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2萬家,碾壓海底撈!中國最low的店,火到沒有對手

2020-12-22 donews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金錯刀(ID:ijincuodao)作者:周霜降

誰是下沉市場的大佬?

——正新雞排。

這家五環內名不見經傳,平平無奇的品牌,論門店數,是當之無愧的「下沉市場連鎖餐飲NO.1」!

全國門店數達到了22030家!是肯德基中國的3倍,麥當勞中國的7倍。

麥當勞大陸分布圖

肯德基大陸分布圖

再具體一點。中國縣級行政區是2863個,意味著一個縣就有5家正新雞排!

中國最大的奶茶店蜜雪冰城,在正新面前,就是個弟弟,全國店鋪也就7000多家。

即使在疫情肆虐的4月,整個餐飲行業哀鴻遍野,正新雞排還是像一匹野馬,開出了接近600家門店!

吃正新的,愛到骨子裡;不吃正新的,覺得這是個low品牌。但不管是誰,正新的牛逼程度,都會超過他的想像。

不起眼的地攤小吃,營收竟反超海底撈!

雖然名字老派,但正新其實是個00後。

2000年,創始人陳傳武在溫州市瑞安大街上,開出了第一家「正新小吃店」,但那時候肯德基和麥當勞在國內風頭正盛,根本沒多少人看得上正新。

前12年,正新一直不溫不火,平平無奇。

那會也沒固定什麼品類,什麼火就賣什麼。有漢堡、雞翅、肉串、飲品等10多個種類,幾百個單品。

但一直缺乏特色主打的產品,不僅消費者難以選擇,還增加了採購、物流、加工等流程環節的負擔,一度陷入發展瓶頸。

真正崛起,是在2012年。

那年,陳傳武下狠心,砍掉了店內90%的產品,把雞排作為門店主打產品,順帶賣些以烤肉、烤魷魚等熱銷燒烤,改名為「正新雞排」,把店面開到商業街上。

就這樣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結果2013年,H7N9禽流感爆發,給了正新雞排致命一擊,公司業績跌到谷底。

就在同行都因此關店的時候,陳傳武沒有關店,做了兩個重要決定。

一是開放加盟。

大量的加盟門店覆蓋極具「侵略性」,能實現連鎖品牌的效率最大化。

但餐飲加盟的品牌那麼多,正新雞排的優勢在哪裡呢?

——加盟費低!

其實相較於正餐高昂的加盟費用,快餐小吃的門檻本就已經低很多了。比如黃燜雞米飯、絕味鴨脖等單店投入在10萬—30萬。

但正新雞排加盟費更低。不含租金和裝修投資費用僅在9、10萬左右。早前推出的櫃檯模式更是低至3.58萬元,就這樣吸引了很多加盟商,因此正新雞排在短時間內就擴張到了全國很多城市。

二是加大宣傳。

陳傳武最絕的一招,就是邀請剛拿到金馬影帝的黃渤,代言正新雞排。

不僅增加了知名度,還一改雞排行業品牌雜亂、「地攤小吃」的印象,與山寨品牌進行了區分。

明星代言爽,一直代言一直爽。嘗到甜頭後,2016年,正新雞排又在《極限挑戰》中高調露出,黃渤帶著孫紅雷、黃磊等一眾明星的試吃場面一播出,正新雞排在網絡上的搜索值瞬間飆升。

誰也沒想到,過去那個又小又「low」的正新雞排,有一天能稱霸全國,在全國開出2萬家店!多到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你打開地圖,搜索正新雞排,能瞬間被地圖上顯示的紅點所淹沒。正新雞排甚至都把店開到了東南亞。

在Instagram上,日韓人尤其喜愛。

作為全國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小吃,正新雞排2016年曾做到營收70億,這個營收是什麼概念?

和當時海底撈的全國營收差不多,堪稱小吃街王者!

同行們對正新的態度都從「一開始看不起,到看不懂,再到學不會。」

講到這裡,也許你應該意識到,雖然你已經很久沒有光顧正新雞排,但它已經牛逼到超乎你的想像。

年輕人更是對它愛的深沉。

便宜,便宜還是便宜

成就正新雞排下沉大佬地位的,不是別的正是價格。

刀哥原以為大家有錢了就會轉戰肯德基、麥當勞,但是沒想到,正新它實在是太便宜了。

吃正新的人「很多就是吃不起肯德基的人」。

和蜜雪冰城憑藉產品單價10元左右的價格優勢,抓住了數量龐大的消費群體一樣,正新雞排也是同樣的套路。

相對於去肯德基動輒就要四五十,甚至上百元的花費,正新的主力產品雞排、小串、漢堡等單價在10元左右。

而且,正新雞排在低價的基礎上,還弄了一個贈飲。顧客買雞排,就能免費獲得一份5塊錢的飲料。

帶給消費者的感受是「花一樣錢,得兩樣」,有吃有喝,很超預期。

就問你心動不心動?

