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鼓勵處方外流,大批常用藥轉至藥店銷售,4000億利益重新分配

2020-12-22 AI財經社

文 | AI財經社健識局 王小楠

編 | AI財經社健識局 嚴冬雪

本文來源於AI財經社旗下醫療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各省推進零售藥店遠程網絡審方,處方外流的時代即將到來。

日前(8月6日),黑龍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黑龍江省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執業藥師在線遠程網絡審核處方有關規定(試行)》通知明確,旨在提高零售連鎖企業藥學服務和質量管理水平,規範和推動執業藥師在線遠程網絡審核處方工作。

就在一天之前,重慶市也發布通知稱,推行執業藥師遠程藥學服務和電子處方的試點工作。據健識局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雲南、陝西、山西、山東、湖南、江西、河北、海南、福建等多個省份明確表態,支持零售藥店遠程審方等多項政策的落地實施。

業內普遍認為,在4+7帶量採購、一致性評價、醫保控費等多項監管政策的壓力下,醫院市場已發生結構性的改變,大批常用藥須轉移至零售藥店銷售,處方外流已成定局。

而根據步長藥業總裁趙超的估算,到2020年,中國處方外流市場規模,已超過4000億元。無疑,這將是未來醫藥市場的整體增量。

政策頻出,遠程審方緩解執業藥師巨大缺口

2019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部分省市藥品零售企業存在藥師「掛證」、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等問題,造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截止目前,全國零售藥店近45萬家,而在註冊的藥師雖然已有42萬,按照國家對於零售藥店必須兩名執業藥師在崗的硬性要求,保守估計,執業藥師的缺口約在60萬左右。

從此次黑龍江的《通知》來看,對於零售藥店設置執業藥師遠程網絡審方工作室,要求執業藥師配備的數量與企業經營規模相適應。

以20家門店(不足20家的按20家計算)至少配備3名執業藥師為基數,如經營中藥飲片的,其中一名須為執業中藥師;

每增加20家門店(不足20家的按20家計算),應當增配1名執業藥師;

增加門店經營中藥飲片的,執業中藥師配備數量參照上述執行。

這項規定的出臺,遠程網絡審方工作室的組建將大大減少執業藥師的配備。零售藥店通過遠程審方對藥店配藥的合理性進行審核,每家藥店不必每天配置一名執業藥師現場服務,患者就能買到自己所需的藥品。

有分析人士指出,遠程網絡審方不僅解決了執業藥師不足的瓶頸,還能通過這種連鎖集約化的服務,解決偏遠地區執業藥師存在難度的問題。

老百姓零售藥品有限公司醫保負責人紀美玉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現在每天遠程審方100例左右,而且執業藥師還能給顧客用藥指導,真正給百姓帶去了便利。

競爭加劇,各路諸侯爭搶4000億院外市場

事實上,執行遠程審方和電子處方的政策落地,其初衷是加速醫院處方外流進程。

曾幾何時,公立醫院是藥品銷售最重要的市場,醫生的處方根本就無法流入零售市場。而部分醫院為了防止處方外流,更是實施電子處方,嚴控藥品對外銷售。但如今,這一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2017年5月,國務院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提出:醫療機構不得限制處方外流,探索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

隨後,北京、上海、雲南、陝西、山西、山東等多省市陸續出臺加快遠程審方和電子處方的的相關政策。業界普遍認為,處方外流已成為必然趨勢,未來真正的受益者將是零售藥店。

一位長期從事醫藥零售行業的從業者向健識局表示,從目前的國家規定來看,未來承接處方外流的工作,必定將會落在具有一定規模的連鎖藥店。

據健識局了解,上海醫藥已在華東、華北地區已擁有了40餘家DTP藥房,再加上2018年收購康德樂的30家藥房,目前公司已成為擁有國內最大DTP業務的連鎖藥店。

國大藥房早在2014年就已進軍DTP藥房領域,現如今其業務已突破10億元,業務佔比10%以上。而益豐、老百姓、一心堂的連鎖藥店也均在DTP業務中有所斬獲。

與此同時,廣藥集團、康美藥業、步長藥業等藥品工業企業,也相繼進軍「網際網路+」醫療藥事服務平臺,欲通過打造藥品流通領域的新零售樣本,切分「處方外流」蛋糕。

儘管益豐大藥房董事長高毅此前在接受健識局曾表示,處方外流是個漫長的過程,行業人士不應過度樂觀。

但不可否認的是,處方外流已成為藥品銷售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各路諸侯競相出擊,跑馬圈地,欲將其成為醫藥零售行業的新入口。

