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潘!黃埔軍校居然有這麼多潘家人!

2021-02-23 潘氏總群

點上面「潘氏總群」加入潘氏家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潘」,先點上面藍字潘氏總群,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

黃埔軍校是中國民主革命偉大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創建的新型軍事政治院校,被譽為世界四大著名軍校之一。黃埔軍校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為中國革命和軍隊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在東徵、北伐和抗日戰爭中譜寫了壯麗篇章,受到億萬同胞的共同景仰,成為一代代中國人引以為榮、肅然起敬的金牌軍校

在黃埔軍校的發展歷程中,基於形勢發展和革命鬥爭的需要,先後開辦了多所分校。分校的發展歷程,一般根據黃埔軍校本校校址變遷分為三個時期,即黃埔時期(1924年5月至1928年初)、南京時期(1928年3月至1937年7月)、成都時期(1937年8月至1949年12月)。在黃埔時期,黃埔軍校先後開辦了潮州分校、南寧分校、武漢分校、長沙分校。在南京時期,先後設有南寧、廣州、南昌、武漢、洛陽、成都、昆明七所分校。在成都時期,適逢抗日戰爭期間,分校遷徙頻繁,潘氏宗親點擊加入潘氏總群。改為用序數表示,共設有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分校。這些分校培訓了大批學生、學員,其數量大大超過黃埔軍校本校。與本校一樣,分校培訓出來的學生、學員奔赴東徵、北伐和抗日戰場,前僕後繼,浴血奮戰,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勳。

黃埔軍校1-23期本校學生入學、畢業時間一覽:

    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1924年5月至1924年11月30日)

    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1924年8月至1925年9月6日)

    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1925年1月至1926年1月17日)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四期(1926年1月17日至1926年10月)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五期(1926年3月至1927年8月15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南京第一總隊(1928年4月23日至1929年5月15日)

    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第六期黃埔第二總隊(1926年10月至1929年2月24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南京第一總隊(1928年12月28日至1929年12月28日)

    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第六期黃埔第二總隊(1926年10月至1929年2月24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第一總隊(1930年5月至1933年5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第二總隊(1930年10月15日至1933年11月25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1931年5月1日至1934年5月8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期第一總隊(1933年7月15日至1936年6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期第二總隊(1933年8月至1937年1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一期第一總隊(1934年9月至1937年8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一期第二總隊(1934年9月至1937年10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二期(1935年9月28日至1938年1月20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三期(1936年9月1日至1938年9月16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四期第一總隊(1937年12月26日至1938年11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四期第二總隊(1937年10月26日至1939年9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四期第六總隊(1937年9月至1939年1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五期(1938年1月1日至1940年7月21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六期第一總隊(1938年10月至1940年12月25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六期第二總隊(1939年1月17日至1939年7月.10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六期第三總隊(1939年春至1940年4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七期第一總隊(1940年4月15日至1942年4月12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七期第二總隊(1940年5月6日至1942年11月2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七期第三總隊(1940年6月12日至1942年2月15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八期第一總隊(1941年4月1日至1943年2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八期第二總隊(1941年12月25日至1943年10月8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九期第一總隊(1942年12月25至1945年4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九期特科總隊第二總隊(1942年12月25日至1945年3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十期(1944年3月20日至1946年12月25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十一期:

    成都南校場督練區步兵第一、二大隊,輜科獨立第三大隊(1944年6月1日至1947年8月22日)

    成都皇城督練區步兵步兵第三、四、五、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通信兵第一大隊、戰車獨立中隊(1945年1月3日至1947年12月25日)

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詢  | ★尋找家族宗親

★家族字輩查詢  | ★家族活動查詢

    成都北校場督練區步兵第六大隊(1946年10月1日至1948年6月)

    成都北校場督練區步兵、十一大隊、工兵、通信兵第五中隊(1946年1月至1948年7月7日)

    西安督訓處步兵第七、八、九、十大隊、騎兵、炮兵、輜重兵、工兵、通信兵中隊(1944年8月1日,10月1日至1947年9月18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十二期第一總隊(1947年12月29日至1949年2月12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十二期第二總隊(1948年7月7日至1949年7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十二期第三總隊(1948年7月18日至1949年10月)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十三期第一總隊(1948年12月1日至1950年春)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十三期第二總隊(1949年1月至1950年春)

黃埔軍校1-23期龍姓同學錄匯總(共    位)