正新雞排更牛的是,全國所有城市,採用的是統一的價格體系,就連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或者是景區都不例外,一律堅持靠高性價比引來客流。

而低價還能形成一定的價格壁壘,當新品牌進入市場時,已經深植入消費者心智的正新雞排,江湖地位已經穩妥了。

憑藉這樣平價差異化定位,正新雞排,讓吃不起肯德基的人,吃的起正新雞排。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能夠做到那麼便宜?

一是有賴於成熟的雞肉供應鏈。

在所有中餐供應鏈裡,雞肉是全中國最成熟的,有著成熟且完整的上下遊鏈條。相較於肉豬,小雞崽的養殖時間不僅更低,還有更強的抗周期波動性。

二是正新自己也有成熟的底層供應鏈。

直至2013年,正新雞排已經累計投資將近9000萬在供應鏈上,截至去年,正新雞排在全國共擁有超過40個倉庫、300多輛冷運車。

正新還專門建了自己的物流公司——圓規物流,在集團內外餐飲配送發揮了大作用,目前依託7大中央庫,建立了50多個遍布全國的前置倉配中心。

正新供應鏈還為其他品牌餐廳提供供應鏈生態服務,據官方報導顯示,正新食材供應鏈現服務總門店數超過28000家,年銷售額已達到100多億元。

就這樣,正新雞排的傳奇傳遍了三四線小城。

有人說正新之於肯德基就像《鄉村愛情》之於《生活大爆炸》。

即使在美團外賣上,好評差評參半,有人罵它難吃,但它也依舊火得離譜。

下沉市場的錢,真的好賺嗎?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人談下沉戰略,但在刀哥看來蜜雪冰城、正新雞排,早就是下沉之王了。

但提起這些下沉之王,商業的另一端卻有一大批網紅店流淚。

一開始,這些網紅店的出現,讓很多人愛上了一項叫做「為吃飯排隊」的活動。

然而,經過幾年的發展,真正能夠跑出的網紅店屈指可數。

「一年紅火,兩年穩中有降,三年就撐不下去」,是他們的常態。

比起網紅店,這些下沉之王不夠高逼格,甚至很low,但為什麼曇花一現的是網紅店?

營銷>產品。

網紅店能火,一部分是因為顏值高,是拍照打卡的聖地。

再來就是各種五花八門的噱頭使勁炒,越奇葩越好!像什麼便所餐廳這種包含惡趣味含義的網紅店,一炒就紅。

但尷尬的是,噱頭炒得一個比一個精彩,產品品質卻一家比一家低!

雖然下沉品牌們不夠逼格,也上不了臺面,但是他們勝在產品,低價優質。

拿五菱宏光來說,五菱宏光作為家用小麵包中的霸主,卻締造了秋名山不滅的神話,一年的銷量比二三四名加起來還要高。

5萬元的價格治得你心服口服,地表就沒有五菱宏光走不動的道。

網紅店固然可以靠著自己的高顏值和各種營銷噱頭來吸引消費者,但是他們都屬於「沒有下次」餐廳。

無論是針對小鎮青年,還是面對一線城市的都市麗人,只要是噱頭大於產品,都是死路一條。

結語:

