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公布
國家教材委員會日前公布《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首次對我國教育領域各學段、各學科領域教材建設作系統設計。教育部同時出臺「中小學教材」「職業院校教材」「普通高等學校教材」「學校選用境外教材」四個管理辦法。依據相關文件,我國鼓勵學科知名專家、學術領軍人物為大中小學生編寫教材。此外,管理辦法明確,教材中如出現錯誤或較大爭議,應及時修訂。
跟蹤教材使用及時修訂
依據規劃,到2022年,教材建設全面加強,教材管理體制基本健全、體系基本完備、質量顯著提升,更加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更具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育人功能顯著增強。
規劃要求,將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教材,確立教材建設的「魂」。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透露,到2022年,中小學教材建設重點是增強教材育人功能,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各學段教材的系統性,強化相關領域教材建設;還要全面完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統編統審統用,跟蹤了解三科教材使用情況,及時組織修訂。
《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提出,中小學教材實行周期修訂製度,一般按學制周期修訂,如出現課程標準發生變化,經濟、社會、科技等領域發生重大變化、取得重要成果,經國家權威部門認可的、改變現有認知的重要學術成果發布,將及時修訂教材。發現教材內容有錯誤、不適宜或出現較大爭議等情況,應及時修訂。
如中小學教材內容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存在問題,出現嚴重的科學性錯誤,植入商業廣告或變相商業廣告,或存在用不正當手段影響教材審核、選用等工作,相關教材應退出使用,不再列入教學用書目錄。
職業院校教材對接市場需求
此次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系統的高校教材管理辦法。辦法要求,高校教材編寫反映相關學科教學和科研最新進展,反映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應體現創新性和學科特色,富有啟發性,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及創新潛能。高校教材應根據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科學技術最新突破、學術研究最新進展等及時修訂。
辦法還提出,要把教材建設作為高校學科專業建設、教學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納入「雙一流」建設和考核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評估體系。
依據《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職業院校教材編寫依據職業院校教材規劃以及國家教學標準和職業標準(規範)等,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和就業創業。教材編寫應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弘揚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公共基礎課程教材要體現學科特點,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專業課程教材要充分反映產業發展最新進展,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及時吸收比較成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等。
編審教材作為職務評聘依據
《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提出,中小學教材編寫者一般應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鼓勵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術領軍人物與中小學優秀教師共同編寫教材。
中小學、職業院校、普通高校教材管理辦法均提出,承擔國家統編教材、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編寫修訂任務,承擔國家課程非統編教材、國家規劃公共基礎必修課和專業核心課教材編寫修訂任務,分別視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相關科研課題。
承擔教材編審任務,將作為業績考核、職務評聘、評獎評優的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國家規劃專業核心課程教材作為參評「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萬人計劃」等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成果。
義務教育禁用境外教材
《學校選用境外教材管理辦法》規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開設的普通高中境外課程項目,境內教材確實無法滿足教學需要,可選用境外教材,鼓勵選用我國出版社翻譯出版、影印出版的國外優秀教材;義務教育學校不得選用境外教材,普通高中除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開設的普通高中境外課程項目外,不得選用境外教材。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表示,境外教材選用辦法立足既要擴大開放、積極借鑑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又要嚴格把關,堅持「按需選用、為我所用」。(記者 任敏)
「凡編必審」
「凡選必審」
教材體現國家意志,是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載體。教育部7日發布一系列教材管理辦法,明確教材「凡編必審」「凡選必審」「管建結合」,教材建設納入教育督導範疇,加強激勵保障,激發建設活力,切實提升教材質量。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教材管理明顯加強,但仍面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挑戰。除中小學教材之外,其他教材尚缺乏專門管理辦法,管理職責任務還不清晰,編審用標準和程序還不明確,激勵保障和監督機制還不完善。中小學教材管理還不夠「細」,有要求但比較籠統;職業院校教材管理比較「松」,職業特色不明顯;高校教材管理比較「弱」,學校主體責任尚未壓實;境外教材選用管理「缺位」,管理責任和要求不明確。
7日發布的這一系列教材管理辦法分別涉及中小學教材、職業院校教材、普通高等學校教材和學校選用境外教材等。它們重點解決各級各類教材誰來管、管什麼、怎麼管的問題,明確管理主體責任,堅持「誰編寫誰負責」「誰選用誰負責」。(新華社記者 施雨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