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因為自己性格內向而想過要改變嗎?在職場中你因為內向而被忽視過嗎?
這個世界似乎是更有利於外向性格的人生存的,大聲說話會被認為是自信和快樂的表現,到處是開放式辦公室、社交聚會。就連在招聘時,都會寫著要求:性格開朗外向。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也是要做一個性格外向的人,敢於上臺表現自己,這樣長大之後才會有競爭力。
所以在這樣的社會下作為性格內向的人,有的也會拼命裝出一副外向的樣子,但其實自己是很疲憊的。在這樣的狀態下,久而久之讓內向者意識到自己有多棒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內向性格的人有這六種表現,可以幫助你更準確的判斷你是不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1、對手機又愛又恨,不擅長打電話。甚至在專注某件事情的時候,連家人的電話都會屏蔽掉;
2、覺得人群會給你帶來壓力感。與其去和一群人狂歡,更喜歡發自內心的交流;
3、內向者並不是厭惡社交,而是有選擇性的社交。他們知道能遇上志趣相投的朋友不容易,所以不太願意去花精力應付無關緊要的人;
4、只有在特定的人面前,內向的人才會打開心扉;
5、重視傾聽,更努力嘗試去理解對方,而不是草率的回應;
6、內向的人是非常珍惜相交不易的朋友的,如果你被某一位內向的朋友納入他朋友圈的核心,你會得到他一生的忠誠陪伴!
人們總認為內向者很害羞,或者不喜歡社交,其實這些都是誤解。內向者也能在社交中找到樂趣。不同的是:派對可以讓外向者精力充沛,而面對派對的消耗,內向者恰恰覺得需要充電,而且要遠離所有人...
這是有科學理論的,我們的大腦裡有兩個重要的化學物質:多巴胺和乙醯膽鹼。
當我們冒險或者遇到新朋友,多巴胺就像能量一樣它讓外向者自我感覺良好,但內向者則對多巴胺更敏感,很快就會過度興奮。所以當大腦釋放乙醯膽鹼時,內向者更喜歡這種慢慢燃燒的感覺。專注閱讀或思考時,大腦會釋放乙醯膽鹼。這讓我們內向者感覺到放鬆振奮和愉悅,但它幾乎不會引起外向者的注意。
當然兩者性格也不是非黑即白的關係,你可以傾向其中一種,也可以兩者兼而有之,稱之為中向性格者。
內向性格的人就像是一塊充電電池,他們的精力源於自身內部。比如坐下來獨自思考、調整自我情緒,外部環境的刺激對內向性格來說是一種消耗。這是和外向性格有著本質的區別。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問題:內向的性格該如何改變呢?
內心的性格又不是病或是不良習慣,為什麼要去改變呢!相比起成功學宣傳的外向,我更希望大家可以接受內向的設定!
內向的人到處都是,這是一種安靜的生活方式,也是對獨處的需求。這並不是缺陷,而是一種天賦。
內向並不是一件壞事。你可以控制你的聚會頻率,對超出自身精力的事情委婉地說不。你的冷靜思考會讓你做出理智選擇,減少在工作中犯錯的次數。你的謹慎專注會讓你在藝術或者技術領域獨樹一幟;你的善於傾聽也會使你成為朋友中高情商人士的存在。內向的人的確的獨特的存在,更有著外向性格難以擁有的優秀特質。
真的沒需要逼著自己變成一個不像自己的自己!活潑外向固然很好,也有很多優勢。但內向沉默不善言辭,也沒什麼錯。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須善於社交,世界因外向的人有了更多歡樂,也因內向的人而豐富!哪怕沉默,卻又思想,留出更多的時間沉下心來進步成長,與自己交朋友不好嗎?
生活的秘訣就在於把自己放在合適的燈光之下。對於有的人來說,適合自己的燈光是百老匯的聚光燈;對另外一些人來說,一盞青燈便足矣。
漫長混沌的一天安靜下來時,我可以反思和傾聽自己的想法,並最終重新回歸自我。我欣賞這個世界的強烈和混沌之美,但只有安靜才讓我覺得自在。內向者的獨特性格是一種深沉且安靜的力量,正如甘地所說: 「以溫和的方式撼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