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宜食滋陰潤燥食物 避免「燥邪」傷害

2020-12-19 中國天氣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進入處暑節氣後,我國大部地區的天氣也將開始涼爽起來。民俗學者王娟表示,在養生方面,天氣轉涼,人們會多吃一些葷食進補,補充夏天消耗的養分。

「處暑」節氣的由來

對於處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此時「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即將結束。農諺有云:「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

有俗語說:爭秋奪暑,則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民俗專家高巍說,除了少數地方外,夏天的暑氣其實仍然未減,需要預防。

古代,處暑被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一候鷹乃祭鳥」是指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並且先陳列如祭然後再吃掉;「二候天地始肅」是指接著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第三候與豐收有關,「禾乃登」中的「禾」指的是黍、稷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指開始秋收。

總之,從天文上來說,此時太陽正運行到了獅子座的軒轅十四星近旁。夜晚觀北鬥七星,彎彎的鬥柄還是指向「申」(西南方向)。從氣候意義來說,屬於從夏到秋的「過渡」階段。

「出遊迎秋」正當時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民間素有「出遊迎秋」的習慣,更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指的是暑氣消散後,就連天上的雲彩也顯得疏淡自如,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

這個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跟祭祖或迎秋有關。由於和傳統的中元節時間距離較近,所以融入了一些慶贊中元節的活動,比如放河燈等等。

在飲食方面,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原因在於老鴨味甘性涼,適合此時進補。做法也花樣繁多,有白切鴨、檸檬鴨、烤鴨、荷葉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習俗,通常處暑當日,人們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穫的時節。此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人們也可以品嘗到種類繁多的還嫌。

公開資料顯示,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飲食養生該注意什麼?

「處暑」期間,氣侯逐漸乾燥,此時,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夏天,大家最愛的西瓜,由於「寒性」比較大,也要少吃或者不吃,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

