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文網:為川普加油的中國人到底怎麼想?

2020-12-17 觀察者網

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川普(被中國粉絲愛稱為「川普」「床破」「唐床破」等)自初選開始以來,一路高歌猛進,在黨內遙遙領先。從商界大亨到政治門外漢再到總統候選人,「川普現象」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美國政客們甚至組成了「狙擊川普」軍團,號召民眾不要把選票投給這個「政壇小丑」。

川普不止在美國本土吸粉無數,很多中國網友也表示,支持川普當選。在新浪微博上還出現了「川普粉絲團」、「床破粉絲團」「床破今天凍蒜了嗎」等帳號,全面跟蹤報導川普的最新動態。3月24日,紐約時報中文網刊登名為《為川普加油的中國人到底怎麼想?》的文章,分析這位話題引領者在中國人心中,是一個怎麼樣的形象。

網頁截圖

以下為文章原文:

3月中,美國總統候選人唐納德·J·川普(Donald J. Trump)贏下密西根州的初選,在共和黨內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拉大,與黨內建制派的對抗進一步激化。在新浪微博上的「川普粉絲團」帳號上,創立人丁秋實評論共和黨領導人阻擊川普的新聞時,熱情地寫下:「一個政治門外漢,以萬夫不當之勇在全國掀起風暴,從政客眼中的一個笑話變成一個令他們驚恐萬分的眼中釘而抱團圍追堵截,在美國的政治歷史中,川普已經寫在其中了。」

跟貼評論中,有對這位大選攪局者的讚美叫好聲、有對共和黨領導人的嘲笑、還有對報導此事的美國媒體的抨擊。「我川不贏誰贏」、「美國政客,已經墮落和弱智到害怕川普,真是可笑。喜歡這個攪局者。」當然,偶爾也有一兩句辛辣的諷刺。微博用戶「西窗隨筆365」寫到:「從最開始的笑話到最後被人恐懼,還有一個人也做到了,希特勒。

爭議不斷、語出驚人的地產大亨川普(又譯川普、還有人戲虐地叫他「床破」)在中國也同樣收穫了「偉人」、「小丑」的兩極化評價。川普在競選中提到中國時常常怒氣衝衝。他猛烈抨擊中國採取貿易保護主義,令美國製造業轉移導致大量失業,犯下「史上最嚴重的盜竊」。他還指責中國操縱匯率,是「欺負」美國最多的國家。在提到收緊移民政策時,他指出要減少發給中國人的工作籤證。

在中國官方媒體的描述中,川普被描述成「大嘴」、「瘋子」、「乖張」又「任性」,紛紛借用他來嘲笑美國的民主制度。新華社在近日的一篇評論文章裡稱,「川普現象」折射美國社會厭倦黨派爭鬥。本周,川普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被問到有關中國在南海行動的問題,稱美國在貿易上有能力制衡中國,《環球時報》稱他「大放厥詞」。社交媒體上對川普的許多討論同樣充滿批評。微博用戶「晴耕雨讀樂隨緣」在評論川普對中國的指責時說:「中國的就業是國際分工中中國自身優勢爭取的,不是美國恩賜!」

然而,隨著川普在大選中人氣節節攀高,他也吸引了一些中國粉絲。除「川普粉絲團」以外,微博上還有「天降偉人川普」、「床破粉絲團」。隨著選戰繼續,這類相關帳號的粉絲數量也在增加。其中有很多人擁護他針對穆斯林的主張,包括說要暫時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一些人贊同川普大力主張驅趕非法移民,聲稱要在美國、墨西哥邊界造牆來阻止非法移民進入。一些人喜歡他強人政治的言行,認為世界需要一位更強勢的美國領導人。但也有人幸災樂禍,表示川普領導的美國將會在國內外四處樹敵,因而對中國有利。而他們也並不覺得川普那些強勢的貿易或移民政策真的會兌現,或真的是針對中國人。

微博截圖

此外,幾乎所有中國粉絲都表示欣賞他精彩的大選真人秀,覺得川普參選讓他們有一種難得的參與感。

47歲居住於福建的自由翻譯賴全忠是「川普粉絲團」的成員,他說,他以前並不關心美國大選,「這次美國大選特別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他講話比較出格,結果使得很多人即使不了解美國大選的具體過程,對川普的某些言論,也會傳到他耳朵裡。」

