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2021-02-08 西班牙投資置業

點擊上方西班牙移民可快捷關注本刊

哲學家是指努力用系統的知識來解決人如何最好地達成個人和集體的實現的那些人。學習哲學的總任務是去吸收哲學家的教益,運用於今日世界。重點不在於知道這個或者那個哲學家說了什麼,而是致力於在個人和社會層面上運用這些智慧—從現在就開始。


哲學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人們對於哲學是什麼感到困惑是可以理解的。哲學從遠處看有點怪異、無關緊要、乏味,而它也讓人還有那麼一點點興趣,但人們很難確切指出真正的興趣點在哪裡。哲學家是什麼人?他們是做什麼的?為什麼我們需要他們?


幸運的是,答案已經包含在哲學(philosophy)這個詞裡面了。希臘語裡philo意思是愛,或者投入,sophia意思是智慧。哲學家是投身於智慧的人。


「智慧」這個說法很抽象,但它的概念並不神秘。智慧意指努力做到生死得宜,在生存的混亂處境中過儘可能好的生活。智慧的目標是實現。你可能會說是「幸福」,但「幸福」可能會誤導,因為它讓人想到持續的快樂,而「實現」似乎和很多苦痛相符,而這是每段像樣的人生必然經歷的。


所以哲學家或者「投身於智慧的人」是指努力用系統的知識來解決人如何最好地達成個人和集體的實現的那些人。


在追尋智慧的過程中,哲學家們發展出一套特定技能。千百年來,他們已成為很多普遍的大問題的專家,人們面對這些問題表現得不是很有智慧。這其中有六個主要方面:



1. 我們不去問大問題


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工作上我應該怎麼做?社會走向何方?什麼是愛?大多數人在某個時刻(通常在夢裡)總會有這些疑問,但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又感到絕望了。它們在社交圈裡的地位和笑話差不多:我們不好意思說出口(除了青春期的某些短暫時刻),因為我們害怕被認為自命不凡,不著邊際。


但這些問題至關重要,因為只有得出了合理的答案我們才能有意義地管理我們的精力。


哲學家們不懼怕這些大問題。千百年來他們提出過最大的那些問題。他們意識到這些問題總能被分解為更好解決的部分,而真正的自命不凡是認為人經常不屑於提出聽起來很幼稚的問題。



2. 我們易受常識錯誤的影響


公眾的想法,或者稱為「常識」,在無數領域是明智的、合理的。它是你從朋友和鄰居那兒聽來的,不假思索就假定正確而接受的那些東西。每天媒體也滔滔不絕講述它們。但常識在某些情況下也充滿愚蠢、錯訛和非常糟糕的偏見。哲學讓我們對常識的各個方面都遵從理智。它讓我們為自己思考,更加獨立。人們關於愛、金錢、孩子、旅行、工作的看法真是正確的嗎?哲學家們很願意去質疑一個想法是否合理,而非因為它受歡迎和由來已久就假定其一定正確。




3. 我們在精神上很困惑


我們不善於了解自己的頭腦裡在發生什麼。我們知道自己很喜歡一首曲子,但很難說清楚為什麼。我們覺得見的人很討厭,但也不能確切地說清楚問題在哪裡。我們怒髮衝冠,但也不容易搞清楚我們為什麼那麼生氣。我們缺乏對自身喜怒哀樂的洞悉。這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省察自己的思想。哲學家們盡力追求自知,關於這點最重要的格言由最早的最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明確提出,只有兩個詞:了解你自己(Know Yourself)。


4. 我們對於什麼使我們幸福的看法很混亂


我們極力追求幸福,但在這過程中不斷地犯錯。我們對一些能提升生活的東西估計過高,對其他一些估計過低。在消費社會裡,我們犯錯是因為被虛假的誘惑吸引,不斷地想像某個假期、汽車或是電腦會讓生活大不同。同時我們低估了其他東西的作用——比如散步、收拾櫥櫃、進行有條理的談話或者是早點上床睡覺。這些聽起來不那麼令人嚮往,但對我們存在的品質大有裨益。哲學家們通過更準確地找出真正能讓我們生活更好的行動和態度來追求智慧。



5. 我們的情緒可能把我們引往錯誤的方向


我們是免不了有情緒的生物,但我們經常忘記了這個讓人不安的事實。偶爾某些情緒——某種憤怒、嫉妒或者氣憤——給我們帶來大麻煩。哲學家們教我們思考情緒,而不只是有情緒。我們可以通過理解和分析我們的感受,來學習情緒是如何以意想不到的、與直覺相反的、有時候很危險的方式來影響我們的行為的。



