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好孩子的情緒問題,媽媽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疏導師

2020-12-14 寶寶知道

當你的孩子有情緒問題出現的時候該如何處理?孩子有情緒很正常,關鍵家長們要怎麼疏導孩子呢?其實媽媽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疏導師。

當我們找到事情的源頭,找到真正的情緒感知,和自己聊聊,捋順了自己的心情,也就捋順和孩子、和伴侶、和親人、和世界的關係。

最近的天實在是太熱了,持續的高溫帶來的是和酷熱程度不相上下的暴躁情緒,天乾物燥小心發火。

絕大多數人,在面對生氣和憤怒這兩種極端情緒時,通常都束手無策繳械投降,淪為情緒的奴隸。

先說孩子,新生兒都是伴著「哇哇」的啼哭聲降臨在這個世界的,從溫暖的子宮初來乍到陌生環境,雖然已經實現和母體的分離,他仍舊不知道「我」是什麼,在他眼裡,媽媽就是「我」,他的感覺、情緒和需求都要通過媽媽來獲得確認和反應。

新生兒在最初幾個月裡,大哭就是最常態的情緒流露,很多新生兒媽媽會感覺,孩子經常會聲嘶力竭的大哭,雙拳緊握全身發紅,甚者會渾身抽搐,這特別像我們成年人憤怒至極的表現。

幼兒自身存在有大量無法忍受和無法處理的原始情緒,比如,當孩子感覺到飢餓、身體不適、不安全感時,這些情緒很容易就能讓他瞬間崩潰,他只能把這些無法負荷的負面情緒扔給我們,讓最親近他的人來處理。

即使是很多人成年以後,仍舊無法忍受和處理各種情緒問題,一旦脆弱的內心秩序被打破,隨即崩潰到無法自拔,只有把這些負面情緒扔到最親近的人身上才能緩解,比如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孩子、夫妻。

歸根究底,很多成年人遇到的種種問題不是解決技巧的缺失,而是對於情緒的控制,解決問題首要的就是解決情緒。

孩子要如何解決情緒問題,他需要不斷藉助成人去學習理解什麼是情緒,以及如何分辨情緒併合理處置情緒。

媽媽在幫助孩子做情緒管理時的角色尤為重要。

當孩子把無法處理的情緒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媽媽通過接納並處理這些孩子投射來的情緒,經過再次「加工」還給孩子,如此往復,最終就會形成孩子內心完整而又穩定的心理結構。

自古有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個「看」,其實就是預見,預見的依據並不是孩子掌握的技能、知識和本領,而是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孩子年幼時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初現雛形。

所以,孩子在這個階段如果沒有在家長那裡得到正確的情緒反饋,他就無法理解和體驗到正確的情緒表達,這些未被處理的情緒,最終會以更加失控和混亂的方式釋放出來。

很多成年人面對無法處理的情緒的時候,往往選擇迴避逃避的方式來處理。

無論是悲傷還是憤怒,我都無法面對,既然我解決不了,也沒有人幫我解決,那我就把他鎖在內心深處,不去想它,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事實上,這些情緒一直存在,只是被壓抑了起來,短時間看起來相安無事,但同樣被鎖起來的,還有處理事情的主動性和克服困難的鬥志,以及面對生活的勇氣和活力。

長期壓抑情緒的結果就是一個個循規蹈矩欠缺情感的成年人,而困擾現代成年人的種種失眠、抑鬱等等心理問題同樣也有跡可循。

為人父母的職責之一就是為孩子建立起完整穩定的心理結構,這也是避免讓孩子日後免受情緒之苦的必要過程。

在孩子眼裡,任何一件無法完成的小事都能讓他體驗到挫敗,任何一個處理不了的問題都可以讓他脆弱的世界觀崩塌,如果為人父母明白孩子內心經歷了什麼,就會更加容易接納孩子的情緒,通過我們合理加工處置得到的情緒反饋,就像是在給有害的情緒消毒,父母就是孩子的情緒「消毒櫃」,把混亂不堪無法忍受的情緒變為清晰明了可以忍受的情緒。

《頭腦特工隊》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父親因為工作原因舉家搬遷到舊金山,萊莉只得和熟悉的生活說再見。和所有人一樣,萊莉也是被五種情緒共同支配——快樂、恐懼、憤怒、厭惡和悲傷。這五位情緒們居住在萊莉腦海裡的控制中心,在那裡他們可以通過適當調配來指導萊莉的日常生活。然而搬來舊金山,全新的環境與生活都需要萊莉適應,混亂漸漸在控制中心裡滋生。雖然快樂情緒「樂樂」是萊莉最主要也最重要的情緒,她嘗試著解決爭紛,但如何才能更好適應新城市、新家與新學校還是讓情緒之間產生了衝突 。

最終,萊利學會了如何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而情緒們也學會了共用控制臺參與到萊利的成長當中,特別是「樂樂」認識到了接納全部情緒的重要性,明白了要讓萊利真正快樂就是要釋放情緒面對生活,也真正接納了悲傷情緒「憂憂」,因為,快樂不是生活中的全部,悲傷不可怕,掩蓋悲傷才最可怕。最後,萊利的核心記憶球也從單一的快樂金黃色,變成了,各種情緒顏色混合的彩色球。