同樣是因為「秋燥」逐漸出現,有專家對記者表示,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蓮子、蜂蜜、黃魚、芹菜、菠菜、豆類及奶類,「百合可以滋陰潤燥,煮粥時適量加一點,也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其實,單就飲食來講,處暑前後沒有特別典型的代表性食品。」但王娟說,人們的確會在這個時節多吃一些肉食,「民間認為,夏天天氣炎熱,人們的身體會有不同程度的損耗,到了秋天就可以開始進補,多吃一些葷食」。(來源/中新網 記者/上官雲)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處暑後應多吃滋陰潤燥、鹼性食物 補充人體津液
    處暑後應多吃滋陰潤燥、鹼性食物  本周大部分蔬菜質量保持平穩處暑已過,本周讓我們來談談處暑之後的養生問題。  本周大部分蔬菜質量保持平穩  經檢測,市民日常所食用的各主要蔬菜品種及合格率分別為:菠菜、生菜、豆角、油菜、黃瓜、芸豆、頭菜、白菜、小白菜、茼蒿均為100%,芹菜99.5%、韭菜95.2%。
  • 處暑節氣養生及測量
    處暑的「處」有遠去、停止的意思,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暑熱就要褪去,天氣開始轉涼,早上和夜間的溫差加大,白天比較溫暖,夜間氣溫比較低。處暑三候有:一候 , 鷹乃祭鳥;二候 , 天地始肅;三候 , 禾乃登。
  • 處暑有什麼風俗禁忌? 處暑的忌諱了解一下
    避免皮膚傷害     初秋天氣乾燥,皮膚水分易蒸發,外露的皮膚缺水就會變得粗糖,彈性也會變小,嚴重的還會產生皸裂。日常要注意皮膚的護理,沐浴時不要使用鹼性大的香皂,可以多吃花生、梨、紅棗、葡萄、銀耳、核桃等能 夠滋潤肌膚的美容食物。
  • 秋季|酸味食物,滋陰潤燥
    宜養肺: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呼吸道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多吃些酸味食物,可以斂肺氣。其他忌用食物:羊肉、韭菜、花椒、桂皮、姜蔥、燒烤、咖喱、芥末等。03/宜選食物/甲魚——易於消化吸收,促進血液循環,有滋陰、涼血、益氣的食療作用。
  • 「離離暑雲散 嫋嫋涼風起」——粥店中心幼兒園「處暑」節氣活動
    (通訊員 李雲濤)處暑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河燈、開漁節、潑水習俗風俗食物:吃鴨子養 生:滋陰潤燥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聽處暑那些事 老師們通過課件向幼兒展示了處暑節氣的由來、天氣以及節氣的習俗。此外,還給幼兒講解了一些有關處暑時節的民俗、農事活動,以及處暑時節的養生知識等。
  • 立秋過後 女性最適宜吃7種食物滋陰潤燥
    原標題:立秋過後 女性最適宜吃7種食物滋陰潤燥不知不覺,立秋已經到了。可能大家都在問,立秋之後,女性最適宜吃什麼養生?立秋最好吃點潤燥滋陰的食物。那麼,潤燥滋陰的食物有哪些?小編告訴你吧!
  • DUDU貓說處暑:天氣開始由熱轉涼,宜打盹兒、擼貓
    2020年8月22日,周六,處暑。「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此時,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幹唇焦的燥症,需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其次要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便於生津潤燥、消熱通便。雖說處暑預示天氣由熱轉涼,但「秋老虎」威力也不可小覷。
  • 秋季養生,滋陰潤燥是關鍵
    飲食上,養生食物你知道幾個?一、秋季養生常識1、戒吃油膩、煎炸的食物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3、戒吃辛辣生冷的食物秋天還應當少吃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種溼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另外,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
  • 處暑丨中元祭祖,出遊,開漁節,放河燈,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下面我們一起來走進「處暑」。14個節氣,「處暑」至意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氣溫逐漸下降。02:吃石榴「處暑」期間,氣侯逐漸乾燥,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石榴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礦物質。
  • 節氣| 今日處暑 雲一淡一輕 風一清一涼
    > 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中元夜放在水中,任其飄流向海神祈保平安後來發展為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吃鴨肉:處暑送鴨 無病各家】鴨肉味甘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
  • 明日處暑,吃一肉,食二寶,飲三水,做四事,秋冬安康,少生病
    處暑吃鴨,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滋陰養肺、潤燥生津。在處暑時節,做點處暑百合鴨,用百合、醃肉,一起燉,營養美味。百合,補益心肺、清心安神,以百合燉鴨,醇香清潤,清潤身體,非常適合處暑食用。處暑時節,食二寶第一寶:蓮藕「蓮藕一身寶,秋藕最養人」。處暑時節,多吃點蓮藕,大有益處。
  •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三伏適已過 驕陽化為霖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之處暑:三伏適已過 驕陽化為霖   三、處暑「淡」來養生   「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意思是處暑後,天氣仍炎熱,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雖說已入秋,但燥熱的「秋老虎」威風依舊。
  • 廣報晨匯 | 今日處暑,天氣逐漸轉涼?廣州這幾天還是「燜煮+雷雨...
    飲食少辛增酸處暑節氣飲食宜增鹹減辛,以養脾胃。多食鹹味食物,如海產品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蔥、蒜、韭菜、茴香等。多食銀耳、百合、蓮子、杏仁、蜂蜜、小米、黑芝麻、淮山、黑米、豆類及奶類等清潤食品,具有養陰潤燥,潤肺補虛的養生效果。
  • 滋陰潤燥應該多吃這8種食物
    2、女人進補宜清補  初秋調理好自己的身體,非常有必要。而清補是做好的方法,適當吃些健脾利溼,清熱的食物,能夠使溼邪從小便排出,消除夏日暑氣留下的後遺症。同時,也是為整個秋季以及冬季的進補奠定基礎,調理脾胃的功能。
  • 處暑將至,由熱轉涼,堅持做好「十個一」,為秋冬安康,打好基礎
    飲食上,要遵循「養、收」的原則,適當的多吃點酸味的食物。酸味,收斂、固澀,處暑時節,多吃些酸的食物,對人體有益。酸味,可以刺激人體分泌津液,減燥潤肺,緩解秋燥傷肺,十分不錯。酸酸甜甜的葡萄,是處暑時節不多的酸味食物選擇,可生津止渴、健脾利尿。2:食一白——蓮藕處暑過後,蓮藕大量上市,多吃蓮藕,有益健康。蓮藕,可潤燥止渴、清心安神,增強人體免疫力,是當令滋補佳品之一。
  • 今日處暑,這些小知識你知道嗎?
    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鴨全身都是寶。鴨肉味甘、鹹、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適用於骨蒸勞熱、小便不利、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等。     處暑養生攻略  飲食要少辛增酸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處暑時節要多吃一些能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藕、菠菜、鴨蛋、蜂蜜等,防止燥邪傷害人體。
  • 今日處暑!寶寶防秋燥,原來還有這麼多學問
    要「護脾陽、養陰氣、祛溼邪、防秋燥」,也就是要善待我們的胃腸,同時滋陰潤肺,具體怎麼做?顧護脾陽暑溼仍盛,寶貝們消化功能仍然較弱,要注意善待腸胃。(1)飲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寒涼之品,可給寶貝們適量食用茯苓、芡實、山藥、蓮子、赤小豆等健脾和胃的食物。
  • 春季女性如何滋陰養生 推薦十種滋陰食物
    三、不宜吃酸性食物  春天肝臟充滿了陽氣,如果再吃酸性食物,會引起肝氣過旺易傷脾胃。因此,春天避免吃過多的酸性食物,如羊肉和狗肉、鵪鶉、油炸花生、蝦和螃蟹等。應多吃甘薯和春筍、酸棗和韭菜等溫甜的食品。
  • 今日「處暑」 意味著炎熱天氣即將過天氣會越來越涼爽
    在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處暑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炎熱天氣即將徹底過去,天氣會越來越涼爽。由於與中元節時間接近,這個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跟祭祖或迎秋有關。秋天天氣乾燥,民間認為,此時適合吃百合、銀耳等食物來滋陰潤肺。而秋意漸濃之際,也是出遊賞景的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