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做事更有條理?心理學家:家長學會心智工具是關鍵

2020-11-12 俊麗育兒日記

小瑤的兒子今年五歲了,按道理說,應該稍微懂事了一些才對。可他不僅沒懂事,反而每天都讓小瑤頭疼得不行。原來,兒子從小做事就毫無條理可言,想起來什麼做什麼。

每天早上小瑤把兒子叫醒,就要忙著去做早餐,收拾收拾東西自己也要去上班。在她忙碌的時候,兒子也沒閒著,可是每次都能把小瑤氣個半死。

有的時候,他正在刷牙,突然看到了旁邊的牙線盒,就會拿起來研究半天。二十分鐘過去了,他不僅沒刷完牙,甚至還吞進去了幾口牙膏。


有的時候,他正在換衣服,突然注意到了家裡新買的掃地機器人。於是他就一屁股坐到地上,跟這個新來的小傢伙進行了一番友好的溝通。總之,只要小瑤不盯著,不管讓兒子提前起來多久,他永遠都不能及時趕上校車。

生活當中,大家可能會發現,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他們做事情不僅沒有條理性,甚至還很容易跑偏。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孩子特別笨,著名的心理學家表示,只要家長學會用「心智工具」,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什麼是心智工具

心智工具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符號。這些符號能幫助孩子理解,以及安排自己的計劃。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沒有自己的想法,每天只要按照家長的規定去完成任務就可以了。

有的時候他們想自我發揮一下,還沒開始行動,可能就被家長叫停了。這樣時間一長,他們自然不會去思考,要是家長不把每件小事安排到位,他們就會像小瑤的兒子那樣。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兩種最簡單的心智工具該如何使用吧。

心智工具之畫畫

家長可能會好奇,畫畫誰不會呢,這個怎麼就能被稱之為「心智工具」?其實,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畫畫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也許在心裡有很多想法,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跟家長說,這個時候,畫畫就能幫上忙了。

比如說,當孩子第二天要早起去幼兒園的話,家長就可以問他:「你打算怎麼安排明天早上的時間呢?」孩子肯定說不出來太詳細的規劃,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說:「你一件一件畫出來給我看看吧。」

當孩子把每件事都畫完了之後,家長可以在順序上進行調整,這樣孩子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明天的任務,也不會再三心二意,總是中途被別的東西吸引了。

而且,畫畫也能讓孩子緩解一下壓力。平時他們有太多的想法表達不出來,積壓在心裡的話,多少會有些難過。如果能通過畫畫把這些想法說出來,那麼孩子也會覺得輕鬆很多。

心智工具之表達

畫畫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一個工具,這是讓孩子學會展示自己想法的第一步。家長可以將畫畫和表達這兩個工具結合起來,就更能讓孩子學會展示自己了。

比如說,當孩子正在畫畫的時候,家長可以問他:「你這是打算幹什麼呢?」「你做完這件事之後,給自己安排了什麼?」

在過程當中,家長通過跟孩子提問,完成一系列的對話,能鍛鍊到孩子的表達能力。因為孩子畫出來的事情,是他們不知道如何說出口的事情。家長在提問的時候,可以將這些事情重複一遍,這樣孩子就知道該如何描述了。

當然,能決定孩子表達能力的還有一點,就是自言自語。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經常會沒事跟自己聊聊天,甚至他們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把想法說出來了。

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去打擾孩子,更別覺得孩子很奇怪,這只是他們成長過程當中會有的自然現象。

要是家長能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自言自語,也能用一定的時間來跟孩子完成對話,那麼用不了太長時間,孩子就能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他們表達自己的時候,同時就會進行一些思考,畢竟大腦要將想法加工成語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會思索一下看自己的安排到底有沒有錯。

結語:

