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版《老人與海》稱「第一」被指宣傳誇張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張愛玲版《老人與海》稱「第一」被指宣傳誇張

  餘儒文 繪

  張愛玲翻譯的《老人與海》簡體中文版這幾天已經上市。然而,書商宣傳時使用所謂「學術界公認的第一中文譯本」的宣傳語,還將其他《老人與海》譯本與之對比,以自抬身價的做法,引起了其他譯本譯者的不滿。現在不少圖書宣傳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勢,事實上已對讀者構成了誤導,這引發了業界和讀者的普遍憂慮。

  本報記者 酈亮

  現象

  「第一中譯本」打擊一大片

  這幾天,張愛玲譯《老人與海》簡體中文版已經上架。毫無疑問,張愛玲的加入,讓讀者對書市中的《老人與海》眾多中譯本又多了一個選擇。然而這回書商對張愛玲的包裝,卻引發了不滿。在對外造勢宣傳中,書商力求將張譯本樹立為眾多《老人與海》譯本中的「第一中譯本」,甚至還從其他幾個版本中挑出句子來,與張譯本進行一番比較,以說明張愛玲譯得更為精彩。

  「說『第一中譯本』這就是炒作,這些《老人與海》的譯本我都作過比較,張愛玲的譯本絕對稱不了『第一』。」昨天資深翻譯家吳勞對本報記者說。吳勞也是《老人與海》的一位譯者,他的譯本在張譯本上市前影響一直很大,銷量也很驚人。對於書商如此包裝張譯本,並自封「第一」,吳勞老先生有點不平。「張愛玲最先翻譯了《老人與海》,但這並不代表其翻譯水準就是最高。首先一點,《老人與海》裡有大量西班牙語,張愛玲就未必把握得好。作家來翻譯,有時容易浮在面上,而且他們對一些硬傷和所謂小節有時也會覺得無所謂。」

  據本報記者了解,現在市面上的《老人與海》中譯本,除了張愛玲和吳勞的兩個譯本,還有黃源深、海觀和余光中的幾個譯本。這些版本中絕大部分目前在書店都能找到。「張愛玲譯《老人與海》說自己是『第一中譯本,這確實有點誇大了,也是為了吸引眼球吧。」博庫書城企劃經理朱兵昨對本報說,他們不會因為書商自封「第一」,在圖書推銷上就會輕視其他版本,「『張迷』會買張愛玲的書,而真正的文學愛好者,一定會有自己的判斷。」據悉,儘管自抬了身價,但張譯《老人與海》在博庫上市一個多星期,銷售48冊,成績只能算中上。

  反思

  圖書為何遍地「老子天下第一」

  近年圖書宣傳中的浮誇肉麻之語屢見不鮮,雷到了一大片讀者。比如去年《問學餘秋雨》一書,腰封上就赫然印著「古有三千弟子《論語》孔夫子,今有北大學子《問學》餘秋雨」,將餘秋雨與孔子相提並論。又如一本小說《古董商人》自稱「這是一本比《達·文西密碼》更優秀的歷史懸疑小說」,毫不客氣地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但據記者了解,這些雷人之語有很多非作者的本意,而是書商營銷的需要。作家閻連科曾經對本報記者透露,他在出《風雅頌》時,出版社為包裝,想封他為「荒誕現實主義大師」,他不同意,可在他去了一趟英國回來後,他已經是中國的「荒誕現實主義大師」了。

  「人家都是什麼『第一』、『巔峰』、『偉大』,我們不弄一個『鼻祖』出來可能就會吃虧。讀者就會認為,人家都到『巔峰』了,你再出書也是徒勞。」一位出版人曾對本報記者說。也就在幾個月前,他們剛剛將某網絡寫手封為「中國恐怖小說鼻祖」。據記者觀察,為了捕捉眼球,誇張宣傳儼然成為現在已經很多書商所必須掌握的營銷手段。什麼都得往大裡說,千萬別謙虛,一謙虛就得死,這也成了圖書營銷普遍的共識。在這個領域,中國人謙和、禮讓、嚴謹和誠信的傳統價值都蕩然無存,只剩下誇誇其談。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儘管圖書市場遍地「老子天下第一」,但語不驚人死不休卻並沒有給圖書銷售帶來多少好處。讀者孫淵告訴記者:「如果每部作品都是『巔峰之作』,那我就會想究竟哪一作品算得上『巔峰』,千萬別相信書商的話,得自己看。」一個很嚴峻的現實是,這一股誇張宣傳之風,正在使書商的最後一點信譽消耗殆盡。對讀者而言,遍地「大師」和「鼻祖」的出版界恐有再不值得信任之憂。

