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到底有什麼用?現在還需要思想嗎?

2021-01-18 騰訊網

什麼是哲學?

哲學是一門特殊的學問,是同人們的世界觀聯繫在一起的。所謂世界觀,就是人們對於生活於其中的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根本觀點、根本看法。人與世界的關係有三類,即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人與自身的關係。

人們在處理自身與世界的關係中,積累了許多具體的經驗,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漸漸形成了具體科學知識,這些知識大致可以概括為三類:一類是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知識,即自然科學知識,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一類是認識和改造社會的知識,即社會科學知識,如經濟學、政治學、倫理學等;另一類是關於人自身的思維的知識,即思維科學知識,如心理學、邏輯學等。

(這種知識的分類很重要,它可以迅速的理清人類整個知識脈絡)

世界觀分為三種,即哲學、宗教世界觀和經驗世界觀。

宗教世界觀以信仰為主,經驗世界觀以感性認識為主,而哲學以理性認識為主。人人都有世界觀,但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還不等於哲學。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冒雪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祈求神靈為她生病的孫子降福,並保佑老伴長命百歲。這位老太太也有世界觀,但她的世界觀是自發的、不系統的,缺乏理論的論證和嚴密的邏輯性,它是一種樸素的世界觀。這種非系統、缺乏論證的世界觀還不能稱之為哲學。

哲學是通過一系列特有的概念、範疇和系統的邏輯論證而形成的思想體系。當人們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社會具備一定的實踐條件,特別是人類的思維達到一定水平時,哲學家把自發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關於世界觀的思想體系,才出現哲學。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

所謂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用世界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轉化為方法論。如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這是世界觀,轉化為方法論,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方法論可分為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和具體科學方法論。關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探索實現主客觀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是哲學方法論;研究各門具體科學,帶有一定普遍意義,適用於許多有關領域的方法是一般科學方法論;研究某一具體科學,涉及某一具體領域的方法是具體科學方法論。一般來說,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那麼,哲學到底有什麼用?

1, 哲學能夠給人智慧。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本義為愛智慧或追求智慧。中國古語說:「知(智)人則哲」,哲學就是智慧之學,即愛智之學。哲學的智慧表現為一個人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正確認識,即讓人正確地看待宇宙和人生。馮友蘭認為,哲學的功用在於提高心靈的境界,正所謂哲學「定位宇宙,安排人生」。

2,哲學能夠使人對生活充滿希望。李瑞環在《學哲學用哲學》中談到:「學懂了哲學,腦子就靈,眼睛就亮,辦法就多。」哲學的任務在於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作為智慧之學,哲學可以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加美好。蘇格拉底認為,未經反省的生活是沒有價值的生活。同樣的遭際,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在漫長而短暫的生命歷程中笑看人生百態、靜觀世事無常,有的人卻沉浸在痛苦中無法自拔。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我們是否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學能夠開闊人的視野。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與世界的關係,它從整體上把握人與世界關係的一般內容和普遍形式。哲學的使命在於對四方上下的探索和對往古今來的追尋。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4,哲學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是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和思維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5, 哲學能夠提升人們的邏輯分析能力。用世界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轉化為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6,哲學能夠使人思想深刻。哲學是「思考的思考」,即反思性思維活動。反思是對思維對象的再思、三思、多思。由於反覆思考,形成了關於對象的舊的思維、新的思維和更新的思維的一系列差異,此時就會反過來引起對思維本身的思考。哲學以批判性思維為己任,思考個人及社會的局限性,從而提升人們自主思考的能力。

7,哲學能夠使人品格堅毅。聯繫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是人們考察事物、分析問題的基本原則。規律是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唯物辯證的歷史觀揭示了歷史的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人具有理想目標和為目標而奮鬥的堅定信念。

8,哲學能夠使人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哲學的智慧是在人們處理人與世界關係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哲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哲學作為一種世界觀是關於人的「生」的學問,是教人們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得有價值。只有哲學才能真正「看透」人生,教人明確人生的意義、目的和價值。哲學是一種生活態度。作為生活態度,哲學要確立的是終極原則,這種原則是人生行為的最終根據。有了這種原則,就確立了人生方向,也就確立了生活態度——寧靜致遠、睿智通達。

