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體驗掛爐烤鴨
「蒙眼切菊花豆腐」讓市民驚嘆
千龍網北京12月22日訊(記者 安力)都知道全聚德是京城數得著的餐飲老字號,然而「全而無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經典詮釋出自誰人,您知道嗎?今天上午,參加「大柵欄琉璃廠老字號體驗日」活動的市民走進全聚德和平門店,聽歷史故事、看老照片、學傳奇廚藝,與這家馳名中外的老字號來了個零距離接觸。
全聚德創建於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迄今已有148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全聚德的發展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全而無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精闢詮釋也正出自周總理之口,如今它已經成為全聚德這塊金字招牌的座右銘。而和平門店這個最大的單體烤鴨店也是在周總理的提議下興建的,建成後曾主要用於承接各大外事活動,因此,這裡留下了百餘位各國首腦政要和大使們的籤名。
聽完全聚德的發展介紹,便進入到趣味十足的現場體驗環節。市民們首先觀看了「蒙眼切菊花豆腐」絕活兒——三位師傅都用紅布蒙上雙眼,然後運刀如飛,不一會就將一塊約6公分長、4公分寬的嫩豆腐切成了一朵花瓣細如髮絲的菊花。「真了不起,太厲害了!」市民們一邊驚嘆,一邊趕緊用相機、手機拍照。
你相信嗎,這朵朵如菊花般的豆腐是蒙著眼睛切出來的
「做菊花豆腐講究的是刀口均勻,連而不斷,切出的絲要又細又長,這樣才能體現出菊花的飄逸感。每塊豆腐要切上6、70刀才能變成一朵菊花,憑的完全是手感。」廚師小張告訴記者說,他今年25歲,但在全聚德已經工作了7年,「要練成這手功夫至少得兩年以上。」
隨後,市民們來到「鴨班」參觀果木烤鴨的製作,兩眼磚砌的爐灶裡,火燒得正旺,一隻只肥碩的鴨子正掛在爐裡烘烤著。掌灶的師傅手提一根長杆將每隻鴨子挑起在明火上轉動烘烤,再掛回原處,每隻烤鴨要經過數次翻烤才能上桌。一位小夥子上手拿起烤杆試了試,「真沉!」,師傅笑著說,這根杆加上那頭掛著的鴨子,少說也得有十幾斤呢,一般人根本拿不穩,更別說還得讓鴨子在火上均勻受熱了。
小朋友學做面點「小鴨酥」
烤鴨師傅要不停地用烤杆將鴨子在火上轉動使其均勻受熱
最後,市民們品嘗了正宗的全聚德烤鴨,觀摩了烤鴨的三種不同片法:杏仁片、柳葉條、皮肉分吃。市民王阿姨說:「以前光吃道全聚德的鴨子香,但真不知道全聚德還有這麼多故事以及它背後包含的飲食文化,今天真是開了眼界了。」王阿姨進而說,全而無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全聚德文化中蘊含著「北京精神」的深刻內含,應該讓更多的北京人體驗、了解,讓它能更好地傳承下去。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