黃埔軍校第一期潘姓同學姓名

潘學吟 廣東新豐

潘德立 湖南湘鄉

潘佑強 湖南湘鄉

潘耀年 廣東增城

黃埔軍校第二期潘姓同學姓名

潘中天 浙江

黃埔軍校第三期潘姓同學姓名

潘峰名 江西樂安

黃埔軍校第四期潘姓同學姓名

潘裕昆 湖南瀏陽

潘才錦 湖南桃源

潘質   湖南瀏陽

潘孝元 雲南

潘才浩 湖南湘陰

潘卓   湖南醴陵

潘繼民 湖南醴陵

黃埔軍校第五期潘姓同學錄

潘誠 廣西天河

潘義齋 湖北沔陽

潘  澈 四川梁山

潘厚章 湖南資陽

潘漢逵  湖南

潘國鈞 湖北

陳岡陵 湖南祁陽

潘耀初 廣東新豐

潘才鬥 湖南湘陰

潘光射 浙江黃巖

潘祖廉 湖北

潘哲民 廣東順德

潘君儒 湖南長沙

黃埔軍校第六期潘姓同學錄

潘  瀛〈〉仙洲〈〉20〈〉江    西〈〉江西廣豐城南街白蓮塘

潘正之〈〉〈〉28〈〉浙江仙居〈〉浙江台州廈閣鎮轉前藩交

潘石根〈〉〈〉25〈〉浙    江〈〉浙江桐盧

潘曉鵬〈〉希之〈〉23〈〉湖南安鄉縣〈〉湖南安鄉官璫市潘福盛轉交

潘竹銘〈〉景湯〈〉26〈〉江西廣豐〈〉廣豐縣城內街玉湖沿清如軒內

潘  松〈〉壯戎〈〉21〈〉四    川〈〉四川合川縣小沔溪場內后街

潘丙南〈〉中民〈〉24〈〉湖北鄂城〈〉鄂城葛店甲鋪嶺李順黃天松

潘仲彝〈〉忠謀〈〉24〈〉湖南湘陰〈〉湖南長沙北門外油鋪街元春酒棧轉

潘封祉〈〉戒煩〈〉29〈〉湖南湘鄉〈〉湖南湘鄉縣對河東東岸坪九畝壠

潘中元〈〉〈〉23〈〉湖南瀏陽〈〉湖南瀏陽普跡潘全新轉

潘劍雲〈〉培稚〈〉20〈〉湖南醴陵〈〉醴陵轉萍鄉縣北鄉上慄市裕昌祥轉交

潘  濂〈〉欽明〈〉20〈〉湖南寶慶〈〉寶慶東鄉洪橋德生和郵局轉潘家坳

潘世榆〈〉〈〉20〈〉湖南醴陵〈〉湖南醴陵王仙

潘家驥〈〉〈〉22〈〉江蘇上海〈〉上海閔行鎮北大街

潘鵬揚〈〉景文〈〉24〈〉廣東新會〈〉廣東新會縣潮連鄉中巷坊潘春和堂交

潘  聲〈〉曉民〈〉21〈〉江西尋鄔〈〉尋鄔縣吉潭墟恆茂店轉項山村

潘爾燊〈〉樂伯〈〉28〈〉甘肅天水〈〉天水縣馬跑泉鎮轉潘旗寨

潘繼嶽〈〉肇昆〈〉27〈〉湖南湘鄉〈〉湘鄉石獅江

潘  洵〈〉企誠〈〉26〈〉浙江永康〈〉永康縣瑞豐號轉潘宅

潘亮嵩〈〉學海〈〉20〈〉湖南平江〈〉湘陰新市恆順仁

潘亮成〈〉〈〉22〈〉湖南平江〈〉湘陰新市恆順仁轉荷花園

潘德楓〈〉〈〉18〈〉湖南武岡〈〉

黃埔軍校第七期潘姓同學錄

潘啟枝〈〉醒魄〈〉26〈〉湖南〈〉湘鄉縣西門外可心亭交潘碧厚堂

潘振綱〈〉叔雲〈〉23〈〉江西〈〉萍鄉縣同文書社轉

潘茹剛〈〉愎〈〉21〈〉江    蘇〈〉江陰縣北門外閘橋南首怡豐米行內轉

潘震銓〈〉定如〈〉22〈〉廣    西〈〉南都安縣城中街潘蒔德堂

潘心儀〈〉〈〉22〈〉雲    南〈〉迤東鎮雄城內西街

潘振羅〈〉提綱〈〉22〈〉浙    江〈〉永康縣山川壇振源號轉長城

潘  鏡〈〉鑑波〈〉23〈〉浙    江〈〉寧海德潤提轉

潘  潮〈〉任遠〈〉20〈〉浙    江〈〉溫川東門外潘聚順行轉南溪泰石

潘慶光〈〉淵〈〉24〈〉廣東德慶〈〉德慶縣城德安號轉

潘秀華〈〉〈〉20〈〉廣東德慶〈〉德慶縣侯王廟街三百零六號

潘慶升〈〉〈〉20〈〉廣東順德〈〉廣州市大塘街七十三號後座

潘寶讓〈〉香泉〈〉25〈〉廣西鐘山〈〉鐘山縣南區石龍團局轉松桂村

潘國杏〈〉燦南〈〉24〈〉廣東新興〈〉新興廣盛棧轉

潘海容〈〉〈〉21〈〉浙江溫州〈〉溫州瑞安莘塍九裡

黃埔軍校第八期潘姓同學錄

潘公俠〈〉〈〉23〈〉廣東南海〈〉廣州市杉木欄永昌夏布莊交

潘  璽〈〉安邦〈〉24〈〉浙江臨海〈〉臨海縣西鄉白水洋轉下葉

潘孝準〈〉放之〈〉24〈〉安徽懷寧〈〉安慶四牌樓西街進翔腿莊

潘滌球〈〉浴寰〈〉23〈〉湖南東安〈〉湖南零陵冷水灘天福齋

潘  光〈〉志翀〈〉22〈〉江蘇蘇州〈〉江蘇崑山正義鎮龔府轉交