相關焦點

  • 哲學有什麼用
    作者:周桂鈿(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在市場經濟的浪潮衝擊下,哲學有什麼用?不但社會上平民百姓有疑問,一些從事哲學研究工作的學者也不自信。這是不能不加以認真討論的。要解決哲學的功用,首先要回答哲學是什麼。
  • 「西方哲學」哲學到底是什麼?什麼是哲學?
    哲學是涉及智慧的學問,而這樣的學問是需要長期的磨鍊才能掌握的,學哲學是一個漫長的精神歷練過程。黑格爾在他的《哲學史講演錄》中,認為絕對精神的發展歷程最初是從東方哲學開始,經過印度哲學、西亞哲學和埃及哲學,走到了古希臘哲學。
  • 哲學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學習哲學的總任務是去吸收哲學家的教益,運用於今日世界。重點不在於知道這個或者那個哲學家說了什麼,而是致力於在個人和社會層面上運用這些智慧—從現在就開始。哲學是什麼—它有什麼用?人們對於哲學是什麼感到困惑是可以理解的。哲學從遠處看有點怪異、無關緊要、乏味,而它也讓人還有那麼一點點興趣,但人們很難確切指出真正的興趣點在哪裡。哲學家是什麼人?他們是做什麼的?為什麼我們需要他們?
  • 「哲學」是什麼?它與普通人有關係嗎?
    哲學或者哲學家的思想和我們普通人有什麼關係呢?要明白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先了解到底什麼是哲學,明白了其內涵自然也就明白了他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再看現在的名詞解釋,你去搜索百度詞條也在說他就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一個是教人怎麼看待客觀世界,另一個是指導人怎樣對待客觀世界,就好比陰天了你可能就會推算出要下雨了,出門要注意什麼呢?帶傘唄,試問誰的一生能脫離開這兩項技能呢?這就是最簡單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最簡單的哲學,遠嗎?不遠。
  • 十個哲學思想,讓思想更有深度
    很多愛好哲學的朋友經常問這樣的問題:哲學到底有什麼用?這個問題確實讓人很難回答。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說的那樣,求知是人的本性,人們為求知而求知,為智慧而求智慧,而不是一心想在哲學思考以後得到另外的東西。海德格爾也說,如果非要追問哲學的用途,我寧願說:哲學無用。一個青年來找蘇格拉底,說:「蘇格拉底,我想跟你學哲學。」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但物質為什麼是物質,包含邏輯詞問題,就需要證明。而物質是意識,不是自證!需要繞一個圈來說明,物質為什麼是意識,懂了嗎?其實很簡單,現實中的實驗和現象就是哲學,電磁場,電場和磁場的關係大家都懂,可以互相轉化。但我們都清楚,二者是有別的,但又都能轉化成為對方。
  • 中國人不懂哲學嗎?從浙江滿分作文看東西方哲學思想的差異!
    讀者對此多持反對意見,認為晦澀難懂、故弄玄虛,另一部分崇拜西方哲學的人則反擊說「中國人根本不懂哲學」。中國人真的不懂哲學嗎?今天就談談「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差異。哲學是什麼?是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何為方法論?研究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
  • 哲學、思想史與外在解釋
    總之,相比於問題和歷史,回答問題本身和研究別人如何回答問題這一區分更恰當地概括了哲學研究與思想史研究的差異,它可以在對哲學與歷史之關係的不同看法間保持中立。       思想史研究(這裡主要指人物研究)大致要處理三類主題:某位思想家說了什麼;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說得有沒有道理。
  • 西方哲學思想的真正開創者,柏拉圖的核心思想講了什麼?
    那為什麼柏拉圖和蘇格拉底,會有這樣的愛情觀呢?這就要回到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柏拉圖哲學思想的核心是:理念論。而理念論正是一種注重精神力量的哲學思想。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柏拉圖的「理念論」,開啟了西方哲學世界的大門。
  • 哲學是最冷門的專業嗎?讀哲學專業會變成思想大師嗎?
