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何人可,1958年3月生,湖南長沙人。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從教36年,獲中國十佳工業設計教育工作者、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教材一等獎、徐特立教育獎、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等獎勵,兩次獲得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扶貧項目第一名。
△何人可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
嶽麓山下,一座小小的四合院,設計界赫赫有名的 「霍格沃茲魔法學校」。一屆屆懵懂的「哈利波特」們,在這裡變身為國內外頂尖企業的著名設計師。
2020年6月,桃子湖畔。傳說中魔法高超的校長「鄧布利多」出場。笑眯眯的何人可,搖著扇子,和畢業生們拍著各種萌照。他20歲生日那天進「湖大」,求學育人42載仍是追風少年。
因為疫情,春季學期,各大高校師生被網課折磨,取消了畢業典禮。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竟運轉如常,師生有條不紊上著網課,12堂慕課率先上網。線下的畢業典禮,環節一個不少,還贈送一場2020屆本科生畢業設計展。「師傅手眼通天,我等五體投地!」學生們服了。
「沒有先知知覺,國際化、數位化是我們一直在做的。還有就是對學生的責任感。」何人可輕描淡寫。16年院長,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設計大師,是他的目標。
△新通道非遺設計扶貧
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D1樓暗藏玄機。穿過時常為本科生辦作業展的大廳,一樓靠裡牆上有「魔法秘笈」:面向國家戰略的數位化與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它獲得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四年才評一次,全國僅50個。但涉及教學模式、內容、實踐的創新從2009年就開始了。
別的院樣轉專業各種限制,這裡專業不分「貴賤」,年級不分高低,班級沒有「界限」,高端裝備與交通工具、智能產品與互動設計、媒體藝術與社會創新三大「套餐」,各種課,你喜歡就上。學生管理難度驟增,但何人可想要培養的就是複合創新型人才,技術、文化、經濟和社會創新的推動者。
「學生創造內容」?何人可振振有詞:在網際網路時代,知識唾手可得,學生自主獲取,消化吸收,再結合社會實踐,創造出新內容。學院只需要為學生提供平臺。
Pinwall(圖釘牆)就是學院與華為共同開發的國內首家數位化設計教學評估與資源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教師自帶簡歷讓學生選,學生每一次作業用英文上交。學生不敢抄襲,教師不敢不認真教,企業、家長、任何人都看得到。很多學生憑作業就被微軟、阿里、小米、騰訊等名企招走了。
想了解未來設計師的視角和未來世界的模樣嗎?8月12日,一則2020年杜拜全球畢業設計展項目的徵集活動在學院官網上發布,連年有學生作品入選。2009年起,學院和國際上知名的院校、設計機構和競賽密切合作。四合院裡的學生直通國際競賽,接觸國際設計發展新趨勢。近年,97人次獲得紅點、iF、GMARK、IDSA設計獎。
△何人可與畢業生
另一部「魔法秘笈」,何人可藏在二樓。大廳裡擺滿汽車、手機、挖機模型等學生設計作品。火星基地選址探索車、火星氣壓差洗衣機、冰水轉換充水機、地球燈……都是為未來火星生活而設計。學生們吐槽:哪是全球化?是要把我們培養成面向全宇宙的人才!
一排老年人生活用品也非常醒目,這是學生為老齡社會設計的。另一邊展示的是為通道侗錦和隆回花瑤挑花設計的「非遺扶貧」作品,有些作品被隆回正在辦湖南夏季鄉村旅遊節借走了。「脫貧攻堅設計師不能缺席」,「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項目堅持12年,兩獲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扶貧項目第一名。
「設計師要有社會責任感!」這是何人可的口頭禪。在交畢業設計作品前,他還要專門給學生們上一堂《設計師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的課。深受何人可影響的2010級本科生範石鐘,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設計師」,他為高樓火災設計了《救援滑梯》,大二就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紅點獎」得主,後來又為貧困地區的婦女設計了不用水也能洗衣服的洗衣機。 「雖然他是院長,但從沒缺過我們一堂課。」 今年本科畢業的閻德站告訴記者。一門《工業設計史》被何人可教得千變萬化,他是教材的主編,從不叫學生死記硬背。去年他給100個學生出的題是《全球100名設計師》,今年出的題是《全球100所設計院校》,每個人的作業就是一篇獨一無二的設計作品和英語論文。8月23日,何人可剛在朋友圈發布幾篇,就有出版社負責人打電話來,不相信這是本科一年級的學生做的,稱這對所有學設計的學生留學選校很有用。
何人可在電話這頭得意地笑了。6月,他已經卸任院長,但他還會繼續留校任教,用「魔法」培養更多讓中國文化走向全球的設計師。
【記者手記】
少年「何師傅」
易禹琳
「這個四合院裡,最老的老師就是我了!」8月21日,走進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修舊如舊的四合院子,何人可如此感嘆。這個中國工業設計專業最早的誕生地,一棵桂花樹亭亭如蓋,見證了何人可從青蔥學子到國家級教學名師的如金歲月。
在這個院子裡,學生們叫他「何師傅」,因為他提倡「幹中學」,手把手地教。也有人叫他「何師父」,像父親一樣關心自己的學生,為3個病重學生一夜捐起救命錢。到底教過多少學生,何人可也沒數,他在好多所名校擔任過客座教授,也是世界各大設計賽事的評委。學生遍布世界各地,有一次,他去芬蘭開會,學生去機場接他,沒算時差,提前在機場呆了一天。
在學生眼裡,何人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音樂、書法什麼都能聊」,而且「心思細膩,目光如矩,還沒開口就知道你要幹什麼」。這個「設計界最會英語的,英語界最懂設計」的玩起各種時尚電子產品,比年輕人還潮。他像一束光,總在前面引路。
「為什麼選擇當一輩子老師?」何人可沒有回答,只說起他的父母都在貴州遵義當老師,退休金全資助了學生,去世時,學生送的花圈擺到了靈堂外面好遠。
何人可捨不得嶽麓山下這個四合院,學生們捨不得「何師傅」,一屆屆「哈利波特」帶著魔法闖蕩世界,都祈願載譽歸來時,「何師傅」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