潘如涵〈〉〈〉22〈〉江蘇阜寧〈〉阜寧縣八灘鎮郵局交

潘武全〈〉〈〉23〈〉雲南祿豐〈〉雲南祿豐縣秦家營

潘厚昆〈〉〈〉22〈〉四川滬縣〈〉瀘縣清平場

黃埔軍校第九期潘姓同學錄

潘盈漢〈〉月天〈〉25〈〉甘肅臨洮〈〉甘肅臨洮新添鋪交

潘日忠〈〉〈〉24〈〉甘肅武山〈〉甘肅武山洛鎮潘秋陽轉

黃埔軍校第十期潘姓同學錄

潘功治〈〉肅儀〈〉22〈〉福建閩侯〈〉福州市賢南路二十二號

潘士俊〈〉克復〈〉25〈〉黑龍江林甸〈〉黑龍江林甸縣教育局

潘永渭〈〉知行〈〉25〈〉浙江浦江〈〉浦江潘宅市    

潘棣萼〈〉〈〉22〈〉四川巴縣〈〉巴縣跳石鄉郵局轉

黃埔軍校第十一期潘姓同學錄

潘昌成〈〉〈〉22〈〉廣東順德〈〉廣州知用中學高中肄業〈〉廣東順德縣水藤圩永光電力公司轉

潘光熾〈〉〈〉23〈〉廣東新豐縣〈〉〈〉廣東英德縣東鄉白沙和濟店

潘成偉〈〉〈〉24〈〉河北臨榆〈〉〈〉山海關南街二條胡同

潘鍾□〈〉〈〉24〈〉甘肅天水〈〉〈〉甘肅天水馬跑泉轉

黃埔軍校第十二期潘姓同學錄

潘慶梁〈〉笑賢〈〉23〈〉浙江新昌〈〉浙江嵊縣黃澤協盛染坊轉丁家園

潘樹文〈〉〈〉21〈〉山西 榮河〈〉山西榮河寶鼎鎮義興成轉

潘俊卿〈〉勉之〈〉22〈〉浙江嘉善〈〉浙江嘉善學下塘四十四號

潘竟生〈〉適存〈〉25〈〉湖北麻城〈〉湖北麻城岐亭鎮大南門太乙門

黃埔軍校第十三到十五期潘姓同學錄

潘有終〈〉終有〈〉23〈〉湖南澧縣〈〉湖南澧縣大堰壋南街興順厚交

潘家振〈〉國振〈〉24〈〉浙江臨海〈〉浙江海門葭沚

潘  錦〈〉從金〈〉21〈〉山西臨汾〈〉

潘仲威〈〉〈〉23〈〉江蘇江都〈〉揚州西鄉楊家廟

潘世銓〈〉〈〉22〈〉江蘇泗陽〈〉江蘇泗陽縣中西北偶

潘高昌〈〉〈〉21〈〉江蘇嘉定〈〉江蘇嘉定西門外高升橋東

潘光建〈〉仲唐〈〉20〈〉上海市〈〉渝市南岸龍門浩攤子口電力公司分站沈健庭轉

潘延德〈〉〈〉22〈〉浙江餘杭〈〉

潘家權〈〉〈〉25〈〉浙江永嘉〈〉溫州大筒巷四十八號

潘麗生〈〉德熙〈〉21〈〉河北鹽山〈〉鹽山夏家村

潘伯雄〈〉少安〈〉20〈〉湖北黃陂〈〉湖北黃陂縣東鄉新店郵局代辦所交熊棣山轉

潘思禮〈〉〈〉19〈〉浙江平湖〈〉平湖金絲娘橋利茂魚行

潘明著〈〉〈〉23〈〉山東荷澤〈〉山東荷澤城東新集

潘培方〈〉正〈〉22〈〉江蘇武進〈〉江蘇武進東門外水門橋義泰成轉

潘滌之〈〉立之〈〉21〈〉湖南新化〈〉新化連溪大灣市元泰昌交

潘紹曾〈〉〈〉23〈〉安徽懷遠〈〉成都方池街三十一號劉仲南轉

潘  達〈〉子敏〈〉22〈〉湖南瀏陽〈〉湖南瀏陽永安市轉伍佳渡新恆

潘文瑞〈〉〈〉21〈〉浙江東陽〈〉浙江壽昌縣政府韋壽康交

黃埔軍校第十六期潘姓同學錄

潘發炯〈〉〈〉21〈〉貴州普定〈〉貴州安順北街一四三號

潘瑞安〈〉〈〉20〈〉江蘇武進〈〉武進雙桂坊正覺寺巷一號

潘佔雲〈〉〈〉25〈〉西康越窟〈〉王家沱轉大白崖

潘桂臣〈〉〈〉22〈〉湖北利川〈〉利川汪家營

潘  升〈〉介字〈〉22〈〉雲南保山〈〉保山金雞村

潘行循〈〉繩吾〈〉23〈〉江西廣豐〈〉廣豐城內潘萬昌布號

潘曉東〈〉嘯亞〈〉22〈〉江蘇沐陽〈〉江蘇淮陰徐溜郵局轉

潘子卿〈〉〈〉23〈〉浙江臨海〈〉臨海白水洋

潘良弼〈〉〈〉21〈〉廣東順德〈〉

潘先丁〈〉志堅〈〉19〈〉四川合川〈〉四川合川縣福壽鎮郵局

潘維新〈〉必成〈〉22〈〉四川廣安〈〉四川廣安縣新南門外西南山莊

潘自潛〈〉學純〈〉18〈〉湖北浠水〈〉重慶騾馬店一號

潘蔭綱〈〉鐵夫〈〉23〈〉廣東合浦〈〉北海珠海東路十六號門牌

潘熙誠〈〉〈〉21〈〉江西武寧〈〉江西武寧東門田東潘宅

潘亞民〈〉〈〉26〈〉貴州鎮寧〈〉凱裡郵政代辦所

潘正綱〈〉〈〉21〈〉貴州鎮寧〈〉關索嶺陶煥文轉

潘文華〈〉〈〉20〈〉貴州鎮寧〈〉關索嶺陶漢文轉

