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開封

2020-12-17 央廣網

  央廣網開封2月14日消息(記者袁微) 開封,簡稱汴,古稱東京、汴京,距今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開封曾為夏王朝、戰國時魏國、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朝八朝古都。開封位於黃河中下遊平原東部,是我國古代中原地區重要城市。

  歷史上的開封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 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東京開封更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在皇城附近生活,開封人們享受著當時最好的絲綢玉器,當然自古以來注重飲食的中國人,也注重製作各種特色小吃,提升生活品味。

  開封小吃是開封地區的漢族系列小吃總稱,包括灌湯包、花生糕等一系列小吃。開封小吃源於夏商,盛於北宋,歷經千年、聞名遐邇、長盛不衰。現今,依舊流行和深受喜愛的開封小吃主要有灌湯包、桶子雞、炒米粉、無鰓黃燜魚、花生糕等。

  位於開封市西半截街美食城的第一樓灌湯包店

  剛出鍋的小籠包

  開封第一樓小籠包獲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封第一樓是一家百年老店,該店所經營的"第一樓灌湯包",系傳統名吃,源於北宋東京名吃「王樓山洞梅花包子」。第一樓灌湯包造型優美,其形之「提起像燈籠,放下像菊花」,被譽為「中州膳食一絕」。小籠包子選料講究,製作精細。其特點是外形美觀,小巧玲瓏,皮薄餡多,灌湯流油,味道鮮美。然而,不僅灌湯包味鮮形美,當地人們對於灌湯包的吃法也比十分講究,他們會先將包子咬開一個小口,喝掉裡面湯汁,然後一口吃下包子,這樣才能既品嘗到湯汁的鮮美,又能嘗到包子皮薄餡嫩。

  擺放在貨架上的花生糕

  擺放在貨架上的花生糕

  花生糕是古代宮廷膳食,是開封市漢族傳統小吃,源於宋朝,後經元、明、清三個朝代,流傳至今。據了解,古代宮廷在製作花生糕的時候,技師們都會精選花生仁為主料,輔以白糖、飴糖等,經過熬糖、撥糖、墊花生面,刀切成形等工序製成,獨具地方特色。成品呈片狀,多層次,顯明細網絡,疏鬆度強,食之香甜利口,含口自化。現在人們製作花生糕的工藝更加講究,同時外觀包裝也更加精美,花生糕已經成為人們饋贈親友的佳品。而開封盛產花生,以花生為原料製作的花生糕,獨具地方特色。

  剛上桌的洧川豆腐

  店內擺放的洧川豆腐獲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證書

  洧川豆腐是開封市尉氏縣洧川鎮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豫菜系。洧川豆腐,它迄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洧川豆腐其表面呈琥珀色,刀口純白,質地堅硬,該豆腐可用秤鉤掛,也可用麻繩穿提,放到鍋裡燉不變形,煮不化。侑川豆腐的吃法有多種,而在當地,人們更喜歡把豆腐切成小塊兒,放在沸水裡煮透,而後蘸著由辣椒香油調製的醬料中,細軟鮮嫩的豆腐,搭配精細調製的醬料,吃起來別有一番味道。

  剛燉熟的桶子雞

  開封桶子雞是開封的傳統歷史名產,它創始於北宋年間。據史料記載,在北宋時期,開封就有酒樓烹製桐子雞。後來該酒樓隨宋室南遷,許多烹製桶子雞者也隨之到南京經營。清鹹豐三年因時局動蕩,南京商業凋敝,業主又在開封重現。隨著生意逐漸擴大,桶子雞技藝的傳人馬氏後裔在開封古樓東南角設「馬豫興雞鴨店」沿襲至今,因其形似圓桶而得名。桐子雞最主要的特點是色澤金黃、鹹香嫩脆,肥而不膩。據悉,古時馬豫興桶子雞被視為賓朋宴席上的必備佳餚,桶子雞也是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早年間,開封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謠:「手拿一串雞,來到鼓樓西,馬豫興家好桶雞」,可見桶子雞在當時是非常受歡迎的。

