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發布時間:2017-11-23 11:11
為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教育需求,新課改和新高考賦予了學生自主選課的權利,為確保每位學生面對紛繁複雜的課程,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選擇,需要大量老師給予他們選課指導。由學生自主選課衍生的「走班制」教學模式因其「靈活、流動」的特點,在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的同時,衝淡了傳統班集體和班主任的作用,讓學生管理工作難度增大。基於以上兩個問題,如果協同實行「學院制」和「導師制」模式,不僅可以解決「走班」後的學生管理難題,而且通過「量身定製」和因材施教,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也有利於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
【創新緣由】
新課改和新高考賦予了學生自主選課的權利,為確保每位學生面對紛繁複雜的課程,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選擇,需要大量老師給予他們選課指導。由學生自主選課衍生的「走班制」教學模式因其「靈活、流動」的特點,在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的同時,衝淡了傳統班集體和班主任的作用,讓學生管理工作難度增大。以上兩點使得傳統的班主任班級管理制和學生教育模式面臨重重困難,如果在走班制基礎上,如果協同實行「學院制」和「導師制」模式,不僅可以解決「走班」後的學生管理難題,而且通過「量身定製」和因材施教,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也有利於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
【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調研、構思階段(2016年8月—2017年5月)由校長部署安排,由高二級部負責在現有教育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革,主動接軌即將到來的新高考。具體由級部主任和級部教學主任、德育主任進行大量的理論和實踐調研,並深入思考和論證,定期向級部主管領導和校長進行匯報。第二階段:理論體系形成階段(2016年6月—2017年8月)由級部主任負責構建「學院制+走班制+導師制」教育教學模型,並具體負責編寫學院職能、院長(副院長)職責分工、考核方案,及學院內分層走班教學的指導思想、操作和考評框架;級部教學主任負責起草分層走班教學的實施方案及進行相關調研;級部德育主任負責編寫導師制相關職責、制度、管理、考核方案,以及「三制」模式與學校各功能處室的對接問題。期間,學校領導班子組織相關教師代表研討、論證兩次,由級部負責答辯,與會領導和教師代表提出完善和修改意見。第三階段:啟動實施階段(2017年9月—)由級部主管副校長總負責,在高二級部踐行「學院制+走班制+導師制」教育教學模式。級部主任主要負責督導、跟進「學院制」實施;級部教學主任負責督導、跟進「走班制」(學院內分層走班)的實施;級部德育主任負責督導、跟進「導師制」的實施。
【效果亮點】
為深入推進高中課程改革,主動接軌新高考改革,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管理水平,我校在高二級部試行「學院制+走班制+導師制」教育教學模式,級部下轄五個學院(信息學院、理學學院、工學學院、人文學院和社會學院),每個學院設院長和副院長,主要負責指導和監督學生幹部完成學校各項活動,以及負責對後進生的幫扶,打造學院良好的學風。各學院選聘任課教師擔任導師,導師負責對導育學生(每名導師分配10名左右學生)就生涯規劃、學業、生活、心理等方面進行指導和跟蹤幫扶,各班設首席導師1名,負責定期組織本班導師召開班級管理共同體會議,形成育人合力。為更好地過渡到2019年新高考,滿足學生全面發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需要,我校從實際出發,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四門科目學習的實際情況,設置了A、B、C三個層次,實行各學院內的分層走班教學、分層考試、多元評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切實提高教與學的精準性和效率。通過這種分層教學,使不同基礎和程度的學生都能學有所成,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推行「學院制」模式,可以解決走班教學後的學生管理難題,提高學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水平;推行「全員育人導師制」(簡稱「導師制」),讓每位任課教師都參與其中,任課教師除了教學,還參與育人,發揮導師在學生生涯規劃、自主選課、課業學習和心理疏導等方面的指導幫扶作用,通過導師「量身定製」和「因材施教」,不僅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個性培養和全面發展,也有利於教師隊伍的成長。「學院制+走班制+導師制」模式在我校高二級部(2016級)實行一年多時間,學生、家長、教師反饋很好,給予很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