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專題|青年說經典」《林海雪原》:英雄故事的代際影響

2020-12-19 中國青年報

「1927-2020」,中國人民解放軍已走過93年不平凡歲月。今天,《中國青年作家報》推出「八一專題|青年說經典」全媒體專欄,以讀名著、說經典的方式,引導青年讀者從中國傳統文學名著和紅色經典作品中,了解和理解黨史、國史、軍史和改革開放史,弘揚和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進而從作家的創作過程中探尋文學作品的力量和價值,培育和提高審美能力。本期「青年說經典」,我們特邀《中國青年作家報》的讀者代表,從長篇小說《林海雪原》中回望那段光輝的歷程,感受經典中蘊含的思想信仰上的忠誠和藝術追求上的執著。——編者

電視劇《林海雪原》發布會(資料圖)。

作者:袁恆雷(80後)

在我的閱讀履歷裡,長篇小說《林海雪原》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部。在通讀這部小說之前,通過一些影視劇就了解到了小說中的一些經典對話,比如楊子榮初入座山雕虎穴臥底時,與座山雕及其手下八大金剛報山門時,提到的「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等頗具個性色彩的土匪黑話,就成了我們孩童的口頭禪一般,雖說我們不知道他們講的是什麼意思,但和小夥伴們經常說著玩。《林海雪原》成書多年,但數十年來,在影視等諸多傳播媒介的助推下,其影響方興未艾,綿延至今。2019年9月23日,長篇小說《林海雪原》還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作者親力親為:再現崢嶸歲月《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不同於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軍事文學作者,他可是實打實地參加了當年的戰鬥。1946年解放戰爭初期,東北地區形成敵我對峙的局面。解放軍為了鞏固根據地,發動人力物力支援解放戰爭,開始實行土地改革。但一小撮被我軍擊潰的國民黨軍隊,逃進深山密林,夥同當地的土匪惡霸地主等形成為害一方的武裝。茫茫林海雪原,不利於大規模派遣部隊圍剿,再者,解放戰爭初期,我軍也沒有更多兵力分兵進入山林。於是,上級研究決定,組織小分隊進山,實行邊偵察邊打擊的策略。就這樣,作者曲波和他的戰友們參加了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他們於1946年冬深入東北小興安嶺一帶的深山密林,與號稱擁有幾個旅的匪首展開周旋,將匪徒最終消滅。在戰鬥中,他們時常遇到一些想像不到的困難:他們有時在洞裡睡覺,和野獸為鄰;有時鑽到雪窖裡休息,天當被地當床;跨谷飛澗、攀壁走巖、突破天險,在零下近40攝氏度的雪海裡偵察戰鬥。這些親身經歷,多數都在小說中歷歷再現。特別是戰鬥英雄楊子榮,他的真實原型是曲波當年的一個排長。他隻身進入三代惡匪、國民黨旅長座山雕的營寨,以驚人的勇敢與超人的智慧,贏得了敵人的信任,將一眾匪徒控制於股掌之間,並配合戰友們一舉殲滅之。不幸的是,在林海雪原最後的戰鬥歲月裡,排長中了敵人的無聲手槍而光榮犧牲。《林海雪原》全景式多角度再現了這些英雄們當年與敵人鬥智鬥勇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塑造了楊子榮、少劍波、高波、劉勳倉、欒超家等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我國新中國初期「十七年文學」一部重要的長篇小說。二元對立模式:藝術風格明顯曲波在寫作《林海雪原》之前是從未進行過文學創作的。