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了解社交焦慮-SAD

2020-12-13 騰訊網

Leibowitz(1985)提出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患者在一種或者多種與陌生人接觸或有他人對自己進行評價的社交情境中表現出持續的害怕。社交焦慮會對個體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它與個體的抑鬱症狀和反社會行為等存在聯繫。嚴重的SAD患者可能表現過分害怕在他人面前做事,或者在公共場合進行社交活動,如果把SAD患者暴露在社交情境中,患者有可能誘發強烈的焦慮、驚恐發作、歇斯底裡。SAD是一種常見的、能力受損的心理問題,但人們對SAD重視不足,僅25%得到治療。

一、 臨床特徵

過分害怕別人的凝視,當患者處在社交或公共場合的環境中就出現緊張、焦慮,嚴重時可出現驚恐發作,伴隨的軀體症狀有顫抖、臉紅、出汗、心悸、呼吸困難、腹痛等。

患者迴避社交,迴避在公共場合下做事,從而導致社交功能減退,職業功能受損,繼發情緒低落。

二、 臨床分型

根據患者害怕社交場合的多少,將社交焦慮症分為普通型和非普通型2個亞型。

普通型:害怕大多數社交場合.如做具體的動作、行為、互相交流;70~80患者同時有迴避型人格障礙;同病率高;自殺企圖多。文獻報導臨床上以普通型為多,普通型患者的社交能力、職業功能受損的程度更加嚴重,同病率更高

非普通型:害怕1~2個社交場合(通常與執行具體的動作有關),如在公共場合講話、在他人面前寫字或吃東西;伴迴避型人格障礙少;同病率低;自殺企圖少。

三、 和其他心理疾病的鑑別

抑鬱症 :SAD害怕他人觀察導致抑鬱;抑鬱症患者表現缺乏興趣、情緒低落

廣場恐懼症:SAD過分害怕別人的觀察,有被監視感、羞辱感導致迴避廣場公共場合,表現為臉紅、出汗、肌肉顫抖;廣場恐懼症表現為害怕獨處、失去控制、不能及時離開所致;症狀多為呼吸困難、心悸、頭暈、頭痛、胸悶、耳鳴、視覺模糊、瀕死感,多有急診病史

廣泛性焦慮症:SAD是過分害怕別人的觀察,感覺被監視、羞辱感.有具體害怕的對象;症狀多為出汗、臉紅等。廣泛性焦慮症的焦慮為泛化的焦慮,沒有具體焦慮內容,一般是無誘因自發焦慮,症狀表現大多數是頭痛、失眠、怕死感。

強迫症:SAD害怕被觀察,害怕在他人面前做事情,誘發重複性的動作,對重複動作不擔心。強迫症因為害怕而重複動作,無法自我控制。

孤獨症:SAD有選擇的孤獨,在他人觀察下緘默、孤獨;孤獨症無選擇的孤獨,各種情境的孤獨、緘默。

迴避型人格障礙:SAD因為擔心被他人觀察而表現出焦慮、驚恐,而迴避型人格障礙擔心被評價,對負面評價過敏,導致個體迴避社交、學習、職場活動。許多過去診斷為迴避型人

格障礙的患者實際上是漏診的社交焦慮症。迴避型人格障礙和SAD存在重疊現象,患者即患有SAD,同時存在迴避型人格障。

四、 患病率:

在歐美的調查顯示,SAD患病率2.6-7.9%,終身患病率3.8-14.4%。女性的患病率高於男性,女性:男性在2.5:1—3:2之間。

發病時間:

SAD在兒童時期出現症狀,被診斷社交焦慮一般在13-24歲,有可能是青少年青春期自我認識不完整導致自我評價低,誘發社交恐懼。

五、 SAD的損害

由於社交焦慮,迴避社交,大部分SAD患者學歷低、社交少、收入低、生活質量低

六、 SAD和其他心理疾病

SAD最常見的是和焦慮症共病(即在同一個患者同時存在SAD和焦慮症)。

SAD和抑鬱共病概率為70%;

