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瑤的兒子今年五歲了,按道理說,應該稍微懂事了一些才對。可他不僅沒懂事,反而每天都讓小瑤頭疼得不行。原來,兒子從小做事就毫無條理可言,想起來什麼做什麼。
每天早上小瑤把兒子叫醒,就要忙著去做早餐,收拾收拾東西自己也要去上班。在她忙碌的時候,兒子也沒閒著,可是每次都能把小瑤氣個半死。
有的時候,他正在刷牙,突然看到了旁邊的牙線盒,就會拿起來研究半天。二十分鐘過去了,他不僅沒刷完牙,甚至還吞進去了幾口牙膏。
有的時候,他正在換衣服,突然注意到了家裡新買的掃地機器人。於是他就一屁股坐到地上,跟這個新來的小傢伙進行了一番友好的溝通。總之,只要小瑤不盯著,不管讓兒子提前起來多久,他永遠都不能及時趕上校車。
生活當中,大家可能會發現,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他們做事情不僅沒有條理性,甚至還很容易跑偏。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孩子特別笨,著名的心理學家表示,只要家長學會用「心智工具」,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心智工具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符號。這些符號能幫助孩子理解,以及安排自己的計劃。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沒有自己的想法,每天只要按照家長的規定去完成任務就可以了。
有的時候他們想自我發揮一下,還沒開始行動,可能就被家長叫停了。這樣時間一長,他們自然不會去思考,要是家長不把每件小事安排到位,他們就會像小瑤的兒子那樣。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兩種最簡單的心智工具該如何使用吧。
家長可能會好奇,畫畫誰不會呢,這個怎麼就能被稱之為「心智工具」?其實,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畫畫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也許在心裡有很多想法,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跟家長說,這個時候,畫畫就能幫上忙了。
比如說,當孩子第二天要早起去幼兒園的話,家長就可以問他:「你打算怎麼安排明天早上的時間呢?」孩子肯定說不出來太詳細的規劃,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說:「你一件一件畫出來給我看看吧。」
當孩子把每件事都畫完了之後,家長可以在順序上進行調整,這樣孩子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明天的任務,也不會再三心二意,總是中途被別的東西吸引了。
而且,畫畫也能讓孩子緩解一下壓力。平時他們有太多的想法表達不出來,積壓在心裡的話,多少會有些難過。如果能通過畫畫把這些想法說出來,那麼孩子也會覺得輕鬆很多。
畫畫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一個工具,這是讓孩子學會展示自己想法的第一步。家長可以將畫畫和表達這兩個工具結合起來,就更能讓孩子學會展示自己了。
比如說,當孩子正在畫畫的時候,家長可以問他:「你這是打算幹什麼呢?」「你做完這件事之後,給自己安排了什麼?」
在過程當中,家長通過跟孩子提問,完成一系列的對話,能鍛鍊到孩子的表達能力。因為孩子畫出來的事情,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說出口的事情。家長在提問的時候,可以將這些事情重複一遍,這樣孩子就知道該如何描述了。
當然,能決定孩子表達能力的還有一點,就是自言自語。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經常會沒事跟自己聊聊天,甚至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把想法說出來了。
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去打擾孩子,更別覺得孩子很奇怪,這只是他們成長過程當中會有的自然現象。
要是家長能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自言自語,也能用一定的時間來跟孩子完成對話,那麼用不了太長時間,孩子就能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他們表達自己的時候,同時就會進行一些思考,畢竟大腦要將想法加工成語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會思索一下看自己的安排到底有沒有錯。
家長要是覺得孩子做事情沒有條理性的話,不如先學會用這兩個特別簡單的心智工具,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同時,也進行適當的思考。這樣時間長了,他們自然就能理解那些計劃,做事也更加有條理性了。要是家長每次都強制性地讓孩子執行自己的計劃,那麼孩子永遠都不會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