只有知道了自己正處在哪種情緒狀態,才能與自己的情緒和解。

不僅是對孩子,對父母同樣重要。

如果媽媽在遇到焦躁、失落、沮喪等各種負面情緒時,不忙著轉嫁怒氣,而是給自己一點時間去自省,覺察到自己不斷升級的情緒問題,這樣的覺察本身就可以改變事情的走向。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父母的好情緒,就是孩子的好天氣
    孩子犯錯不可怕,好好教育就行了,可教育≠傷害。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它傷害孩子,這是為人父母應有的自覺。而是父母能否管好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對孩子進行正面引導。2控制好情緒,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說:&34;父母的好情緒,就是孩子的好天氣。學做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現在還不遲。
  • 自閉症兒童情緒問題如何處理?教你正確應對孩子的情緒問題。
    原本媽媽是準備教軒軒練習吃飯,但桌上有他最不喜歡的蔬菜。軒軒不想吃大發脾氣,要找能滿足他各種要求的奶奶來。對於自閉症孩子(星娃)來說,「發脾氣」就好像是一種溝通方式,也是一種正常的負面情緒發洩。星爸星媽常常疑惑★ 孩子為什麼會頻頻發脾氣?★ 遇到孩子的情緒問題該如何應對?這對於家長和老師來說,都是一門必修課。
  • 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情緒
    面對孩子的情緒一定是需成人幫助去處理的,沒有學過情緒管理的孩子是不知道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的。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情緒呢? 1.認知情緒-認識情緒就是在告訴孩子他身體發生了什麼,讓孩子給自己的感受命名。 2.學習如何表達情緒-孩子之所以總是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並不是因為這些孩子真得是壞孩子
  • 孩子的壞情緒是不是問題,家長如何處理很關鍵,試試這樣做
    3、任由孩子自身去發展因為小孩子哭鬧是常事,父母已經習以為常了,認為這樣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好了,就是當作沒有看見,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究竟該怎麼做才是最正確的方式,慢慢的,他們便會把這種求助方式轉向於別人,這時候,即使媽媽再想要回主動權,也沒有這個機會了,他們會和別的親朋好友打成一片,把媽媽排出局外,媽媽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如何處理好孩子的情緒
    如何處理好孩子的情緒? 我們在誇孩子時,要注意實事求是,態度真誠。更重要 的是,在「誇」孩子方面,父母還要掌握一些巧妙的技巧和方法。 導致孩子發脾氣的關鍵是他的負面情緒,孩子的情緒通常是來得快去得快,越小的孩子表現得就越明顯。如果孩子情緒的背後需求能夠得到理解和滿足,他們通常都能很快地從消極的情緒中走出來。
  • 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很重要,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教孩子處理壞情緒
    生活中,我們總是覺得小孩子的情緒簡單、直接,心理也沒有那麼成熟,悲傷、嫉妒、孤獨、害怕這樣的「負面情緒」,是他們不該有的。大一點的孩子,爸爸媽媽常常通過聊天、談心等方式幫助孩子排解疏導情緒,但對於低齡孩子,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沒那麼好,那麼親子共讀,就是父母和孩子交流情緒感受的好機會。
  • 孩子的壞情緒是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家長如何處理
    ,一般的媽媽看到小孩子哭,要不就是哄他們,要不就是發脾氣不想讓孩子大哭大鬧的,結果這位媽媽卻非常的淡定。但是話雖然是這樣說,大部分的家長都沒有這樣的好脾氣,他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儘快的安靜下來,只要孩子不哭不鬧,事情就解決了,其實並不是這樣,事情本身影響很小,情緒的影響其實是更大的,有些時候事情雖然解決了,但是負面情緒的影響卻一直跟隨著孩子,久而久之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是家長絕對不想要看到的。
  • 【心理疏導師】開班啦!全網在線學習
    為什麼要學心理疏導?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存在對另一個人的溝通、疏導,親子、夫妻、職場、朋友……整個社會就是一個人與人彼此溝通、彼此疏導的過程。上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作為上海市心理衛生服務行業協會會員單位,及時推動「心理疏導師」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心理彈性,為社會儲備更多具有心理學才能的人才。
  • 孩子老發脾氣,如何幫助易怒孩子管理情緒
    孩子老愛發脾氣怎麼辦?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家的孩子特別愛發脾氣,稍有不如意就大吵大鬧,摔東西等,有時還會因為一件小事和朋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這讓許多家長常常感到無奈和崩潰,那麼,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呢?事實上,孩子性格暴躁、愛發脾氣是個大問題,家長一定要重視改正,如果不及時改正,孩子長大了就會變成暴躁型人格。
  • 教育孩子控制不住情緒怎麼辦?這樣做,處理好情緒與孩子的關係