在有人感嘆川普上升代表美國民主坍塌的同時,也有人認為他的出現恰是民主的體現。微博用戶君黙寫道:「芝加哥的暴動,我不認為是民主的坍塌」。在3月中伊利諾州初選前,川普原定在芝加哥舉行的競選集會上,支持者與反對者發生激烈衝突,集會臨時取消,許多人將此看作美國民主的失敗,但君黙表示:「正相反證實了川普的一些政見,那就是拉丁裔非法移民以及黑人正在動搖美國的國本,投票鬥不過別人,用武力暴亂才正是納粹的做法,而這麼做的並不是川普,他是這場暴亂的受害者」。「川普粉絲團」則寫道:「川普是一個證明民主有多偉大的絕好例子。」

小規模的調查的確證明,川普在美國的高曝光率同樣在中國為他吸引了不少關注。曾在中國生活多年、研究城市規劃的美國人何慕天(Matthew Hartzell)1月在知乎上做了兩次小調查,讓中國人投票選擇美國總統。第一次,在不寫清每位候選人的主張時,川普得到了729人中38%的支持,得票最多。但是在第二次調查中,何慕天在其中加入了每位候選人的簡歷,以及他們在環保、外交、墮胎、移民等關鍵議題上的基本主張,川普的選票降到了474人中的18%,遠低於46%的希拉蕊·柯林頓。

何慕天在一封郵件中承認,他的第二次調查可能帶有一些自由派的偏見,「但我希望,從川普轉向柯林頓,這標誌著多數的知乎用戶是自由派,也非常明智、實際。」他解釋道,他後來意識到,一些投票給川普的人就是「看熱鬧」,而還有一些是從國家的利益考慮,認為川普當總統會「加速美國的滅亡和中國的崛起。」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說,許多中國人關注美國大選就是抱著隔岸觀火的遊戲心態,因而會關注具有娛樂性的川普。他還解釋說,隨著信息溝通的便利和中國人出境遊的增加,中國人對美國的崇拜感、神秘感消失,而隨著民族自信的增強,在談論美國時更多了幾分調侃。「就川普來說,現在網民普遍把他叫做『床破』,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把他叫做唐床破,有點搞笑。」

