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渴望成功,又阻礙自己成功?-自我挫敗心理解析

2020-12-25 科普心理學

沒有嘗試,就不會失敗;

沒有失敗,就不會有羞恥感

——威廉-詹姆斯 《心理學原理》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是女子網壇的長青樹,有"鐵金剛"之稱。各種獎牌拿到手軟。但是……

在敗給幾個年輕對手後,網球巨星洛娃坦言: 「在比賽時不敢盡全力……唯恐發現自己雖盡全力,仍然被擊敗。而一旦如此,就證明我完了」

這就是自我阻礙,或者自我挫敗!

有時人們通過自己給自己設置阻礙,來阻撓自己成功。

當然,這種行為絕不是故意迫害自己,恰恰是為了自我保護。

「我並沒有真正的失敗,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各種自我設置的阻礙),我肯定能更好」

為什麼要自我挫敗呢?

由於害怕失敗。

人們在面試前歡飲通宵,在大考來臨前徹夜玩遊戲。因為「全力努力卻失敗了',要比」因延誤了時間而有了失敗的藉口「更讓人洩氣和難受。

如果在我們設置的這種種障礙下,結果是失敗了,那麼我們的自我感覺依然是良好的。(可以帥鍋給不努力或其他)

而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能成功了,那麼更能提升我們自我形象(我多聰明,我多厲害,這種玩都能成功)

這種現象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自我設障得到了自我形象不受損的益處,但也阻礙了我們去努力和對做的更好的可能性。

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後,如果能有意識的停止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於真正的成功,更有益!