和驚恐障礙共病概率50%;

和藥物濫用共病概率25-35%;

和普通焦慮共病概率32%;

和強迫症共病概率11%;

共病可能威脅到患者生命。有共病的SAD患者,企圖自殺為15%,而無共病患者企圖自殺為1%。

七、 SAD的認知表現形式

SAD普遍存在:

注意偏差

記憶偏差

消極自我意象

解釋偏差

社交焦慮中的各種認知偏差它們互相影響,而不是獨立地發揮作用。其中解釋偏差可能是SAD影響焦慮的主要原因。解釋偏差的定義:指個體以消極或者威脅性的方式對社交刺激做出錯誤解釋的現象。

1) 為什麼解釋偏差這麼重要呢?

解釋偏差可能對社交焦慮中的其他認知偏差產生作用,解釋偏差反映個體對刺激的後期加工,注意偏差對刺激前加工,如果注意偏差和解釋偏差聯合作用,影響個體對信息的認知處於負面。解釋偏差決定著人們賦予所處社交情境的意義,與個體對社交情境的反應有更直接的聯繫。

2) 社交焦慮與情緒解釋偏差

跨文化研究顯示,社交焦慮和情緒解釋偏差有關。高社交焦慮者更容易對面部表情做出消極解釋的結論(Coles et al., 2008; Schofield, Coles, & Gibb, 2007)。高社交焦慮者更傾向於對正性面孔做出負面解釋,對正性面孔的積極解釋更少, 消極解釋更多(姚泥沙等, 2012)。ERPS技術應用在SAD研究中,發現社交焦慮個體在憤怒—中性面孔組中的 P1 振幅和梭狀回激活比在快樂—中性面孔組中有所增加, 反映被試對憤怒面孔加工的早期有過度警覺的表現(Mueller et al., 2009)。由於對憤怒情緒的過度警覺,SAD患者做出對社交情境的迴避行為。

3) 社交焦慮與情境解釋偏差

社交焦慮個體對社交情境做出了更多消極解釋(Wilson& Rapee, 2005; Miers et al., 2008),由於消極解釋導致個體更加迴避社交。抑鬱症患者表現出社交解釋偏差(Mogg, Bradbury, & Bradley, 2006)。

4) 對模糊情境的固定化解釋偏差模式

高社交焦慮的個體形成固定化的解釋偏差模式,並且一旦固定,就很難改變。高社交焦慮者以消極視角看待積極線索,他們對積極事件做出更多消極解釋(Alden,Taylor, Mellings, & Laposa, 2008; Laposa,Cassin,& Rector, 2010)。社交焦慮個體,對積極事件打折扣看待,對消極事件災難化看待。

八、 什麼影響SAD?

1) 依戀

不安全依戀的青少年更有可能患社交焦慮症。以威脅方式解釋模糊社交情境。依戀關係最早建立期在嬰幼兒時期。在嬰幼兒時期不能和父母建立起安全依戀,個體會形成焦慮和/或迴避的依戀模式,這種模式內化為情感工作模式,固定在心裏面,影響個體對社交互動的解釋。一旦形成,依戀的內部工作模會是對他人和自我進行評價,涉及對方是否值得信任、自己是否值得被愛的評價,它用於解釋和預測依戀對象的行為與反應,也對關係中有關自我的行為和反應進行預測和解釋。

2) 個人成長經歷

經歷過虐待、性侵的兒童在人際互動中可能採取消極解釋偏差,在注意加工信息中對消極線索更加關注(Pollak &Tolley-Schell, 2003)。長期和父母親關係不良的青少年,在和同齡人互動中容易對他人模糊的行為作出不友好的解釋。

九、 治療

1) 藥物治療

抗抑鬱藥是治療社交焦慮症最常用的手段,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是治療社交焦慮症的首選藥物,該藥治療社交焦慮症時療效肯定,副作用少,耐受性好,服用方便,對孕婦影響小。