而從某種程度,川普也契合了中國人的實用主義思想。金燦榮說:「支持他的人應該是實用主義,他賺很多錢,中國人愛跟實用主義打交道。」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是《紐約時報》中文網
    (譯註:《紐約時報》格調嚴肅,以文字為主,圖片為輔,因而被外界戲稱為「灰色女士」)北京時間6月28日早上,《紐約時報》的首個外文網站(cn.nytimes.com)正式上線。紐約時報中文網既包括從NYTimes.com翻譯過來的稿件,又有中文作者的原創作者。這是《紐約時報》的一個裡程碑,也是我們全球戰略的關鍵一步。
  • 《紐約時報》(中文網)在總統競選期間對報導弗洛伊德事件的議程設置
    我們通過梳理發現,在大選期間,儘管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在該媒體相關的報導篇幅中佔據了較大比重,但是實際上《紐約時報》(中文網)是藉助大規模報導川普的缺陷來側面凸顯民主黨人的優越性;同時,《紐約時報》(中文網)通過採用普通人視角,來贏取受眾對於自身所建構議程的認同;此外,《紐約時報》(中文網)並未跟隨事件發展進程來設置議程,而是另闢蹊徑,跟隨候選人對該事件的言行節奏來進行議程設置——這些才是《紐約時報
  • 紐約時報中文網:男人為什麼不戴婚戒?
    川普(左)與Jay Z,二人都沒有佩戴婚戒。Jay Z和他的妻子碧昂斯的手指上刺有情侶紋身。  在今年3月舉行的一場非常雷人的共和黨辯論中,唐納德·J·川普(Donald J. Trump)舉起雙手,向人們證明自己的手並非小到不正常的程度。尚不明確這種展示是否解決了其背後的問題,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他沒有戴婚戒。  像他這樣的不在少數。
  • 紐約時報被華春瑩嘲諷後,發了這么篇文章
    《紐約時報》自己來寫華春瑩警告自己做假新聞,真是充滿了一種奇妙的感覺。前幾天,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安利」華為手機的事兒引起了不少關注,還被網友們戲稱為「史上最強廣告」。結果被華春瑩懟了回去:《紐約時報》是要角逐奧斯卡最佳劇本獎嗎?川普覺得用iPhone怕被竊聽,可以用華為啊~ 並且,如果真要這麼擔驚受怕,不如什麼現代通訊設備都別用了吧?
  • 紐約時報發文稱,中國人川普在華盛頓白宮,我們的總統不是美國人
    紐約時報發文稱,中國人川普在華盛頓白宮,我們的總統不是美國人。估計川普總統也是哭暈在廁所。或許他自己永遠都想不通,在那個每天都被他拼命針對和抹黑的國家,自己竟然是個全民網紅。特別是2020年上半年,川普帶領下的美國作為可以說是人類迷惑行為,最出名的無疑是川普:「把消毒液注射進體內殺死新冠肺炎病毒~~」直到幾分鐘後普通美國民眾(川普粉絲)打電話詢問衛生部門怎樣注射消毒液時,他們才感覺慌了,趕快聯合各大媒體警告美國人不要注射消毒液,那東西會要你命!
  • 《紐約時報》總統10年沒繳稅,川普:假新聞,太滑稽了!
    導語:《紐約時報》總統10年沒繳稅,川普:假新聞,太滑稽了!距離美國11月大選越來越近,川普的「醜聞」也開始逐漸曝光,近日,繼挪用3億資金後,《紐約時報》又曝光總統川普10年沒有繳稅。9月27日,記者發現川普「謊報」自己的產業,15年的時間,10年沒有繳稅。《紐約時報》的記者稱,川普有著雙重人生,在美國民眾的眼裡他就是億萬富豪,在稅務局的眼中他就是接連虧損的可憐老闆。看到這些消息,不禁讓人思考,川普這個虧損老闆,是如何做到一擲千金的呢?結果《紐約時報》告訴眾人,我們的總統居然10年沒有繳稅。
  • 川普競選陣營起訴《紐約時報》:故意發布虛假信息誹謗總統
    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 新媒稱,美國總統川普的競選陣營將起訴《紐約時報》公司,指責其聲稱川普陣營為擊敗希拉蕊與俄羅斯達成協議是在故意發布虛假和誹謗性聲明。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27日援引路透社報導稱,川普競選陣營2月26日發布的一份聲明說,這場針對美國最著名新聞機構《紐約時報》的訴訟,是讓該報紙「為故意發布針對川普總統競選活動的虛假陳述負責」。報導稱,該訴訟涉及馬克斯·弗蘭克爾在2019年3月27日發表的評論文章,弗蘭克爾在1986年至1994年擔任《紐約時報》的執行編輯。
  • 《紐約時報》2018年抨擊川普的匿名文章作者現身
    參考消息網10月29日報導 據德新社華盛頓消息,《紐約時報》2018年抨擊美國總統川普的匿名文章作者於當地時間周三公布了自己的身份。美國前國土安全部辦公廳主任邁爾斯·泰勒在美國「媒介」網站發表文章,對其2018年在《紐約時報》發表匿名文章以及之後出版《警告》一書的決定做出解釋。
  • 10個要點讀懂《紐約時報》重磅調查文章:川普繳稅750美元
