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不演戲在寫作,笑稱只寫了三本書拿什麼得諾獎

2021-01-10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近日,勤奮的演員、作家林青霞又出新書了,書名叫《鏡前鏡後》,在11月3日自己生日同一天出版。16日,離開微博六七年的林青霞也開通了微博,不僅宣傳自己的新書,還跟粉絲們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

在17日的一條微博中,林青霞寫道:「我的大女兒邢嘉倩非常有心,她總是送我最貼心的生日禮物,今年她親手用木頭做個書架,悄悄的把我三本書《窗裡窗外》《雲去雲來》和《鏡前鏡後》夾在書架裡,放在餐桌的轉盤上。轉盤中心是女兒愛林為我布置的花朵,花朵和書本隨著轉盤,轉過來轉過去。」

林青霞還提到,她的先生Michael 笑著對三個女兒說,「你媽寫了三本書,將來說不定拿個諾貝爾文學獎回來」。對於這個問題,林青霞的回應是:「人家米蘭·昆德拉九十多歲,寫那麼多經典小說都沒得獎,我拿什麼去得獎啊?不過既使是句玩笑話聽聽也開心。言愛雖然沒送禮物,但是她對我訴說愛的言語,力量之大,讓我震動得忍住不讓眼淚掉下來。」

她還補充道:「我將滿滿的幸福與大家分享,希望所有的人都過得幸福健康快樂。」

過了一會兒,林青霞發出了女兒邢嘉倩給她做的書架:「女兒嘉倩用自己雙手為我製作的書架,我屬馬,她在左邊刻了一隻馬頭,這馬頭她不滿意,但我覺得非常清秀和有藝術性,我跟她說我會一輩子珍藏,將來每寫一本書就加進一本,希望這隻馬頭越拉越寛,越拉越寛。」

再次回歸微博跟大家分享生活的林青霞還是那麼快樂、幸福,粉絲祝福她繼續這麼幸福,對於她出版的新書也繼續買買買。

《鏡前鏡後》是林青霞第三部散文作品,在《窗裡窗外》和《雲去雲來》之後,繼續娓娓道來她所經歷的事、認識的人。收入《不是張迷》《我是路人甲》《像文化那樣憂傷》《走近張愛玲》等散文文章。

新書書末特別收錄幾篇「朋友的話」,施南生、胡晴舫、黃心村等人紛紛執筆寫他們心目中的林青霞。他們識於不同時期,也見證著林青霞的成長。

多年閱讀滋養下,林青霞豐富了創作靈感,身邊的人和事都成了她筆下的主角,隨手拈來,輕鬆流暢。看林青霞的散文確實能感受到她寫作的惟肖惟妙,真情流露。

新書《鏡前鏡後》是「林青霞三部曲」之三,她繼續在書中剖白內心世界。從《窗裡窗外》《雲去雲來》再到《鏡前鏡後》,林青霞用15年時間寫作3本書。白先勇說,青霞現在真是作家了。林青霞則說,「從小書讀得不好,現在卻以讀書寫作為樂,萬萬沒有想到,我的文章竟然得到許多知名大作家的讚許,我當是拿了文憑,這也印證了我一生堅信的座右銘 :『有志者事竟成。』」

作為演瓊瑤劇出名的演員,林青霞的寫作也得到了作家瓊瑤的肯定:「她的文字流暢,簡潔,許多小品,寫得親切感人,我這才驚覺到她在寫作上的才華。她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誇張的描寫,只是自然而然的,把她的所見所聞所感,或是她的人生小體驗,她某段時期的心路歷程,一篇一篇,寫成了。」

