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喚醒你對一座城,一段時光的記憶

2021-01-10 黛妮的世界文藝

1922年法國文學大師普魯斯特因肺病在巴黎病逝,享年51歲。由38歲到他去世,普魯斯特將自己的美好年華都花在寫作《追憶似水年華》這部超長篇巨著上面。

追憶似水年華小說

這書合共以7大卷出版,總計120萬字,篇幅大約等於《戰爭與和平》的2倍。這7卷依序是《在斯萬家那邊》、《在少女們身旁》、《蓋爾芒特家那邊》、《索多姆和戈摩爾》、《女囚》、《女逃亡者》和《重現的時光》。

總的說來,最後3卷比較像草稿,因為作者還沒有來得及修訂這3卷就逝世了,但人們普遍認為,最近3卷依然是小說中的經典。

1,《追憶似水年華》中的時間的藝術

要拜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這部超長篇小說需要有馬拉松跑手的能耐,一個專注的讀者也可能要堅持上幾個月才能抵達終點。當一個人專注於馬拉松賽跑的節奏之中時,他漸漸會意識到時間的存在。

追憶似水年華劇照

時間就是《追憶似水年華》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這部小說被視為意識流小說的先河,它擺脫了傳統小說的客觀線性的時間觀,因為人的意識並不跟隨事件的時間順序排列,記憶和現在此時總會糾纏一起。

當現實折過來嚴絲合縫地貼在我們長期的夢想上時,它蓋住了夢想,與它混為一體,如同兩個同樣的圖形重疊起來合而為一一樣。

——《追憶似水年華》

小說內容其實並不複雜,簡單而言就是一個敘事者以第一身敘述他對人生意義的追尋,當中涉及到他的社交活動、愛情經驗以及學習藝術的體驗。但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會漸漸重新感受到我們生活中對時間的經驗是怎樣的感覺。

追憶似水年華小說

就算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一個3小時的晚上聚會,在小說中也可以延長為盪氣迴腸的敘述,篇幅長達百多頁;一個轉瞬即逝的感官經驗,例如一陣香氣也可喚來連綿的回憶。

追憶似水年華劇照

總之,小說《追憶似水年華》通過對物理時間流失的悲劇意蘊,表達出了來自心理時間所蘊含的心靈自由,這種奧妙無窮的時間藝術突破了時間,現實與虛構之間的藩籬,從而讓時間在該部小說創作中獲得了成長的主題,為後人打開了通向未來小說的一道前所未有的大門。

2,《追憶似水年華》中的「普魯斯特瞬間 」

在小說的開頭,主人公就講到自己的生活如何憂鬱無味,直到時某個冬季的一天,當他喝茶時將一塊名為瑪德蓮的蛋糕浸在茶中,溢出的香氣竟然侵襲他的全部感官,使他突如其來地回憶起在貢布雷鄉郊的童年往事。長串的回憶就如河水般湧現,在品嘗瑪德蓮蛋糕的滋味瞬間,他多年束之高閣的記憶開始甦醒了。

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浮現。

——《追憶似水年華》

這現象就是「普魯斯特瞬間」的心理時間,意即由味覺或嗅覺而觸發一段鮮明記憶的一瞬間。主人公在「普魯斯特瞬間」的心理時間裡,平淡無味的生活突然變得濃烈而鮮活,主人公重新發現了平凡生活的無窮魅力。

追憶似水年華劇照

對於普魯斯特而言,藝術作品就是一個延長了的「普魯斯特瞬間」的心理時間,因為如《追憶似水年華》這樣的藝術作品排斥平庸而沉悶的生活,所以它們一直在提醒我們要去尋找生命本身的樂趣。