家長要是覺得孩子做事情沒有條理性的話,不如先學會用這兩個特別簡單的心智工具,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同時,也進行適當的思考。這樣時間長了,他們自然就能理解那些計劃,做事也更加有條理性了。要是家長每次都強制性地讓孩子執行自己的計劃,那麼孩子永遠都不會長大。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有條理地做事
    要營造整潔的家庭環境,父母必須是愛乾淨、做事有條理的人,能夠在孩子面前發揮表率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做事要有條理、有計劃。比如,做事主動勤快;髒衣服不亂塞亂放,換下來就洗;上班前將房間收拾整齊;書看完以後放回原來的地方。雖然這些細小的行為看起來並不起眼,但每天堅持下來,讓孩子從小看在眼裡,就可以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 教會孩子這個技能,孩子做事情才能更有條理
    每個人都想要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有條理,然而事與願違,有將近一半的孩子做事情沒有條理和章法.育兒論壇裡,經常看見家長含著埋怨的話語:你看看這個孩子,又把數學書落家裡了,真不知道怎麼了;小小年紀忘性這樣大,連老師告訴交學費的事都能給忘了?我們家孩子做事情一會兒做做這樣,一會兒做做那樣,一點兒條理都沒有......
  • 怎麼讓孩子做事有條理,靜下心來學習?
    雷老師回覆:要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事務清單。具體做法:找一個孩子精神比較好的時間,家長帶著他一起列事務清單。「寶貝,我們一起想一想,早上起床以後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如果孩子想不起來,可以帶他模擬起床,一邊做,一邊把做的事項全部寫下來。
  • 孩子心理過程的隨意性很強,我們應當如何培養孩子做事有條理?
    小時候的孩子,心理過程的隨意性很強,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常常一件事沒做完又想著另一件事,做事雜亂無章,沒有條理,如果不去糾正的話,對寶寶長大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如果想讓孩子做事有條理,就必須從小教育他們,引導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那麼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 如何讓孩子做事有條理、知道輕重緩急?
    目的是幫助孩子理清雜亂的作業,合理安排寫作業的順序和時間。有的媽媽在看了文章後在微信私聊我說:「清單法挺好的,我也想和孩子一起制定清單,但是孩子不知道怎麼做清單,不知道先做哪個作業比較好,是先複習好還是先寫作業好?是先寫語文卷子還是先做數學題呢?」所以今天我就寫一篇關於如何教給孩子做事有條理、讓孩子知道輕重緩急的方法。首先第一點,家長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則,做事情有條理。
  • 做事很亂沒有條理性,如何讓自己做事更有條理?
    有很多人在工作做事的時候做著做著到後面發現有些事情做到一半沒做了,或者有的事情完全忘記去做了,甚至根本不知道還有什麼事要去做……這很明顯就是做事混亂、沒有條理。做事沒條理,不僅是忘了,更有可能是即使做了也做不好,給他人以非常不好的印象。所以,如果想把事情做好,就得做事有條理才行。
  • 孩子做事一根筋?別著急,家長用對方法能讓孩子更優秀
    孩子做事一根筋?別著急,家長用對方法能讓孩子更優秀孩子做事&34;怎麼回事?心理學家布魯瑪·紫格尼克從暫時性的實驗中,找到了這種孩子心理產生的原因。他們更懂得堅持,更有自己的主見,想要成功的欲望更加強烈,這種欲望會推動孩子不斷朝著努力的方向奔近,但如果這份執著過於強烈
  • 孩子總丟三落四?想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家長要先學會「犯懶」
    那就等著被老師責罰唄,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孩子經歷過這些後果之後,才會懂得下一次要記得帶,不然後果就是就是全班都在寫作業而我沒有,孩子才會慢慢改善這個不好的習慣。0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想要孩子自主,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強,做事有條理,那麼家長首先就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像簡單的收拾書包,疊衣服,自己穿鞋子等等的自理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還能鍛鍊孩子的自我意識,這樣談何而來的"丟三落四"?
  • 做事有條理,才會事半功倍!
    「事實上,這些事情我早在15年前就想做了,但是一直沒有去做。也許你說的是對的。」商人喃喃自語道。後來,他確實按債主的主意去做了,再後來,他成功了。一位商界名人將「做事沒有條理」列為許多公司失敗的一大重要原因。工作沒有條理,同時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總會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夠。他們認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辦好了。
  • 巧用思維導圖,能有效幫助孩子條理做事
