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 | 靈動 ,如同孩子一般。
海底 | 神秘 ,給我們一個探索的世界。
海洋主題,我們希望它營造一種更為原始的思想,一種萬物始初,一種包羅萬象,一種自然孕育。
就像我們要打造的空間,一個起點,一顆我們對待孩子的初心,一種包容的態度。
作為設計師,我們很想逃離過於主題的空間,只因它是一個服務於0-3歲的空間,在他們眼裡,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我們不用營造一個成人眼中斑斕世界,我們只要讓他們找到熟悉的感覺,這種熟悉有可能來自於父母讀的繪本。海底帶來的未知與豐富,本質上我們是想讓空間與其產生共性,讓他們接受這個我們打造過的藝術海底世界。
▲ 二樓公共區域
我們明白完整的學前教育應該涵蓋0-6歲,行業內也多次提到託育一體化,我們思考著如何讓孩子們在一個熟悉的環境裡得到成長,一體化並不是將一個看似相同的單元簡單地「放進」另一個單元,而是根據項目人群的特徵的差異性管理, 通過對資源的梳理,做到空間和而不同。
項目位於幼兒園中,平面規劃主要矛盾點在於解決託幼兩者的空間穿插帶來的運營問題,0-3歲的小孩身體抵抗力相對較弱,運營中我們選擇入口處換鞋,傳染病高發期空間的封閉處理。根據這種管理的訴求,我們針對空間做了滲透與間隔。再者0-3歲的孩子對於空間的認知,更多的停留在趣味,滿足基礎教學空間的同時,更多的是要創造驚喜,孩子如果一開始就排斥空間,那麼空間的價值如何才能凸顯,所以我們規劃了與行為發展相匹配的空間節點,形態的處理契合主題,其中包含爬,攀,跳,鑽....
在細節上做保護,但我們也「刻意」設置了「障礙」,讓孩子們學會面對與成長。
▲ 一層平面圖
▲ 二層平面圖
一層空間概覽
▲ 一層空間體塊
▲ 一層大廳區域
▲ 一層前臺區域
空間上我們運用了海水與島嶼的配比方式,遊樂設施如冒險島般點綴於地面。空間的軟裝吊頂我們選擇了「透明的泡泡」,可以降低層高從而達到孩子們的空間尺度。
▲ 一層中庭區域
▲ 一層入口區域
行為動線了進行了趣味化設計,讓孩子們的上學路徑也有「儀式感」。
▲ 一層球池區域
孩子們感統教育,我們沒有統一至體能教室,我們做了剝離,跑,爬,穿,遊,孩子們的種種行為方式,在空間中得到表達,給他們一個「遊樂場」讓他們參與空間。
二層空間概覽
▲ 二層空間體塊
▲ 二層公共區域
▲ 二層大廳區域
▲ 二層球池區域
空中漂浮著鯨魚,海龜,水母…我們時常想像孩子們仰望這幅畫面的場景。他們最愛的滑梯變成了潛水艇,水吧以海盜船的形式出現,二層的中庭我們更多的是打造一個關於海洋主題樂園。孩子的眼中對於物品的屬性很敏感,相反對於尺度常常忽略,我們對他們熟悉的場景進行合理放大與縮小,以他們所適合的尺度關係呈現出來。
▲ 教室區域
背景牆以一種珊瑚石的形態,打破教室的方正帶來的拘謹的空間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