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與師生代表親切座談,提出「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幹、放飛夢想的地方。」向廣大青年學生提出了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四點希望。
如何認識青年學生、如何教育引領青年學生是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的難題,面對矛盾,南京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及其特色,制定了「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方案,面向全體同學,而不是個別「拔尖」同學;面向過程培養,而不是簡單的結果導向;注重可持續發展,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旨在提升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使該院學子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能脫穎而出。
南京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從構建平臺,開拓渠道,加強環節三個方面培養打造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綜合涵蓋了思維與學習能力,創新創業能力,職業發展能力,人際交往與社會實踐能力和思想與道德能力等五個方面,依託日常教育、科技創新訓練、學科競賽、社會實踐等陣地、平臺,將打造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貫穿學生們的整個大學階段;將專業教師、學生組織作為校內渠道,企業、校友作為校外渠道;從學生進校的入校教育、不同階段的分層次培養到學生畢業的離校教育,乃至畢業離校後五年時間的發展與追蹤,從課堂內外到用人單位,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逐漸成為了該院系育人育才的準則。
以德為先,育人樹德
南京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紮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學院抓好教師學生兩大群體,堅持以德樹人,加強教師隊伍的德行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責任育人,時刻銘記作為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從課內到課外,育人過程全覆蓋,保障學院思想政治工作順利開展。同時,該院注重培養學生的規矩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育法治觀念、規矩意識和文化修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審思明辨,因材施教
南京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在學生思維與學習能力的培養上,注重因材施教,從同學們的普遍需求到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建立起如英語學習平臺,CAD、OFFICE等專業軟體學習平臺,同學們的全國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逐年穩步上升,CAD等職業技能證書的獲取比例逐步上升;另外,機械工程學院還舉辦辯論賽、演講比賽,鍛鍊學生思辯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軟實力,在同學中獲得廣泛好評。
創新創業,學以致用
南京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不斷深化完善科技創新制度,積極搭建創新創業平臺,針對專業特色,以參加挑戰杯、技能競賽等為契機,院系開展專利申報大賽、論文專利講座,不斷推動學院創新創業活動開展,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在歷屆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申報,江蘇省挑戰杯競賽中均獲得良好的成績。學院設立專項經費支持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保障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並積極聯繫校內外專家為學生舉辦專業講座,積極組織專業老師指導學生做課題、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據悉,2018年該院學生獲得國家級獎項28項,較2017年度增長87%,省級獎項50餘項,較2017年度增長61.3%,發表論文20篇,較去年同期增長81.8%,申請專利35項,較去年同期相增長66.67%,所有指標再創新高。
綜合分析,精準定位
南京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為了提高學生職業發展能力,適應機械行業以及自主創業創新等的實用型、複合型、技能型人才,該院定期開展「企業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邀請傑出校友和企業就機械工程師職業素質展開交流,把終身學習和「工匠精神」深植在學生心中。據悉,該院籌劃和施行「3+1」模式(即大三結束後,利用暑假、大四相對集中時期)走進企業或企業專家來校做講座,真正讓學生了解企業實際,學以致用。另外,根據院系的實際情況,結合企業生產的實際需要,該院根據課程特點如數位化設計與先進位造工程化項目,對學生進行專業化先進位造的訓練,增強學生就業能力。在對企業、未來職業等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下,由老師進行引導,通過SWTO分析、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試等方式對個人的未來職業做出綜合分析,實現精準定位。
力學篤行,實踐創知
南京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把社會實踐與高校人才培養本質及學校育人中心工作緊密結合,支持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志願者活動,推進打造實踐育人品牌。學院在校內建成了各類實踐教學基地,在校外建立了實習基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學院廣泛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設計主題、謀劃方案、合理布局,「從面到點」鼓勵和支持學生積極參與,了解社情民情。學院搭建志願者支教平臺,每年選派志願者到不同地區開展社會實踐調查、心理輔導、關心老人和支教等實踐活動,樹立學生身邊的典型,學生的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南京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通過不斷地探索經驗、總結規律,制定了「培養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方案,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提高了學生學習活動、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拓寬了學生學習的領域,培養了一批能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學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