用疏肝解鬱膠囊和帕羅西汀進行隨機雙盲對照觀察66例,疏肝解鬱膠囊對社交焦慮症療效與帕羅西汀相當,兩組療效分別為78.1%,79.4%(P>0.05)。不良反應疏肝解鬱膠囊明顯少於帕羅西汀(P

LSAS社交焦慮量表(Liebowitzs Social Anxiety Scale)

2) 心理治療

對於兒童和輕度SAD患者,推薦心理治療。一般認為,認知行為療法對於SAD有效,通過社交訓練提升社交技能,增強社交信心。合理情緒療法能夠引導患者看清社交焦慮當中的不合理信念,打破不合理信念對情緒的幹擾,重建正常的社交認知結構。通過心理治療,逐漸鼓勵SAD患者積極參與社交。意義療法當中反向矛盾法也有一定效果:即擔心被觀察,那麼鼓勵患者設想於被觀察情境,自我覺察情緒反應。

參考文獻

楊勇超, 李愛玲, 張中法,等. 疏肝解鬱膠囊固定劑量治療社交焦慮症[J]. 醫藥論壇雜誌, 2015(06):54-55.

相關焦點

  • 一篇文章了解社交焦慮-SAD(綜述)
    32) 社交焦慮與情緒解釋偏差... 33) 社交焦慮與情境解釋偏差... 34) 對模糊情境的固定化解釋偏差模式... 3八、 什麼影響SAD?...社交焦慮會對個體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它與個體的抑鬱症狀和反社會行為等存在聯繫。嚴重的SAD患者可能表現過分害怕在他人面前做事,或者在公共場合進行社交活動,如果把SAD患者暴露在社交情境中,患者有可能誘發強烈的焦慮、驚恐發作、歇斯底裡。SAD是一種常見的、能力受損的心理問題,但人們對SAD重視不足,僅25%得到治療。
  • 你知道社交媒體上的sadfishing是什麼意思嗎?
    一份新報告警告說,社交媒體上新近流行的「賣慘」行為正在危害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什麼是sadfishing?簡而言之,sadfishing指的是某人發布有關情緒問題的帖子,試圖引起關注者的關注或同情,可以理解為「求同情帖」。
  • 如何克服社交焦慮:永久性克服社交焦慮的10個步驟
    你的社交焦慮變得越來越糟嗎?你是否一直在思考如何永遠克服社交焦慮?關注生活技能訓練營,了解更多相關內容~!這是一個持續的,分散注意力的存在,極大程度擾亂了你正常的社交生活。如果你和其他許多人一樣,正與社交焦慮作鬥爭,請花時間仔細閱讀本文中的建議。許多人正在與社交焦慮症(SAD)作鬥爭。值得慶幸的是,最近開發的治療方法已經被證明可以有效減少SAD。你可以做出改變,但改變首先要意識到你的感受,為什麼你會這樣感覺,以及這種感覺如何影響你的行為和思維。
  • 《認生的人》:擺脫社交焦慮的10種方法
    所以為了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我們有必要及時糾正這些認知扭曲,所以本文接著上一篇文章講解擺脫社交焦慮的10種方法。2轉移注意力社交焦慮的人往往會更加關注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別人是怎麼看我的?」「對方會怎麼想我呢?」「他們都會在背後怎麼評價我呢?」。實際上,正是這種將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身上的行為反而會讓社交焦慮的人變得更加焦慮。
  • 如何從精讀一篇英語文章開始深入了解一個話題?
    而短時間內藉助網絡等多種途徑,了解、學習、深入一個話題,則是現代社會對語言、翻譯學習者的基本要求。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就是向讀者分享我個人是如何從精讀一篇英語文章開始深入了解一個話題的。精讀一篇文章就是要先有一個觀察問題的角度。如果你對政治從來不感冒,那麼你可能就不會去讀英國脫歐公投的話題。給你一篇《經濟學人》的報導,就像是強加給你一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你會覺得英國脫歐是整個英國史的一部分,如果要想徹底理解公投的前因後果,可能需要先讀一本英國簡史,或者至少得先了解二戰後的英國與歐洲大陸。