但由於當年的戰鬥經歷實在太過刻骨銘心,他在醫院治療養傷之際,就和許多人講述過戰友們的故事,特別是楊子榮的英雄事跡,聽者無不動容驚嘆。講著講著,他感到自己有責任義務書寫下來這些英雄們的故事,不能讓它們隨風飄逝。強烈的創作欲讓他沒有耽擱多久。傷好回家後,他每天下班回家都要加班三四個小時,星期天和節假日更是他集中寫作的時間。從1955年2月至1956年8月,在一年半的業餘時間裡,曲波完成了40萬字的書稿。通覽本書可以發現,曲波的創作思想明顯受到了古典傳奇小說的模式和手法的影響,在傳統的「兩軍對陣」思維模式的基礎上,刻意突出「好人極好、壞人極壞」的模式,這樣便凸顯出了雙方的強烈差異。正面人物如主人公智勇雙全的楊子榮、少劍波;猛擒刁佔一、襲擊虎狼窩、活捉許大馬棒的劉勳蒼;善於登攀,有飛越天塹「絕技」的欒超家;具有超人耐力、能日行百裡的孫達德等小分隊英雄們。他們都以其生動鮮明的個性特徵和富於傳奇色彩的戰鬥事跡,給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另一方面,作品對反面人物的描寫同樣出色。曲波在注意表現他們兇殘暴虐、猙獰面目的同時,又著重突出了他們虛弱的本質和不同的個性。如老奸巨猾、嗜血成性的大反派座山雕;冷酷無情、兇狠殘暴的許大馬棒;頑固不化的馬希山;十分狡猾、又貪生怕死的「小爐匠」欒平;兇狠毒辣的「一撮毛」劉維山;道貌岸然、雙手沾滿鮮血的老特務宋寶森;嗜殺成性的慣匪鄭三炮、「蝴蝶迷」等等,都具有較為鮮明的個性特徵。兩軍陣營你來我往,互相鬥智鬥勇,在極具張力的戲劇衝突中,凸現了革命力量與正義力量的不可戰勝,表現出作家強烈的愛憎情懷。閱讀小說的時候,可以明顯感受到小分隊的英雄們猶如一個個身懷絕技的俠客,在雪花紛飛中,憑藉必勝的信心和集體英雄主義,往往出奇制勝,追著一眾匪徒四處跑,並最終憑藉高超的鬥爭智慧消滅數十倍於己的匪徒。這些描寫顯然有著濃鬱的革命浪漫主義創作思想——對故事情節、人物性格、鬥爭環境等作者都進行了適度的藝術誇張和渲染。另外,人物形象上我們甚至可以進行明顯的追根溯源,如頗似張飛、李逵品性的劉勳蒼,身懷絕技、粗俗詼諧的欒超家猶如時遷,而在雪地裡健步如飛的「長腿」孫達德很容易讓人想到帶上護腿馬甲飛行的水滸好漢戴宗等等,作品中這一系列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曲波繼承了古典文學傳統的精心創作,他們個性鮮明獨特,有情有義,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人民和戰友的無限熱愛、對敵人的強烈痛恨等所演繹出的悲喜故事,時常跌宕著我們的心。影視改編傳承:紅色文化延續如前所述,《林海雪原》成書數十年來,得益於戲曲與影視劇的不斷改編傳播,圖書得到了這些改編形態的反哺,多次得到了讀者的再重視與反覆閱讀。實際上正是這樣,圖書與影視戲曲文化的相輔相成在多個文本案例中得到了實現。對於《林海雪原》來說,其最近一次得到廣泛意義上的關注是得益於香港著名電影人徐克的改編,這部2015年的賀歲電影《智取威虎山》,以全新的3D視覺技術、娛樂性的對話與動作場面、快速剪輯的敘事手法,帶給觀眾們一個更加立體直觀的版本。20世紀70年代,徐克在大洋彼岸讀書時,就被《智取威虎山》的剿匪故事吸引了。1977年回到香港後,他專門找到原著小說和大量資料閱讀,才知道《智取威虎山》是有英雄原型人物的。但是,這部小說的改編權一直是他面前的困擾難題。直至2009年,在好友於東的幫助下,他終於如願以償。徐克改編的版本顯然具有了新時代的紅色經典思維,如啟用了本身就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赫哲族的青年影視歌明星韓庚,在電影首尾以回歸故鄉探尋祖輩英雄往事的呼應手法來闡述這則故事,這樣便可以迅速拉近青年觀眾的心理距離。同時,徐克並沒有擯棄自己的優勢所在,他塑造楊子榮的形象很有三十餘年前拍攝黃飛鴻系列的感覺,把江湖浪漫主義變更為革命浪漫主義,把拳腳換成了槍炮。