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外流是指醫院開具處方後,處方流轉到醫院外,患者可以在醫院外根據處方購買藥品。處方外流的本質是醫藥分家,處方外流推行慢的原因在於醫藥分家的時機尚未成熟。造成處方外流的阻力一是因為消費習慣,二是因為藥店承接能力,三是因為醫改力度。
關於消費習慣,一是患者信賴醫院甚於藥店,同樣的藥品從醫院拿的總感覺比藥店拿的安全。二是從醫院拿藥比從藥店拿藥方便,患者或家屬在醫生開過處方後就可以到醫院藥房取藥,不用專門再跑到藥店去了。
關於藥店承接能力,一是技術原因,藥店需要購買相應的處方信息共享系統軟體並學會使用,需要投入資金和精力;二是藥品規格原因,在我國醫藥銷售的實踐當中,出於種種原因,醫院和藥店的藥品品規並不一致,藥店拿到處方後並沒有相應的藥品可供銷售。三是帶量採購實施後,藥店對藥品的議價能力低,相同品規拿到的價格不會低於醫院的藥品,價格不佔優勢。四是藥店的儲存能力,藥品是特殊的商品,部分藥店無法滿足某些特殊藥品的儲藏條件。
關於醫改力度,一是雖然國家醫保局成立後,醫改力度很大,但醫院體制並未改變,醫院明裡暗裡可以從藥品獲益,難以完全放開處方。二是除了帶量採購中標藥品外,藥品銷售模式並未改變,醫生可以從處方中獲益。三是醫保尚未打通,從藥店購買藥品難以享受從醫院購買藥品的醫保待遇。
綜上分析,處方外流,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處方外流在一部分地區已經實行,也許未來某一天可以大範圍地實施。但處方外流僅是一種手段,不是醫改的目標,醫改的目標是要緩解「看病難、看病貴」,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總結起來,醫改就是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處方外流作為一種手段,要解決的是降低成本,是為了斬斷藥品與醫院、藥品與醫生之間的利益鏈,所以,處方外流的落腳點是一方面要實現處方真正的流動,不再是醫院指定的藥店,另一方面是醫院統方信息、患者購買信息都要保密,醫藥企業無法再給予醫生與開藥掛鈎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