潘  質〈〉士琛〈〉30〈〉四川郫縣〈〉郫縣陝西巷三十八號

黃埔軍校第十七期潘姓同學錄

潘延壽〈〉〈〉20〈〉湖南長沙〈〉長沙北鄉茶亭寺信箱轉

潘樹仁〈〉靜之〈〉24〈〉河南廣武〈〉廣武新城鎮東門內

潘勁武〈〉敬吾〈〉20〈〉湖南長沙〈〉長沙東鄉脫甲橋郵局轉

潘時雨〈〉嗣裕〈〉22〈〉江蘇青浦〈〉上海法租界呂班路震旦大學

潘  馨〈〉厚德〈〉22〈〉安徽合肥〈〉合肥山南館

潘良能〈〉〈〉18〈〉廣東順德〈〉香港德輔道中永安公司潘祥轉

潘可信〈〉浩正〈〉24〈〉河南伊川〈〉伊川彭婆鎮九凹村

潘樹德〈〉〈〉23〈〉江西上饒〈〉貴州安順軍臣學校博士瀾轉

潘榮祺〈〉仲斌〈〉23〈〉浙江松陽〈〉浙江松陽古市觀口立興偵志號

潘錦壽〈〉西園〈〉20〈〉河北新城〈〉河北古新城縣平景鎮(南平景村)富貴堂

潘明恕〈〉〈〉21〈〉江蘇焜山〈〉焜山東門內下塘貳號

潘耀周〈〉〈〉22〈〉江蘇溧陽〈〉江蘇溧陽西門馬頭街雙橋□汪傅隆號軼胥泊村

潘文錦〈〉〈〉26〈〉浙江縉雲〈〉浙江縉雲第三區雙溪金嶺腳交

潘文軒〈〉青峰〈〉20〈〉浙江溫嶺〈〉溫嶺城內小較場十四號

潘寅騏〈〉駿〈〉20〈〉浙江新昌〈〉浙江嵊縣黃澤鎮潘泰昌

潘  正〈〉〈〉26〈〉江蘇吳縣〈〉江蘇吳縣閶門外的小邾弄三十六號

潘鎮庭〈〉楨祥〈〉25〈〉湖北黃岡〈〉湖北宜昌朱家巷四號

潘志承〈〉耿〈〉21〈〉浙江湯溪〈〉浙江金華長山大通源號轉交黃嶺腳

潘陳謨〈〉〈〉24〈〉浙江縉雲〈〉浙江縉雲南鄉雙溪口

潘鐵雄〈〉敬榮〈〉19〈〉浙江天台〈〉浙江天台城內東門觀音堂前

潘奮生〈〉真湧〈〉21〈〉廣東普寧〈〉廣東普寧鯉湖潘福記交

潘志鑫〈〉〈〉20〈〉江西仙居〈〉仙居夏閣轉雙樓

潘恭平〈〉〈〉19〈〉浙江仙居〈〉浙江仙居廈閣鎮轉吳家井

潘行銓〈〉凌霄〈〉22〈〉江西廣豐〈〉廣豐小南門內傅仁和十號

潘孝敦〈〉曉東〈〉24〈〉浙江昌化〈〉昌化株柳

潘春成〈〉華亭〈〉22〈〉河南西華〈〉西華西北十裡護當城

潘善明〈〉〈〉24〈〉浙江溫嶺〈〉浙江海門箬橫潘源康號

潘全生〈〉傑〈〉20〈〉浙江吳興〈〉吳興太和坊二八號

黃埔軍校第十八期潘姓同學錄

〈〉潘宗義〈〉〈〉21〈〉浙江仙居〈〉仙居廈閣鎮轉前潘

〈〉潘可裘〈〉一魯〈〉21〈〉廣西平南〈〉平南思旺聯新商號

〈〉潘光國〈〉挽瀾〈〉24〈〉湖南岳陽〈〉嶽陽新牆下街二十號交

〈〉潘日新〈〉〈〉23〈〉江蘇南匯〈〉南匯鎮南門外大街二號

〈〉潘德璋〈〉〈〉21〈〉遼寧遼陽〈〉遼陽井兒屯

〈〉潘振翔〈〉仲強〈〉20〈〉廣西蒙山〈〉廣西荔浦杜莫朱順興寶號

〈〉潘正玻〈〉〈〉20〈〉廣東文昌〈〉香港康樂道中國旅行杜潘瑞庭轉瓊州文昌抱羅市西村

〈〉潘  嶽〈〉以字行〈〉23〈〉貴州鎮遠〈〉鎮遠縣衛城南門溝

〈〉潘  祺〈〉〈〉23〈〉江蘇青浦〈〉上海法租界陶爾裴斯路三十九號

〈〉潘國權〈〉興〈〉23〈〉貴州興義〈〉興義土城東門

〈〉潘友遜〈〉〈〉22〈〉安徽舒城〈〉舒城西湯池楓香樹新民學校交

〈〉潘紀申〈〉耐庵〈〉22〈〉江蘇宜興〈〉上海交通銀行

〈〉潘棋芳〈〉家峰〈〉21〈〉廣西桂平〈〉桂平石龍墟安寧街潘吉來號

〈〉潘光展〈〉〈〉21〈〉河北黃梅〈〉黃梅土橋鋪復興和號

〈〉潘  矢〈〉〈〉26〈〉江蘇溧陽〈〉溧陽百家塘吳恆豐號

〈〉潘根善〈〉超〈〉21〈〉湖北漢陽〈〉漢口沱落口外三家店子

〈〉潘天有〈〉誠平〈〉21〈〉浙江松陽〈〉松陽古市下街信義巷二號

〈〉潘宜權〈〉執中〈〉20〈〉貴州鎮寧〈〉鎮寧中正街五號

黃埔軍校第十九期潘姓同學錄

潘軍浩〈〉〈〉23〈〉浙江天台〈〉浙江天台

潘  華〈〉儒學〈〉24〈〉四川達縣〈〉四川達縣金坳場鄭自然茶社

潘懦貴〈〉〈〉〈〉〈〉

潘貽檉〈〉建輝〈〉21〈〉福建福州〈〉福州南門外潘墩鄉

潘崇喜〈〉文〈〉22〈〉浙江仙居〈〉仙居廈關轉前