6. 我們會恐慌,不能權衡輕重


我們不斷地失去權衡輕重的判斷力。而權衡輕重是哲學家們擅長的。斯多葛派哲學家芝諾在得知他在海難中失去了所有的財產的時候淡淡地說:「命運讓我成為少點拖累的哲學家。」 這樣的反應讓「哲學的(philosophical)」這個詞代表了鎮靜、深謀遠慮和堅韌剛毅,簡言之,能權衡輕重。我們所稱的「哲學史」包括了由千百年來為解決人們愚蠢這個問題的種種努力和嘗試。比如古代雅典,蘇格拉底特別關注人們思想混亂的問題。他感覺到人們並不了解一些關鍵思想的確切含義——比如勇氣、正義或者成功——即便人們總是用它們談論人生。蘇格拉底建立了一套方法(現在還以他的名字命名),通過故意唱反調用來明確你的想法。目的不是要改變你的想法,而是測試你用來指導人生的想法是否站得住腳。



幾十年以後,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試著讓我們面對大問題更加自信。他認為最好的問題是問一個東西有什麼用。在很多著作裡他都這麼做,他問道:政府有什麼用?經濟有什麼用?金錢有什麼用?藝術有什麼用?換做今天他可能鼓勵大家問:新聞媒體有什麼用?婚姻有什麼用?學校有什麼用?色情作品有什麼用?斯多葛派的哲學家們在古希臘也非常活躍,他們喜歡研究恐慌。斯多葛派注意到恐慌真實的特徵是:我們恐慌並不僅僅因為發生糟糕的事情,而是當我們假定一切順利的時候它們出人意料地發生了。所以他們建議我們應該對這樣的觀念習以為常,即危險、麻煩和困難隨時會發生,這樣我們就可以做好準備不必恐慌了。學習哲學的總任務是去吸收這些以及其他很多教益,運用於今日世界。重點不在於知道這個或者那個哲學家說了什麼,而是致力於在個人和社會層面上運用這些智慧—從現在就開始。哲學智慧在現代大多是通過書籍的形式來傳播。但在以前,哲學家們會坐在集市廣場上,與店家討論他們的思想,或者走進政府部門和宮殿建言獻策。付錢請哲學家是很正常的。哲學被認為是正常的、基本的活動,而非不同尋常的、深奧難懂的,或是可有可無的。如今,我們不大會公然否定這種想法,我們總能從這裡或那裡得到關於智慧的隻言片語,但我們就是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構來條理清楚地宣傳智慧。未來當哲學的價值更清晰一點,我們可以期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遇見更多哲學家,他們不會被關起來,躲在大學科系裡,因為我們的生活由於缺乏智慧而弄得一團糟的情況早已屢見不鮮,亟待我們解決。




——————————————

EKEY,專注於巴塞隆納置業移民機構,第一家巴塞隆納地產在華銷售商,為投資者服務,為投資者提供高收益保障,為移民巴塞隆納安家置業提供優秀服務,歡迎訪問:「www.europekey.cn」

回復1:獲取西班牙移民政策

回復2:獲取投資置業辦理流程

回復3:獲取西班牙教育及福利信息

回復4:獲取西班牙人文

回復5:獲取最新房產信息

回復6:關於我們/聯繫我們


您可以添加當地辦公室工作人員微信(請註明諮詢西班牙),或直接致電,讓最專業的人士幫您解決置業移民西班牙的所有問題:北京(華北、華中、東北、西北地區)請添加微信:「 ts567975」或撥打電話「 13501376812 」上海(華東地區):「zhu771697595」撥打電話「13810099029」廣州(華南地區):「 royhuang87 」撥打電話「 13202099662 」