  • 有「社交焦慮」,該怎麼辦?
    那些確實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都知道,當你一個字也說不出來時,沒有什麼比這種感覺更糟糕的了,你會臉紅,你一直在腦子裡準備要說什麼,結果卻錯過了機會……社交焦慮在患有社交焦慮的人傾向於在社交場合中產生無價值感;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不夠漂亮,不夠有趣。與此同時,他們也相信聚會上的每個人都會特別關注他們,觀察和評判他們的一舉一動。現在重要的是,什麼時候這些思想是你的朋友,什麼時候它們是你的敵人。
  • 無壓力社交|教你如何克服社交焦慮
    焦慮,它是對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時產生畏懼、緊張和焦慮這一現象的簡稱。社交焦慮是種常見的,非病理性的現象。這本書是一本實用自助指南系統的介紹了一套適用於所有人的方法,通過正確認知社交焦慮,社交焦慮是如何影響人們的思維與行為,如何克服社交焦慮這三個方面幫你真正認識和了解以及如何克服社交焦慮
  • 社交焦慮不是缺乏表達溝通技巧,大部分人擁有足夠的社交技巧,只是焦慮阻礙了你的正常表現
    Josie 十分害羞,無法與他人進行社交。社交焦慮導致她多年來沒有同齡的閨蜜和好朋友。她的學習和生活也受到十分嚴重的影響,比如常常因需要參與課堂發言或互動而感到極大的焦慮。經過精神科訪談評估,Josie 被診斷為中度社交焦慮障礙。
  • 「社交焦慮」——不可不看《焦慮型人格自救手冊》
    作為英國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安娜有著長達十幾年與焦慮情緒抗衡的經歷,最後不僅通過努力克服了社交焦慮,更取得了NLP高階執行師的資格證書,成了一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所以,在一些社交場合,譬如同事婚禮、工作派對、公司會議等,總會有人產生焦慮感,而這種焦慮顯然已成為一種普遍情緒,這也就是「社交焦慮」一詞開始流行的原因。我認真分析自己新入職階段的表現後,我發現這種焦慮情緒與我對陌生環境和未知事件的失控感有很大的關係。
  • 心理理論與社交焦慮關係密切
    社交焦慮是一種人格特質維度,它是指在社交互動或表現情境中對他人負面評價的擔憂或恐懼。在社交焦慮輕微的情境下,這個詞通常被認為是害羞的同義詞,輕微社交焦慮可能在建立社會關係時是適應的。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表現出許多負面的人際行為,包括人際依賴、衝突迴避和情感迴避,這些行為致使其人際關係薄弱,最終導致社會孤立。考慮到與社交焦慮症相關的社會和人際損害程度及長期性,有必要了解其潛在的社會認知機制。社交和人際關係成功的關鍵是擁有「讀心」(mindreading)能力,能夠準確推斷他人信仰、意圖、欲望和情感的能力,即擁有「心理理論」(theory of mind)。
  • 不擅長社交的人,如何與人交往?丨社交焦慮
    他們發現自己不擅長人際交往,每當不得不與人交往時,內心會感到一種牴觸甚至排斥,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時候,覺得不舒服、不自然,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體驗。社交焦慮的人不僅在現實情境中體驗焦慮情緒,而且在離開使他焦慮得社會情境後,還在頭腦中不斷分析和「回放」焦慮情境,使這種焦慮的情緒得到強化。
  • 社交焦慮也是一種精神疾病
    當自己的外在形象、社交、語言表達、生活、學習和工作等方面表現不佳的時候,就會擔心別人會不會喜歡自己、討厭自己、看不起自己。當別人不喜歡、討厭、看不起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憤怒、委屈和自責。 而社交焦慮比較嚴重的朋友,和別人在一起,會感覺別人都在關注自己,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並感覺他們在心裡看不起、嘲笑自己。
