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百味 | 欲:離開人慾,又哪裡來的天理?

2021-02-22 書韻閒話

 

     

      作者姜業濤,廣東某地戒毒所警察,畢業於湘潭大學中文系。工作之餘,常以「樂之」(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之義)為名,遊戲筆墨,書寫人生,在給「癮君子」上課的時候夾點私貨,把自己的一些人生體驗灌輸給他們。不久前,作者突發奇想,也受人鼓勵,想寫一個人生系列,選擇一百個常用字,從中窺探人生之道,號《百字人生》,興之所至,已經揮筆完成二十多個字的人生悟語。經朋友推薦,特選擇全部在「書韻閒話」公眾號原創首發「百字人生」專欄。老編讀之,如飲甘露,特此一個一個字推出,以饗讀者,希望大家喜歡,分享,鼓勵,推薦! 更希望大家繼續關注和支持!

 

欲,《說文解字》釋為「貪慾也。從欠,谷(yù)聲」。它的異體字形為:慾——穀子欠缺的感覺壓在心頭,飢腸轆轆的聲音就是行動的命令:趕緊去找吃的!

古人把這種催生行動的想法,用「欲」字來表達,大概是基於人切身的體會。所以荀子說「人生而有欲」;《禮記·禮運篇》也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欲望一產生,行動上便會去求滿足。滿足了稱之為快樂;不滿足,或滿足不徹底,輕則無限惆悵,重則苦不堪言。

然而,「谷」不僅是一種吃食,它同時又是一種地形——兩山夾峙的凹地就是谷,也稱谷地或山谷。這個谷地是怎麼也填不滿的,因此,老祖宗用「慾壑難填」來表示人的欲望象山谷一樣永遠填不滿。

這就產生了很多問題。

首先要面對的是:既然「生而有欲」,我們該怎麼辦?欲跟生緊密相連,無生就無欲,有欲必有生,生下來求欲的滿足,是本能。這本能是天生的,長期飢不得食,渴不得飲,寒不得衣,「生」就變成「死」,欲也就消失了。可見,面對生而有欲,我們要正視:凡有利於生的欲,是應當滿足的,這是「天理」之一種。

求滿足必然會遇到與他人衝突的問題。又該怎麼辦?動物世界的答案是按叢林法則辦。人類發明的方法是限制。限制用制度、法律、風俗、習慣,外借幫會、宗族、國家等的強制力等,用以調節人與人的關係,防止衝突傷害到人人皆有的「生」的權利。

即使沒有與他人的衝突,求滿足還存在一個永無止境的問題。「終日奔波只為飢,方得一飽又思衣;待得衣食兩般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到最後「作了皇帝求仙術,更想登天跨鶴飛」——沒完沒了的欲望驗證了「慾壑難填」是多麼的形象與逼真!面對各種「求不得」的苦惱,聰明人發明的方法是節制!用文化、宗教來薰陶,以喚起人內心的自覺,從而達到少欲少苦的目的。如老子宣稱的「清心寡欲」,佛家宣揚的從「去貪、去嗔、去痴」開始,直到「滅欲度苦證涅槃」。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在求滿足、限制、節制的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呈現出萬千姿態:有的步履匆忙,充滿矛盾與焦慮,有的步履蹣跚、踉踉蹌蹌,還有的安步當車,氣定神閒。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面對欲,既要限制,又要節制,還要滿足,我們該如何選擇?宋儒的辦法是「存天理,滅人慾」。戴東原先生說:離開人慾,又哪裡來的天理?看來,如何定義「天理」、「人慾」,還得另費周章。竊以為:利生的欲是天理,該存;利己生而妨人生的欲,該限;超出一定限度的欲,該滅。

什麼叫超出限度?如何滅?誰來規定?誰來監督與執行?我們又回到問題的原點:自己定義,自己選擇,直到與他人撞個滿懷,然後各自站定,重新出發;或者在規定面前撞得頭破血流,然後悔悟,或死不悔改。

我想,閱歷終將會讓人們明白:合理的欲是天理,放縱的欲是人慾。所謂合理,是利己生而不妨人生;所謂放縱,是毫無節操且無視規矩。天理當存,人慾該滅,難道無理嗎?

      歡迎給「書韻閒話」賜稿,投稿信箱421445835@qq.com,或加入楊智慧語文工作室交流。讚賞費百分之八十給作者,百分之二十給老編,要求原創且未在其他公眾號推送過。

      姜業濤警官《百字人生》系列作品推送如下:

