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實踐中的手錶定律

2020-09-22 火星寶貝與地球媽咪

我打開王子配的伴魚英語繪本。

與以往不同,今天的配音缺少了自信和流利。

王子的聲音不但有點小而且猶猶豫豫的。

我忍不住有些惱火:「今天怎麼讀成這樣了?」

王子低聲答到:「嗯,爸爸不讓我關上門讀,我……」

我頓時明白了。

每天晚上王子讀伴魚繪本時,會獨自在自己的臥室裡關上門,靜靜地讀。

然而,今天晚上讀繪本時,爸爸擔心他藉機玩手機,所以不允許關門,以便隨時監督。

王子是一個靦腆的孩子,開著門,讀的時候就有點不好意思大聲朗讀,遇到不熟悉的單詞也不敢張口了。

我對爸爸說:「以後還是讓他自己關門讀吧!」

爸爸振振有詞地說:「管孩子不能兩塊手錶!」


我明白爸爸說的是「手錶定律」,也叫做兩隻手錶定律。

意思是當一個人只有一隻表的時候,知道現在是幾點鐘,但是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時,卻無法確定。

的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不能在一件事上給孩子兩隻手錶,那樣孩子會無所適從,不知道究竟應該怎樣去做。

從表面上來看,爸爸提的要求似乎是對的,他已經率先給出了規則,那麼媽媽就不應該提出另外一套規則。但是,仔細想想,卻不然。

首先,不能根據「表」出現的先後順序來確定誰是第一塊手錶

究竟「哪塊手錶」是第一個規則,判斷的標準絕對不能簡單粗暴地用提出的先後順序來定。

也就是說,不能因為爸爸先提出了規則,就認定他的話是第一塊手錶。

在任何時候,判斷「第一塊手錶」的標準都應該是規則的正確性。

只有正確的規則才應該是孩子遵守的。



其次,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徵來選第一塊手錶

每個孩子的個性特徵是不同的。

對於同一件事,不同的孩子應制定不同的標準。

有的孩子自律性強,聽話乖巧,不會藉機偷懶。

有的孩子則靈活性強,小心思多,總會想方設法去取個巧。

對這兩種孩子就不能採用同一套標準和規則。

對自律性強的孩子,父母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反之對靈活性強的孩子,父母則要加強必要的約束。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最後,父母應該事先確定好第一塊手錶,再告知孩子

無論選擇哪塊手錶作為第一塊手錶,父母都應在孩子不在場的前提下,事先商定好。

而不是當著孩子的面去討論、爭吵,這樣都不利於孩子遵守規則。

作為父母在任何時候都應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給孩子一個明確的、唯一的意見。


總而言之,世界上的育兒理論、育兒觀念很多,令人眼花繚亂,但在實踐中,作為父母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判斷和運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養育孩子,而不是人云亦云。

【曾經的童書編輯,如今全職寫作的媽媽,與兒子相伴相愛,火花不斷,於是有了這些文章與感想。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火星寶貝與地球媽咪」,歡迎轉發、收藏,並討論。轉發請註明出處,尊重作者即尊重自己。】

