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吃:專門食 一碗新奇日式蓋飯
廣州的日料市場越來越精分,與日本、臺灣的流行步伐日漸一致。從前一間日料店將燒物、拉麵、壽司、蓋飯統統一網打盡,一張菜牌打開看得人應接不暇,選擇困難症者恐怕要糾結上半日。現如今的日料店搖身一變成為幹練乾脆的「職場人士」,食物主題朝著專一方向走。尾隨壽司專門店、拉麵專門店和天婦羅專門店之後,專一的日式蓋飯專門店也如雨後春筍湧起。一碗幾十蚊的蓋飯,解決了選擇困難戶和匆忙上班族的難題。
盆滿缽滿雙層刺身飯。
記者觀察:蓋飯的演變
日料蓋飯,顧名思義就是底下為飯,上面鋪食材。類似我國湖南的蓋碼粉。「蓋」就是一個生動形象的動詞,把豐富的材料蓋在主食上。日料蓋飯在日語中叫「丼」,品種豐富,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蓋飯,比如滿大街的日式快餐吉野家正是以此主打。日本的人氣蓋飯品種豐富,除了牛肉以外,還有海鮮蓋飯、鰻魚蓋飯、親子蓋飯和炸豬排蓋飯等等。蓋飯專門店資深人士周先生告訴記者,傳統的蓋飯必須包括4個元素,分別是醋飯、蓋料、芥末和壽司姜,「盆滿缽滿」的狀態是蓋飯的「優良傳統」。早期,蓋飯中頗受歡迎的刺身飯是日料師傅做魚生片時為了不浪費食材而演變來的,後來,蓋飯走紅後,原來的意義則淡化了,所用的材料越來越精緻。
廣州的蓋飯專門店將日式蓋飯文化發揚光大,加入了創意,脫生出新奇趣味的新式日蓋飯。有的是從食材上著手,有的從形態上叫人耳目一新,真真將蓋飯玩出了。
雙層蓋飯啱曬大胃王
常見的蓋飯都是單層,形態相似,甚至可以說是雷同。一個藍色花紋的大陶瓷碗,碗深碗口開闊,下面是溫暖的、調好味的壽司米;上面是豐富的物料。偏偏「酥食鋪」家的不這樣,這家越秀老城區的蓋飯專門店是最早做蓋飯的小店之一,它最有意思的是雙層蓋飯。
橫行無忌雙層刺身飯。
這份壯觀的蓋飯每每登場,都要引來譁然一片。外頭走過路過不知情的人,看到這架勢,還以為是在吃豐盛火鍋大餐呢!碗還是那個蓋飯碗,但是碗之上,巧妙地套上一個中碗。中碗裡奉著「主角」,大碗的周邊是「配角」,如此構成雙層食料。「配角」大體一致,都是薄切的三文魚粒、魚籽、八爪魚粒和希鯪魚粒。「主角」霸氣凜然,盆滿缽滿雙層刺身飯的「主角團」成員有章紅魚、阿根廷紅蝦、厚切挪威三文魚和黃希鯪魚,成雙成對出現。
「橫行無忌雙層刺身飯」的大佬是原只愛爾蘭的麵包蟹,1隻足有1斤重,貴在蟹膏豐富。清蒸後配上鹹蛋黃,撈上油鹽;
「行運一條龍」雙層刺身飯意頭大好,蒸一隻紅紅火火的波士頓龍蝦原只上碟,還要配上北極甜蝦,真是一個平凡的中午定食也能吃出過節的節奏啊!在蓋飯中用上龍蝦麵包蟹這類食材,老闆也是狠下決心了。每一個「主角」都有它獨特的醬料,龍蝦自然配龍蝦醬,由辣椒、蔬菜和橄欖油調成。每一份蓋飯必配一個溫泉蛋,就連一個小小的雞蛋他們也不願馬虎,特別從大型超市採購品牌蛋使用。
粵式文化mix潮式蓋飯
日式蓋飯的門面常常是小巧迷你,走日風路線,在臉上就寫著「我是日式蓋飯店」七個大字。偏偏教育路上的「正到爆」反其道而行之,掌門人Franco有著執著的念頭,他既愛吃日式蓋飯,卻又鍾愛廣府文化。於是,他的小店裡就成了蓋飯與廣府文化的集合體。光看這帶著強烈地域色彩的名字,就知道他的情結有多深。門口的詠春樁、入門處囊括金魚街、雞公欖和舞獅等粵式元素的4米手繪畫、盞鬼廣州俚語牆,都叫在此用餐的老廣會心一笑。他用年輕的手法呈現老廣文化,融合外來年輕飲食,用他的話說:why no?
從事餐飲業多年,Franco對出品的要求除了好吃還要衛生安全。刺身蓋飯是他家日式蓋飯的頭牌,因此,他一早選定了專注遠航捕撈的大型貿易商作為合作夥伴,所拿的刺身身材媲美市內五星級酒店與高端商超。每一批次的刺身都經過嚴格把關,有證書。為了保證食材新鮮,每日早午各配送一次,並且日日清、求零庫存。
店內的蓋飯多達12種,玩轉各種食材配搭。比如牛油果配熟吞拿魚蓋飯、芝士海鮮配鵝肝粒等等,歐美、東南亞和中式的食材在經過多輪嘗試才有了餐牌上的「最終定論」。
有些蓋飯的名號萌趣,「
蝦蝦霸霸蓋飯
」你道是啥玩意?越南大蝦搭軟殼蟹!每一款刺身蓋飯都是「大手筆」,記者留意到,每一件刺身都是厚切,每件標準重量30克,啖啖海鮮不停口。
正爆刺身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