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的粗細、胸肌的大小或許是健身愛好者最關心的兩個問題,但少有人關注頸部的狀態,更不用說對其進行針對性訓練了。從表面上來看,頸部的粗細似乎對整體訓練效果沒有影響,但從長遠來看,細瘦的頸部肯定會影響你的整體美觀,甚至會影響你的正常生活。
訓練頸部肌肉的必要性
1.從審美的角度來看,發達的頸部肌肉可以讓脖子看起來更加粗壯,從而讓整體看起來更加勻稱,試想一下,如果手臂、背部等肌群都足夠發達,唯獨頸部過於細瘦,那就會形成極強的對比。
2.頸部細瘦意味著頸部肌群比較薄弱,當其承受較大壓力時,頸椎就會有損傷的風險,例如低頭玩手機或者長時間伏案工作,久而久之,頸椎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進而引起疼痛。
3.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很多人出現了圓肩駝背、頭部前伸的情況,這不但會影響外在形象,還會壓迫神經,嚴重者甚至會影響正常生活,而發達的頸部肌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良體態,幫助頸椎分擔更多的壓力。
說到這,很多人想起了常見的頸部訓練動作——頸橋,但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它對頸部的傷害要遠大於其產生的訓練收益。
為什麼不建議採用頸橋?
1.頸橋同臀橋一樣,是因為主要由頸部肌群發力才以此命名,而無論是面部朝下的正橋,還是面部朝上的反橋,頸椎都會處於彎曲狀態,這就好比低頭看手機或者抬頭仰望,此時,頸椎承受的壓力是中立時的好幾倍,彎曲程度越大,壓力也就越大;再加上自身的重量,頸椎還會承受一個向下的剪切力。也就是說,頸橋本身就會讓頸椎承受的壓力增加,它帶來的訓練收益可能遠遠小於對頸椎的損害程度。
2.頸部雖然看起來體積較小,但肌肉種類卻很多,包括斜方肌、頸闊肌、肩胛提肌、胸鎖乳突肌等,而在這其中,除了斜方肌外,相信即便是經常健身的人也從未聽說過其他肌肉,一方面是因為它們的體積都不大,屬於深層次的小肌肉;另一方面,它們的功能基本都是穩定頸椎,對整體力量的貢獻可以忽視。也就是說,頸部肌群的力量要比你想像中的更小,但頸橋的訓練強度卻很大,大多數人都承受不了,這反而會加重對頸椎的損害。
職業運動員為什麼會做頸橋?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職業運動員與普通的運動愛好者有很大的區別,他們訓練的核心目標是在比賽中取得名次,即便是以身體健康作為代價;而普通人運動大多是出於愛好的目的或者僅僅只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
摔跤運動員
在摔跤比賽中,當一方雙肩觸地時,裁判就會判決另一方獲勝,所以,運動員在倒地的情況下,為了避免雙肩觸地,用頭部來做支撐是最後的選擇。也就是說,摔跤運動員練頸橋是職業需要,也是不得已的選擇,並且,他們進行的不單單是靜態頸橋訓練,而是以頭部為支撐點,通過身體的旋轉來增加動作難度,這也極富挑戰性。
拳擊運動員
想必大家對泰森都不陌生,而他與頭部寬度相同的脖子也讓人嘖嘖稱,要知道,巔峰時期的泰森脖子圍度達到了50.8cm,這離不開他一直進行的頸橋訓練,但對於他自己來說,這並不值得驕傲,因為多年的高負荷訓練也給他帶來了常人所沒有經歷過的傷痛,泰森退役後的頸部手術就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實際上,拳擊運動員選擇頸橋訓練也是迫不得已,因為在對手重拳來襲時,頭部會因為遭受重創而向反方向劇烈晃動,這一點在慢鏡頭中就可以看出。而發達的頸部肌肉則可以最大限度的維持頭部平衡,以避免被KO。
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該怎樣訓練頸部肌肉呢?
等長收縮訓練
如上文所說,頸部肌群的訓練並不需要高強度,並且,頸部肌肉大多包含慢收縮肌纖維,所以,既安全又能保證效果的訓練方式就是等長收縮訓練。而除了保證安全外,等長收縮訓練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增減負重,調節阻力,避免在訓練中出現頸部不堪重負的情況。
頸部屈伸
分為仰臥頸部屈伸,主要訓練頸部前側肌群;俯臥頸部屈伸,主要訓練頸部後側肌群;坐姿體側頸部屈伸,主要訓練頸部側面的肌群。
動作步驟:
1.採用俯臥或者仰臥位,使頭部處於懸空狀態,並保證其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2.頸部向下轉動使頭部下垂,之後通過肌肉收縮使頭部回到中立位置,整個動作過程不宜過快。
3.初試者可以採用自重的訓練方式,也可以採用保持頭部懸空的靜態訓練方式;當肌肉足夠發達後,再增加負重,如果沒有負重帽或者槓鈴片,可以用雙手來代替,即雙手抱頭,施加給頭部向下的力,從而迫使頸部肌肉發力形成對抗態勢。
大多數人健身都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所以,要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均衡的訓練各部位肌肉,並且,要從訓練本身入手,不要盲目模仿他人,同時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訓練強度,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達到訓練目的。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