潘求斡〈〉沼敵〈〉23〈〉江西廣豐〈〉廣豐水南芝蘭堂轉

潘德成〈〉〈〉20〈〉江蘇宜興〈〉宜興南大街薛元城

潘繼友〈〉敬恆〈〉20〈〉浙江天台〈〉天台妙山腳

潘龍慶〈〉〈〉22〈〉江西餘江〈〉餘江毛店鄉公所轉

潘相標〈〉滌生〈〉22〈〉浙江仙居〈〉仙居橫溪鎮五都潘

潘叔同〈〉自東〈〉23〈〉河北南皮〈〉南皮城北常家莊

潘  正〈〉〈〉20〈〉湖北荊門〈〉湖北沙陽郵局

潘鴻鵬〈〉崇雲〈〉22〈〉浙江仙居〈〉仙居廈閣應聖財轉

潘  毅〈〉世皓〈〉22〈〉江蘇嘉定〈〉嘉定城內張馬弄第一百號

潘旭藩〈〉〈〉25〈〉湖南湘鄉〈〉湘鄉西門外梅家坪潘家灣

潘康寧〈〉〈〉23〈〉廣東遂溪〈〉廣州灣赤坎埠海邊街一二號富興號

潘覲辰〈〉21〈〉廣東平遠〈〉

黃埔軍校第二十期潘姓同學錄

潘培淼〈〉國光〈〉22〈〉廣東梅縣〈〉廣東香港九龍塘界限第一一七號

潘經毅〈〉〈〉22〈〉雲南彝良〈〉雲南昭通轉奎香郵局交潘治平轉

潘文述〈〉〈〉22〈〉四川崇慶〈〉四川崇慶縣西門外六七號

潘儒貴〈〉烈旋〈〉23〈〉河北清苑〈〉河北清苑國公街七號

潘清洋〈〉〈〉20〈〉四川仁壽〈〉四川仁壽文公鄉三鑑堂

潘凌雲〈〉劍秋〈〉22〈〉浙江浦江〈〉浙江浦江上大街潘合興號轉

潘德輝〈〉拯〈〉24〈〉浙江溫嶺〈〉浙江路橋新河張萬興轉

潘學元〈〉國憲〈〉24〈〉貴州黃平〈〉貴州黃平重安江新市場

黃埔軍校第二十一期潘姓同學錄

〈〉潘愈偉〈〉氣骨〈〉23〈〉廣東興寧〈〉〈〉廣東東江興寧縣下長嶺轉福慶寺肯

〈〉潘  歐〈〉〈〉25〈〉  廣東梅縣〈〉〈〉

〈〉潘復元〈〉浩斌〈〉22〈〉江蘇金壇〈〉〈〉江蘇金壇西門外南墊鎮

〈〉潘回天〈〉君毅〈〉24〈〉浙江青田〈〉〈〉浙江青田禎埠轉禎旺

〈〉潘其生〈〉希白〈〉22〈〉江蘇金壇〈〉〈〉江蘇金壇西門元吉泰號轉南墊村

〈〉潘春明〈〉直秋〈〉23〈〉廣東梅縣〈〉〈〉廣東梅縣南口籲天吉祥

〈〉潘  桐〈〉國棟〈〉21〈〉浙江瑞安〈〉〈〉浙江瑞安莘塍郵轉九裡

〈〉潘  紹〈〉越民〈〉23〈〉浙江青田〈〉〈〉浙江青田禎埠轉帽山

〈〉潘時中〈〉火樹〈〉23〈〉浙    江〈〉〈〉遂昌杜後郵局交

〈〉潘露堂〈〉柏如〈〉21〈〉山東廣饒〈〉〈〉山東廣饒縣城東北十五裡西北西村

〈〉潘定國〈〉建民〈〉22〈〉陝西南鄭〈〉〈〉南鄭城內甫大街草塘寺巷十四號交

〈〉潘果成〈〉華〈〉25〈〉甘肅成縣〈〉〈〉甘肅成縣小川鎮

〈〉潘光祖〈〉耀軒〈〉23〈〉河南正陽〈〉〈〉正陽縣潘店北四裡黃莊

〈〉潘寶君〈〉善賢〈〉22〈〉河南陳留〈〉〈〉陳留北八裡高莊村

〈〉潘春隆〈〉更新〈〉25〈〉廣西武鳴〈〉〈〉武鳴思恩舊府郵政代辦所轉連才村

〈〉潘庚軒〈〉埔光〈〉22〈〉河南偃師〈〉〈〉偃師南蔡莊郵局

〈〉潘學勳〈〉劍輝〈〉24〈〉四川開江〈〉〈〉開江普安場郵局交

〈〉潘茂蘭〈〉光洲〈〉25〈〉山東濰縣〈〉〈〉濰縣東治渾鎮李家張營

〈〉潘  陶〈〉〈〉24〈〉廣西都安〈〉〈〉都安大成鄉文德村轉

黃埔軍校第二十二期潘姓同學錄

潘壽金〈〉〈〉21〈〉山西平定〈〉〈〉山西平定縣西關街二一號

潘宗錫〈〉亞夫〈〉21〈〉陝西華陰〈〉〈〉陝西華陰焦鎮郵局轉馮家莊

潘宗堯〈〉〈〉22〈〉貴州盤縣〈〉〈〉貴州盤縣三民街二五號

潘樂壽〈〉北山〈〉22〈〉河北新城〈〉〈〉河北新城縣東南鄉南平景村

潘華堂〈〉世滿〈〉21〈〉浙江黃巖〈〉〈〉浙江海門洪家鎮

潘世芳〈〉〈〉23〈〉廣東茂名〈〉〈〉廣東信宜鎮隆市裕昌轉潭頭村

潘錫礽〈〉平甫〈〉20〈〉山西壽陽〈〉〈〉山西省壽陽縣第一區太平村

潘志雄〈〉俊銘〈〉22〈〉湖北黃陂〈〉〈〉漢口打銅街二十七號

趙國潘〈〉〈〉20〈〉四川眉山〈〉〈〉四川眉山小南街十七號

蔡宗舜〈〉澤民〈〉20〈〉雲南大理〈〉〈〉昆明市小西門外潘家灣四五號

潘光榮〈〉耀煊〈〉20〈〉甘肅酒泉〈〉〈〉甘肅酒泉南街德興厚交