徐克和元彬的動作設計讓在小說中只能憑藉想像或者在之前影視劇中淡化的戰鬥場面變得形象逼真,楊子榮鬥惡虎、小分隊的雪橇與攀崖、座山雕的飛鷹、戰鬥中的飛刀與火炮等等,在3D影像技術的大力支持下,坐在影院中的我們如同身臨其境,機關槍、坦克、漫天飛雪如同就在身邊。所以,這部電影雖說翻拍的是紅色老題材,但拍出了新意,該片將傳統剿匪老樣板翻新,變成「新龍門客棧式」的鬥智鬥力快意恩仇,極具徐克個人風格。無論雪地滑行、農村槍戰、威虎山大戰,以至最初楊子榮與老虎惡鬥,還有結局飛機上雖說俗套但腦洞大開的楊子榮與座山雕圍著人質女人青蓮打鬥的特效場面,都駕馭得遊刃有餘,充分顯示了徐克多年紮實深厚的功力。徐克以大刀闊斧的類型片手法,重塑了此經典劇目,不僅讓新觀眾了解到了樣板戲的大概,也把大反派座山雕的老巢布局直觀地呈現在老讀者面前,因而產生了廣泛的共鳴感。最終,不僅讓大量中老年觀眾感覺耳目一新,也贏得了無數青年觀眾的關注。對於生活在東北大地的筆者,對山林雪原的親近是天然本能的。小時候和家人去山上砍柴,駕著牛車把柴火運到家裡,有風過來時漫天的飛雪就在林間紛紛滑落。而和小夥伴們玩著或大或小的爬犁,在冰河雪地上紛飛,真的是猶如小分隊的英雄們那樣風馳電掣。更不必說「夾皮溝」這個地名了。實際上,在廣袤的東北大地,具有相同的地名真的是比比皆是,我們吉林的「夾皮溝」是清末民初便開始享譽東北的金礦,距離我老家二百餘裡;而黑龍江牡丹江地區的夾皮溝——也就是《林海雪原》中的故事發生地,距離我老家900餘裡。而我出生的那個小村子,在村邊有一座大墳——那裡長眠著幾位革命烈士,90年代上半葉我讀小學的時候,每年的清明掃墓,我們全校都會來到這裡祭奠英雄。如此看來,我成長於這樣一個和《林海雪原》故事發生地極為相似的環境,對這部書的親近感也是本能的了。每每看到想起楊子榮的名言,我都會激動不已:「為人民事業生死不怕,對敵人就一定神通廣大。」這光芒四射的豪言壯語必將激勵青年一代奮勇向前。

《中國青年作家報》8月4日3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00後列兵逐夢「林海雪原」
    上世紀50年代末,隨著一本書《林海雪原》、一部戲《智取威虎山》風靡祖國大江南北,偵察英雄楊子榮的形象走進了國人心中。對於出生在黑龍江的武警天津總隊執勤一支隊某中隊列兵李駿來說,第一次聽到楊子榮的故事是從爺爺的半導體裡傳來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肥沃的黑土地不僅養育了英雄的人民,也培育了不屈的鬥爭精神。翻開中國近代史,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汗水、淚水澆鑄了「忠誠、無畏、堅韌」的林海雪原精神,激勵著一代代青年人拼搏成長,作為00後,李駿就是其中之一。
  • 走進《林海雪原》的發生地,景色竟如此美麗
    《林海雪原》無論是小說、影視還是京劇樣板戲都可謂是風靡一時,世人皆知,影響著幾代人。浩淼的林海雪原,驚險剿匪的故事,英勇機智的偵查英雄楊子榮。向人們講述著解放戰爭時期發生在東北牡丹江地區人民解放軍偵查小分隊趟林海、跨雪原,以少勝多,智取威虎山,英勇剿匪的故事。
  • 林海雪原威虎山
    沙家浜、威虎山,一南一北,一柔一剛,本是京劇樣板戲《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中「文藝虛構」的故事發生地,如今都成了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踏著皚皚白雪,穿過「林海雪原」碑,便見高大巍峨的「威虎山城」城樓,城門匾額由當年東北黑河剿匪司令洪學智將軍題寫,「林海雪原,山高水遠,銜雄關險道;彪風虎膽,志壯謀深,撼惡匪頑雕。」兩側門聯道出了威虎山的險要地勢和剿匪英雄的虎膽雄心。
  • 林海雪原小說如何評價?
