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地來到神面前。所以我求你們,不要因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以弗所書》3:12-13」
保羅在《以弗所書》第3章第1節到13節裡面,他提到他自己做了這個福音執事。他得著這個福音的執事,是因為神的恩典,也是因著神的大能。並且這個福音執事就是要來把福音傳給外邦人,教導眾人明白原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面的奧秘。
保羅講了這些之後,接著12—13節,他就是在一方面表達希望堅信的以弗所的信徒他們不要懼怕,不要喪膽,同時也表達出來了做福音執事的榮耀。
在12節裡面保羅他提到說,「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地來到神面前。」所以在這個地方保羅是承接前面做福音執事的三方面的使命。
神借著將福音啟示了保羅,使得保羅就把這樣的福音的奧秘也傳到外邦人,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而使得教會成為一個見證,使天上執政掌權的都得知神百般的智慧。
保羅講到這些的時候,他就說,所以我們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地來到神的面前。來到神的面前,這是指來親近神,來向神禱告。他說,我們今天既然認識了這個福音的奧秘,我們既然相信了這位耶穌基督,我們就可以放膽無懼地禱告。既然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面借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這是神萬事之前所定的旨意。這樣,我們信靠耶穌的人,就可以放膽無懼地來到神的面前。
初代的教會他們就是如此。初代的教會面對逼迫的時候,他們仍然勇敢地來傳揚福音。在《使徒行傳》第4章23—31節就講到說,當使徒們傳福音,這些法利賽人、公會的人禁止他們來傳揚福音,因此他們回去就到會友那邊去,把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都告訴他們,他們聽見了之後,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神說,換句話說,他們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地禱告。禱告完了之後,他們整個的情況就發生了奇妙的事情,聚會的地方地大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
我們看見初代的這些弟兄姐妹們面對逼迫不懼怕,因為他們深深地知道,他們認識這位基督,他們也深知這位基督就是這個世界的盼望。所以他們勇敢地來傳揚福音,他們知道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因此,我們如果看見這個福音執事是神給我們的一個寶貴的職分,我們如果看見這個福音的奧秘,就是這樣的一個寶貝,福音就是好消息,今天這個世界需要這個福音,需要這個好消息,就是使一個罪人能夠迴轉歸向神,與神和好,與人和好。
今天我們看見世界的問題、家庭的問題、夫妻的問題、各國與國家之間各樣的問題,這一切問題的答案就在耶穌基督裡面,這就叫做福音。
當我們看見這一點的時候,我們為著這個福音,傳揚福音,我們就可以很勇敢,我們為著這個福音能夠傳遍天下,我們才可以放膽地來禱告。因為我們知道這樣的禱告是上帝一定聽的,也是上帝一定要做的。
接著在13節,保羅也提到他為了這個福音要受到患難,而這個患難就是為了使得他能夠得榮耀。
13節他說:「所以我求你們,不要以我為你們所受的患難喪膽,這原是你們的榮耀。」保羅說,你們要放膽,你們不要喪膽。顯然很多時候,當我們面對別人不管是話語的譏諷,甚至是威脅,或者是指上面的逼迫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灰心,我們很容易沮喪。但是保羅勉勵我們,他說:「你們不要因為我為基督的緣故受苦,我被關監牢,因此你們就灰心,你們反而要更剛強,你們反而要更是勇敢。」
在2014年的時候,有一個蘇丹的基督徒,她是一個懷孕的婦女,她因為嫁給了基督徒,而且皈依了基督教而被判了死刑。這個蘇丹婦女的先生是美國的公民,叫丹尼爾遜。當她跟他結婚之後,不久就懷孕,有了一個孩子。因為蘇丹政府是一個穆斯林的政府,所以他們就要這一個妻子不要去信耶穌,要拒絕信耶穌。可是她說:「我不能夠背棄我的信仰。」他們就把她關到監牢裡面,用鎖鏈銬住她的腳。
就在2014年的五月的一天,這個婦女所懷的女兒出生了,他們給她起名叫瑪雅。當她出生了之後沒有多久,這個地方當局就讓她的先生走進監獄,打開妻子的腳銬,他們可以有一點的時間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他們當時判刑說,如果她繼續要信耶穌的話,那麼這個孩子斷奶之後,她就會因為叛教而被鞭打一百次之後處死。這個妻子聽到這件事情之後,她就跟訪問她的報社的人說:「他們要處死我,就快點動手吧,我不會改變我的信仰。」
這個丈夫也提到說:「我的妻子非常非常堅強,她比我堅強。當她被判死刑的時候,我崩潰了,淚流滿面。但她仍然很堅強,她被判刑的時候並沒有退縮。」
我們看見一個真正認識基督的人,她清楚認識這個福音。這是一個大好的福音,為著這個福音,她沒有拒絕,她沒有在逼迫之下否認她的信仰,否認她的主。最後這個基督徒的婦女就被處死了。
保羅提醒信徒們,他說,你們不要因為我今天為福音的緣故關監牢,所以你們就喪膽了。他說,你們要看見,這原是你們的榮耀。你們要覺得很榮耀,因為你們有一個弟兄,他為福音的緣故而死,他為福音的緣故被關監牢。
親愛的弟兄姐妹,也求主打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見,我們為主的福音的緣故受到的逼迫,受到的患難,這是一個榮耀。
彼得在《彼得前書》第4章13到16節也提到說,我們為著神的旨意而受苦,這是榮耀神的事情。你們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
當時在初代教會也記載著初代的這些門徒們他們離開公會,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他們就每日在殿裡在家裡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
我還記得我曾經看過一個宣教士的傳記,是美國第一個派往緬甸的宣教士,這個宣教士叫耶德遜。耶德遜在1788年出生在美國的麻省,他16歲便考入美國著名的布朗大學。可是後來他受到自然神論的影響,以至於有段時間就迷失了。但是神改變了他,他後來信了耶穌,神就呼召他,後來他就進入了神學院去念神學。在神學院的時候,他讀了兩本影響他深遠的宣教的書,他就清楚地知道神要差他到東方宣教。於是耶德遜跟他的妻子在1813年7月到達緬甸仰光,他們在1819—1820年的期間有十個人因著他們傳福音而信了主。
可是後來1824年英緬戰爭爆發,他們就被下在監牢裡面去。後來1825年被放出來,他在1826年返回仰光,他發現信徒只剩下四個人,於是他只好帶著他的妻子孩子們再一次展開福音工作。可惜就在這段時間,他的第一任妻子因為熱病而去世。1834年他娶了第二任妻子撒拉,但是後來在1843年他的第二任妻子也死了。
我們看到耶德遜他一生在緬甸宣教37年,帶領了大概有三萬名的克倫族信徒歸主,建立了八百間教會。可是他在那邊卻死了兩個妻子,死了好多個孩子,他犧牲了很多,付出了許多代價,他為福音的緣故受到許多的苦難,但是我相信神卻使他得到了榮耀,他也使神得著了榮耀。但願我們不懼怕這些苦難,為福音的緣故來榮耀這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