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繼「穿不穿紙尿褲」、「吹不吹空調」之後,能不能給寶寶光腳丫子走路又成為了家庭爭議焦點。
寶寶總是一到家就拖鞋脫襪在家光腳爬,這時候很多老人就會追在身後:
「乖乖嘞~不能脫襪子的,小心涼到腳!」
「寒從腳起,當心受涼了感冒!」
天氣越來越熱,寶寶新陳代謝快愛出汗,更不願多穿,特別是一雙小腳丫,總想露在外面。
於是一哭二鬧,就是抗拒穿襪子!
當然能!
很多老人認為,地板涼,寶寶在地板上爬來爬去,手腳也發涼了。
其實寶寶手腳發涼,並不代表他真的冷。
孩子的血液循環系統比不上成人,還沒有發育完全。再加上手腳又處於血液循環末端,離心臟比較遠,血液循環較差,手腳發涼是很正常的現象。
孩子到底冷不冷,正確的是方式是摸後頸脖子:
其次,很多寶爸寶媽擔心,寶寶不穿襪子,容易生病!
其實也是一個偽概念,寶寶生病本質上是病毒、細菌入侵所導致的。比如腹瀉,這是與寶寶感染了腸道病毒有關。感冒,是因為病毒入侵了孩子的上呼吸道。
所以要想孩子不生病,家長真正要做的是:做好孩子的衛生工作,勤洗手,吃新鮮乾淨的食物,從源頭上避免有害細菌、病毒侵襲到孩子,而不是一昧的穿襪子。
寶寶的雙腳分布著豐富的神經末梢,是重要的觸覺感受部位。
小億不但贊成寶寶光腳走路,還非常贊成麻麻帶寶寶到不同材質的東西上走一走,去體驗不同的感覺:
地毯、木地板、爬行墊、沙發等等都可以。天氣好時,到室外的沙子、草地、水... ...上也可以光腳走~
這樣能最大限度的豐富孩子的感官世界。促進他們的感官和大腦建立聯繫,從而完成各種精細動作。
這樣,身體會更靈活,更協調,寶寶也就更聰明、更敏捷。
寶寶在學步的時候,如果穿上鞋子,會阻礙腳部的觸感,有了鞋子的束縛也不利於行走。
光腳走路可以讓寶寶充分感受腳部肌肉的動作和觸感,讓腳趾更好地抓地,培養平衡感。
孩子光腳走路時,腳掌和地面直接接觸,能直接接收到地面的信息,進而結合內耳處的前庭系統,隨時可以調整自己的走路姿勢,保持好平衡,平穩地向前走。
給孩子穿上襪子,也會削弱大腦對這些信息的感受以及處理能力。孩子就需要經常低頭判斷地面安不安全。
長時間下去,孩子可能會出現低頭走路,走路不穩等表現。
從學步以及生長發育角度,孩子光腳走路會更好!
天氣暖和了,讓孩子光腳不僅不容易生病,反而有利於足部血液的循環,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預防感冒或受涼腹瀉等疾病。
在國外的幼兒園裡很盛行「赤足教育」:成群結隊的寶寶在老師的帶領下,赤著腳,繞著操場或沿著走廊有組織地進行慢跑。
實踐證明,寶寶赤足訓練一段時間後,絕大多數體質增強了,身高、體重增加了,連傷風感冒也很少發生。
夏天溫度高,寶寶穿鞋子可能會捂得腳丫很悶很熱,不透氣。
加上寶寶新陳代謝快,腳丫容易出汗,在溼熱的環境裡容易捂出皮膚炎症。
腳底有很多穴位,光著腳走路,等於直接的穴位按摩,還能健脾益腎,鎮靜安神。
寶寶光腳時,麻麻們一定要確保地面安全,沒有異物,有沒有水漬。
如果家裡是地板,那麼放心的讓娃撒歡沒問題。如果是地磚或水泥地,鋪上爬行墊什麼的也是 OK 的。
另外,地面要打掃乾淨,寶寶玩了一段時間後,也要及時清洗哦。
如果寶寶是光腳的,媽媽們就要注意把控空調的溫度,不要讓空調的風口直接對著寶寶吹。注意溫度控制在 24°c~26°c。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娃都喜歡光腳,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已經有了感知冷熱的能力,如果與他們堅持不穿襪子,最好遵從他們的意願,畢竟孩子開心最重要。
如果是孩子不願意光腳,我們也不能因為光腳有諸多好處來要求孩子一定要這樣做可以在孩子情緒好的時候,通過足底按摩,來幫助刺激足底神經和穴位。
有的人一踩在冰涼的地面上,會出現拉肚子的情況。如果寶寶在地上踩一會就會腹瀉拉稀,就不要讓寶寶光腳踩地。可以鋪上爬行墊,讓寶寶光腳在墊子上行走坐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