    算上這部電影,作家曲波的小說《林海雪原》已經先後被改編為一部現代京劇、兩部電影和三部電視劇。電視劇《林海雪原》講述了一支驍勇善戰的小分隊與在東北山林盤踞多年的數股土匪鬥智鬥勇的傳奇故事。觀眾熟悉的奇襲奶頭山、智取威虎山、暗戰神河廟、圍剿大鍋盔等情節將一一重現,全面展現原著精髓和東北風土人情。
  • 「紅色經典」《林海雪原》簡介
    《林海雪原》是根據曲波自己的經歷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一問世,在當時的社會上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同時也搬上京劇舞臺,其中「智取威虎山」這段唱詞,很多人都會唱。1946年冬天,東北人民解放軍一支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這股匪徒是原國民黨的敗兵,流竄到我軍後方。
  • 到牡丹江是受小說《林海雪原》影響,因為這裡是故事發生的地方
    體味林海雪原作者/李新剛到牡丹江來,在很大成分上,是受曲波的小說《林海雪原》的影響,因為這裡,就是那些故事發生的地方。作為一名文學信徒,這裡自然而然成了我嚮往的地方。昨夜,還在哈爾濱某旅館時,我就花了半夜的功夫,上網重新閱讀了一遍小說《林海雪原》。今早,就乘大巴來到了牡丹江。雖然已經是暮春時分,內地已是暖意融融春暖花開,可這裡依然是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溫度還在零下十度左右,到處都是一派銀裝素裹原弛蠟象的情景。來這裡的目的很明確,一是觀賞林海雪原,再就是去滑雪。
  • 《林海雪原》少劍波,離休後常住鄉下農舍
    No.1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進入10月份後,CCTV-6電影頻道陸續推出了大型專題片《足跡——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上個月,在《足跡》第六集中,曾在2014年電影《智取威虎山》中飾演重要角色的韓庚通過電影《智取威虎山》,老電影《林海雪原》《英雄虎膽》,為大家講述了東北剿匪的傳奇故事。
  • 電視劇《林海雪原》改編哪部小說 劇情改編和原著差別大麼
    ­   紅色經典剿匪電視劇《林海雪原》近日在山東衛視、安徽衛視、黑龍江衛視上映。剿匪英雄楊子榮、少劍波與匪首座山雕的正反較量驚心動魄,播出以來引發關注。青年演員孔千千此次在劇中飾演善良勇敢的戰地護士盧曉燕一角,相信將會給觀眾帶來全新的感覺。
  • 《林海雪原》主演,張勇手86歲師偉92歲,王潤身等已去世
    而一向以拍攝軍事題材為主的八一電影製片廠,很快就選中了這個題材,準備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為此,八一廠組建了一支十分強大的創作團隊,導演由曾在經典老電影《南徵北戰》中扮演過張連長的劉沛然來擔任。他在拍完《南徵北戰》之後,就進入到了剛成立的八一廠,並先後執導了《黑山阻擊戰》、《金鈴傳》等多部電影,顯示了自己的創作才華。
  • 電視劇《林海雪原》吐槽集合 經典橋段太假演員表演浮誇
    ­  根據同名紅色經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林海雪原》正在播出,在諸多對這本小說的影視改編中,影響較大的當數1960年的老電影《林海雪原》和2014年張涵予主演的電影《智取威虎山》。當下這一版的電視劇改編卻是雷聲大雨點小,被觀眾吐槽。
  • 我與《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這部長篇小說,無論故事情節還是人物形象都分外引人入勝。情節跌宕起伏,盪氣迴腸,人物各具面目,呼之欲出:英俊瀟灑的少劍波,智勇雙全的楊子榮,美麗活潑的小白茹……  中國當代小說中,《林海雪原》大概最有知名度。
  • 【跟著作品遊煙臺】一部《林海雪原》一幅煙臺群英圖
    水母網5月13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晉通訊員 梁紅玉 )「以最深的敬意,獻給我英雄的戰友楊子榮、高波等同志」,這是著名作家曲波根據自己早年在東北的剿匪經歷創作的一部紀實性文學作品《林海雪原》中的第一句話,表達了作者懷念戰友的一顆赤誠之心。小說中,少劍波、楊子榮、高波等人物都有原型。一部好的作品之所以能長久流傳,一個重要因素就在於能給人帶來奮進的力量。