在低門檻行業,如果沒有強大供應鏈的支持,那走低價路線無疑是一條絕路。

正新雞排之所以能靠低價打天下,得益於它全備的供應鏈體系。但縱觀整個下沉市場,不是所有品牌都活得很好。

像鞋王達芙妮就沒能在下沉市場翻身。

有個消費者的吐槽很經典:「本來是看中它便宜,可是鞋子太磨腳,經常買了就後悔。有一雙沒穿幾天就壞了。」

低價不等於低質。

要想在下沉市場掘金,不是隨隨便便用低價就可以糊弄的。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

相關焦點

  • 2元店很low?美元樹1元店做成了世界500強,全球開店
    它就是美元樹(Dollar Trees),一家所有商品只賣1美元的美國零售巨頭,已在全球開店14835家。在德勤發布的2018年度全球零售商力量報告中,美元樹排名第49,碾壓屈臣氏、華潤萬家。第一類商品本身並不掙錢,它的作用是用來吸引顧客到店,擴大自己的影響。進店的顧客多了,後兩類產品賣得自然也會快。所以,美元樹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第一類商品上,看似本末倒置,實則暗藏新機。
  • 中國4大「最火」的火鍋店,海底撈上榜,它卻最受吃貨喜愛
    中國4大"最火"的火鍋店,海底撈上榜,它卻最受吃貨喜愛 中國人的餐桌,被火鍋統一了口味。無論寒暑,火鍋店前總是擠滿了排位等號的人。飄著雪花的冬日,來上一鍋熱氣騰騰的火鍋,從舌尖到胃那是說不出的熱辣滾燙。
  • 海底撈是如何打敗這15萬家火鍋店的?
    2011年,中國餐飲協會第一次發布了「中國火鍋品牌TOP50榜單」,重慶火鍋獨佔鰲頭,一舉拿下15席,幫助重慶拿下了「中國火鍋之都」的美名。然而,從2014年開始,榜單上的重慶火鍋品牌一年比一年少,到了2019年,曾經輝煌無比的重慶火鍋在TOP50榜單中只剩下了8席,「中國火鍋之都」的地位岌岌可危。
  • 麥當勞3萬家、肯德基1萬家 中國餐飲的「萬店夢」還有多遠?
    「開遍全球,開出10000家門店!」是中國多少餐飲人的夢想!近幾年,也不斷有知名餐企提出萬店夢想,前有西貝提出「要開10萬+門店」、西少爺提出「要在全球開1萬家門店」,後有阿里提出2-3年開出1萬家新式快餐店!
  • 餐飲開店這麼多坑,我還能開什麼店?
    自2015年起,餐飲市場份額以超過10%的增速逐年遞增,到2019年,已由2015年的3.2萬億元增長到4.67萬億元,餐飲門店數也有326萬家增加到2019年的1107萬家。5年來,餐飲市場份額增加了46%,但門店數卻翻了將近4倍;店均年銷售額也從2015年的99萬變成了42萬,42萬的年營業額,僅相當於一家200平米餐廳一個月的營業額。
  • 每60分鐘新開1店,一家雞排店年收入抵一個海底撈!
    對於小吃界來說,過去一年最瘋狂的事兒不是川普逆襲和英國脫歐,而是瘋狂的炸雞。在國內,雞排店以每小時新增一家的速度「病毒般」增長,最有名的雞排品牌店面近萬家,據說年營收直追海底撈;在國外,漢堡王18億美金收購了炸雞連鎖品牌Popeyes……這個賽道有多大?超乎你的想像!
  • 曾是中國火鍋的領頭羊,比海底撈火,年賺52億,如今「肥」不起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火鍋店真的越開越多,甚至很多明星做起的副業都是開火鍋店,包貝爾、薛之謙,他們的店真的開得風生水起。提起火鍋店,人們會想到海底撈,海底撈一直以來都是以他們服務好,海底撈是全球領先、快速增長的中式餐飲品牌,主打火鍋品類。
  • 重慶首家海底撈、西南首家蘇寧極物,來福士「首店經濟」如何衝擊...
    截止2019年6月30日,海底撈已在中國(含香港、臺灣地區)118個城市,以及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經營593家直營門店。 此次海底撈入渝,對於海底撈、重慶火鍋品牌、乃至全國火鍋市場具有標誌性意義。
  • 海底撈上市幕後:老闆管理六親不認,273家店收入百億,開店一年回本
    三年來,海底撈的門店數量一直在擴張,從2015年的112家擴張到了2017年的273家;營收總額從57.57億元增至106.37億元;年度利潤由4.12億元增至11.94億元。2017年的淨利潤率達到11.22%,複合年增長率為70.5%。招股書中還顯示,海底撈成為中國國內首家營收超百億的餐企。
  • 中國便利店之王:碾壓全家、711,全國開2萬家店
    如果一對夫妻要在杭州開一家45平方米的店鋪,以年租金10萬元、2名員工輪班(8萬元的成本)計算,總投資金額大概在25萬-30萬元左右。 門店是否能盈利,最關鍵的是選址以及店主的個人經營能力。選址好,會帶來更高的營業額,但租金也會相應上漲。而經營更像是「撅著屁股撿鋼鏰」的活兒。