業界普遍認為,處方外流未來將打破傳統藥品零售的商業格局,影響生產、流通、零售整個醫藥產業鏈,相關品種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4000億處方外流市場將被重新劃分。

相關焦點

  • 醫保局力推處方外流,流轉平臺上線,零售藥店可實時結算
    同時,通過處方流轉平臺,醫保監管人員審核處方的合理性後,參保職工可自願選擇在定點門診或其他就近定點藥店購藥。 在此之前,浙江、重慶、天津、北京等省市政府均曾出臺文件,鼓勵零售藥店加入醫保體系,使用電子處方系統,支持醫療機構處方外流,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醫療機構對外流出處方的意願並不強烈。
  • 一心堂入局 連鎖藥店搶灘處方外流
    醫藥連鎖藥店加快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布局。近日,一心堂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合資設立雲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具體名稱以主管機關核定為準),在藥品零售連鎖業務基礎上,積極拓展面對醫療機構的處方藥品以及智慧診療業務等。業內人士認為,在醫藥分開、處方外流等多項政策利好下,醫藥零售企業相繼布局「網際網路+醫療」等業務,為承接處方外流做準備。
  • 這一省 放開藥店處方藥銷售
    來源 | 山西省藥監局整理 | 賽柏藍-遙望又一地放開藥店處方藥銷售,鼓勵處方外流。近日,山西省藥監局發布《關於在藥品零售企業開展電子處方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公開徵求意見至2019年5月9日。
  • 監管部門嚴規範、醫院處方外流難 零售藥店進最難熬陣痛期
    5月30日,西安市食藥監局、市衛計委聯合下發通知,表示藥品零售企業可結合慢性病人用藥史,建立慢性病處方藥用藥檔案,以實現合規的慢病處方藥銷售模式。該慢病檔案需按照一人一檔原則,將病人的慢性病診斷病例、用藥處方及個人基礎信息登記造冊。如患者連續購買處方藥超過3個月,或購藥品種發生變化時,才需要醫師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重新開具處方。
  • 處方外流大勢所趨 院外銷售成下一個風口 2020年處方外流市場規模...
    院外銷售將成中國醫藥零售市場的下一個風口。自「4+7」帶量採購擴面至全國範圍後,中標藥品價格大幅下降,隨著一致性評價的推進,將來會有二三百個品種納入全國集採範圍。這樣一來,藥品不再是醫院的利潤中心,各省都在探索推進處方外流,處方外流成大趨勢。
  • 處方外流還是處方創造?
    不過,正如我們在《為什麼處方外流難以推行?》一文中所強調的,除了醫生的經濟動力,處方外流自身需要解決諸多障礙才可能真正獲得發展,首先是監管平臺的建立,其次是醫保統籌在零售渠道的發展,最後是對藥店的規範。隨著藥品集採和醫保監管趨嚴,處方外流再次成為市場的熱點。
  • 處方外流的本質是什麼,是誰阻止了處方外流?
    處方外流是指醫院開具處方後,處方流轉到醫院外,患者可以在醫院外根據處方購買藥品。處方外流的本質是醫藥分家,處方外流推行慢的原因在於醫藥分家的時機尚未成熟。造成處方外流的阻力一是因為消費習慣,二是因為藥店承接能力,三是因為醫改力度。
  • 乘處方外流之勢,院外終端逐鹿醫藥新戰場
    醫藥商業企業在產業鏈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負責藥品的批發和零售,使得藥品可以精準、快速地從醫藥工業企業送達至藥品零售終端。藥品零售終端可分為三大類:公立醫院、零售藥店和基層醫療機構。受供求關係的影響,藥品零售終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醫藥工業企業和醫藥商業企業的銷售命脈。
  • 藥店分級,大批不能賣中藥飲片(含阿膠)了,直接丟失10%營業額
    健識局注意到,相對於商務部版本「一類店經營乙類非處方藥」的規定,山東版和廣東版都將一類藥店的經營範圍設置為「非處方藥」,僅有三類店才獲得經營中藥飲片的資格。這也就意味著,山東省內大批二類藥店也將失去銷售中藥飲片的資質。
  • 醫藥電商來了,連鎖藥店還是好生意嗎?
