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膏、土筍凍、面線糊等亮相《舌尖上的中國》

2020-12-23 福州新聞網

四果湯

  泉州網2月22日訊 (記者 李菁)石花膏、面線糊、海蠣煎、土筍凍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啦!前晚,泉州人的朋友圈被《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裡的泉州片段刷屏了。

  片段剛剛播完 遊客連夜尋泉州味道

  「你們店還在營業嗎?」前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剛剛播完,就有來泉過年的遊客打電話到丁秉正的店裡,想要吃上一份清涼可口的石花膏。丁秉正告訴記者,有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有些遊客還要求和他合影留念。去年國慶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劇組來到泉州,經過挑選後「看上」了石花膏、海蠣煎和面線糊。「在店裡拍攝了一周,正好是泉州最熱的一陣子。」他說。

  在泉州,石花膏是消暑品,泉州的街頭巷尾,不乏販賣石花膏和四果湯的攤點及店鋪。潤滑帶著彈性的口感,配上蜂蜜水、仙草、芋泥、豆類及各種水果,清甜可口。即便是冬天,石花膏、四果湯依舊是泉州人喜歡的甜品。每年四五月,惠安女採集石花草,清洗掉海鹽和海蠣殼,經過晾曬,石花草便能下鍋熬製石花膏了。一份石花膏,需要經過四五個小時的熬煮、過濾,再經過12小時的天然凝固。正宗的石花膏,顏色偏黃,不同於用果凍粉煮出的味道。

  「這是我第六次來泉州了!每次都要吃麵線糊、石花膏、薑母鴨和海蠣煎。不同店的面線糊,味道也不一樣,我已經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那一家了。」來自武漢的朱小姐帶著父母到泉州過年。她說,自己對泉州豐富的宗教文化著迷,更喜歡泉州便宜又美味的小吃。

  在中山路的一家知名小吃店裡,來自河南開封的遊客王先生正在品嘗海蠣煎。「前晚看了《舌尖上的中國》,立馬問了酒店前臺哪裡有海蠣煎吃。昨天一早就過來了,配上牛肉羹,很好吃!面線糊已經吃過了,這幾天我們早餐和夜宵吃了好幾次面線糊。」

海蠣煎(資料圖片/胡彥明 攝)

  泉州美味上熱搜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播出後,石花膏等小吃就上了微博熱搜榜,一眾網友大呼看了流口水。「一直想去泉州,這下知道到泉州一定要吃什麼了!石花膏、海蠣煎、面線糊,看得我流口水!」網友「小熊貓」說。

  「中國地大物博,山清水秀,人才濟濟呀!特別是看到泉州的石花膏,雖不知這石花為何味,但看到鏡頭中的品相,想像著要在盛夏裡能吃上一碗!冰涼清甜!真是要了命了!」網友「慌慌的話依然少」說。

  「衣冠南渡的中原人在泉州山海之間創造了豐富的美食小吃,從惠安女採摘石花草開始,到丁秉正一家的奮鬥歷史,再到(蟲+尋)埔阿姨開海蠣,做海蠣煎,一閃而過的安海土筍凍,以及鮮香的面線糊,一條線串起了地道的泉州小吃。感謝攝製組把『東亞文化之都』泉州拍得不錯。」市民黃先生說。

  「看了片子才知道,48年前,石花膏一杯才1分錢。聽我爸媽說,1985年左右,才2毛錢。我小時候,有5毛錢一碗的,也有1元錢一碗的。下午放學後吃上一碗再回家,覺得一天都很幸福。現在賣石花膏的店鋪多了,我反而更懷念小時候在推車上買到的味道。」市民李小姐說。

  蘿蔔飯潤餅曾上

  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裡,泉州小吃就已經火過一把,大家常吃的潤餅、蘿蔔飯就在第二季的第一集裡出現過。一早,西街《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所拍攝的潤餅店裡,不斷地有遊客駐足,品嘗包了紅蘿蔔、豆乾、花生碎、香菜等食材的潤餅。「味道很不錯!有點類似春卷,但味道更特別!」來自浙江的遊客邱先生說。

  沙土蘿蔔、八分肥兩分瘦帶皮的肥肉,與香菇、海蠣、蝦幹同煮,肉的豐腴,蘿蔔的清甜,米粒的飽滿,一種簡樸又豐饒的主食。泉州人餐桌上常常出現的蘿蔔飯,被拍得令人垂涎欲滴,泉州也颳起了一波「沙土蘿蔔風」,拍攝中所用的沙土蘿蔔一度供不應求。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導演組還到泉州拍攝了面線糊等小吃素材。面線糊是泉州人最愛的早餐之一,一碗清糊,加入大腸、醋肉、蝦仁等配料,熱熱一碗下肚,為新的一天帶來了滿滿的動力。《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導演陳曉卿早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很喜歡牛肉羹、面線糊、土筍凍、蘿蔔飯。來泉拍攝時,曾一餐吃了淨重750克的蘿蔔飯,後來一度聽不得「蘿蔔」二字。

