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回答課堂問題
「智慧課堂」
去年1月,「蘭州智慧教育·名師在線」正式上線,我市的優秀教師以「主播」身份進入演播室,線上為全市中學生授課。這種打破校際、空間的教育模式無疑是一場「風暴」,顛覆了傳統的課堂。兩年來,隨著「名師在線」「名師雲課堂」「智慧課堂」的相繼實施,蘭州教育正在構建起從課內到課外、從教師到學生的智慧教育新模式。
智慧課堂 把知識立體化
12月10日上午10點35分,第四節課,蘭州市外國語學校八年級五班,教室裡進行的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我們的網際網路時代》。
語文老師楊瑾手執搖控器,切換著教室裡「智慧黑板」上的教學內容,每個學生的課桌上立著的平板電腦上,教學內容同步切換。「囧囧」等這些概念模糊的網絡熱詞,被老師以圖片生動地詮釋出來。一位同學舉手補充了老師沒有列舉的詞意,那是他們的理解與總結。
聽完了學生對網絡詞語的理解,一段課堂播放的小視頻讓學生們看到了不同學段的學生對網絡詞語的「趣解」。課堂上的孩子與視頻裡的孩子們都笑得那麼開心。
楊瑾老師這時候劃「重點」了:屏幕上一張樹形思維導圖將這節課的重點一一包羅。學生們紛紛從自己的平板電腦上「截屏」保存。課堂當中有現場作業,學生在平板電腦上直接手寫答案。幾分鐘後,教室的「智慧黑板」上,誰的作業提交了,誰還沒完成,全班的答題進度一目了然。作業提交以後,關於答案的數據立刻列舉出來了。楊瑾老師打開個別學生作業,提示與引導。
課後的家庭作業也被老師布置進了平板電腦,晚上作業中的選擇題學生們可以直接提交,而需要書寫的內容他們可以手寫輸入,也可以用紙筆寫好後拍照上傳。
與文科「智慧教學」的循循善誘相比,蘭州市外國語學校的數學老師董強說,理科的「智慧課堂」也許更加「粗暴而簡單」:立體幾何以三維形式直觀顯現,物理、化學的原理不再依賴文字的講解,視頻就可以實現。
對於這種信息化的「智慧課堂」,蘭州市外國語學校八年級五班學生餘思誠說很喜歡。他們班從初一開始用這種新課堂,作業多樣提交,課堂趣味滿滿,截屏讓他們再也不用抄筆記時,追趕老師擦黑板的速度了,這樣的課堂教學真很好。
截至目前,蘭州市外國語學校八年級、七年級各有兩個「智慧課堂」班,七年級一個公共「智慧課堂」班,學校全部的語數外教師和項目班各科教師就都能用「智慧課堂」執教。
而放眼於蘭州市內的其他學校,包括西北師大附中之內,已經有很多學校陸續開始了這樣的「智慧課堂」試點,「智慧課堂」已經在我市形成了燎原之勢。
名師在線 推倒學校「圍牆」
李金榮老師今年在「名師在線」講了兩節課。說起那兩節課,執教多年的他內心多少還是有些忐忑,不知道會有多少學生會選自己的課程。
李金榮是蘭州三中的優秀數學老師,今年他經過遴選成為我市「名師在線」主講教師之一。10月份他的第一節「名師在線」課程,要給程度不同的數百名高中學生集中授課,他準備比較充分,僅備課就花了十幾天時間。
「名師在線」採用現場直播的形式,模擬真實的課堂情境,學生登錄名師在線,就可以同步看到教師講課的圖像、精心準備的教學資料(如word文件、PPT文件)、課上的標註及板書等,還可以聽到教師講課的聲音,可以參加教師實時發布的在線測試。在觀摩課上,還可以「舉手」與老師語音互動或者通過文字相互交流。老師也可以在直播中隨時了解學生的聽課情況。
李金榮說,在一個半小時的「課堂」上,電腦屏幕那頭的學生們提問特別踴躍,他爭取時間多回答了幾個問題。
說起「名師在線」,讚不絕口的其實是家長,一位趙姓家長說,「名師在線」課程安排之後,每次都是她替高二的孩子選課。只要有三十三中這些省級示範性高中名師的課程,她都會早早報名,免得直播間人滿後上不了課。更讓她欣喜的是,這些課程都是公益性質的,也就是「免費的午餐」。