相關焦點

  • 哲學有什麼用
    作者:周桂鈿(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在市場經濟的浪潮衝擊下,哲學有什麼用?不但社會上平民百姓有疑問,一些從事哲學研究工作的學者也不自信。這是不能不加以認真討論的。要解決哲學的功用,首先要回答哲學是什麼。
  • 「哲學」是什麼?它與普通人有關係嗎?
    哲學或者哲學家的思想和我們普通人有什麼關係呢?要明白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先了解到底什麼是哲學,明白了其內涵自然也就明白了他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哲學」一詞最早並不是一門學科,它出現於希臘文,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愛智慧,智慧當然大家都懂,簡單理解就是主觀處理與客觀之間關係的能力,這就是這門學問的簡單意思,距離我們遠嗎?似乎不遠。
  • 「哲學有什麼用?」這是一個很荒謬的問題
    很多人都會去追問:哲學是什麼?哲學有什麼用?第一個問題勉強可以看作是「外行問路」,但是第二個問題卻是一種很荒唐的問法。這個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並非都是為了實現某些價值而存在的,尤其是對於人的主觀價值判斷。而「有沒有用」?以及「有什麼用」?這都是很顯然的價值判斷。它背後都隱藏著一個「主體」,即「對誰有用」?或者是「對誰產生什麼作用」?
  • 我們通常所說的哲學有什麼用?
    哲學有什麼用? 我曾經多次思考過這個問題,但都沒有什麼結論,我自己雖然也了解了很多哲學家的思想,讀過一些哲學原著,但當有人問起來這個問題,我仍然回答不了。曾經在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假如是其它學科,多多少少都會有答案,因為像是物理學、天文學等等都有拿得出手的成果,你問天文學有什麼用,它不能賺錢,然而促進了人們對宇宙和天體的認識,各種具體的學科都有研究對象,也都有成果。唯獨哲學,雖然有這麼多哲學家,然而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嗎?
  • 演講稿範文:哲學有什麼用(每日觀察0397)
    演講稿範文:哲學有什麼用(每日觀察03文/樊榮強哲學有什麼用?這個問題會難倒很多人。我個人的看法是,哲學就是關於宇宙、社會、人生根本問題的學問。那什麼又是根本問題呢?比如我們經常講的「三觀」,也就是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就可以說是哲學的範疇。因此,哲學離我們並不遠,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哲學就在我們生活中。看似哲學無用,但它一直都以我們日常行為的底色而存在。與其他知識相比,哲學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呢?
  • 哲學的哲學,是什麼哲學?
    塔索:你管這叫哲學?元哲學一詞的前綴元(meta)的基本意義是「包括但不僅僅包括以下內容」,在各種哲學論文中都能見到這個詞,比如元語言,一種能用來描述語言的語言。又比如元倫理學,它研究倫理原則的來源和意義。所以元哲學的登場,「元」本就只是時間問題。元哲學對付的是「何為哲學」這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 「西方哲學」哲學到底是什麼?什麼是哲學?
    然後再從古希臘哲學、古羅馬哲學、中世紀哲學、近代哲學、康德哲學、費希特哲學、謝林哲學,最後到黑格爾自己的哲學。絕對精神終於走到頭了,像浮士德說的那樣:「請停留一下吧!」用黑格爾自己的話說,整個人類精神2500年來的艱苦勞作,就是朝那個方向發展的。當然,黑格爾很狂妄,他說的那個方向就是他的哲學。但是這個話說得也有道理,儘管很狂妄,但是卻蘊涵著一個真理。
  • 什麼是哲學、哲學專業?
    不錯,哲學是個什麼鬼,哲學是什麼?接下來我們來一探竟.......下面就跟著小編去感受一下哲學的眾多定義↓↓第一種:哲學是有嚴密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它研究宇宙的性質、宇宙內萬事萬物演化的總規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問題。哲學就是元知識、元理學,即所謂大道至簡。
  • 哲學有什麼用之社會功能篇
    本文授權轉載自:激進陣線聯萌天瓜賜福文/李師傅全文6831字閱讀需要10分鐘最令哲學家頭疼的問題是:「哲學有什麼用前日以賽亞·伯林的一篇訪談在社交媒體上風行,天朝自媒體特別推崇文中這一句:「哲學,如果教得好的話,其用處之一就是讓人透過政治上冠冕堂皇的詞藻,識別各種謬論、欺騙、惡作劇、贅疣、感情上的訛詐,以及各種各樣的詭辯和偽裝,它能大大增強人們的批判能力。」簡言之,哲學助你識破裝逼。
  • 哲學到底有什麼用?現在還需要思想嗎?
