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長城和修始皇陵,看似都是拉動內需的一種好的方式,畢竟國內大基建,讓很多相關產業的人員都有飯吃了。可是在秦朝這種事情成立嗎?真的有拉動內需嗎?
對不起,這個真沒有,拉動內需是在有外匯的情況下才產生的一種說辭。而秦朝始終是一個封閉的,朝向針對自我的一個朝代。
那個時候沒有什麼外匯,外面的世界還比不上秦朝。所以秦始皇修長城和修始皇陵,都是一種耗費人力財力物力的事情。
大基建工程,沒有外匯的支撐,只是表面繁榮。
不斷賣地蓋樓,這似乎是近些年把城市變得豪華的一種方式。可是高樓遍地,真的是一種繁榮的表現嗎?我看未必是這樣。
大基建工程,的確改變了城市的面貌,讓很多老房子得到了拆遷,新房子逐步取代老房子,現代化的氣息立刻就出現了。
與此同時,大基建工程,還帶來了很多就業崗位,但凡跟建築業有一點沾邊的行業,都能夠受惠,比如說建材行業、運輸行業、機械行業等等。
可以說這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好事,不過我們有沒有想過,讓這麼多老百姓掙了這麼多錢,這錢該花到哪裡去呢?
於是乎所謂的消費升級也就這麼出現了,過去街邊的一碗麻辣燙,只需要七八塊錢。這樣消費多慢啊,於是街邊小店被取代了,大型商場出現了,商場裡一碗類似的麻辣燙,就要花上四五十塊錢。
你質問為什麼這麼貴,人家會說,
店租你給嗎?這話說得是有道理的,畢竟大基建工程之下,房價在蹭蹭蹭往上漲,這房租自然也就高了起來,畢竟是新的商場,房租高了,肯定是要轉嫁給消費者的,商家不可能做慈善,賠本賺吆喝,這就是消費升級。
房價高了,你辛苦在工地上掙來的錢,自然也就很容易再次被吸納回去,這就是房產資金蓄水池的作用。你肯定會說,反正我又不買房,這個不用你擔心,你不買總歸有人會買,這就是人家有底氣的原因。
為什麼呢?因為大基建之下的房產,綁定了孩子的教育,學區房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東西,為了孩子的教育,你只能把工地上掙來的血汗錢,再次撒出去。
當然了,這裡存在一個買賣自由的情況,也就是說你可以不買。不買的人當然也會承擔一些其他問題,比如說孩子教育不到位,比如說房租年年在增長等等。
所以說大基建工程,如果一直這麼玩下去,肯定是玩不轉的。光靠國內的這種拉動消費的方式,無法長期這麼玩下去。於是就必須要依靠外匯的力量。
因為只有外匯大量進入,那麼你手裡的這些錢才能真正擁有價值。沒有外匯,那只有國內承認你手裡的錢有用,可是有了外匯,你的錢到國外去一樣是有用處的。這就是為什麼現代大基建可以搞起來的原因。
秦朝大基建為什麼就不能拉動內需呢?
秦始皇是個高瞻遠矚的皇帝,他13登基以後,就開始著手給自己修皇陵,一直到50歲死的時候,都沒能修築完成,還是靠他兒子胡亥添磚加瓦才搞定的。
這一項大基建工程,帶動的就業,應該相當龐大了吧?據記載,巔峰時期,動用的工人多達80萬人之多。
此外秦始皇還有一項大基建工程,那就是修長城。過去秦國、趙國和燕國這些北方國家,都有各自的長城,以此抵擋匈奴。
秦始皇在一統天下以後,決心將這些長城都連起來,修築成為一條萬裡長城,以此抵擋匈奴南下。這一項工程,動用了200多萬勞工。
那麼幹這些活有沒有工錢呢?當然是有的。雖然是在服徭役,也就是國家規定的義務勞動,可是秦始皇依舊要給這些勞工們包吃住,再給點基本工資,要不人家打死也不願意來。
可是貪官汙吏實在是太多了,一層層盤剝下來,真正落到勞工們手裡的,根本就沒幾個錢。所以幾百萬人維持的大基建工程,錢卻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裡。
這種不協調的狀態,其實也就造成了大基建無法拉動內需的後果。幾百萬老百姓們白白付出了勞動力,很多人連小命都搭進去了,卻依舊無法有對等的回報,於是陳勝吳廣劉邦這些人就冒出來了。
階梯式人均收入,比GDP更容易反映真實情況。
現在每個城市都在攀比GDP,這是個什麼玩意兒呢?也就是城市的生產總值。很多一二線城市,都將進入萬億俱樂部當成一種榮耀。
那麼GDP真的可以體現老百姓們的生活狀態嗎?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就目前來看,一般一二線城市房產佔據了GDP最主要的部分。一棟樓一個億,那一個小區輕鬆就給城市創造了幾十個億的GDP,這一切沒有多大意義。
我認為真正能夠反映百姓貧富差距的指標,應該是階梯式人均收入。光靠人均收入是不行的,畢竟你跟馬雲一搞人均,你也有萬億的收入了。
所以應該搞一個階梯式人均收入,比如說按照年齡段來劃分階梯。30到35歲一個階段,36到40一個階段這樣來比較人均。
再比如按照學歷層次來比較收入,高中以下一個階段,大專一個階段,本科一個階段,這樣來算出一系列的均值。
亦或者可以按照職業水平來比較,普通民工一個階段,公司職員一個階段,各行業公司經理再分一個階段等等。
這麼一來,你想知道的貧富差距,應該就能夠體現的出來。看總量看不出個名堂來,那是忽悠人的,只有具體指標才能夠看清一切。
總結:秦始皇的大基建,的確提高了GDP。
秦始皇陵的價值幾何?萬裡長城又值多少錢?這是根本無法估計的價值。所以從GDP的角度來看,秦始皇的這些大基建工程,的確提高了秦朝的GDP。
可是為什麼秦朝還是滅了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大基建不利於百姓們的生活。百姓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回家種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雖然這麼做GDP下降了一些,但是老百姓們的生活搞好了。統治者難道不應該從老百姓的生活角度來考慮問題嗎?GDP真的是一個沒用的指標,廢除也罷。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