林青霞這些年的文學耕耘確實成績不凡,她的一篇文章《有生命的顏色》已入選了《大學語文》。

相關焦點

  • 莫言這部誕生於後諾獎時代的《晚熟的人》,寫了什麼,寫得如何
    都說諾獎有魔咒,得過諾獎之後很多作家可能都會陷入創作停滯或者無法超越自己的困境。那麼,莫言這部誕生於「後諾獎時代」的新書,究竟寫了什麼,寫得又如何?「還鄉」視角下的新魔幻高密東北鄉是莫言的文學故鄉,一個人只有在離開故鄉之後再回望故鄉,才會獲得別樣的感觸。
  • 林青霞:我對自己寫的文章從來沒信心
    當時的她說,不能只做一本書的作家,一定會繼續寫。時隔三年,她沒有爽約,在人生的花甲之年為我們帶來了自己的第二本書《雲去雲來》。林青霞鄭重選擇在香港大學召開了她新書發布會,馬家輝擔任客席主持。金聖華、俞琤、楊凡及鄺美雲等一幫老友也盡皆捧場。整場發布會在林青霞為新書親錄的篇目朗讀中拉開序幕,當臺下還沉浸在她沉著大氣的朗讀聲中時,一襲黑色連衣裙的林青霞步態優雅地款款走上舞臺。
  • 林青霞怎麼寫閨蜜和男性朋友?看看她的新書《鏡前鏡後》吧
    林青霞對寫作是認真的。作家白先勇透露,這幾年青霞生活的重心之一是寫作,「她很認真,有幾次跟我討論,問我寫作的訣竅,我說:寫你的心裡話。她的第一本書《窗裡窗外》果真寫下了許多心裡話,可說是一本青霞心語,我寫下這樣的感想:你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受是你對人的善良與溫暖。青霞現在真是作家了。」
  • 林青霞怎麼寫閨蜜和「最親近的男性」?看看她的新書《鏡前鏡後》吧
    瓊瑤也贊林青霞的文字流暢,簡潔,許多小品,寫得親切感人,「我這才驚覺到她在寫作上的才華。她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誇張的描寫,只是自然而然的,把她的所見所聞所感,或是她的人生小體驗,她某段時期的心路歷程,一篇一篇,寫成了。」
  • 今天66歲生日,林青霞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鏡前鏡後》
    林青霞自序 無形的鞭子 董橋從來沒有對我說過重話,平常跟他吃飯他都是禮貌地聽人講話,自己不太發言。某一個星期六中午,我們在陸羽吃午飯,說到我第一本書的新書發布會,他嚴厲地說 :「你不能稱自己為作家。」
  • 莫言:被諾獎「捧殺」7年,他把「忍」字寫了10000遍
    他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不幸打落牙齒和血吞,無需添油加醋,只原原本本剖白在讀者面前,便讓殘忍來得那麼赤裸裸。那時候,莫言的鄰居是個中文系的大學生,他說他認識一個作家,寫一本書就有上萬稿費。作家每天吃三頓餃子,還是肥肉餡的,咬一口,肥油滋滋地往外冒。
  • 諾獎得主莫迪亞諾曾談寫作:我寫作的時候毫無意識
    原標題:諾獎得主莫迪亞諾曾談寫作:我寫作的時候毫無意識  什麼事一爆冷,就必然在意外處爆發熱鬧。我不懂電腦,更不會上網,平時座機手機總保持靜默狀態,多少年來我已經習慣了這種文學翻譯的平靜生活。10月9日晚,事起突然,我的座機和手機同時被打爆,我拿起話筒,還未聽清是什麼事,手機又鈴聲大作,不敢怠慢,趕緊接聽,顧左顧不了右,一時懵了頭,不知該如何應付。忙亂中,話筒裡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是北大才俊青年教師程小牧打來的,她說,「諾貝爾文學獎給了莫迪亞諾,評獎委員會聯繫不上莫迪亞諾,祝賀你啦!」   聯繫不上作者,特來祝賀我,怪不得手機座機都打爆了,對諾獎的熱情總得找些意外釋放處。
  • 首位獲諾獎的記者,為新聞寫作「正名」
    阿列克謝耶維奇記者出身,以「復調式書寫」筆耕不輟數十年,美聯社稱這是諾獎首次頒獎給記者。她的新聞寫作何以抵達不朽?又是如何以新聞視角記錄時代、戰爭和人性?報告文學or文獻文學?憑藉這種寫作方式讓諾貝爾文學獎青眼有加,能否說明此次諾獎作品文學性不足?文藝批評家李敬澤指出,文學體裁不應只局限於小說、詩歌、戲劇,回向文學的古典意義,「表現人類生活的真實」,能讓我們意識到表面化的通識的不足。
  • 作家奈保爾:諾獎沒有給我帶來任何困擾(圖)
    不過當其夫人表示上海之行也許會讓奈保爾寫一部關於中國的作品時,奈保爾本人予以否認。  關於中國 需更多了解  鬍子灰白的奈保爾是由兩位工作人員攙扶著上臺並落座的,夫人納迪拉坐在他右手邊。當主持人邀請奈保爾朗讀一段《大河灣》中的文字時,納迪拉先拿過話筒:「我是個很好的太太,我得說一些話」。
  • 莫言坦露獲獎心聲:得諾獎讓我驚奇又惶恐
    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莫言雖然語氣平和,卻略顯謹慎,話語不多,讓你很難窺探出他處於這種喧鬧中,除了疲倦,還有什麼其他心情。   得知消息,幾小時後才平靜   為什麼驚奇呢?就是因為全世界有這麼多優秀的作家,怎麼會輪到我頭上呢?……我配得這個榮譽嗎?我就很惶恐。   記者:祝賀你獲獎,能再談談獲獎之後的感受嗎?
  • 4位諾獎作家的寫作秘密:見識的人有多少,寫得就能有多好
