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測驗中的信度和效度,這塊知識點經常作為客觀題進行考察,最基本的是考察概念之間的區分,其次是兩者之間的關係,那麼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如何進行快速區分:
1.信度
指測驗結果的穩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測驗在多次施測後所得分數的穩定一致程度。舉個簡單例子,你測驗第一次得出的結果是80分,第二次同個測驗得出的結果是81分,這兩次測驗分數相對來說趨於穩定,所以說這個測驗的信度是比較好的。
2.效度
指測量的正確性,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舉個例子,如果小學數學老師拿卷子來測試學生數學能力,但是出的題目內容大多屬於高中數學的題目,學生普遍成績偏低,那麼久不能說明這個測驗是有效的,因為並沒有真實的測量出實際想策的東西即小學數學能力,所以該測驗效度自然是低的。
概念上已經進行了理解,現在重點講解如何把握兩者之間的關係:
1.信度是效度的基礎:我們要想談論一個測驗效度的高低,前提必須得信度得高,因為如果這個測驗多次施測的結果都不夠穩定,更不用在意是否能測出真實水平。
2.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條件:必要條件指的是後者能夠推前者,即效度高,一定能推出來信度高,因為效度高的前提必須是信度得高,但是反之亦然,即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舉個簡單例子大家就能馬上明白,在做性格測試時,如果你第一次測的結果是內向,第二次測的結果依舊是內向,但是你知道你自己本身是個外向的人,那麼兩次測驗結果是一致的,即說明信度是高的,但是並沒有測出真實的性格——外向,所以這個測試效度是低的,那麼我們就可以說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如下圖所示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就是說效度可以高也可以低,故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條件。
圍繞以上的考點介紹,我們做兩道題來加以練習:
1.以高考的入學測驗為例,如果一個考生在兩個月時間內經過2次測驗,得到的分數大致相等,那麼試題的( )。
A.信度高 B.效度高
C.區分度高 D.難度小
1.【答案】A。解析:題幹表明的是同一個測驗進行施測兩次,分數結果出現大致相等,體現了信度高,故此題選A。
【知識點】教育學-教學-教學評價-教學測驗
【難度等級】★
2.某次數學考試,應用題的文字冗長,學生讀題時間長,測驗最後得分不高( )。
A.測驗效度低 B.測驗信度高
C.題目區分度高 D.題目難度大
2.【答案】A。解析:題幹表明教師想要測驗的是學生的數學能力,但是測驗中文字冗長,導致間接的測驗學生的語文能力,所以並沒有真實的測出學生的數學能力,故此題選A。
【知識點】教育學-教學-教學評價-教學測驗
【難度等級】★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