相關焦點

  • 石花膏、海蠣煎、土筍凍、面線糊亮相《舌尖上的中國》
    石花膏、海蠣煎、土筍凍、面線糊亮相《舌尖上的中國》 一大撥吃貨泉州尋美味四果湯早報訊 (記者 李菁)石花膏、面線糊、海蠣煎、土筍凍上《舌尖上的中國前晚,泉州人的朋友圈被《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裡的泉州片段刷屏了。片段剛剛播完 遊客連夜尋泉州味道「你們店還在營業嗎?」前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剛剛播完,就有來泉過年的遊客打電話到丁秉正的店裡,想要吃上一份清涼可口的石花膏。
  • 石花膏面線糊等上《舌尖上的中國》 刷屏泉州人朋友圈
    四果湯  石花膏、面線糊、海蠣煎、土筍凍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啦!前晚,泉州人的朋友圈被《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裡的泉州片段刷屏了。前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剛剛播完,就有來泉過年的遊客打電話到丁秉正的店裡,想要吃上一份清涼可口的石花膏。丁秉正告訴記者,有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有些遊客還要求和他合影留念。去年國慶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劇組來到泉州,經過挑選後「看上」了石花膏、海蠣煎和面線糊。「在店裡拍攝了一周,正好是泉州最熱的一陣子。」他說。
  • 泉州美食亮相《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吃貨街頭尋味
    原標題:石花膏、海蠣煎、土筍凍、面線糊亮相《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一大撥吃貨泉州尋美味  石花膏、面線糊、海蠣煎、土筍凍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啦。
  • 泉州美食再登央視《舌尖》!這次火的居然是……
    《舌尖上的中國3》在春節暖心回歸!咱們泉州的美食再次登陸央視!有石花膏、面線糊、土筍凍、海蠣煎……相信很多人跟小編一樣分外驕傲去年國慶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劇組來到泉州,經過挑選後「看上」了石花膏、海蠣煎和面線糊。「在店裡拍攝了一周,正好是泉州最熱的一陣子。」他說。
  • 泉州這些美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3》
    繼蘿蔔飯登上《舌尖2》後,在昨晚播出的《舌尖3》第二集中,泉州人熟悉的再不能熟悉的兩大小吃,石花膏和面線糊再一次讓全國人民流下口水。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帶來了多樣獨特的小吃品類,這些食物往往就地取材,最親和、最能體現當地特色,也最令人回味,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具有突出地位和旺盛生命力。小吃濃縮一地風土人情,成為別致的地方民俗符號,體現著當地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要說泉州的街邊小吃,那真是多的要數大半天,每一種幾乎都讓人愛不釋手。
  • 面線糊等泉州小吃有望亮相《舌尖上的中國2》
    面線糊等泉州小吃有望亮相《舌尖上的中國2》 qz.fjsen.com 2014-04-16 09:48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泉州小吃有望亮相《舌尖上的中國2》 包括面線糊、潤餅、牛肉羹等本周五晚
  • 屏南5道硬菜拿下《舌尖3》大篇幅報導...
    《舌尖上的中國3》對屏南的藥膳   給予了極大篇幅的描述宣傳!你看了嗎?   霞浦一年中最美的時節,就是秋收紫菜之際。、土筍凍、海蠣煎,來到泉州,一定要嘗的泉州味道。
  • 舌尖上的泉州,泉州美食分享
    在福建,有一個地方叫沙縣,沙縣小吃在中國可謂是遍地開花,小編今天介紹的不是沙縣,而是泉州。提到泉州,那就不得不說一檔超級火的美食節目《時間上的中國》,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泉州就是一座被這檔節目點名多次的城市,所以可見泉州的美食之多。
  • 《舌尖上的中國》來泉拍攝 面線糊潤餅等小吃入選
    《舌尖上的中國》來泉州拍攝 面線糊潤餅等小吃入選早報訊(記者杜妮娜 傅恆)一碗鮮香四溢的面線糊,不僅僅是一種小吃,還代表著家的味道。近日,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攝製組來泉拍攝面線糊、潤餅、牛排等泉州名小吃,不久將在CCTV9播出。【拍攝】草根面線糊小店 被央視選中去年,央視播出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讓節目中出現的中國美食徹底「火」了一把。
  • 上過《舌尖》的石花膏、野生東山小管…火爆廈門的榮先森首次開到...
