯一的營養來源就是媽媽的乳汁。所以想要寶寶更好發育成長,那麼請確保哺乳期飲食營養均衡。
1.優質的蛋白質
這一營養素是寶寶生長發育的基礎,哺乳期媽媽一定要攝取充足。若是哺乳期媽媽體內缺乏,乳汁的質和量都會受到影響。魚禽蛋瘦肉等都是不錯的食物來源,可以補充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建議哺乳期媽媽每天補充總量100—150g的此類食物。
2.充足的維生素
在哺乳期時,大家應適當多吃新鮮蔬果補充維生素,比如富含VA的深綠色、黃紅色蔬果,富含VC的鮮棗、山楂、彌胡桃等,富含VB的瘦肉、蛋、肝、粗糧、蘑菇等。此外,日常應常曬日光浴,可以補充VD,促進鈣質吸收。
3. 足夠的碳水化合物
這是母嬰能量的來源。哺乳期媽媽日常可以適當多吃米、面、雜糧、土豆、山芋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4. 豐富的礦物質
比如海帶、紫菜等海產品,可以補充碘元素;牛奶、豆類、芝麻醬等富含鈣質的食物,有助於寶寶骨骼生長發育;瘦肉、動物血製品、動物肝臟等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可預防母嬰貧血等。
5. 魚肉要多吃
尤其是海魚,可以補充蛋白質和碘元素,而且魚油還富含DHA等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適量補充可促進寶寶生長發育。
6. 奶製品不能少
哺乳期媽媽一定要重視補鈣,而適當多吃奶製品是補鈣很好的方式。不僅易吸收,而且同時還能補充鐵、碘元素等礦物元素,提高乳汁質量,預防骨質疏鬆、嬰兒佝僂病等。
想要母乳,你吃對了嗎?
如果哺乳期只在意是否攝入了足量的蛋白質,往往會導致產後飲食結構失衡:主食量不足,蔬菜量遠遠不夠,蛋白質攝入超標,有時甚至還會缺鈣。對於新媽媽而言,哺乳期除了需要增加奶類、豆製品等優質蛋白外,還必須保證蔬菜和水果的攝入,在主食方面,可以用雜糧、雜豆、薯類替代一部分白米飯。
另外,可能會導致回乳(麥芽、韭菜等)、以及有刺激性、過敏性的食材都要儘量避免,海鮮類的異性蛋白攝入過多容易造成媽媽和寶寶過敏,需要謹慎食用;嗜辣的媽媽要暫時把口味調得清淡一些;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可樂、巧克力、咖啡、茶等有神經興奮作用,過量攝取可能會滲入母乳並在嬰兒體內蓄積,能損傷寶寶的神經系統和心臟,並使肌肉鬆弛,排尿量增加,結果會使嬰兒消化不良,睡眠不穩,哭鬧不停,最好不要食用。
此外,從中醫角度看,產後多虛多瘀,應禁吃生冷、寒涼之品,生冷多傷胃,寒涼則血凝,惡露不下,會引起產後腹痛、身痛等諸多疾病。自覺體質較為敏感虛弱的媽媽在面對這些食品前,需要先評估一下自身情況,或者尋求醫生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