相關焦點

  • 如何略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
    2020年7月10日,是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誕辰149周年紀念日。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一向被看做最難讀的經典文學作品之一,有「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的說法。究其原因,除了七卷本的篇幅之外,還有他好用長句,情節性不強,喜歡面面俱到地描寫沙龍場景等因素。
  • 翻譯家周克希放棄翻譯《追憶似水年華》 稱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
    目前翻譯家周克希版《追憶似水年華》已經翻譯出版了第1、2、5卷,最近他決定停止翻譯《追憶似水年華》剩餘4卷。周克希7月31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引用了法國作家法郎士的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的心態:「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
  • 永恆魅力的《追憶似水年華》
    我想起了多年前所讀的普魯斯特寫的《追憶似水年華》的感受,最初讀的時候,難以平心靜氣,但讀了十幾頁後不知不覺與作者產生共鳴,雖有諸多疑問,卻無法阻擋閱讀時內心的滿足。普魯斯特情感細膩、見微知著,能將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用或比喻或誇張的方式勾畫得惟妙惟肖。一種純淨的、色彩斑斕、晶瑩剔透的視角的童年回憶,像一個溫柔的夢一樣浮現在眼前,細膩、柔美。
  • 《追憶似水年華》,一部死活讀不下去的經典
    說起那些很難讀完的巨著,總少不了一本書,20世紀初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小說包含七個部分,中文版就有240萬字,相當於10本正常體量小說的總和,讓人望而卻步。除了篇幅巨大,《追憶似水年華》還是一部意識流作品,其敘述方式看似無章可循,好像是想到哪寫到哪,沒有主線,讓人摸不著頭腦。
  • 「追憶似水年華」是錯誤的譯名?讓文學經典頭疼的「腰封」又來了
    法國文豪馬塞爾·普魯斯特的代表作《追尋逝去的時光》,譯者是知名翻譯家周克希先生。注意到封面、腰封上可能誤導讀者的地方嗎?「全三冊」「本書曾有一個錯誤的譯名——《追憶似水年華》」這套書上架後,立刻引發了一些讀者的抗議——「全三冊」讓部分讀者以為這是全集譯本,而後一個廣告語則幾乎否定了《追憶似水年華》這個譯名為這部作品在中國文學市場傳播作出的貢獻,也間接傷害了參與過《追憶似水年華》全集翻譯的15位翻譯家。
  • 周克希放棄翻譯《追憶似水年華》 稱不可能完成
    原標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幾年,翻譯家周克希經常擔心七卷本《追尋逝去的時光》(原譯名為《追憶似水年華》)可能沒辦法翻譯完成,但讀者和編輯一直希望周克希能完成這項翻譯工程。72歲的周克希最近對媒體說,他還是決定停止翻譯《追尋逝去的時光》剩餘4卷,他引用了法國作家法朗士的一句話來形容現在自己翻譯《追尋逝去的時光》的心態:「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本想10餘年翻譯全書1982年開始,譯林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七卷本的《追憶似水年華》,這個完整的譯本由15名譯者合作完成,周克希是其中一位。
  • 翻譯家周克希:不能容忍讀客如此「碰瓷」《追憶似水年華》
    有人注意到,讀客圖書在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追尋逝去的時光》的新版腰封上,不顧事實而宣稱該書「曾有一個錯誤譯名——《追憶似水年華》」,並稱此次由「讀客文化」出版的是「全三冊」。記者在第一時間聯繫到了該書譯者周克希。他告訴記者,得知譯作是被這樣「處理」的,自己「吃驚」之餘表示不能容忍,已與出版方進行交涉,提出將「錯誤譯名」「全三冊」等非常不妥之處進行更正並撤回腰封的要求。
  • 《追憶似水年華》:20世紀法國巨著,意識流小說鼻祖
    但若說誰是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的大師,普魯斯特和他的《追憶似水年華》則是全世界公認的代表。早在1984年,馬塞爾·普魯斯特就被法國《讀書》雜誌列為十名歐洲"最偉大作家"之一。他的《追憶似水年華》一共七卷,國內譯本一共2700多頁,近三百萬字,是一部超越歷史長河的宏篇巨著,也是意識流小說的開山之作。
  • 盤點《追憶似水年華》中十句經典語錄:有回憶才是完美人生