       百字人生 | 人民警察悟人生:慧

相關焦點

  • 朱熹與王陽明之爭:存天理滅人慾還是存天理去人慾
    朱熹說,存天理滅人慾,王陽明則說的是,存天理去人慾。一個滅字,一個去字,是二人學說的分水嶺。滅字是把人慾當成了十惡不赦的東西,非要誅之而後快,去字呢,並沒有把人慾當成十惡不赦的東西,把它去掉就是了,並沒有趕盡殺絕。舉個例子,比如有隻蒼蠅,在你耳邊嗡嗡叫。朱熹的辦法是必須滅掉它,如果一巴掌拍不死它,那就追著它,直到把蒼蠅滅掉。
  • 《明儒學案》讀札:去人慾與去禮
    早年師諒,傳主敬之學,常言『才提起,便是天理。才放下,便是人慾』。魏校亟稱之。所著有《中庸語》《東巖文集》。王守仁少時,亦嘗受業於諒。」        夏尚樸所言,看似至理,實則在本質上偏離儒家。         宋儒陳淳《北溪字義》云:「釋氏要喜怒哀樂百念都無,如何無得?只是有正與不正耳。正底便是天理,不正底便是人慾。」
  • 存天理,滅人慾、宋代以來的陸王心學
    朱學的深刻之處在於,把孔孟置於正宗,同時又把董仲舒陰陽五行,把張載、周敦頤、二程的觀點,以及佛教的滅欲觀和道家的哲學與思辨精神,加以整理,小心而細緻地構造出內容精深的新儒學體系。程朱理學的思想最為精煉的概括就是「存天理,滅人慾」。這句話其實並不是朱熹原創,《禮記·樂記》說道:「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於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
  • 存天理,去人慾什麼意思?被國人誤會的理學,你其實是個富二代?
    比如「心即理」這三個字,就是陽明心學萬變不離其宗的一個基點,也是心學與理學的根本分歧所在在。如果說朱熹和王陽明是兩個教人如何發財致富的成功學老師。此心無私慾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之事父便是孝,發之事君便是忠,發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只在此心去人慾、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 離開四川後,紫燕百味雞成了我心中的川滷代表
    我最喜歡的美食是蒜泥白肉,離開四川後,也常吃這道菜,比較簡單,我自己在家就能做,而且味道還不錯。另一個我很鍾愛的味道,就是川滷,但可能是蜀山蜀水養一方人,那種濃鬱的味道,我自己很難做的出來。  以前我沒吃過紫燕百味雞,直到我和四川的老同學視頻,跟他說起我很想念之前一起去吃的滷味。他說:「你可以嘗嘗紫燕百味雞,他們家的味道很正宗。」
  • 會讓男生「保護欲」泛濫的,十有八九是這3類,小仙女百試百靈
    會讓男生「保護欲」泛濫的,十有八九是這3類,小仙女百試百靈! 【註:本文由〖娛樂航空機〗作者獨家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
  • 二程理學百句名言(一)
    、吾學雖有所授,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的。3、富,人之所欲也,苟與義可求,雖屈己可也;如義不可求,守貧賤以守其志也。非樂以貧賤,義不可取也。4、嘗謂凡人氣量窄狹,只為私心隔斷。苟以直養而無害,則無私心。苟無私心,則志氣自然廣大,充塞於天地之間。5、人心莫不有知,惟敝於人慾,則亡天理也。
  • 紫燕百味雞到底有多受歡迎?小編帶你一探究竟!
    大叔稱自己十多年前就已經是紫燕百味雞的顧客,最喜歡吃的紫燕菜是夫妻肺片,口味麻麻辣辣的,還能自己挑選各種配料,非常符合他的口味,再加上家裡人也很愛吃紫燕百味雞的菜,所以自己隔三差五就會來店裡購買。有時候幾天沒吃到還會想著要來買,親戚朋友來家裡做客時候也常常會買上幾個紫燕百味雞的招牌菜。他說身邊的人都知道他是紫燕百味雞的忠實顧客,還開玩笑稱自己是紫燕百味雞的免費宣傳員。
  •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講107:海蛤殼、海蜇、荸薺、禹餘糧
    所以我說練書法不單是練方塊字,更練字裡行間的方圓智慧。這個方圓智慧是什麼?像你寫一個字。這個字寫得秀氣漂亮,很符合章法,叫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可以迅速把字寫得跟書帖,還有師長的很相像。第二呢,他寫字的時候啊。心很靜,氣很定。仁者樂山的像山一樣,氣定神閒的寫,而不是心浮氣躁的寫。這就是字裡藏著的仁,所以一個人寫字,你可以看他自己有沒有藏志,有沒有藏仁。
  • 孩子的勝負欲,從哪裡來?
    不知道作為父母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觀察或者聽身邊的人這樣說起,「明明沒有給任何形式的壓力,我的孩子怎麼有這麼強的勝負欲?」、「老師說,在課堂上如果不叫他發言,他就會調皮搗蛋」、「玩遊戲輸了,就哭哭啼啼摔東西」,還有的「批評不得,稍微說兩句就耍小脾氣」。
  • 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生動描寫了吃火鍋的場景,詩中的「紅泥」即陶瓷。唐代還流行著一種「菊花火鍋」,這種火鍋是在火鍋中放上幾朵菊花,為火鍋增色添香加味,相傳是東晉詩人陶淵明開創的,在唐代頗受文人雅士追捧。