  應對

  《廣告法》也得管圖書誇大廣告

  在《廣告法》的制約之下,現在醫療廣告中的誇張宣傳已經得到遏制,而在上海知名律師吳冬眼裡,《廣告法》管得了醫療,也管得了圖書。「我國《廣告法》禁止廣告中的虛假內容,禁止使用最高級的詞彙來形容產品。照此來說,圖書宣傳中使用『巔峰』『第一』等詞彙,都違反《廣告法》的。另外法律還規定,在廣告中如果要使用數據和引用語,都必須標明出處。這樣,圖書如果要說『大師』和『鼻祖』,那都必須註明是誰給了這些稱號。」

  吳冬認為,現在一些圖書的誇張廣告,存在明顯誤導讀者的問題,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讀者完全可以申請退一賠一。

相關焦點

  • 張愛玲譯版《老人與海》內地上市
    張愛玲譯版《老人與海》內地上市 發表時間:2012-04-23   來源:中國文化報   由張愛玲生前翻譯的海明威經典名著《老人與海》簡體版已在內地上市。
  • 張愛玲翻譯《老人與海》簡體版出版
    近日,張愛玲生前翻譯的海明威經典作品《老人與海》簡體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上市。學者止庵介紹,從譯文風格來看,張氏簡潔乾淨的文風與海明威的電報代碼的語言,有著一種默契的暗合。據張愛玲研究專家陳子善介紹,《老人與海》紅遍西半球之際,張愛玲離開上海到達香港。迫於生計,她找到一份翻譯工作,參與大規模的美國文學作品中譯計劃,《老人與海》就在此之列。張氏譯本提供了一種更特別的「張看《老人與海》」的方式。成都晚報記者 滕楊
  • 張愛玲譯本《老人與海》面市
    新京報訊 (記者姜妍)張愛玲熱還在延續,只是這一次不是她的小說而是她的譯作。在繁體版的張愛玲譯作《老人與海》推出2個月後,其簡體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海明威、《老人與海》是讀者早已熟悉的兩個名詞,如今又加上了張愛玲。但當年翻譯這本書的時候,張愛玲並不是因為自己喜歡而主動去翻譯的,她是迫於生計。
  • 張愛玲譯本《老人與海》出版 曾稱擔憂翻譯不傳神
    為本書最早譯者,稱該作品為國外書籍中摯愛本報訊(記者姜妍)「我對海毫無好感。
  • 張愛玲譯《老人與海》盡顯譯者譯筆風採
    本報訊 寫作之外,女作家張愛玲其實在文學翻譯上亦頗有心得,近日,張愛玲所譯海明威經典名著《老人與海》簡體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令讀者有機會重讀這部歐美小說經典的同時領略張愛玲譯筆的魅力。該書除張譯《老人與海》外,還收入張愛玲翻譯的瑪喬麗·勞林斯《鹿苑長春》及華盛頓·歐文的《睡谷的故事》。
  • 張愛玲譯本《老人與海》港臺出版
    本報訊 (記者姜妍)「我對海毫無好感。在航海的時候我常常覺得這世界上的水實在太多……所以我自己也覺得詫異,我會這樣喜歡《老人與海》。這是我所看到的國外書籍裡最摯愛的一本。」1954年,在《老人與海》的譯者序裡,張愛玲這樣寫道。這本最早的中譯本圖書在絕版多年後終於又於日前在港臺面世。
  • 張愛玲譯作<老人與海>出版 因迫於生計才翻譯本書
    前天,由張愛玲生前翻譯的海明威經典名著《老人與海》簡體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推出上市。書中還收錄了張愛玲翻譯的瑪喬麗·勞林斯《鹿苑長春》及華盛頓·歐文的《睡谷的故事》。     《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這部經典著作至今有海觀、吳勞、黃源深、余光中等多個中譯本。
  • 買床墊包治百病 商家專哄老人被指誇張宣傳
    買床墊包治百病 商家專哄老人被指誇張宣傳 2015-06-12 08:41:48 來源:青年報 作者:羅水元
  • 陳子善和他的張愛玲:三十三年不是夢
    如果說《不幸的她》是張愛玲的第一篇小說,那麼1932年《鳳藻》上的這篇小品《校鼠派對》則是張愛玲發表的第一篇英文作品。除了以上兩個「第一」外,張愛玲的第一篇翻譯作品,則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陳子善根據宋淇1991年致皇冠編輯的信,理清了張愛玲為何翻譯《老人與海》:張愛玲於1952年「在香港報紙上看到《老人與海》徵求譯者的廣告,投書應聘,被宋淇慧眼相中,於『不計其數』的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這當然也與張愛玲1940年代在上海文壇走紅有關」。
  • 《老人與海》封面