  近年來,開封市政府和文化單位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洧川豆腐等特色小吃,都成功申請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們逐漸將從古代流傳至今,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飲食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開封美食遊,盤點舌尖上的開封小吃
    開封的「上河小吃城」,位於開封龍庭景區附近,逛完景區吃小吃距離正好。上河小吃城有近百個小吃攤位,囊括了開封各路知名小吃。就餐環境寬敞大方,雖是在室內,攤位的外觀仍保留著仿古建築風格,讓我略感驚訝的是很少見有小吃城的桌椅也是採用深紅色木製桌椅,踏實穩當的質感,也像是中原人的憨厚。
  • 石花膏、海蠣煎、土筍凍、面線糊亮相《舌尖上的中國》
    石花膏、海蠣煎、土筍凍、面線糊亮相《舌尖上的中國》 一大撥吃貨泉州尋美味四果湯早報訊 (記者 李菁)石花膏、面線糊、海蠣煎、土筍凍上《舌尖上的中國前晚,泉州人的朋友圈被《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裡的泉州片段刷屏了。片段剛剛播完 遊客連夜尋泉州味道「你們店還在營業嗎?」前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剛剛播完,就有來泉過年的遊客打電話到丁秉正的店裡,想要吃上一份清涼可口的石花膏。
  • 小編帶你玩 篇十二:舌尖上的開封—細數這27個絕不能錯過的開封美食
    不管了,好景美食不可辜負,今天老表為大家準備了開封美食圖鑑,請查收。開封不算太大,景點也較為集中,白天在景點逛逛、晚上去夜市吃吃,太美好了。考慮到開封都是名勝古蹟,看個人喜好去逛就好,且我覺得開封的美食更吸引人,特別是開封的夜市歷史,東京時期就已成為不夜城,所以本篇老表會重點聊聊開封美食。
  • 石花膏面線糊等上《舌尖上的中國》 刷屏泉州人朋友圈
    四果湯  石花膏、面線糊、海蠣煎、土筍凍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啦!前晚,泉州人的朋友圈被《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裡的泉州片段刷屏了。前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剛剛播完,就有來泉過年的遊客打電話到丁秉正的店裡,想要吃上一份清涼可口的石花膏。丁秉正告訴記者,有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有些遊客還要求和他合影留念。去年國慶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劇組來到泉州,經過挑選後「看上」了石花膏、海蠣煎和面線糊。「在店裡拍攝了一周,正好是泉州最熱的一陣子。」他說。
  • 「舌尖上的中國」提到哪些美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製圖/師春雷  《舌尖上的中國2》今晚就要播出最後一集,視覺大餐之旅暫告一段路,但中國人對美食的熱愛不會停步。我們統計了在「舌尖2」中的所有美食發現,浙江的食物被提到次數最多、其次是四川、新疆和廣東。
  • 舌尖上的河南,開封最具特色的十大美食小吃,第3個聞名全國
    #開封作為八朝古都,不僅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也有非常有名的文化旅遊勝地。但事實上,開封也是一個有非常多的特色美食的城市。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一下開封最有特色的十個美食小吃。桶子雞作為開封的特產名菜,桶子雞以其色澤鮮黃,鹹香嫩脆,肥而不膩,越嚼越香幾大特點而出名。開封的桶子雞選用的是當地的優質老母雞,採用百年老湯煨制而成。
  • 石花膏、土筍凍、面線糊等亮相《舌尖上的中國》
    四果湯  泉州網2月22日訊 (記者 李菁)石花膏、面線糊、海蠣煎、土筍凍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啦!前晚,泉州人的朋友圈被《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裡的泉州片段刷屏了。前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剛剛播完,就有來泉過年的遊客打電話到丁秉正的店裡,想要吃上一份清涼可口的石花膏。丁秉正告訴記者,有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有些遊客還要求和他合影留念。去年國慶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劇組來到泉州,經過挑選後「看上」了石花膏、海蠣煎和面線糊。「在店裡拍攝了一周,正好是泉州最熱的一陣子。」他說。
  • 舌尖上的保健品?舌尖上的電商?舌尖上還剩下什麼?
    《舌尖上的中國3》自播出開始就出現了歷史概念不清,食材混淆的弊病,生態意識倒行逆施,更流露出令人瞠目結舌的反智傾向,人們不禁疑問,這究竟是舌尖上的三無產品?舌尖上的保健品?還是舌尖上的糟粕?」而如今的舌尖只不過是一部掛著舌尖噱頭的紀錄片而已,內核已經消失了。《舌尖3》雪崩似的崩塌一定程度上來自於素材的匱乏,但是否真的沒東西可拍,沒有素材可用了呢?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中,紀錄片表達出對傳統的一些食物情懷感,認為一些鄉村食物被批量化生產是有失體面。
  • 吃開封:鮮辣夠味的胡辣湯,開封人就好這一口!
    至今你若行走在開封大街小巷口,隨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小小一碗胡辣湯,緣何會歷久不衰呢?它以大眾化的品位和低廉的價格,始終成為人們早餐時的首選。今年的舌尖上的中國也提到了他~說起胡辣湯,最有名的就是逍遙鎮胡辣湯,因為它可以跟少林寺和皇室聯繫在一起。相傳逍遙胡辣湯的來源可追溯到宋徽宗年間。