    換句話說:人類存在問題的終極答案是聯接。而暴力溝通無疑是切斷了孩子的父母關係的聯接,對於教育好孩子是非常不利的。03 父母如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首先需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34;的發生,給孩子和家庭一種良好的情緒氛圍,那麼該如何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呢?你有多久沒有關注過自己的內心了,有多久沒有關注過孩子的內心了?我們的眼睛總是往外看,而總是忽略了向內看。儘管我們已經為人父母,但卻忘記了我們也曾是一個小孩,不管年歲如何增長,也至始至終還是一個小孩。
  • 開學啦,媽媽的平和情緒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總結下來,開學了,最影響媽媽情緒的一件事就是孩子的拖延。比如早晨叫醒孩子後,卻不會馬上起來,說自己太困,想繼續睡一會。這期間,倘若是有經驗的父母,尚且能控制情緒,不會輕易發脾氣。可有時孩子拖延之餘,聽你催促,馬上就帶著哭腔。一急之下,又聽到煩心的哭聲,再好的脾氣也翻船了。接下來就是狂風暴雨了,屁股打得噼裡啪啦響。
  • 兒童心理醫生教孩子,如何做情緒的「小主人」?
    經常會有家長說:「醫生,我孩子脾氣不好,我們該怎麼應對?怎麼處理?」這是很多家長面對一個共同的話題,所以我就把關心的一些問題總結出來。 第三,結合自己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的案例來分享如何引導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一說到情緒,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腦海裡首先蹦出來的是什麼?
  • 特殊孩子情緒問題處理新選擇!
    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孩子情緒行為問題,當下有了一個新選擇——正向行為支持理論(PBS)每個人都有情緒,特殊教育需求的孩童有情緒也是合理的,關鍵在這些孩子的情緒引起之〝問題行為〞。關於身心障礙孩子的問題行為,經常是家長投訴老師或康復人員的重要因素。
  • 期望孩子永遠開心,這是個偽命題,教孩子處理好負面情緒更關鍵
    我們要求孩子各個文化課成績要好,考到一所好大學,將來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我們卻忽略孩子的情緒管理成績,如果這門在孩子成長中至關重要的課,孩子都沒有達標,可能終其一生都難以彌補。|孩子負面情緒產生的內在心理,你了解過嗎?
  • 理解和傾聽孩子,別和孩子較勁,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孩子行為和問題
    家庭教育從傾聽開始,理解和傾聽是最大的心理支持。如何來表達自己的理解傾聽和理解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從三歲開始,我們就可以和孩子討論情緒,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時,我們應該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孩子的情緒上,只有先處理好孩子的情緒,才能處理好孩子的行為,同時要感受和承認孩子的感受,並且幫助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父母有了情緒怎麼辦?同樣先把自己情緒處理好,再去處理問題,不可混為一談。
  • 孩子學業中的「畏難情緒」與媽媽的矛盾心理
    我把孩子拉到懷裡,問怎麼啦,孩子抱著我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到:「媽媽我真的不想去」「可以告訴媽媽你不想去的原因嗎?昨天很開心的自己去了,今天怎麼會不想去媽媽覺得好奇,媽媽也覺得周六要去練字也挺累的,可報名後需要堅持,就像陪媽媽跑步一樣,覺得會累但需要多堅持一下。」「要不媽媽送你去吧,好嗎?」。孩子點點頭,準備出門,但我感覺孩子的情緒還是沒有釋放出來。
  • 如何改變心理脆弱的孩子?
    心理脆弱常常是逆商不夠,需要提高孩子的逆商了。 逆商,來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縮寫為AQ,全稱逆境商數,一般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通俗講就是受挫能力。 孩子心理脆弱,如何引導呢?
  • 如何處理孩子情緒?對不起我有點囉嗦 | 欒晶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夠擁有和孩子的情緒和諧相處的能力? 首先,一定是母親先學會和自己的情緒相處。 這個部分如果媽媽們覺得真的有必要處理掉,可以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 其次,母親要學會一些面對孩子情緒的技巧。
  • 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消極情緒」?訓練孩子「情緒管理能力」很重要
    ,一不順心就大吵大鬧,不僅會亂扔東西還會不停地叫尖叫,每次小寶媽媽哄他的時候都覺得孩子就是自己上輩子的債主,這輩子討債來了。面對歇斯底裡的小寶,小寶媽媽覺得十分崩潰,她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紀就養成了這樣的毛病。因為孩子尖叫的問題,不少鄰居都來找她投訴好幾次了,每次小寶媽媽只能賠罪道歉,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
  • 父母如何處理孩子的「壞情緒」,決定孩子10歲以後的人生···
    他的媽媽控制欲極強,劇中有兩個細節:媽媽給他準備好牛奶,他覺得太燙,想過會兒再喝,媽媽馬上變了臉色;他吃飽了喝不下牛奶,媽媽立馬拉下臉說:「那倒掉。」他不喜歡媽媽這樣,可他不能說,只能壓抑著。這樣的好孩子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但其實,深挖吳謝宇和吳媽媽的相處會發現,吳媽媽一直對吳謝宇非常嚴格,要求他必須做到最好,不允許他有自己的意見。長期以來,吳謝宇內心的情感長期被壓抑。以至於壓抑的情緒在那一刻達到了頂峰,像火山一樣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