    如果要問我,哪本書讀了好幾遍都沒讀完的,那肯定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大部頭,真的是不容易讀,充滿普魯斯特獨有的意識流寫法,讀著讀著,讀者的意識也跟著飛出九霄雲外。——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我到威尼斯時,發覺我的夢已經變成我的地址了。 ——普魯斯特 《追憶逝水年華》回憶中的生活比當時當地的現實生活更為現實。 ——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所謂認識,只有對自身的認識可言。我們幾乎也可以說,所謂嫉妒,只有對自身的嫉妒可言;別人的行為是無足輕重的;我們只有從自身感到的快樂中才能引出智慧和痛苦。
  • 王瀝川為何會喜歡《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四刷後發現原因不簡單
    為什麼我會看《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呢?是因為《遇見王瀝川》中,王瀝川最喜歡這本書,但世間有那麼多書的存在,為何他偏偏獨愛這一本,這部劇看完第四遍之後,我才發現其實真的不簡單。《追憶似水年華》是法國作家馬塞爾 普魯斯特創作的一本自傳體長篇小說,全書以「我的回憶」展開, 其中包含童年回憶、家庭生活、初戀與失戀、歷史的觀察,還有對藝術的見解和對時空上的認識等等。
  • 普魯斯特的蛋糕已經保質一百年了 | 如晤
    (圖片來源:豆瓣)寫在普魯斯特逝世紀念日。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法國小說家,以七卷巨著《追憶似水年華》獨步。在這部作品中,他借敘述者「我」的視角,詳盡地描述了十九世紀末法國上流社會社交圈的面貌。他傾盡一生完成的這部作品,足以使他躋身歷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列。
  • 《追憶似水年華》,一部名字好聽的小說,我們為何不要輕易去讀?
    另外一部就是《追憶逝水年華》。《追憶似水年華》,呵,這名字可太有文藝氣息了,名字本身就有意境。普通讀者對這本書的了解,可能除了這個飄逸動人的書名之外,只知道這是一部意識流巨著。二、《追憶似水年華》為什麼難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就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這本書字數真的是太多了,全譯本竟然有240多萬字!
  • 法國偉大的小說家,意識流文學鼻祖,普魯斯特這十句名言太精彩了
    1984年,《讀者》雜誌做過這樣一次調查,主題是在讀者心中,歐洲前十名「最偉大作家」都有誰,其中法國小說家馬塞爾·普魯斯特名列第六。他憑藉小說《追憶逝水年華》名聲大噪,同時憑藉這部鴻篇巨製,不僅讓馬塞爾·普魯斯特成為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也讓其躋身世界頂級小說家的行列。
  • 那股空氣中「熟悉的氣味」,正在喚醒你10歲以前的記憶
    生活裡人們總是時不時地聞到一些所謂「熟悉的味道」,有些能讓你想到明確的場景、人物和事件,甚至連細節都歷歷在目。有些只是讓你覺得熟悉而親切,雖然記不起具體的事情,卻有一種別樣的情緒感受。這些氣味是什麼時候鑽進我們記憶中的?腦科學領域研究這個問題也有些年頭了,它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做——普魯斯特效應。
  • 「老佛爺」在這頭,普魯斯特在那頭
    「中國人的巴黎/是一條短短的奧斯曼大街/『老佛爺』在這頭/普魯斯特在那頭。」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對書裡提到的「馬賽魚湯」有些念念不忘。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裡講:「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作者卻好奇,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老佛爺」與普魯斯特,究竟誰更能代表巴黎,誰更能代表法蘭西的榮耀?
  • 文學餐桌 | 跟大仲馬、普魯斯特、普拉斯一起烹飪
    法國作家大仲馬若說到由食物喚起的記憶,便少不了說起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寫到的一種叫瑪德蓮娜(Madeleine)的小蛋糕。在小說中,以豐富感知和精細描寫著稱的普魯斯特,用了整整四頁來描繪品嘗到瑪德蓮娜小蛋糕的那一刻,在他心中湧起的童年記憶和依戀之情。
  • 臺灣嘉義藝術生活宣言 追憶似水年華(圖)
    走在午後的嘉義街頭,穿梭在古樸的巷弄之間,循著老畫家筆下的情景追憶似水年華,聆聽時光在歲月中留下的足音。 嘉義,一座靜謐又內斂的城市,總是淡淡地散發著迷人的風採。
  • 名人名言學英語:愛是用心來丈量的時間和空間(普魯斯特)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法國文學家,意識流小說的鼻祖,代表作《追憶似水年華》被譽為「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time 時間;一段時間;次數。表示抽象概念「時間」,不可數名詞;如果用「a time」,是一段時間;一次measure量;測量;衡量;權衡(動詞)方法;措施;度量單位(名詞)這句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