  • 泉州美食亮相《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吃貨街頭尋味
    石花膏、面線糊、海蠣煎、土筍凍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啦。2月21日晚,泉州人的朋友圈被《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裡的泉州片段刷屏了。  片段剛剛播完 遊客連夜尋泉州味道  「你們店還在營業嗎?」《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剛剛播完,就有來泉過年的遊客打電話到丁秉正的店裡,想要吃上一份清涼可口的石花膏。丁秉正告訴記者,有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有些遊客還要求和他合影留念。
  • 《舌尖2》本周五開播 杭州小籠包將專集出現
    浙江在線04月16日訊吃貨們,本周五晚上,請自備乾糧,準時守在電視機前,因為《舌尖2》終於要來了。  昨天,《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2》)在北京舉行了首映禮。從現場發布的三段長片段來看,《舌尖2》在繼承了第一季對於美食和文化的精準把握之外,還加入了果殼味的解說詞和武俠片的即視感。看完片段,記者們都喊餓了。
  • 歷史久遠的開封傳統食品
    開封「汴京醬園」因寺后街拆遷改到臥龍街新址後,顧客大減,營業形勢急轉而下,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門店位置遷出商業黃金地帶是個直接原因,前面所說的大背景更為重要。因為成本高、價格貴,開封五香大頭菜作為一種高檔醬菜在上個世紀低工資低價格時期,並不為一般老百姓所問津。因為買家少,多年來五香大頭菜在市場上幾乎絕跡。
  • 舌尖上的同安封肉,肥而不膩 一口就可以徵服你
    整塊豬前腿肉配上板慄、香菇、蝦米等食材,裹以紗布入缸蒸熟,上桌才解開封著的紗布,所以叫做封肉。鄧大廚教你把這道大菜搬上桌,做法簡單味道好,肉食動物們千萬別錯過!▽在肉上抹一點鹽,醃製10分鐘。▽幹香菇放入密封盒中,加1勺白糖、適量溫水,蓋上蓋子用力搖晃2分鐘。▽打開蓋子,幹香菇就泡發好了。▽開火熱鍋,放少許油,把豬前腿肉瘦肉部分朝下,大火煎一下,快速鎖住豬肉裡的肉汁,使它味道更鮮美。
  • 誰再說河南是美食荒漠,就送他去開封逛吃半個月
    ▲羊肉坑饃說河南好吃,很多人都會直奔「鄭姆斯特丹」去覓食,但實際上整個河南的舌尖上的秘密並不藏在經濟第一的省會,而卻藏在了八朝古都——開封。提起開封,總讓人有點難以下筆。今年擁有十三朝資歷的洛陽借著中秋晚會悄悄地火起來了,而開封,卻始終處於「知道啊,但不熟」的尷尬境地。
  • 《舌尖上的英國》走紅 網友:該叫"舌尖上的土豆"
    《舌尖上的英國》走紅 網友:該叫"舌尖上的土豆" 2014-05-22 10:32:54來源:天府早報作者:責任編輯:鮑文玉 ■天府早報記者雍鈴子  時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正在大肆撞擊著中國人的味蕾,地球另一邊的英國人也沒閒著:兩名英國男子看 《舌尖上的中國》產生靈感拍攝了短片《舌尖上的英國》。
  • 龍亭——開封中軸線上的帝王寶地
    □牛枚申愈文李超然攝影    閱讀提示 開封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過的城市。開封的標誌性建築——龍亭,就坐落在這條中軸線的北端,佔據中天之位。「夷門自古帝王州」,它是氤氳著帝王之氣的風水寶地,是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金朝共六個朝代的皇宮遺址,歷史上曾有21位皇帝先後在此執政,時間長達230年。    龍亭的歷史源遠流長,有關龍亭的故事也說不盡、道不完。
  • 尋找「舌尖上的美味」,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習主席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為響應號召國防科技大學服務保障中心和研究生學術活動組織委員會聯合舉辦廚藝大賽一起尋找「舌尖上的美味」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比賽結束後,選手們紛紛表示,這次比賽既鍛鍊了自身的烹飪手藝,也在團隊協作中增強了合作協同意識,更重要的是還切實體會到了糧食和食材的來之不易,應該要珍惜勞動成果,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踐行「光碟行動」、追求「極簡」餐桌,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熱播 勾起舌尖上的鄉愁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 片中食材銷量大幅提升 深夜開播的《舌尖上的中國2》使得不少吃貨眼淚伴著口水流。吃貨迷們一致認為,只能看得到卻吃不到是最大的煎熬。然而,記者了解到,由於各大電商已經藉機推出「舌尖主題營銷」,推出片中食材促銷活動,令曾經默默無聞的各路美食在一夜之間銷售上千件,彌補了吃貨遺憾的同時,也令商家賺到盤滿缽滿。
  • 舌尖上的雙流
    改革開放40年來,能夠真切地感受舌尖上的歷史變遷的,不僅是我們的味覺,可能還包括我們的心。當闊別已久的雙流鄉愁找到團聚的桌椅,那些關於味覺的記憶與感動,才下舌尖、又上心頭。區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崔越夫介紹:「如今,在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在東南亞,都有許多雙流餐飲企業的身影,他們向全球講述著舌尖雙流的故事。」從舌尖美味到舌尖安全「雲對雨、雪對風,大雁對長空,你來雙流我做東。」
  • 舌尖上的美食夢食譜大全一覽 舌尖上的美食夢全料理食譜分享
    舌尖上的美食夢食譜大全一覽 舌尖上的美食夢全料理食譜分享 鬥玩網(d.chinaz.com)報導:在舌尖上的美食夢的遊戲中玩家可以根據添加各種各樣的食物來製作出各式各樣的美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