相關焦點

  • 手錶定律提醒:沒有統一的價值觀,育兒難
    導語由於每個人的思想觀念不同,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有意見發生分歧的時候,也難以有統一的價值觀,這樣只會增加育兒的難度。02、手錶定律提醒:沒有統一的價值觀,育兒難手錶定律起源一個寓言故事,這個故事的經過是這樣的:在森林裡住著一群猴子,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它們就外出覓食,太陽下山的時候,它們就開始休息,日子過得雖很平淡,卻很幸福。
  • 手錶定律:父母互相不「拆臺」,教育更高效,孩子更優秀
    女兒小時候,自己主張科學育兒,婆婆卻有一大堆「祖傳」經驗女兒張大後,自己主張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老公卻堅持讓女兒快樂成長這樣糾結的家庭教育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先來給大家講一個光關於手錶的故事>手錶定律
  • 「手錶定律」你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手錶了嗎?
    猴子與手錶定律小猴感覺自己的好運是這隻手錶帶來的,於是每天都在尋找新的手錶,新的好運……於是小猴撿到了第二隻第三隻。確定自己手錶的時間擁有一塊手錶,可以準確無誤地確定時間。擁有兩塊及以上的手錶,則無法判定準確的時間,並會對手錶的時間準確性產生質疑。
  • 有用的心理定律(二十五):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不同行為準則或者價值觀念,否則他的工作和生活必將陷入混亂。這說的就是「手錶定律」。有一則寓言故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森林裡有一群猴子,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有一次,一名遊客穿越森林,把手錶落在了樹下的巖石上,被猴子伶俐拾到了。
  • 多少父母用手錶定律把孩子生生逼成了問題兒童?
    其實,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這是因為我們陷入了手錶定律產生的負面效應。什麼是手錶定律呢?當只有一塊手錶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知道確切的時間,然而,當我們同時擁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手錶時,卻不能告訴別人確切的時間,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手錶定律。它,形容的就是,當一個人擁有確切的一套標準時,就能夠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標準行事,而當一個人擁有兩套或三套以上的標準時,就無法做到一心一行,因為,內在一旦混亂,行為也會混亂不堪。
  • 不一樣的心理學:手錶定律,從迷茫痛苦,到心想事成,只用了兩招
    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17篇——手錶定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其實是受到手錶定律的影響。什麼是手錶定律?當有一塊手錶時,我們能準確知道時間;當擁有兩塊或以上的手錶時,我們並不能更準確的判定時間,反而會製造混亂,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
  • 職場中的100個定律,我的系列解讀之三,手錶定律
    一、概述手錶定律亦稱之為時鐘效應。是指:當只有一塊手錶時,你就可以掌握時間。但當你同時擁有兩塊以上手錶時,卻並不能幫你更加準確的判斷時間,反而會讓你失去對時間的判斷。二、啟示每個人都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念或行為準則,否則他的行為將陷於混亂。一個人不能同時接受兩個領導的直接指揮,否則他將無所適從 。
  • 牛人們的經典定律大盤點,木桶定律廣為流傳,剩下的你都知道嗎?
    有許多善於思考的人,總結出事物具有的定律。這些定律能夠幫助我們形成新穎的思維方式。面對問題時或許會有更為恰當的解決方法,也會找到更加輕鬆的努力方式。一、二八定律二八定律是由義大利經濟學者巴萊多所發現的,他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20%的人擁有著80%的社會財富。也就是說:社會財富在人群中的分配並不平衡。人們還發現社會中還有很多平衡的現象。所以,這種不平衡的關係被簡稱為二八定律。
  • 經典心理學書籍《墨菲定律》,有你想知道的育兒、職場、情感乾貨
    書魚的《墨菲定律》這本書,就為我們全方位解答了人生中方方面面的心理困惑,並且指出來解決方案,舉例生動接地氣,理論說明簡潔明了,而不是像其他一些純理論書籍那樣,讓你昏昏欲睡。《墨菲定律》這本書,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人際交往,親密關係,職場法則,育兒訣竅,人性秘密,自然規律等心理學知識,內容精煉,句句都是乾貨。