  • 如何寫出一篇火爆微信朋友圈的爆款文章?
    前幾天人民日報上一篇文章顯示,目前微信公眾號的數量已經超過2000萬個,也就是說平均每69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面對如此龐大的運營群體,怎麼才能夠脫穎而出呢?自然要靠一篇又一篇10萬+的爆款文。那麼,如何寫出一篇10萬+的爆款文章,有沒有什麼技巧呢?有,當然有,就看您願不願意這麼做了。
  • 中英閱讀—不要嘗試讓自己快樂,強顏歡笑只會讓你更加焦慮與抑鬱
    我是清水咖啡,超愛喝清咖 ^-^喜歡分享親子教育、個人提升的中英雙語文章。喜歡可以關注一下喲!【 今天,分享一篇關於抑鬱情緒的文章——《Don&39;t try andbe happy - it will only make you sad.
  • 築愛心理丨我們這個時代的「社交焦慮」
    但是,廣義的社交焦慮不是一個簡單的全或無的概念,而是一個連續的維度,按照程度上的由輕到重可以劃分為:社交無畏 - 亞臨床的社交焦慮 - 臨床上的社交恐懼。社交焦慮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在現代社會,社交焦慮被視為第三大心理健康問題,有 20%-45% 的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慮。
  • 給社恐,6個技巧克服社交焦慮
    如果會的話,可以參照下面這個指南了解社交恐懼症的症狀、治療方法,還有一些自助小手段。 01.什麼是社交焦慮症? 其實很多人都會在演講或面試時感到緊張或害羞,但這並不是社交焦慮症。
  • 容易臉紅,可能是社交焦慮的表現
    32) 社交焦慮與情緒解釋偏差... 33) 社交焦慮與情境解釋偏差... 34) 對模糊情境的固定化解釋偏差模式... 3八、 什麼影響SAD?...社交焦慮會對個體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它與個體的抑鬱症狀和反社會行為等存在聯繫。嚴重的SAD患者可能表現過分害怕在他人面前做事,或者在公共場合進行社交活動,如果把SAD患者暴露在社交情境中,患者有可能誘發強烈的焦慮、驚恐發作、歇斯底裡。SAD是一種常見的、能力受損的心理問題,但人們對SAD重視不足,僅25%得到治療。
  • 一篇文章看懂社交電商的三大主流玩法!(上)
    提到社交電商,可能很多人立馬就會想到拼多多,其實社交電商不止是拼多多,拼團模式只是社交分享電商的一種典型玩法。下面小美將通過這篇文章給大家分析以下幾種典型的社交電商的模式和玩法~社交內容電商模式分析:據說這是適用於國內外所有商品、最值得深挖的電商模式。
  • 一想到社交就很恐懼和焦慮?解決這十條症狀,你不再害怕社交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問題,當你看完這篇文章時,相信你也會有一些應對社交焦慮的策略。訓練自己去了解真正的好與壞,真正對自己的有益和有害,而不是靠想像中出現的負面情況去做決定,這樣焦慮的根源就會消失。症狀七,負面思想負面想法是在社交性或自我表現等情況下的一種自動自我評估。那些有社交焦慮症的人,當身處社交場合時,就會自然回想起那些在社交場景中曾經獲得的尷尬和負面時刻。
  • 走出社交焦慮,擁抱美好生活,讀《無壓力社交有感》
    我們大可不必的「談焦慮色變」。要知道,社交焦慮是正常的,它是對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時,產生畏懼、緊張和焦慮這一現象的簡稱。其實,對社交產生恐懼和焦慮的人,並不是少數。日本某個電視節目的調查顯示,64%的日本人稱自己「認生」,在日本風靡的「一人食拉麵店」就是「認生經濟」下最好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