    但是有一些專業,在不同高校中,冷熱程度也是不同的,例如同樣是古生物學專業,在北京大學讀,畢業也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在其他普通高校讀,就業對口難度就大很多。從學科存在的意義上說,任何一門專業都有它的價值,不僅是學術需要的,也是就業需要的。
  • 一個刁鑽的問題:實用主義哲學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
    大部分沒有了解過哲學的人會認為有哲學無用論的偏見並不奇怪,但是很多從事哲學研究多年的專家教授們也有不少人持哲學無用論的觀點,說哲學是無用之用。那麼一個看似自相矛盾的刁鑽問題就出現了,哲學中的實用主義哲學到底有用還是無用?假如不從實用主義哲學的內涵來看,單從字面看「實用主義哲學到底有用還是無用?」
  • 「無用」的人文學科到底有什麼用?
    「無用」的人文學科到底有什麼用?對於人文學科的「有用性」,我想打一個比方——一個家裡最有用的地方是廁所,其次是廚房。家裡最沒用的東西,數來數去可以說是牆上掛著的那幅齊白石畫的蝦。但是家裡有客人來了,你會帶他去參觀廚房和廁所嗎?我想,大家坐在客廳評頭論足討論得最起勁的,恐怕還是齊白石畫的蝦。這就是人文學科。
  • 10個最奇特的哲學思想
    萬物有靈論相信,靈魂和思想不僅僅存在於人類和動物身上,還存在於其它物質中,如巖石、植物、雷電、山脈等等。許多人對此進行反駁,認為萬物有靈論只是植根於不相信科學和數學的宗教社會的思想理論。很多評論家也解釋說,萬物有靈哲學只能給未知問題提供答案。我實在無法相信,那條未鋪柏油的路上的小石塊是有靈魂的。邏輯原子論認為世界是由邏輯「事件」(即「原子」)組成,這些「事件」不能再細分。
  • 明眼說俠話 時代呼喚辨正唯物主義哲學思想
    這就是典型的、沒有哲學思想導致的,自己有什麼才藝什麼產品足以「吸粉」,天天都想火起來,天天都想漲粉,直播這個業態出現,有相當部份人是在造假,帶假貨的,極大地浮誇的,如果能夠以哲學的思維,認真地思考一下,也不至於盲目追風,你縱然有幾十萬粉絲,有相當多的是「趕場粉」,也就是隨便看一看,並不是忠實粉絲,你拿什麼去變現?說穿了就是被誤導了。
  • 程會:普通人為什麼也要懂點哲學?什麼是哲學?
    一提到哲學,哇,太高大上了,一般都聯想到什麼專家什麼教授,我們普通人根本就搞不懂,今天我要講的是連我們普通人都需要懂的哲學,什麼是哲學?大家會覺得:「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但實際上,恐怕沒有人百分之百地實踐了這些道德觀吧。不斷地用「作為人,何謂正確」來捫心自問,拿出勇氣,把正確的事情貫徹到底。這一點非常重要。導致人類成功的是一顆好心,這顆好心用「愛」「真誠」及「和諧」這些詞彙來表達。
  • 各民族哲學思想裡,最重要的思想高點是什麼?
    這也是各民族哲學思想裡面最重要的思想高點。當代西方學者亦普遍重視「超越性問題」在哲學體系裡面的核心性。因為在西方,科學主義的盛行及對各種哲學形而上體系的批判,特別是各種解構主義的後現代思潮,哲學信仰信條的時代一去不返,我們只是描述世界,而原來指引世界的發展的形而上哲學被拋棄了。
  • 哲學是什麼
    哲學是很多人感覺雲裡霧裡的一門學問,不知道有什麼用,還感覺很高大上。世界上爭議最多的學問莫過於哲學了。門外的人看熱鬧,門裡的人爭吵的不可開膠,而且哲學還與很多政治因素摻雜在一起,真真假假的太多了,因此大家對於哲學真正的內涵並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哲學到底是幹啥的。
  • 宇宙學需要哲學嗎?
    在光學望遠鏡看來漆黑一片的星際間宇宙,用射電望遠鏡則可以探測到微弱的背景輝光,且在各個方向上幾乎相同,它顯示出微小的溫度漲落,對應著宇宙局部密度的細微差異。宇宙是如何演化的?又是如何由均勻的熱等離子體膨脹並冷卻,形成我們現在可通過望遠鏡觀測的複雜的宇宙網絡?宇宙學原理是理解這些問題的基礎。
  • 哲學六大要素:回答什麼是哲學
    問題 什麼樣的問題屬於哲學問題?哲學家通常認為他們的任務是領悟人和宇宙的本質。像如此複雜繁重的問題是難以作整體研究的,因而這個問題常常被分成許多小問題。雖然哲學家們對於哪個問題更重要多少還存有些爭議,但在哪些問題屬於哲學範疇這一點上已經廣泛地達成了一致——所有問題都是哲學問題。然而像這樣回答難免要受到非議。比如,從紐約至倫敦有多遠?
  • 遠離朋友圈哲學,你需要這15本正經哲學入門書
    哲學?就是每個字都認識,但是放到一起不知道啥意思的東西嗎?學它有什麼用呢?也許,亞歷山大和第歐根尼的故事裡有一個非標準答案。人人都知道亞歷山大是暴脾氣,但凡能動手的事兒絕不嗶嗶。這個故事甚至被解讀為「強權和暴力都擋不住哲學的陽光」。這個閱讀理解雖然有點誇張,但是哲學的意義似乎就在其中了。哲學到底有多重要,只有真正懂的人才能理解。本期,小編給大家推薦15本哲學入門書,希望大家都熱愛智慧,不被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