    到店的時候已經下午一點半,沒想到還是要等位,翻翻菜單看到主打的是閩南風味的海鮮,好多菜都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用腳投票這回事兒還是靠譜的。復古閩南風的設計風格,把廈門傳統花磚和時髦的黃銅元素融合到一起,細節心機滿滿。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自曝被泉州「蘿蔔飯」吃傷
    原標題:《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來晉開講 在泉州拍攝時 被「蘿蔔飯」吃傷 本報訊 昨日下午,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以下簡稱「舌尖」)總導演陳曉卿攜新書《至味在人間》現身晉江戲劇中心高甲劇場「牛肉羹、面線糊、土筍凍、蘿蔔飯這些我都非常喜歡。」開場不久,陳曉卿就表達了對閩南美食的喜愛,並笑稱「在來泉州拍舌尖2時,曾一餐吃了淨重750克的蘿蔔飯,後來一度聽不得『蘿蔔』二字,真吃傷了。」「閩南保存了1000多年的美食樣本。」
  • 泉州面線糊、潤餅或亮相《舌尖上的中國2》
    兩年前,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全國,牽動著無數人的味蕾與鄉愁。經過一年多的拍攝製作,《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第二季)將於本周五晚開播。面線糊潤餅牛肉羹泉州名小吃入選《舌尖》第一季的熱播,在全國各地掀起一股風潮。此後,一群熱愛泉州的網友隔三差五@CCTV9舌尖,特別是@刺桐會 輪番推薦泉州傳統小吃和美食,時隔半年終於引起《舌尖》第二季導演組的關注。
  • 舌尖上的中國3雖然被吐槽,但它推薦的這款手工面線是真好吃!
    舌尖3第2集播出的時候,菜菜辦公室裡掀起了一陣關於去福建泉州吃吃吃的狂熱討論辦公室裡唯一的福建妹子,瑟瑟發抖(別緊張,誰說要吃福建人了)。講真,泉州小吃也真的太多了,光舌尖提到過的就有土筍凍、海蠣煎、石花膏(四果湯)、面線糊、鹹飯、鼎邊糊,還有我去吃過的薑母鴨、滷麵、沙茶牛肉······沒有一道不好吃,說著說著就饞了。
  • 舌尖上的鯉城,網紅小吃一條街,吃貨來了走不動
    泉州小吃舌尖上的總導演陳曉卿說:「全國沒有一個地方像泉州有這麼多美食小吃,在泉州整整花了半年時間才拍完,是全國拍攝時間最長的地方。」,極具閩南特色,呈糊狀,是由細面線、地瓜粉製作成。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一般為早餐食用,也可以當作點心和夜宵,與油條相搭配最為完美。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閩南地方風味。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網友力薦泉州名小吃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網友力薦泉州名小吃 qz.fjsen.com 2013-04-10 07:48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一些熱心讀者想起近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正在網上徵集各地美食,便紛紛向央視攝製組推薦土筍凍、潤餅菜等泉州小吃,希望家鄉美食能有機會入選《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拍攝。
  • 跟著舌尖上的中國品美食,秒變美食品鑑家!
    四川串串:牛華麻辣燙歷史超百年2月20日,在「舌尖3」第二集《香》的篇章中,麻辣燙作為川菜的代表有長達數分鐘的亮相,導演組重點講述了媲美火鍋的麻辣燙,那一根根竹籤籤裡串起的麻辣生鮮如何「從樂山走向世界」。這也是麻辣燙/串串香首次登上《舌尖上的中國》舞臺。
  • 廈門元素登上央視《舌尖3》 廚師揭秘幕後故事
    面線糊《舌尖3》第三集《宴席》展示的面線製作場面。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席愷)春節期間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3》,再一次把全國人民的視線拉到美麗的廈門!這段9分多鐘的「廈門時間」,充滿本地元素的人、景和美食,在一場涵蓋閩南特色的國際宴席準備前後紛紛亮相,巧妙融合。  廈門美食因何出名?它們身上又有怎樣的歷史故事?紀錄片拍攝過程中,一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也令人好奇和感動。昨日,記者專訪《舌尖3》上鏡廚師陳智靈,為您揭秘幕後故事。
  • 廈門元素登上央視《舌尖3》 出鏡廚師揭秘幕後故事
    《舌尖3》第三集《宴席》展示的面線製作場面。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席愷)春節期間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3》,再一次把全國人民的視線拉到美麗的廈門!這段9分多鐘的「廈門時間」,充滿本地元素的人、景和美食,在一場涵蓋閩南特色的國際宴席準備前後紛紛亮相,巧妙融合。  廈門美食因何出名?它們身上又有怎樣的歷史故事?紀錄片拍攝過程中,一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也令人好奇和感動。昨日,記者專訪《舌尖3》上鏡廚師陳智靈,為您揭秘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