  • 上坡路的四大定律(精闢)
    當一個人找對了方向,厚積薄發,扶搖直上,往往能在以下四個定律中窺得一二。蘑菇定律上個世紀,國外一批高校畢業生剛參加工作時,無法調整工作狀態,難以適應工作環境。經過各種磨鍊,吸收無數經驗,才嶄露頭角,漸漸獨擋一面。
  • 老公是育兒路上的絆腳石?孫儷、袁詠儀重重地點頭
    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手錶定律」:最初猴群裡有一隻手錶,大家作息規律,有手錶的猴子就是權威,一切由他說了算。可當猴群裡有了第二、第三隻手錶,並且各個手錶的時間不一致時,猴王沒有了威望,猴群開始混亂。這雖然是管理學上的故事,在育兒上我們當然不能做「權威父母」,而不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但是「三隻手錶」的定律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卻具有一定的警示性。如果媽媽的意見是一隻手錶,爸爸的意見是另外一隻手錶,老人的意見就是第三隻手錶。
  • 世界五大頂級定律,你知道嗎?
    世界五大頂級定律,你知道嗎?   1   手錶定律   是指擁有兩塊以上   的手錶並不能幫人
  • 牛頓三大定律 揭示你不得不知道的3大育兒秘密
    導讀:今天先來帶大家複習下牛頓三大定律,即力的含義、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本質。 大家一定很好奇,牛頓定律跟育兒有什麼關係呢?好,下面跟大家一起重溫下三大定律。 掌握了牛頓三大定律,就掌握了育兒的精髓,其實這三點大家都知道,即引導教育、投資培養
  • 世界五大頂級定律 每個都準的可怕,你了解了嗎
    所謂的定律,敘述起來非常的深奧,指一些事物在所規定的條件和狀況之下所產生的變化,統稱為定律,它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幾乎無時無刻都能見到。今天排行榜123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世界五大頂級定律,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 世界上最著名的四大心理學定律,讓你洞悉人性
    今天,不妨就來好好的洞悉一下人性究竟受哪些定律的約束。第一大定律,二八定律。也叫做巴萊多定律,這個定律發現,在任何的事物之中,最重要的部分往往僅佔據20%的比例,其餘無關緊要的部分會佔據80%的比例。第二大定律,美的即好的。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錯誤的認知思維。對於顏值高的人,我們會自動啟用我們的眼睛為他加上一層濾鏡,認為外表好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好的。這也是平日所說的光環效應。
  • 身在職場,這3個重要定律越早知道越好
    以下3大黃金定律,深刻了解並用於實踐,那麼肯定會在職場上助你一臂之力!【1】手錶定律——要有共同的目標擁有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幫人更準確的判斷時間,反而會製造混亂,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這就是著名的手錶定律。同樣運用到企業中也一樣。
  • 職場必知的7大定律,你了解幾個
    一、木桶定律其核心內容為: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根據這一內容,可以有兩個推論: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木桶才能盛滿水。其二,只要這個木桶裡有一塊不夠高度,木桶裡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 《尿褲子男孩》折射的親子育兒啟示錄:溝通、共情與挫折必然定律
    他擅長從孩子成長經歷中的一件件小事出發,基於兒童的心理活動去闡述,折射出很多育兒道理。表面上看是一個幽默詼諧的小故事,實際上更像是一部親子育兒啟示錄。01 親子關係之溝通從繪本故事情節裡,我們可以看出小男孩和媽媽的溝通並不融洽。他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求助諮詢,而是選擇逃避,因為他害怕來自媽媽的批評。
  • 《尿褲子男孩》折射的親子育兒啟示錄:溝通、共情與挫折必然定律
    他擅長從孩子成長經歷中的一件件小事出發,基於兒童的心理活動去闡述,折射出很多育兒道理。本書的主角是一個可愛的小男孩,每次小便完褲子上總會殘留一點尿,因為害怕媽媽訓斥他,所以非常焦慮。後來選擇出門冒險,計劃等褲子幹了之後再回來。
  • 育兒經驗談:兒童電話手錶,親子關係的橋梁還是壁壘?
    我跟我父母說,我對我自己在育兒這件事上最大的希冀,就是求一個心安理得,希望她到三十歲的時候回頭看,不會對我有什麼抱怨,或者指責我幹涉了她的自由,幹涉了她的選擇,甚至幹涉了她的思維成長。時至今日,我經常反思我父母對我思維和自由的限制,我不希望這種時代的局限在我女兒身上重演,所以從她出生開始,我就給了她極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