潘仲烈〈〉〈〉22〈〉四川南溪〈〉〈〉四川南溪宋家鄉郵轉

潘宗海〈〉〈〉〈〉桂象縣

潘  斌〈〉〈〉〈〉桂荔浦

潘浚夫〈〉〈〉〈〉粵文昌

潘三琳〈〉〈〉〈〉秦褒城

黃埔軍校第二十三期潘姓同學錄

潘  鼎〈〉亦三〈〉22〈〉河南洛陽〈〉洛陽東北泰倉村

潘大鈞〈〉舉百〈〉25〈〉四川長寧〈〉長寧老翁鄉

潘續武〈〉季文〈〉21〈〉嫩江大賚〈〉嫩江大賚永康路一00四號

潘會廷〈〉〈〉22〈〉遼寧復縣〈〉遼寧省瀋陽市鐵西區大東油房

潘積善〈〉麥岱〈〉22〈〉遼寧莊河〈〉遼寧莊河縣下街恩德生藥房

潘  輝〈〉瑞仁〈〉22〈〉湖南湘鄉〈〉湖南湘鄉縣湖山□下□樹山

潘國正〈〉澤宦〈〉21〈〉湖南武岡〈〉武岡縣南正街益盛和交

潘希治〈〉〈〉21〈〉遼寧瀋陽〈〉瀋陽市東關區小東街二段一三一號

潘嶽良〈〉秉周〈〉22〈〉湖南瀏陽〈〉湖南株洲普跡石灰嘴

潘  謙〈〉世禧〈〉21〈〉廣西桂林〈〉廣西桂林鳳北路三五號陳介轉

潘世贇〈〉〈〉22〈〉湖南武岡〈〉湖南武岡大西門外天心橋郵櫃轉魚塘

潘求榮〈〉儀〈〉22〈〉江西廣豐〈〉江西廣豐橫路右城腳底五號

相關焦點

  • 厲害了!黃埔軍校居然出了這麼多的周氏英雄豪傑!周家人必看!
    這個學校有一個更著名的名字——黃埔軍校。從1924年到1949年底,黃埔軍校在大陸開辦,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培養出了許多名畢業生。中國共產黨人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其中,不少畢業生成為國共的骨幹將領,其中還有很多周氏英豪。沒有他們,整個中國現代史或將黯然失色。
  • 昔有黃埔軍校,廣州又籌建黃埔大學
    會議期間,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下簡稱「十四五規劃」)通過審議正式出臺。該規劃闡述了「十四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思路,明確了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改革開放、區域協調、綠色發展、社會治理、民生福祉等重點領域的重點任務,提出從七個方面創建「黃埔樣本」。
  • 45.黃埔軍校-海員故事
    黃埔軍校是大革命時期,孫中山以「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辦校宗旨,「親愛精誠,團結合作,為國愛民,不怕犧牲」為校訓,創建的一所新型軍事學校。廣泛學習各國先進的建軍經驗,培養中國自己的革命軍事人才。黃埔軍校歷屆師生中,可謂群英薈萃,名將輩出,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無有出其右者。
  • 黃埔軍校的學歷在當時到底有多牛?
    黃埔軍校,國共第一次合作產物,是在孫中山的首倡之下成立的軍事學院。黃埔大門兩邊寫的「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兩句話曾督促無數黃埔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從這裡也的確走出了不少的名將,中共的林彪,陳賡,國民黨的胡宗南,杜聿明,胡璉等人,後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基本上都是黃埔學生的「內戰」,有人就戲言「一部民國史,上部歸保定,下部歸黃埔」。
  • 兩岸學子「弘揚黃埔精神」尋根探究文化活動在黃埔軍校...