    中國資本市場正迎來第二梯隊連鎖藥店上市潮,除了健之佳,山東漱玉平民、湖南達嘉維康、湖南養天和也相繼在創業板提交IPO申請。而它們的競爭對手除了「四大金剛」以外,還有國大藥房、桐君閣、同仁堂等大批「國」字號玩家。
  • 禮來、中國性學會、多家知名藥店聯合發布大動作
    據2017年中國藥學會的數據,他達拉非主要銷售途徑是零售藥店,其中零售藥店銷售額佔比約84.7%,遠超醫院。2019年男科抗ED化藥在國內終端零售金額預計在45億左右,其中他達拉非片市場份額超過8億元。
  • 藥店越來越難開的原因分析
    隨著國採品種落地,醫藥電商殺入戰場等,實體藥店行業依靠線下售藥的單一模式求生存,無疑等於坐以待斃。賣藥之難,大概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一、政府監管趨嚴,在飛檢常態化背景下,伴隨打擊掛證、騙保,處方藥違規銷售等,藥店的經營成本不斷上升。
  • 即日起 大批藥店下架、停售這些藥
    即日起,大批藥店下架、停售這些藥鑑於近期國內多地出現本土新冠病例,並呈現家庭聚集性的特點,為進一步加強發熱、咳嗽人群的管理,有效阻斷疫情的擴散和傳播,多地宣布,對藥店退燒、止咳、抗病毒類藥品進行管控,或下架、或暫停銷售......
  • 大批連鎖藥店開診所,縣域醫藥診所門店已具規模!
    醫改終於邁向了深水區:兩票制、藥品零加成、4+7集採大範圍落地、處方外流……院外市場的爭奪越發激烈,網際網路醫藥新零售在第三終端和C端打響了百團大戰……總的來說,近年來的傳統醫藥市場並不好過。開診所,似乎成了大大小小藥店轉型的一個思路。
  • 全國「圍獵」連鎖藥店,數億元和幾千家藥店背後有哪些資本,後續會...
    食藥監總局統計顯示,2012年全國零售單體藥店為27.1萬家,零售連鎖門店為15.2萬家;至2017年,零售單體藥店銳減至22.6萬家,零售連鎖門店則增長至22萬家。早在2004年,海王星辰就與全球知名投行高盛籤署了金額為4000萬美元的投資協議,成為國內首家接受境外直投的醫藥零售企業。之後,國內投資公司也開始參與零售藥店投資。現在上市的幾大零售藥店背後都有專業投資公司的身影。
  • ...連鎖藥店,數億元和幾千家藥店背後有哪些資本,後續會如何發展?
    2012-2017年間,零售單體藥店「消失了」近5萬家。   食藥監總局統計顯示,2012年全國零售單體藥店為27.1萬家,零售連鎖門店為15.2萬家;至2017年,零售單體藥店銳減至22.6萬家,零售連鎖門店則增長至22萬家。  醫藥零售正經歷「單體退、連鎖進」的過程,這一過程背後,併購整合是主因。
  • 網售處方藥 熱鍋「烤」藥店
    對此,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談到,醫藥電商對藥品零售行業來說是巨大的挑戰,零售藥店應積極數位化,擁抱網際網路,但與電商平臺進行深度合作時應慎重。隨後,幾位藥店企業家對此擬定了一份《關於建議大力強化處方藥網絡銷售安全監管的溝通材料》並進行了探討。在行業人士看來,考慮到處方藥的特殊性,對網絡銷售處方藥的規定應有更嚴格的要求。
  • 個體藥店PK連鎖藥店 商品管理的四大法寶
    【天地網訊】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藥品銷售規模為17131億元,藥品零售渠道實現銷售額3919億元,佔比為22.9%。其中實體藥店實現銷售額3820億元(佔比22%)。政策促進醫藥分家將是長期趨勢,預計處方外流市場規模接近3000億元,為藥品零售市場帶來50%以上的增量。
  • 2019-2025年中國藥店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六、城鄉居民收入分析  第二節 中國藥店市場政策環境分析    一、帶量採購推動院外市場地位大幅提升    二、藥店分類分級管理有望落地推動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    三、處方信息共享平臺多點開花,醫院處方外流加速真正開始    四、個人醫保帳戶各省差異性調整,有望打開新成長空間    五、開放執業藥師遠程審方及多點執業
  • 藥店銷售處方藥 又一輪嚴查來了
    可以說,處方藥銷售,一直以來都是藥店的檢查重點,儘管網絡銷售處方藥還有很多漏洞存在。但不論在實體店,還是網絡平臺,處方藥銷售的合規性都很重要,一旦出事,藥店後悔都來不及。處方藥,頻頻給藥店惹事處方藥銷售,近年來可以說頻頻給藥店惹事。今年8月,大河報以《處方藥給錢就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