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1 14: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騰訊醫典
廣東普寧67歲的張大伯,2個多月前突然發現大便發黑,有股血腥味兒,上腹部隱隱作痛,但沒有其他症狀。他以為沒事,也沒太在意。
黑便的情況又持續了一段時間,上腹部疼痛有加重的趨勢,他才到當地醫院檢查。
這一查可真不得了!
胃鏡檢查發現,他的胃裡有個很大的腫瘤,還形成了潰瘍。大便發黑正是這個腫瘤破裂出血導致的。
這可把張大伯嚇壞了,他趕緊來到廣州求醫。
醫生通過胃鏡和CT檢查發現,胃裡的腫瘤直徑足有十多釐米,像一個寄生在胃裡的小西瓜。而現在,這個小西瓜已經熟透了,正在破潰出血。
醫生用胃鏡取了一點腫瘤組織,做了病理活檢,最終的診斷是胃間質瘤。
(腫瘤在胃脾之間,周圍血管豐富。醫院供圖)
好在,張大伯雖然多次出血、腫瘤還大,但醫生評估認為,他的身體條件還可以,是有手術切除機會的。但他的體型較胖,傳統的開腹手術需要很大的切口,恢復較慢,因此最終選擇了微創手術。
手術中發現腫瘤很大,直徑有10釐米,部分已經長出胃壁,和胰、脾的血管粘連。
胃間質瘤有很強的復發種植傾向,也就是說,萬一破裂了,它就會像一個炸彈,在腹腔各個角落裡「種」上這些脫落的「炸彈碎片」,繼而長成更多的「小炸彈」。
因此,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醫生就像是拆炸彈一樣,小心翻動腫瘤、分離周圍的血管,最終把腫瘤炸彈成功拆除。
目前,張大伯恢復得非常好,術後第2天就能下床行走了。
接下來,科普時間到了!
胃間質瘤準確的全稱是胃腸道間質瘤,最常發生在胃和小腸裡。這個病主要發生在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群[1]。
它的發病原因還不是很明確。
胃腸道間質瘤是一種具有潛在惡性傾向的腫瘤,也就是說,它處於良性和惡性之間,有轉化為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更可怕的是,胃腸道間質瘤在早期、瘤子較小時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即使隨著瘤體的增大,表現出噁心、嘔吐、腹痛、黑便、貧血等症狀,但也和其他消化道疾病(如胃腸炎等)沒有明顯的症狀區別,這在診斷上會有一定難度。
很多患者通常在體檢或其他手術時偶爾發現,是名副其實的「隱形殺手」。
建議患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多發性腺瘤性息肉、惡性貧血的人,要根據醫生的建議定期複查,預防胃腸腫瘤的發生。
怎麼預防呢?簡單說,要記住4件事:
1.不吃黴變的食物;
2.不吸菸、飲酒;
3.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4.積極治療癌前病變。
回到張大伯最初的症狀——大便發黑。很多胃腸道疾病都會表現在大便上。拉完屎,回眸多看便便一眼,是極有必要的。
1.健康大便的樣子
顏色和狀態是這樣的,自己看圖吧,記得收藏哦~
2.提示存在健康隱患的大便
(1)顏色改變
(2)大便帶血
(3)形狀改變
這兩種情況都是便秘哦。
這3種情形是腹瀉了。
這組有味道的圖片真的很有用,記得轉發給你的閨蜜、爸媽、朋友哦,尤其別忘了家裡那口子。
審稿專家:薛琪 |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腹部外科主任
參考文獻
[1]張鵬,曾祥宇,蔡明,等. 原發胃腸間質瘤1027例診治分析[J]. 中國實用外科雜誌,2018,38(11):1300-1304.
關鍵詞 >> 胃間質瘤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