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後期,市場發生了明顯改變,大型機轉向小型機和PC機已是大勢所趨,組織變革必須順應市場發展要求,在諸多的變革舉措中,組織結構的變革顯得格外重要,而矩陣型結構之所以能名揚天下,也是因為IBM構建出了網狀多維矩陣,為多業務複雜系統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
為了配合多維矩陣型結構的實施,郭士納進行了三項變革。首先,盯緊客戶需求,明確提出客戶是公司一切行動的原動力;第二,重組原本各主其事的事業群,整合成以產品類、業務類為主的兩大團隊,實現了組織結構上重大突破;第三,精兵簡政,把官僚式層級壓縮到一半,並進行了大量裁員,其實這些變革都是矩陣型結構設計中的必然內容,誰進行矩陣型結構變革,都會有這樣的過程。
看到上面這樣的組織結構,很多人都會感到「懵」,但如果掌握矩陣型結構的運行原理,就不難理解了。在IBM的多維矩陣中,「多維」其實是「三維」,每一個維度都是一個相對獨立運行的業務系統,都能獨立核算。「三維」之中有按產品類型劃分事業部,如軟體、PC、伺服器等事業部;有按照客戶類型劃分的事業部,如銀行、電信、能源電力等事業部;有按地域類型分區的事業部,如亞太區、大中華區、美洲區等事業部,構成了三維矩陣。當IBM從傳統企業形態過來時,必然存在著行政部門,如有財務、市場營銷、人力資源、技術支持等。除此之外還有服務功能部門,這也許就是IBM組織變革的最大亮點,其功能類似於今天人們常說「中臺」,只不過由於業務性質不同,沒有阿里的中臺大而已,同樣是把所有業務之中具有共性的輔助功能部分剝離出來,而又隨時集成到三維之中形成完整的業務鏈條,有了這些輔助功能使得IBM不僅能夠從產品導向轉變為客戶導向,更重要的是具有了很強的靈活性,這才是能驅使大象跳舞的「要害」所在,最後所有這些縱橫交錯的功能部門劃分有機地結合成為一體,構成了一個立體網絡式——多維矩陣,是最複雜的矩陣型結構。其實這種矩陣在前面文章早已介紹過,也叫混合事業部矩陣型結構,同時存在三類事業部,產品事業部、客戶事業部、區域事業部。從傳統的職能型結構直接演變為混合事業部矩陣型結構難度非常大,因為兩者之間還有一個產品事業部矩陣型結構階段,自然也加大了IBM組織變革難度,其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反覆,從其他公開資料中就能充分體會。
經歷多維矩陣的變革,IBM順利的進入到了轉型階段,實現了「誰說大象不能跳舞」「IBM:換了誰也無所謂」「客戶第一,IBM第二,各項業務第三」,這些都是多維矩陣組織的效果,但還不是客戶價值形態。
12月27日、28日,北京《新組織設計「三引擎模型」》正在報名中,歡迎在公號(組織形態管理)後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