  • 「書香體彩品書香」讀書感悟分享(9)品讀《林海雪原》
    ——曲波 1958年9月於昆明」翻開《林海雪原》這部紅色經典著作扉頁,這句飽含赤誠之心的句子最先映入了眼帘,仿佛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點燃了抗戰、抗剝削期間共產黨員的赤膽忠心,融化了崎嶇山林路上冰冷刺骨的冬雪,照亮了林海雪原那片漆黑陰冷的夜色。
  • 他是王心剛摯友,劉曉慶恩師,《林海雪原》少劍波,朝鮮戰場相戀
    No.1他是《林海雪原》中的參謀長少劍波,是《英雄虎膽》中的偵察參謀耿浩,是《海鷹》中的水手長李雄,是《赤峰號》中的艦長鐵海雄,是《奇襲》中的偵察連長方勇,是《地道戰》中的區長趙平原,是《打擊侵略者》中的遊擊隊長金哲奎,是《南徵北戰》中的高營長,是《南海風雲》中的政委梁充海,是《啊,搖籃》中的旅長肖漢庭……
  • 中國最大森林公園,《林海雪原》發生地,被稱為「北國小九寨」
    《林海雪原》這部劇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所講述的故事曾深深影響了幾代人,也讓更多人感受到我國人民軍隊的英雄故事。 當然還有一個震撼人們的地方,那便是的大東北「 林海雪原」的壯闊,浩渺無垠的雪地白茫茫一片, 令人驚詫。
  • 《林海雪原》推群英譜 少劍波楊子榮冬季暖屏
    由金牌製片人金姝麗、金姝妹和實力導演金姝慧聯手打造的經典剿匪大劇《林海雪原》正在熱拍。海報上,眾剿匪英雄的眼神、眉宇透射出堅定必勝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氣概……直面回應網友質疑。「五阿哥」張睿顛覆書生形象,舉槍剿匪,眉宇間的霸氣瞬間爆表,引發網友期待。李光潔潛伏匪群,英雄虎膽,正氣與霸氣渾然一體。    相比群匪海報詭異的猩紅,小分隊海報基色雪白,形成鮮明的正邪反差,「明知徵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一躍紙上,一股強大的兄弟連凝聚力直擊觀眾心靈。
  • 黑龍江海林:林海雪原 魅力山城!!!
    東北虎林園海林,一座英雄的城市,一部書《林海雪原》、一齣戲《智取威虎山》及同名3D電影,使海林家喻戶曉,聞名遐邇。海林,多民族的居住地,朝鮮、滿、回、蒙等21個少數民族共同居住在這裡,龍江歷史文化的多個亮點匯集在這片祥和的土地。
  • 師偉:《林海雪原》小說成就了我的「白茹」
    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導演。2005年獲第十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主要代表作品:話劇《北京人》、《霓虹燈下的哨兵》;電影《呂梁英雄》、《兒女親事》、《一場風波》、《東進序曲》、《林海雪原》、《不夜城》、《秘密圖紙》等。親自執導的電影有《失去的歌聲》和《草地》。
  • 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誰會忘記深入匪巢的孤膽英雄楊子榮?我人民軍隊奉命進山殲匪而發生的驚心動魄的英雄故事。1955年2月至1956年8月,曲波以自己親身經歷的40年代的東北剿匪鬥爭,塑造了一個時代的傳奇。  關於《林海雪原》  —謹以此文敬獻給親愛的讀者們  「以最深的敬意,獻給我英雄的戰友楊子榮、高波等同志!」這是《林海雪原》全書的第一句,也是我懷念戰友赤誠的一顆心。
  • 《林海雪原》曝八大金剛海報 兇悍鎮屏(組圖)
    迎門梁 金姝麗、金姝妹和金姝慧聯合打造的紅色經典剿匪劇《林海雪原》目前正在熱拍中。 向來以好漢形象示人的演員金釗,在《林海雪原》中飾演老大迎門梁,海報上的他刀槍並用,眼神中透出騰騰殺氣;越劇演員婁宇健飾演的老二託天梁,以花旦戲妝示人,眉目清冷、眼瞼微垂,渾身散發著陰柔、哀怨的氣質;老三轉角梁殷八字,斯文其表,詭詐其裡,銅錢出手,殺機驟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