    為迎接他們的到來,中黃國際教育中學部的10多名學生,專門錄製了歡迎視頻。臺灣學生黃可姍在開營現場上動情地說,在黃埔軍校舊址這樣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開營,她感受到「廣州小夥伴們洋溢著像廣州天氣一樣的熱情。」
  • 出自黃埔軍校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名單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黃埔軍校作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成功的軍校了,為中國培養了非常多的軍事人才
  • 黃埔軍校洛陽分校
    黃埔軍校在大陸共招收了23期學員,在臺灣續辦校至今已招收學員約近80期。軍校在大陸時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畢業學生計有41386人。黃埔軍校洛陽分校,自1938至1944年共畢業學員20471人,佔黃埔軍校畢業生總數的近一半。在人們的印象中,「黃埔軍校分校」和廣州黃埔總校相比好像不太「正宗」,其實不然。
  • 李濟深與黃埔軍校
    李濟深先生是現代中國軍事家,國民革命軍著名將領,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1885 年11 月6 日生於廣西蒼梧縣冠蓋鄉( 現大坡鄉) 料神村一富農家庭。其六歲時喪父,後隨叔父。  李濟深12歲入私塾讀書,1902 年入梧州中西學堂,與曾在該學堂任教的胡漢民有師生關係。
  • 黃埔軍校與現代中國的學生知識分子
    雖然他們曾兩次在戰場上廝殺,似乎是面對面的敵人,但他們卻有共同的歷史背景,分享在黃埔所得到的共同教育,這使得國共在歷史上有過兩次合作,未來還有第三次合作的可能。當我們研究20世紀的中國時,不要忘記這所與北大一樣重要的學校。關於黃埔軍校,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我想著重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來看黃埔的學生們。
  • 黃埔軍校為何人才輩出?
    但是無論再怎麼學習,也再沒有哪個軍事學校可以達到黃埔軍校所達到的成就了。黃埔軍校的沒落讓人唏噓不已,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遺憾。再就是當時的中國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在這種形勢下,自然有很多人願意抓住機會,奮力一搏,拿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救國救民。而且黃埔軍校對學員的選拔非常嚴格,對學員的個人能力和思想覺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後就是黃埔軍校的教育模式,這一點非常關鍵。黃埔軍校採用的是軍事教育和政治教育並重的模式,全面提升了學員素質。並不像保定軍校、講武堂等軍事學院,只注重對軍事素質的教育,忽略了政治。
  • 新蛋黃埔軍校傳聞始末
    文\天下網商 何徐麒 據天下網商的考證,早在2007年初,新蛋就已經被稱為「電商黃埔軍校」了。在2008年招聘管理培訓生的章程中,新蛋網明確加上了「被譽為電商黃埔軍校」的字眼,由此可知,當時的新蛋網已經知道這一稱呼,並且為其自豪。
  • 黃埔軍校校歌的由來
    1924年6月,黃埔軍校開辦不久,校部即頒布了一首校歌。
  • 閱兵式上旗幟落地,黃埔軍校就地解散,誰是黃埔「末代校長」?