「名師在線」拆了學校的「圍牆」,貫通了省級示範類學校、市級示範類學校、普通高中的校際差異,將全市教育變成了一個大課堂,好老師的課程大家爭著上,教育的差距也隨著「名師在線」的深入,越來越小。同時,教師也可以登錄平臺,通過觀摩不同學校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升個人的專業化發展水平。
「這更是對老師業務能力的一個挑戰與促進,只有讓自己的教學能力更強,才能適應對這種多校際學生的教學。」李金榮說。
雲課堂 城鄉學生一起上大課
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蘭州分校是我市極負盛名的一所學校,該校以管理與師資好而備受社會讚譽。不過,除了本校的學生之外,我市還有三所鄉村學校的學生也能享受這所學校的優質師資。
記者曾在永登縣武勝驛中心小學採訪時旁聽過一節「名師雲課堂」,北京市第二實險小學與這所鄉村學校通過網絡直播實現了城鄉學生同上一節大課。那一節是關於閱讀的課程,討論《西遊記》的內容。在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蘭州分校的課堂上,孩子們的回答非常標準,很明顯大多數學生都精讀過《西遊記》。而在武勝驛中心小學裡,被蘭州那邊課堂的老師點名回答時,鄉村學生們超強的發散性思維,也讓「雲課堂」那頭的老師既驚又喜。下課後,武勝驛中心小學的一位學生說,「名師雲課堂」跟他們平常的課堂「不一樣」。
用「名師雲課堂」實現城鄉「同一課堂」教學的除了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蘭州分校結對永登縣三所學校之外,還有蘭州市東郊學校結對榆中縣四所小學,蘭州市外國語學校結對榆中縣與永登縣兩所初級中學,目前,蘭州市已經有12所城鄉學校結對啟用了「名師雲課堂」教學。
蘭州市外國語學校張潤娥校長介紹,每周五下午,包括他們學校,蘭州市東郊學校、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蘭州分校都會將下一周教學、教研等活動計劃上傳至同步課堂平臺,並建立同步課程,有互動環節的在建課會標註清楚。農村學校選擇同步課程,提前與結對學校協商,進行同步互動課堂。
教研 在線觀摩與評課
「其實,『名師雲課堂』是一個綜合性項目,除了城鄉實現課程同步之外,它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對教師的培訓與教研上。『雲課堂』的在線授課與觀摩,可以讓鄉村的教師迅速成長。」蘭州市電化教育中心項目管理辦公室如是說。
鄉村教育薄弱在師資上,由於師資匱乏,鄉村老師外出學習的機會比較少,所以不論是用演播室進行課程輔導的「名師在線」,還是空中教學的「名師雲課堂」,這些項目的實施本身就是一節節的觀摩課,這些密集的教學培訓,對於那些剛紮根基層學校的年輕特崗教師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永登縣武勝驛中心小學是實施「名師雲課堂」較早,現在使用比較熟練的鄉村學校了。每次的「名師雲課堂」,校長任國青都會要求沒課的老師去聽去觀摩。很多時候,線上學生的課程結束了,老師們的教研才開始,哪些精彩點可以借鑑,哪些授課內容城鄉差別過大,脫離農村孩子的認知,老師們都在線上熱烈討論、交流與改進。
臨近中午12點,我市各中小學都放學了,蘭州市外國語學校的操場上滿是匆匆向外走的學生,此時,鄉村學校也是學生的午餐時間,校園因為這些年輕的身影而充滿了無限生機。不論置身在什麼樣的校園裡,蘭州教育正一點點地在努力,用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打造數字校園的規模,讓教育越來越均衡,讓每一個學生都公平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