    「大部分人在翻譯《老人與海》時,都是主題先行,僅僅局限於人生成敗、勵志這個層面。引用得最廣的一句話就是: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日前,成君憶對記者說,「但我認為,除了表面上的人生成敗之外,這個小說還有更深的意義,它集中地反映了人性的複雜。如果說人生是一片蒼茫的大海,那麼你我就都是久經滄桑的老人。《三國演義》主題歌這麼唱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 張愛玲早年紅極一時,作品一出就銷空,為何後來溫飽都解決不了
    一九四三年夏,有名心切的張愛玲拿著小說《心經》的手稿,跑到上海福州路的一所老房子裡,去找一個書商,名叫平襟亞。《萬象》雜誌是上海灘最暢銷的雜誌,能在其上發表小說自然不愁成名。平掌柜看了一眼「第一爐香」的作者,趕忙將「心經」分兩期寄出。然而張愛玲的胃口卻很大,希望能加速成名,對平襟亞說出一本短篇小說集。
  • 李繼宏版《小王子》號稱最優秀譯本引爭議
    在這次事件中,譯過《追風箏的人》等暢銷書的青年譯者李繼宏最新譯本《動物農場》得了2.5分、《老人與海》3.2分、《小王子》3.7分。而事情的導火線源於出版方宣傳語——「糾正現存其他56個《小王子》譯本的200多處硬傷……讓您讀到最純正 、最優美、最準確的譯文。」對於此次的「一星運動」,李繼宏稱某些人「發動不知內情的網友」,對他進行「造謠詆毀」。
  • 作家重譯《老人與海》:譯出《三國演義》味道
    「大部分人在翻譯《老人與海》時,都是主題先行,僅僅局限於人生成敗、勵志這個層面。引用得最廣的一句話就是: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日前,成君憶對記者說,「但我認為,除了表面上的人生成敗之外,這個小說還有更深的意義,它集中地反映了人性的複雜。如果說人生是一片蒼茫的大海,那麼你我就都是久經滄桑的老人。《三國演義》主題歌這麼唱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 雙語 | 張愛玲
    一、張愛玲的翻譯以夏志清為代表的學者對張愛玲的重新挖掘後,張愛玲重回主流文學界視野。
  • 雷射治療儀被指虛假宣傳 老人使用後病情加重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有熱心觀眾向我們反映,在西安市灞橋區有一家門店,專門打著「淨化血液」、」治療各種疾病」的幌子,向中老年人推銷售賣一種叫做天基權的雷射治療儀,而且身邊的不少老人都被忽悠著花兩三千塊錢買了這個儀器,但效果卻讓人產生質疑。對此記者展開調查。
  • 《老人與海》教案
    1、 內容及解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老人與海》指的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其核心是分析老人的形象學習老人的精神,理解它的關鍵就是要分析老人內心獨白四、教學條件分析本節課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藉助多媒體學生能更直觀的感受老人與鯊魚搏鬥的過程。五、教學過程設計第一部分 自學一、導入本篇課文篇幅較長,又是略讀課文,因此第一節課以引導學生自讀為主。
  • 中國版的《老人與海》——讀報告文學《山神》
    大自然的不可抗拒,命運的無常,痛得戰慄卻咬緊牙根的隱忍……猶如閱讀到了中國版的《老人與海》。而這樣的報告文學作品正是多年來我們所期待與追求的。  閱讀過程中,總會不由自主地將作品中這位貴州大山深處名叫黃大發的「硬漢」形象以及他的故事,與海明威的那部《老人與海》中的主人公聯想到一起。如果去掉作者「何建明」的名字,相信許多讀者和我一樣,會認為這是一部虛構小說。
  • 現實版《老人與海》:73歲老人與200公斤鯊魚搏鬥
    中新網6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澳大利亞一名73歲老人在新南威爾斯州北海岸悠哉地釣魚時,一頭長2.7米、重達200公斤的鯊魚突然「從天而降」,現實版的《老人與海》就此上演。 據悉,73歲的特裡•塞爾伍德打漁時,一頭大白鯊突然躍出水面跳入其船中。
  • 張愛玲《對照記》改名記
    還是「面面觀」較妥,寧可費點事改掉《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宋淇在1990年11月15日寫給張愛玲的信中說道:「真給你弄得糊塗。(一)、「原稿寄來時,書名為《對照記》——看老照相簿。(二)、八月二日信中仍稱《對照記》。
  • 老人稱穿「防滑」足力健鞋摔骨折,起訴廠家和張凱麗虛假宣傳
    廣告視頻截屏圖 杜心羽 製圖廣告宣稱「踩在雨雪、溼滑路面上,一點兒也不打滑」的足力健老人鞋,被指打滑了。江蘇邳州市64歲老人袁玉華稱,她在一超市門口下臺階時腳滑摔了一跤,當時腳上穿的正是「足力健」牌老人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