    這個「弄丟了」黃埔軍校的人叫張耀明,他是黃埔軍校的第三任校長,是個抗日不含糊,卻又「生不逢時」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可以這麼說,在抗日戰場上,張耀明打鬼子一點都不含糊!可是,到了解放戰爭那幾年,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 民國四大軍校中,辦學檔次最高的是哪所?不是黃埔,而是此軍校
    在民國時期,有四大軍校,它們分別是黃埔軍校、保定軍校、東北講武堂 、雲南講武堂。那麼這四大軍校中,哪一所辦學檔次最高呢?按照一般人的邏輯,黃埔培養出了這麼多戰將,放在現代,應該就相當於大學中最高檔次中的「985和211」?
  • 黃埔軍校的學制才半年,為何能培養出那麼多名將?
    提到中國最著名的黃埔軍校的名字,就算不是個軍事迷肯定也很熟悉這個名字。作為歷史上最著名的軍校之一,很多優秀將領名垂青史的履歷上,就能看到這四個字。這座軍校是1924年以後,由國民黨和國民政府興辦的軍事學校,包括各地的分校在內,統稱黃埔軍校。於是有很多人有了疑問,這個學校就是為了培養將領的,學習時間是不是更長呢?
  • 解放軍中的黃埔軍校,直屬軍委,8任校長都是上將
    黃埔軍校,是我國民國時期一所極負盛名的軍事學院,它為我國培養出諸多優秀的軍事將領,更是蔣介石發家的資本。可以說,在那個時代,黃埔軍校是每一個年輕人心中的軍事聖地、最高學府。而在這重點培養的18個院校當中,有一所院校被稱為解放軍中的「黃埔軍校」。這就是直屬軍委管轄的國防大學。那麼,國防大學究竟有多厲害,竟能被稱為新時代的「黃埔軍校」?國防大學的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它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27年我軍統帥在井岡山創建的紅軍教導隊。
  • 黃埔軍校潮汕分校舊址
    舊址黃埔軍校潮州分校舊址藏身李厝祠在人流熙攘的潮州市中山路中段,記者來到了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所在地——潮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李厝祠。據在當地辦公的潮州市潮劇團團長郭明城介紹,他們這一輩的人都知道李厝祠曾經被作為黃埔軍校潮州分校。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其本校畢業生計有41386人,各分校、戰幹團、訓練班在內,共計23萬餘人。黃埔軍校第一期(1924年5月至1924年11月)周至籍學員: 何文鼎(1903-1968)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
  • 黃埔軍校走出的唯一女將軍!
    黃埔軍校史上惟一的一期女生:黃埔軍校的第6期抗日女英雄趙一曼一部黃埔軍校史,即是堅持還是背離孫中山倡導的黃埔精神的歷史。在它所培養的為中華民族獨立而浴血奮鬥、為中華民族團結統一而奔走呼號的眾多黃埔生中,產生了一批令人景仰的女軍官。
  • 胡漢民與黃埔軍校
    ……我勸你並勸同志們拋卻彼此歧視見解,一致的向主義進行,努力於主義底下所就有的工作,到了大家一樣努力,那時就什麼猜疑都沒有了。這可算是我對一二同志懷疑意見的批評。」1924年2月28日,受孫中山委託致函辭職離去的蔣介石,催促其儘快返回廣州籌備軍校辦理事宜。3月7日,他再次致信蔣介石,督促其返回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