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誕生對媽媽和寶寶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考驗,在媽媽承受巨大分娩疼痛的同時,寶寶也在努力掙扎,拼盡全力掙脫熟悉的小房子,來到這個新鮮的世界。
終於寶寶順利出生了,媽媽可以暫時休息一下,不過剛剛來到這個新世界的小寶寶,要迅速喚醒身體的各項機能來適應新環境。
第一聲啼哭:剛出生
在出生之前,胎兒靠臍帶傳送母親血液中的養分為生。他的肺部還不能運作。胎盤保證著母親富含氧氣的血液和胎兒排出的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之間的交換。
出生後,接觸到空氣,他的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就不能再依賴於母親,他開始呼吸,心臟和肺部開始循環運作。空氣充滿了他的肺部,肺泡擴張,很快,你就聽到了這歷史性的第一聲啼哭。
第一次吃奶:出生後半小時內
據研究證明,嬰兒生後半小時左右可出現覓食反射、吸吮反射。早吸吮可促進母乳餵養成功。
另外,初乳貴如油,媽媽們千萬別迷信老說法,把「看起來黃黃的」、不太乾淨的母乳擠掉放棄,要知道初乳中含有多種珍貴的免疫因子,能夠有效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接種疫苗:出生後24小時內
寶寶在出生之後的24小時內,必須接種兩支疫苗,分別是B肝疫苗第一針和卡介苗第一針。
很多新手媽媽很疑惑:為什麼我的寶寶打預防針的時候完全沒有哭呢?是因為他是個勇敢的寶寶嗎?還是哪裡出了問題?另外一些媽媽則反映她們的寶寶在打完針後象徵性地哭了一兩聲。
事實上,5個月前寶寶打預防針不哭或者延遲哭都是很正常的,因為小寶寶的末梢神經發育還不完全,對快速尖銳的刺激沒有大的反應。
排胎便:出生後24小時內
當寶寶還在你肚子裡時,這種綠黑色的東西就在他小腸內了,現在寶寶腸子蠕動正常了,便將這些東西排出體外。
通常在嬰兒出生24小時內,胎便差不多就排乾淨了,接下來的兩三天你會見到過渡期的排便,顏色將是帶有暗綠色調的黃色,並且稀軟,有時還會含有黏液。
生理性體重減輕:出生後24小時內
新生兒在出生前長期浸泡在母體的羊水中,當他們出生後,需要在乾燥的空氣中把身體裡多餘的水分蒸發掉,同時還有大量胎便排出體外,所以體重會減輕。
一般來說,正常的新生兒出生第二天體重開始下降,出生3~5天後體重開始回升,如果此時還有體重減輕的情況,醫生就會對嬰兒進行全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