    什麼是哲學? 哲學是一門特殊的學問,是同人們的世界觀聯繫在一起的。 宗教世界觀以信仰為主,經驗世界觀以感性認識為主,而哲學以理性認識為主。人人都有世界觀,但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還不等於哲學。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冒雪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祈求神靈為她生病的孫子降福,並保佑老伴長命百歲。這位老太太也有世界觀,但她的世界觀是自發的、不系統的,缺乏理論的論證和嚴密的邏輯性,它是一種樸素的世界觀。
  • 哲學六大要素:回答什麼是哲學
    所有的天鵝真的都是白色的嗎?可能會困擾動物學家,卻與哲學家無關。但什麼是真理?是哲學家密切關注的。凱撒的死是事實嗎?2+2=4嗎?是歷史學家和數學家關心的問題。哲學家想要弄清楚的是,什麼是事實?現在是什麼時間?不是哲學問題,而什麼是時間?卻是哲學問題。類似的,你現在穿的這件襯衣與你送到洗衣店去的是同一件嗎?這樣的問題不受哲學家重視。哲學家只想知道什麼是相同?尼亞加拉大瀑布很美麗嗎?
  • 什麼是哲學?
    編者註:本文的作者羅伯特·所羅門(1 942-2007),是世界著名的哲學家和哲學教師,尤其精於尼採、存在主義哲學和情感理論的研究,特別擅長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大哲學家複雜的思想,同時又不失其嚴格性。
  • 哲學還會有什麼新問題?
    事實上,「(這)是什麼」的問題模式,表面上跟一般經驗知識的問題的模式是一樣的,但實質卻是哲學知識的形式,要比一般的具體物體更進一層,所以古代哲學發展到亞里斯多德,就有「形上學」之說。自從哲學明確確定了這個本體論的問題後,好像就不容易從這個問題的籠罩中擺脫出來;然而這個問題從亞里斯多德開始,就暴露出許多困惑的問題來。這些問題的根子,在於古代希臘哲學思想模式本身,都是從「自然(物理)哲學」演化出來的。他們覺得,哲學裡的「什麼」,也應該像自然對象那樣「是些什麼」。
  • 共產黨員學哲學、用哲學的前提是什麼?
    共產黨員學哲學、用哲學的一個前提是懂得要學習怎樣的哲學《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鮮明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超越了以前的一切哲學,是因為它汲取了人類哲學史的全部精華,特別是人類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優良傳統與科學成果。
  • 什麼是哲學?——關於哲學定義的一些思考
    哲學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一度讓我羞愧。我喜歡哲學,因為哲學總是在追求用理性的方法釐清問題、解決問題。
  • 馮友蘭:什麼是哲學
    列寧的兩句話是從兩個方面說明了哲學史是什麼,也就說明了哲學是什麼。所謂知識的全部領域,包括什麼呢?列寧說:看看希臘哲學吧!希臘哲學已指示出來了這些環節,那就是引文中所列舉的那些知識。然後列寧總結說:「認識論和辯證法應該從這些領域中建立起來。」怎麼樣從這些領域中建立起來呢?那就是從對於這些領域的反思中建立起來。
  • 哲學與科學有什麼關係?
    哲學如今雖然沒落,但還是不能取代,有著自己的作用。物理學如今是自然科學的皇后,人類對世界的認知依然要依靠物理學。哲學不能取代科學,科學也不能取代哲學。認為哲學沒有用,科學沒有用都是不正確的認知。忽視哲學的科學是無法成長的。
  • 認知哲學是什麼
    要弄清「什麼是認知哲學」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澄清:什麼是認知?認知與哲學在哪些方面有聯繫?認知哲學與相關學科或領域有何不同?它的問題域是什麼?這是我們首先要著力探討的問題。從哲學角度對這三方面進行反思將是認知哲學的重大任務。認知與哲學的相關領域目前來看,認知與哲學相關的領域主要有 10 個方面。1認知與情感認知與情感是兩個既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概念。比如達爾格萊什(T.
  • 我們通常所說的哲學是什麼?
    他的第一句話:「我能夠知道什麼?」第二句:「我應該做什麼?」第三句:「我還應該希望什麼?」這三句話,康德竟用了三本書去進行論述——《純粹理性批判》 、《實踐理性批判》 、《判斷力批判》 。「哲」就是智慧。哲學即智慧學。
  • 「分析哲學」是什麼以及能做什麼
    [1] 雖然至今為止學術界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對分析哲學的統一定義,但學者們在討論分析哲學的發展歷史和重要問題時卻不斷在內心問自己:究竟什麼是分析哲學?如何去規定或描述分析哲學?   一、對分析哲學性質發問的原因分析   什麼是分析哲學?回答這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歷史地看,「分析哲學」名稱的形成是與「大陸哲學」一詞的出現密切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