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溫州5月20日電 (記者 謝盼盼)新媒體的定義是什麼?20日,中時電子報總編輯劉善群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新媒體是科技和人文尋找到的交匯點,在新媒體時代,媒體還應要有服務精神。
5月20日,由中國新聞社、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和溫州市政府聯合主辦,溫州市委宣傳部(外宣辦)等承辦的兩岸新媒體發展論壇暨「兩美溫州」採風活動在浙江溫州舉行,兩岸傳媒人探討變革中的網際網路時代新媒體發展方向,謀求兩岸媒體在不同政治文化環境下新媒體融合發展。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的廣泛應用,新傳播技術的不斷出現,網際網路新媒體呈爆炸式發展,新媒體形態層出不窮。
劉善群將此看成是傳統媒體人「移民」到了新媒體,「新媒體是把過去的傳播形式,不管是閱讀的,圖像的,視頻的,廣播的形式,都搬到網際網路的平臺上。」
正因為網際網路關係,劉善群說,這樣的關係也打破了媒體的疆域,既然都移到網際網路了,紙媒可以做廣播、電視,廣播也可以做電視。
劉善群也得出了新媒體的定義:「新媒體是科技和人文不斷尋找的交匯點。」他認為,從2007年賈伯斯第一隻iPhone手機開始,這一波的傳播革命便由科技在進行主導,儘管是科技在主導傳播,但人文是不能被科技所取代的。
劉善群舉例稱,過去大家使用MSN,現在MSN在哪裡?如今已然成為微博微信時代,下一個新媒體又是誰?「隨著科技進步,會出來新的產品,但用的是人,人的精神是不可被替代的。」他還認為,儘管新媒體形式多樣,但誰說新媒體都長現在這樣,若明天有新的科技和傳播模式出來,新媒體又將是一副新模樣。
其實,在面對新媒體的強勢來襲,有業內人士曾做出這樣的論斷:「紙媒已死,新媒體當立」。於是,爭相布局新媒體已成傳統媒體不約而同的選擇。
「大家都面臨新媒體衝擊,要把傳統媒體的專長平移到新媒體上。」劉善群建議,傳統媒體「入駐」新媒體時,要擁有服務精神。「過去媒體,比較高高在上,他們對於用戶來說,是我給你看什麼,以媒體為中心。但現在媒體是服務業,用戶想看視頻、想聽廣播,媒體都要全部做好,請用戶來選擇,把他們伺候得好好的。」
新媒體搭上網際網路的快車,在某種意義上還意味著平等和公平。「新媒體時代,替代品很多,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就進行選擇。過去說媒體,說哪家好,都是自己在說,現在是用戶在進行選擇。」劉善群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