    每一位父母最頭痛的事情莫過於要孩子執行計劃,因為孩子的自制力和自我監督能力差,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而分心。那如何讓孩子自己策劃並實施?如何讓孩子學會計劃做事?研究表明巧用思維導圖,能快速有效幫助孩子有條理做事!
  • 【Gymbo育兒】做事是妥妥噹噹還是虎頭蛇尾,要看孩子的「秩序感」
    讓孩子在童年生活中,逐漸學會如何在生活道路上指導和引領自己。一旦錯過了發展的關鍵期,以後將難以彌補,即使彌補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當這種心智形成時,孩子的秩序將不依賴具體的感官,即使不用眼睛去看,他也能記起大部分生活物品的擺放,同樣,做起事情來也更有條理。這也就是說,外在秩序感的建立,能夠促進孩子內在秩序感的養成。良好的秩序感有利於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和交往,提高生活質量,並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 孩子做事拖拉,沒熱情?點燃孩子內心「火花」,家長該如何做
    文|萱媽(戳↑關注,你想了解的的育兒知識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拖拉指的是孩子磨蹭、拖延,不能及時完成相應的任務。孩子做事拖拉是困惑很多家長的一個問題。先來明確兩個觀點:1、孩子生來就是完美的,具有一切的可能性。
  •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家長怎麼辦?這3個建議,比催100遍還管用
    有時候,你在旁邊急得直跳腳,可孩子卻仍然不緊不慢的,總會讓家長心裡不由得無名火起。孩子的拖延讓不僅孩子做不好事情,同時也分分鐘都在考驗著家長的忍耐力,但是我們要明白,孩子磨蹭和拖延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更要從家長自身找原因。01.為什麼孩子做事總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呢?
  • 心智?哪個才是教子成龍,教女成鳳的關鍵?
    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心智」,因為試卷題目的對比太明顯了,心智看起來要更複雜更難,所以大部分人會選擇「心智」。那麼「技能」退居第二位了?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明星,劉翔以中國前無古人的跨欄技術奪得了世界冠軍,打破了世界紀錄。是因為「技能」不?美國籃球明星麥可喬丹以無以倫比的投籃技術,獲得了NBA六個總冠軍和六個總決賽MVP,被封為「神」。是因為「技能」不?
  • 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心理學家給出3個建議,讓獎勵更有效
    如今家長越來越重視育兒方法,"打擊式教育"已經被摒棄,"鼓勵式教育"更加受歡迎。在鼓勵孩子這方面,正確的獎勵是一大關鍵,可是,你真的會"獎勵"孩子嗎?有的家長會想:這不是廢話嗎?對孩子說一句"你真棒",給孩子送玩具和零食,不都是獎勵?但是,如果這麼想,那你就有可能走進了誤區。
  • 男孩過家家喜歡演「媽媽」,心理學家:「假裝遊戲」是心智的演習
    你看,她在給孩子陪孩子玩呢,聲音都在模仿我!」我邊說邊看向孩子們。「能一樣嗎?男孩不能這麼『娘』啊!」這位爸爸氣鼓鼓的說,甚至想上前拉回來孩子。我看到他手攥緊拳頭,想往前走,又縮了回來。看著他糾結的表情,我耐住性子跟他聊了一會兒,希望能打消他的顧慮。
  • 孩子做事拖沓、不積極,巧用3個心理學效應,孩子變得更主動
    ,做事拖拖拉拉,幹啥都不積極,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不少家長都會下意識地採用棍棒教育,希望孩子能夠在疼痛的教訓下,主動積極地做事情。家長要學會給孩子一定的心理期望,讓孩子知道做一件事情之後,會有相應的好處,孩子才會很樂意去做。
  • 如何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更聰明,成為開朗、有條理的人
    邏輯思維能力高的孩子,學習能力也會不錯,同時也讓孩子判斷力強,更有主見,處事靈活、做事嚴謹,也會更加的活潑開朗。 接收同樣的知識,有的孩子表達能力強,善於溝通,做事情有條理,可有的孩子溝通困難,詞不達意,做事情條理差,學東西也很慢。這些都是邏輯思維能力決定的。 邏輯思維非常的抽象,不是說培養就能在短期內培養起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
  • 心理學家:3歲以後要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父母可以從這3個方面入手
    因此,學前期孩子的教育很關鍵。有心理學家表明:孩子在3-6歲的主要任務是發展自主性。3-7歲是孩子自我形成的重要階段,什麼事情孩子都想自己做主。同時,這個階段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關鍵時期:減少孩子的依戀心理與行為。分床是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重要事件,所以心理學專家建議,孩子在3歲以後,儘量能與父母分床睡,減少孩子的依戀心理,促進孩子的人際關係向外發展。支持孩子獨立自主的做事。
  • 心理學家:一個優秀的男孩的成長,父母要培養孩子三種關鍵能力
    我們經常說,「男女有別」,女孩較安靜,心思更細膩,男孩更好動,調皮,拙於言辭表達,一言不合就採取攻擊行為。根據男孩的特點,美國心理學家安東尼·饒和米歇爾·西頓認為,男孩的成長具備的關鍵能力中,包括下面三個能力:一、男孩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