  • 探店海底撈、呷哺、小肥羊、小龍坎……為你揭秘火鍋暴利與虧損的...
    下面內容可能要用你30分鐘,但看完後,你將成朋友圈裡最懂火鍋行業的大神。一、海底撈到底有多賺錢?火鍋行業是一個極度分散的市場,火鍋餐廳市場CR5(前五名品牌市場佔有率)僅為5.5%,其中海底撈佔2.2%,呷哺呷哺僅佔0.8%。另外,海底撈也是中國和全球中式餐飲市場份額第一,分別為0.3%和0.2%。
  • 小龍坎、海底撈攤上事了!又一明星開店,火鍋這麼賺錢嗎?
    從小龍坎的一家加盟門店被媒體曝光兩年內製售地溝油2噸,到消費者在海底撈就餐時吃出硬質塑料片,再到藝人鄭愷開設的火鳳祥火鍋店被吼堂老火鍋喊話抄襲……種種跡象表明,現在的火鍋店是越來越不走心了,「摻假」現象日益嚴重。
  • 中國便利店之王:碾壓全家、7-11,全國開2萬家店
    真正鋪到全國範圍的只有三家:中石化的易捷、中石油的崑崙好客,以及東莞糖酒集團的美宜佳。美宜佳和中石化中石油兩家便利店站在不一樣的起點:國資企業們有天然的優勢,憑藉遍布全國的加油站拓店。但從門店數量來看,美宜佳絲毫不輸它們。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7月,美宜佳門店突破20000家,門店數量全國第二,超過崑崙好客。憑藉這點,業內稱美宜佳為「便利店之王」。
  • 海底撈同店銷售放緩 二線城市競爭加劇
    不過,相比此前海底撈在一些核心數據如同店增長上有所下降來看,其中,在被海底撈給予厚望的二線城市,同店銷售增速下跌幅度最大。截至發稿,海底撈未對《中國經營報》記者提出關於財報的問題予以答覆。同時,隨著火鍋賽道上的越發擁擠,海底撈也許越來越不能忽視這些競爭者了。被二線城市拖累?和2018年9月更新後的招股書內容一樣,海底撈在同店銷售額上增長有所放緩。記者留意到,2018年其同店銷售增速僅為6.2%,相比之下,這個數據在 2018年上半年為6.4%。
  • 狂飆海底撈:每 1.2 天新開 1 家店
    雖然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大增,但由於營收仍未達到市場預期(272.4 億元),3 月 26 日,海底撈股價開盤後一度下跌 4.2%。這樣的增長速度在 2020 年被新冠疫情按下暫停鍵。從 1 月 26 日宣布停業,到 3 月 12 日起逐步恢復全國門店堂食業務,海底撈在這 46 天中的損失難以估量。公司在年報中表示," 財務影響於本公告日期並不能合理估計 "。
  • 重慶海底撈來福士店招到服務員了,今日開業,上午10點排隊16桌
    海底撈入住重慶並將會開多家門店的消息在前幾個月已經傳遍了重慶火鍋界,一度讓大家議論紛紛,不少人期待在重慶來福士開業當天去試一試這個以服務走天下的火鍋,到底是怎麼火遍天南海北的。但是在重慶來福士開業當天,海底撈卻放了重慶人的鴿子,官微還和網友調侃是因為招不到服務員導致門店沒有如期開放,但是在開業當天也有海底撈的店員在派發券,真實的原因是因為時間太緊,導致相關設備沒有調試好。
  • 全國火鍋門店已近40萬家 一超多強格局初現
    2017年前兩季度全國火鍋店市場競爭激烈,關店數顯著高於開店數,但第三季度後關店數/開店數比例逐漸降低。2018年,全國火鍋店關店數已經顯著低於2017年。   隨著關店數減少和開店數增加,整個火鍋行業市場規模也逐漸增大。2017年全國火鍋店數量為30萬左右,到了2018年底,這個數量持續增長到近40萬。
  • 開6000家店後,賣麻辣燙的楊國福離海底撈還有多遠?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1月8日,企業名、品牌、經營範圍含「麻辣燙」、狀態是在業、存續的企業共17萬家。從地區分布看,麻辣燙企業數量Top5省份是:吉林省(2萬家)、黑龍江省(1.6萬家)、山東省(1.4萬家)、廣東省(1.3萬家)、河南省(1.2萬家)。
  • 海底撈出局?從閉店數據看不至於-虎嗅網
    但在8月底,海底撈發布上半年財報顯示在餐飲業集體低迷的大背景之下,它仍然新開了173家門店。全球門店總數從去年年底的768家增長至935家,平均算下來,每1.05天就有1家新店開業。對比往年的官方發布的開店數據,2018年淨開店193家,2019年淨開店302家,今年的開店看起來速度比過去兩年都快!
  • 海底撈重慶首店「私人訂製」新鍋底新菜品
    首店試營業爆紅中國食品報《華夏飲食》7月4日發布《海底撈進軍「火鍋王國」重慶 兩家新店正在裝修》一文後,在網上迅速引起強烈反響,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期待海底撈入渝,但也有不少網友對此不看好,持觀望態度。上午十點排著隊拿著海底撈的號碼牌的人超過了1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