    他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與幾名熟人來往;他終身未娶,讀書和寫作成了他象牙塔生活當中的全部內容。有感於此,石一楓就曾在豆瓣時間寫作訓練營的直播live中講道: 我覺得作家一定要是普通人、凡人,往往只有一個普通人才能寫好東西。你必須以一個普通人的心態結交、觀察身邊的普通人,然後與這些普通人一起思考、感悟,這樣的狀態才是一個比較恰當的寫作狀態——你是以一種普通人的人生關懷來寫作的。
  • 勒克萊齊奧:得諾獎後書的翻譯版權賣得多了些
    的確,這不再是寫《戰爭》的時候,那個激烈地反抗現代文明的勒克萊齊奧了。他做了很多他第一次做的事情:例如一個小時籤出1200本書,例如參加一頓又一頓宴請……甚至站在南京西路波特曼附近的高樓下,小聲咕噥說,我挺喜歡這些高樓的。
  • 諾獎為何與中國作家距離更近?
    他很執著,專門去南聯盟徒步旅行,寫遊記,有深入的觀察和思考。當時歐洲尤其是德國打擊南聯盟,彼得·漢德克就持批評態度。米洛舍維奇去世,他出席了葬禮。我想,或許正是因為這些爭議點,導致他雖然呼聲很高而且實力上早就能得諾獎,卻一直沒有得的原因之一吧。封面新聞:今年聽到彼得·漢德克得獎,你的感受如何?邱華棟:我確實一開始還有點小詫異。
  • 林青霞給《我是路人甲》寫影評 專業老師給影評打90分
    繼梁朝偉之後,舒淇、林青霞也給《我是路人甲》寫影評——昨日上午,華語影壇中的第三篇《我是路人甲》的明星「作文」新鮮出爐。將於明日公映的爾冬陞新作《我是路人甲》,戲裡都是「路人甲」,而戲外都是電影大咖幫忙吆喝。
  • 美人林青霞唱過的那些歌
    那時候林青霞,大大的眼睛,黑色的學生短髮,青春靚麗。十七歲的林青霞,或許是對演藝圈的好奇,或許是對剛高中畢業對未來的迷茫,懵懵懂懂的開始了演戲生涯。在這之後,林青霞拍過一百多部電影,角色多變,從青春少女演到女俠,並且憑藉《滾滾紅塵》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他自2006年獲得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之後,每年都出現在多家博彩公司賠率榜的前端。但村上春樹本人卻稱,自己寫作的動力來自於讀者而非獎項。  無緣諾獎的知名作家並不是只有村上春樹一個。曾有媒體統計過,在過往的百年歲月中,許多文學大師與諾獎失之交臂:包括列夫·託爾斯泰、易卜生、卡夫卡、契訶夫等等。
  • 評論界讚譽莫言近作《晚熟的人》破除「諾獎魔咒」
    作為主持人,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張清華教授一開場就透露「莫言老師反覆斟酌之後決定不在場,讓大家發言更加自由」,但後面的話一掃全場失望之情並引來一陣鬨笑,「他晚上要陪大家吃飯,而且有好酒,希望各位不要發言之後就走了。」
  • 林青霞時隔6年再發動態,透露4歲外孫女近況,3代同堂其樂融融
    林青霞表示,自己又將出版新書,邢李原則對三個女兒說:「你媽寫了三本書,說不定將來拿個諾貝爾文學獎回來。」林青霞稱,雖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但「聽聽也覺得開心」。因為過生日,林青霞夫婦與女兒們團聚在一起慶生,大女兒邢嘉倩親手製作了木頭書架,並把林青霞的書作擺放在書架上。另外林青霞透露,因為自己屬馬,女兒特意在書架上刻了個馬頭。感動於女兒的心意,林青霞也表示希望自己的書越寫越多,書架越來越寬。
  • 莫言獲諾獎獎金750萬元 盤點寫作致富的作家
    中國作家莫言此前較長時間內,一直以超低賠率位列歐洲博彩公司競猜榜單榜首,使得中國文化圈對今年諾獎表現出格外的熱情,昨日,不少網友直接表示:「坐等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莫言拿獎有先兆?央視首次受邀採訪諾獎  就在諾貝爾文學獎開獎的前一天,連續猜中三年諾獎得主的英國博彩公司Ladbrokes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賠率又發生戲劇性變化。
  • 沒有大學學位也能拿諾貝爾獎?2020年諾獎得主 學 歷 大 比 拼!
    「名校教授」也往往是基礎稱號,連本科學位都沒的文學獎得主,顯得格格不入,從塵埃到神龕,她一路經歷了什麼?我更生動、更發自肺腑地知道,我不想死」。在寫完第一本書後,她遇到了一個深刻的作家瓶頸,考慮完全放棄寫作。在佛蒙特州戈達德學院舉行的作家聚會時,她被其他作家所鼓舞,她最終決定找一份教書的工作。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她將在包括戈達德學院和衣阿華大學在內的許多學院和大學任教。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格呂克有時會經歷高生產力的時期,然後是數月甚至數年的創造性不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