  • 一首詩,兩闋詞,所謂的人生百味,都在這
    有人說自己的人生是「甜」的,有人說自己的人生是「酸」,也有人說……酸甜苦辣,人生百味,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人生就是一個需要感慨的詞,無論你多輝煌,多落魄,當你暮然回首時,看著時間悄然流去,難免心生感慨,感慨人生百味。下面和大家分享一首詩,兩闋詞,所謂的人生百味,都在這。
  • 何謂心即理,看看王陽明對天理的解讀,終身受益
    天理,有道德之理和自然之理兩種理解。「理」這個概念,先秦儒家、道家都提出過,不過把它作為一種學說的最高概念,還是由程顥開始。程顥發現,《詩經》、《尚書》說到主宰就用「帝」表示,形容其包含萬有則用「天」來表達,他認為儒家經典中說到的「天」其實是「理」,「神」是指萬物變化的微妙,「帝」是指主宰而言,所以得出了「理便是天道」,所謂天、神、帝其實都是「理」的結論,並賦予其新的內涵和發展出一套劃時代的學說。程顥說:「吾學雖有所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就這樣,理取代了氣就成為哲學的最高範疇,理學之得名就由此而來。
  • 與菊芋花相遇 品百味生活
    與菊芋花相遇 品百味生活 2020-09-25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城百味鄭州站:為何說豫菜集四方之特色,燴天下之經典?
    百城百味鄭州美食節開幕6月29日,「百城百味」鄭州美食節於鄭州萬象城盛大開幕,百度百家號、百家號(鄭州)內容創業中心攜手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聯合豫菜大師、知名特色美食商家傾情打造河南美食名片活動計劃開展近1個月,由市民對鄭州美食商家打卡、有獎自發傳播;到百度百家號組織大V對數十家知名餐廳進行深度探店報導;以及鄭州美食大數據發布三個部分組成,旨在用文字和影像,記錄河南城市「味」道,傳播美食知識,傳遞美食文化。豫菜,對它的形容詞,有很精髓的八個字。「五味調和,質味適中」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把豫菜的特色,形容的淋漓盡致;同樣把豫菜的難處也表現了出來。
  • 王陽明:減一分人慾,復得一分灑脫.
    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傳習錄·薛侃錄》譯文: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每天所追求的應該是減少而不是增加。減去一分欲望,才能恢復一分良知,這是多麼輕快灑脫的事。後生說:「您居然有神仙之術,我今天在來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我以為師父既然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出口就答對了。」老禪者微笑著說:「我根本不知道你看到了這件事,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欲望糾纏而不得超脫。
  • 從唯物論上出發後倡導「有人慾才有天理」的戴震提出了哪些見解?
    引言在認識論方面,首先戴震強調通過人的感官作用,作為認識事物的起點。他說:「耳之能聽也,目之能視也,鼻之能臭也,口之知味也,物至而迎而受之者也。」(《原善》卷中)這就是說,通過了耳、目、鼻、口的感官,接觸到外界事物,才產生聲、色、臭、味的感覺。
  • 百城百味,中國遍地都是紅燒牛肉麵,真正的紅燒牛肉麵出自哪裡?
    百城百味,如果春節過年回家,坐火車出行,會發現中國遍地都是紅燒牛肉麵!你知道真正的紅燒牛肉麵出自哪裡嗎?有人說是蘭州,有人說是成都,有人說是西安。紅燒牛肉的麵條鹼性比較大,燒水一定是大鍋,滾開以後把麵條扔進去,用長長的竹筷劃拉開來,煮1分多鐘就撈起來,不黏口,還有嚼勁。牛肉麵的辣椒是曬乾以後用油煎過,放石臼裡面搗成碎片的,辣椒是牛肉麵最關鍵的調料,如果用一般的幹辣椒就會幹幹的辣,而少了辣椒的香味。四川牛肉麵的牛肉都是提前煮好的,牛肉特別酥爛,極入味。
  • 一彎新月雲飛處,幾片殘英雨落時;淺笑紅塵,人生百味盡入詩
    笑紅塵暮色低垂,喧囂隱沒。笑紅塵逃不掉孤獨,躲不開寂寞,時間是一把荒涼的鎖。默對闌珊夜,空懷苦惱人。世事恆流轉,人生棋一局。分明還在局中,緣何非說世外?《七律·空懷野陌》(平水韻上平十一真)居世從無自在身,空懷野陌羨山民。青燈默對闌珊夜,白髮偏生苦惱人。思盡當陪三徑菊,拼來又得幾杯薪?
  • 聽課記|五味調和百味香
    第二節課,我到四樓406教室聽課,一直想聽聽烹飪班的課,今天就這樣不打招呼來了,王斌老師已經開始第二節課,正在上著,我打個招呼就進去在後排找個位置坐了下來。  王斌老師講授非常認真,可惜有幾個同學不知珍惜,居然趴在座位上睡著了。我在南邊最後一排的同學身邊坐下來,這位同學也困得不行,我推了推他,他提起了精神,在他身邊坐下來後,這位同學就一直精神抖擻地挺直身板坐著,再也沒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