    失敗者和騙子只能二選一正文共:2468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紐約時報》文章截圖)《紐約時報》(以下簡稱《時報》)昨天關於川普總統報稅表的重磅調查文章一出,引起軒然大波。文章本身很長,圖姐劃出其中重點,便於讀者解讀《時報》長文。1.
  • Phantasmagoria:川普政府的「變幻無常」與腐敗
    紐約時報中文網「每日一詞」欄目微信平臺上線,我們從《紐約時報》的報導中挑選有意思的詞彙,配以相應的解讀、闡釋,與讀者和英語愛好者交流、討論。
  • 英國《金融時報》任命王豐為FT中文網總編輯
    王豐網易科技訊 2月25日消息,英國《金融時報》於今日宣布,任命王豐為FT中文網總編輯,並將於四月正式上任。王豐將與張延(Tracy Zhang)均向英國《金融時報》以及職業教育業務亞洲出版人麥安琪匯報。麥安琪(Angela Mackay)表示:「我很高興歡迎王豐加入FT中文網。他在藉助電子平臺拓展新聞採編內容方面富有很好的經驗,這將成為我們繼續發展FT中文網業務以及擴大讀者基礎的重要資源。」
  • 【美媒曝出限制中共黨員入境細則】《紐約時報》又稱川普政府...
    【美媒曝出限制中共黨員入境細則】《紐約時報》又稱川普政府發布新規,限制中國共產黨黨員及其直系親屬赴美旅行。但從細節上看,這一政策並不如美媒此前流傳的「全面禁止」強硬,在實際操作上也困難重重。12月3日,美國《紐約時報》首先曝出這一消息,英國路透社隨後援引《紐約時報》進行了報導。
  • 關於被《紐約時報》採訪的說明
    這幾天紐約時報已經把文章登出來了,中英文都有,標題:英文版標題
  • 談判前夕《紐約時報》一幅漫畫相當耐人尋味
    來源:環球時報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萬眾矚目中告一段落……不過,在談判前夕,美國《紐約時報》社論版的一幅漫畫卻相當耐人尋味。咱們現在就拿組裝你蘋果公司的產品為例。(圖via網絡)就在前兩天,《紐約時報》刊登了這樣一篇報導。
  • 川普親侄女出書:我是《紐約時報》內線,爆出叔叔財務黑料
    今年的美國總是頻繁出現不可思議的事件,比如新冠肺炎疫情中傲視全球的確診人數,還有被徹底撕下遮羞布的種族歧視問題,這些都對美國總統川普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然而外界的壓力還沒有處理好,近日川普卻被自己的親侄女捅了一刀。
  • 談判前夕,《紐約時報》一幅漫畫相當耐人尋味
    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萬眾矚目中告一段落……不過,在談判前夕,美國《紐約時報》社論版的一幅漫畫卻相當耐人尋味。咱們現在就拿組裝你蘋果公司的產品為例。就在前兩天,《紐約時報》刊登了這樣一篇報導。(via NYT)(翻譯via紐約時報中文網,下同)《紐約時報》報導說啊,早在2012年,蘋果的CEO就宣布,他們要在美國本土製造Mac電腦。喲……那可是第一次由美國工人自己生產蘋果的產品呢!
  • 《紐約時報》披露美國政府應對疫情全過程丨外媒說
    《紐約時報》11日發表了一篇重磅長文,披露大量細節和故事,詳實揭露了疫情暴發以來,美國政府抗疫不力的根由和程度。時間線:川普如何消極抗疫《紐約時報》在文章開始梳理了一個時間線,讓我們看到病毒蔓延的過程中,各級幕僚如何次次報警,而又次次遭到川普忽視的。
  • 《紐約時報》改版新嘗試
    紐約時報記者Maggie Haberman在Twitter發布的抨擊川普的推文已經被轉發了1500多次,報導ISIS與蓋達組織的記者的Rukmini Callimachi常在推文中添加報導背景和色彩。
  • 不滿《紐約時報》抹黑俄羅斯,俄網友還擊了!
    此前,美國《紐約時報》在招聘網站上自稱「誠招」一位「不怕死」的駐俄記者,宣稱這份工作中會接觸到「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這些負面新聞。 22日,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對這則抹黑做了回擊。就在同一天,富有創意的俄羅斯網友們也用《紐約時報》式的「陰陽怪氣」,做了一份「駐美記者」招聘。
  • 川普要為美職棒球隊開球?美媒曝紐約洋基隊很驚訝:他們壓根沒...
    綜合美國《國會山報》及《紐約時報》27日報導,川普宣布他準備在8月為美職棒紐約洋基隊做開球嘉賓,雖然之後他又宣布因應對疫情等原因無法出席,但後者和白宮都感到非常驚訝,原因是:據一位了解川普行程表的知情人士透露,紐約洋基隊壓根就沒邀請過總統。本月23日,川普對記者表示,他將在8月15日紐約洋基隊主場對陣波士頓紅襪隊的比賽出任開球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