相關焦點

  • 告別「自我挫敗行為」,世界比你想得要善良
    得不到的原因,有些來自外界,有些則源於我們自身,且不容易意識到——並非技能、資源,是我們自己的行為。「自我挫敗行為」(Self-Defeating Behavior)是社會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在心理自助經典《我們為什麼做出不利於自己的行為》一書中,作者、美國著名心理諮詢師馬克·郭士頓博士這樣詮釋「自我挫敗行為」:
  • 阻礙成功的15種因素
    取得成功是每個人的夢想,然而通向成功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總會有類似荊棘、沼澤、險峰之類的阻礙因素。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我拼搏半生,總結疏理了阻礙成功的4.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一個走向成功的人必須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否則他很可能會被自己的不良情緒和行為所左右。5.健康狀況不佳。一個人沒有了健康的身體,便失去了繼續工作的「本錢」。
  • 鄭爽:給自己一個任性的機會——成功人士的自我心理狀態解讀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父母自我狀態和成人自我狀態。鄭爽為什麼會在29歲的時候,想要讓自己任性一把呢?我們從「兒童自我心理狀態」視角來看看。我們將一個人的兒童自我心理狀態分成兩種:一種叫自由型兒童自我心理狀態,一種叫適應型兒童自我心理狀態。
  • 心理:第一眼看到什麼?測出阻礙你發展的障礙
    心理:第一眼看到什麼?測出阻礙你發展的障礙 測試開始: 題目:憑直覺選擇你最先看到的形象,然後查看對應的解析:
  • 長期慢性抑鬱的她,原來具有自我挫敗型人格特質
    對於自己的抑鬱,她認為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同時又很困惑: 覺得父母不好,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好; 想生父母的氣,又生氣不出來,父母也不是故意忽視自己,父母也有他們的不得已; 渴望父母多給一些肯定,又覺得主動表達是一種「索取」,很羞恥……
  • 長期慢性抑鬱的她,原來具有自我挫敗型人格特質
    對於自己的抑鬱,她認為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同時又很困惑:覺得父母不好,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好;想生父母的氣,又生氣不出來,父母也不是故意忽視自己,父母也有他們的不得已;渴望父母多給一些肯定,又覺得主動表達是一種「索取」,很羞恥……長期抑鬱的狀態,讓她成為醫院的常客,多次更換醫生
  • 享瘦心理:NLP前提假設(11)——沒有挫敗,只有反饋信息
    月華享瘦心理:專注個人成長,自我探索,NLP技術,心理瘦身領域,心理諮詢我們生活在一個光亮的世界裡。 挫敗是指過去的事,怎樣改變做法是指向未來。 挫敗是過去的經驗,而經驗是讓我們提升自我的踏腳石。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性,後找出需要怎樣改變。 把每次挫敗帶來的教訓掌握了,每次便都變成了學習。
  • 對成功非常渴望了怎麼辦?
    我們人從小到大都渴望能夠成功,對成功是非常嚮往的,但是說實話通往成功的路上是坎坷的,是非常不容易的,每一步都會走的很艱難,不是那麼順風順水的,我們每個人面臨的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因為這個因素是複雜的,遠比讀書複雜。
  • 傾訴成功體驗自我價值
    傾訴成功體驗自我價值正視挫折全面接納自己 ■北京建工學院心理諮詢中心 王偉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9-15    [列印] [關閉]    實際上,任何人都有傾訴自己成功經歷的願望。如果我們能夠比較客觀地去看待自己的成功,這個傾訴的過程也是整理自己的過程——一方面,可以讓別人感受到我們的力量、我們的勇氣、我們的能力,這些同樣可以給別人以激勵;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們可以在別人欣賞的眼神中體驗到自我價值。
  • 是什麼在阻礙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 自我成長阻力評估
    其實,心理學研究表明,你並非真的做不到,很可能是你在潛意識裡阻止自己做到。為什麼你會阻止自己成功?這種典型的「自我設限」的現象,是指「一個人在面臨某種場景時產生了自我不確定感,為了達到保護自我評價的目的,預先給自己設計障礙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它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
  • 大學生擇業是否成功,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幾個心理特徵
    選好職業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的學生都渴望的事情。一方面給自己多年奮鬥的青春一個佐證,另一方面給自己的人生重新賦能。畢竟用自己的所學,去為自己謀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所有的努力就是不忘初心,別離開自己要成功的初衷。那有什麼標準可以初步判斷自己就業是否成功?
  •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卑是成功的大敵
    自卑是成功的大敵在許多人的心中,自卑仿佛是揮之不去的黑蝙蝠。它像蛀蟲一樣啃噬著你的人格,它是人邁向成功路上的一堵圍牆,它是快樂生活的攔路虎。大詩人李白在《將進酒》中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何等豪邁的氣勢!心理學家讀到此句的時候,肯定還會再加上一句:這是何等的自信!
  • 25歲女教師帶出學霸班的啟示:成功的渴望+科學的規劃=成功
    」啟示:學業(生涯)規劃與人生理想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你對成功的渴望有多麼強烈。這句話用來詮釋學業規劃與人生理想在青年學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再貼切不過的了。一個人如果對未來沒有目標,沒有夢想,很難相信他能夠克服未來求學發展道路上的任何困難和阻力!
  • 心理學:為啥總是離成功差一小步?自毀情結:是內心不想成功
    但事實確實這樣,原來我們大多數人都有一種「自毀情結」,一方面渴望成功,一方面卻又害怕成功,所以總是用一種意識不到的行為去幹擾自己成功。如果小時候父母對孩子賦予過高的期望,卻採取了極端的教育方式,那麼,在孩子內心深處就會種下怨恨的種子,但這種怨恨只存在於潛意識中,在意識層面絲毫不被察覺,這種人在做事過程中,總是用自己意識不到的行為去阻礙自己成功,因為他的潛意識裡存在著「你們要我成功,我偏不讓你們如願」的思想。
  • 芬蘭教育為何成功?孩子「逆商」很重要,只有先輸得起才能贏得起
    明明(化名)是學校籃球隊的一名隊員,從小就很有天賦,在學校也參加過很多比賽,成績也都挺好的。但在最近這一次比賽當中,明明因為錯過了一次投籃的機會,在比賽場上有些沮喪,整場比賽都心不在焉的,最終他們這支隊伍比賽失敗了。等到下場之後,媽媽看出來明明的心情有些不好,於是去詢問明明原因。明明有些不耐煩的說簡直丟死人了,以後再也不打籃球了。
  • 測你對成功的渴望程度有多強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原標題: 心理測試:三隻公雞,哪一隻攻擊力最強?測你對成功的渴望程度有多強                                           心理測試:三隻公雞,哪一隻攻擊力最強?測你對成功的渴望程度有多強A、B、
  • 成功路上的十大絆腳石,第一:自卑心理
    作者:寧遠智慧成功是每個人的渴望。然而,現實社會中,絕大多數人卻與成功無緣。這是為什麼?通往成功的道路是一條布滿荊棘與坎坷的路,各種困難會阻擋你前進的步伐。只有解決好這些困難,才能踏上成功之路。困難因素包括: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三大類,這些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 阿蘇自我分析:我為什麼這麼累
    ,還有諮詢量的安排,一直就感覺挺累的,有時覺得思考都是一種負擔,提筆寫東西的興致都沒有,與外界朋友的交流也相應減少。2、恐懼成功的約拿情結(註:「約拿情結」(Jonahcomplex)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一個心理學名詞。約拿是聖經中的一個人物,一直渴望成功,但在神給他使命的時候,他卻恐懼、害怕、退縮了。「約拿情結」就是對成功的恐懼。它來源於心理動力學理論上的一個假設:「人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
  • 3個無心之錯會阻礙孩子成功
    在幫助孩子學習技能時,這本摺紙書給了我們一個重要提示:讓孩子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感受,是發展自信心的關鍵。也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願意克服困難,不斷努力的基礎。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大人的無心之錯,卻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孩子獲得這樣的「成功的感受」。
  • 挽回不成功,可能是由於這種效應——「自我毀滅預言」
    而「自我毀滅預言」效應,便是挽迴路上的一大阻礙。如果一開始就對這場感情,判定了死刑,無論在挽回過程中,付出多少努力,都是無用的。它,屬於自我暗示的一種,通過自己對自己的心理暗示,達到自我催眠的效果。一項進行了20年的「弗萊明頓研究」表明,這種自我毀滅預言效應,就如吸菸,高血壓或者超重一般,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