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似水年華》,一部名字好聽的小說,我們為何不要輕易去讀?

2021-01-10 好書館

一、飄逸的書名。

在世界名著中,有兩部的名字是非常好聽的,讀者可能因為小說的名字,就想去讀一讀。其中一部是《飄》,文藝瓜已經發文稍作分析。另外一部就是《追憶逝水年華》。

《追憶似水年華》,呵,這名字可太有文藝氣息了,名字本身就有意境。普通讀者對這本書的了解,可能除了這個飄逸動人的書名之外,只知道這是一部意識流巨著。

二、《追憶似水年華》為什麼難讀

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就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這本書字數真的是太多了,全譯本竟然有240多萬字!

我都想收回上一篇文章說《飄》(一百多萬字)字數太多的話了,因為和《追憶似水年華》比起來,《飄》是小兒科,《追憶似水年華》,全書翻譯過來240多萬字!這是什麼概念,都快趕上靠字數算錢的網絡小說了。可是這是嚴肅文學啊,作家還是非常認真去寫的,不然也不會流傳下來,世界聞名了。

《追憶似水年華》全書共七個部分,巧的是,作者從1906到1913剛好寫了七年,七年寫240萬字,一年三十多萬字,可見作者的勤奮。

字數太多,這是這本書難讀的一個表面原因,這個原因當然也重要。不然如果是伍爾夫的短篇小說,就算再乏味,我們也能夠讀完對吧。

《追憶似水年華》難讀的第二點就是,它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完整的敘事線索,很凌亂。它是片段化的,碎片化的,就像我們的思想一樣,一會想這個一會想那個。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當然很難讀。

小說從」我「的所見、所聞、所思出發,記錄了和我有關的以及當時社會人情的一些事物。其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寫,個人內心記錄,對社會和人世的評論和感想,簡直無所不包。然而就是沒有完整的情節,沒有貫穿的線索。一個一個片段不斷穿插,就像一棵大樹,」我「是樹幹,而當時和過往的事情、社會、心理、感情、議論等等,都是樹葉,他們隨意地長在樹幹上,分布著。內容很豐富,順序很凌亂。

三、所謂意識流,就是隨便寫隨便想的。

」意識流「是心理學術語,指的是我們的意識無時無刻不處於流動之中。後來,小說家把這個概念引入文學,創作意識流小說。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伍爾夫,她那篇《牆上的斑點》,是意識流短篇小說,就盯著牆上一個斑點,寫了幾千字的想像。(可見意識流有多乏味。)

如果你喜歡讀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等以故事見長的作品,建議你不要買這本書,因為它裡面的故事不夠嚴謹也不夠完整。

舉個例子吧,這本書最初被出版社拒絕出版的理由就是,一本書竟然花了30多頁的篇幅,去寫一個人在床上睡不著時候的胡思亂想。這30多頁,都是寫的意識,而意識是不完全跟著邏輯走的,意識是會打岔的。那麼,我們如何能夠跟上書本的節奏,注意力不被岔開呢?

意識流小說,就是作者隨便寫自己隨便想的小說,你想想,這其中能有完整的故事嗎?

當然,我不是否定意識流小說的價值,意識流小說自然有它的價值。只是從趣味性和易讀性來說,意識流小說,離普通大眾太遠。

結語:比意識流小說難讀的,只能是另一部意識流小說!

我說了那麼多《追憶似水年華》難讀的話,是不是代表在名著中,它就是最難讀的小說呢?還真不一定,因為它的前面,還有一本意識流小說,叫做《尤利西斯》。

聽《尤利西斯》這名字,也是夠文藝。這可也是一本讓人有苦難言的小說啊,說讀不懂的話,顯得自己沒文化,說讀懂了吧,還真不知道作者寫了什麼。讀者,你沒毛病,因為大學教授都難讀懂。文藝瓜研究生時期的一位老師,文學教授,曾在授課時候告訴我們,他最近讀《尤利西斯》簡直頭都要讀炸了。聽了老師的說話後,我默默刪除購物車中的《尤利西斯》,從此留在腦海的,只有沒有讀完的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了。意識流,還是再見吧。

相關焦點

  • 《追憶似水年華》,一部死活讀不下去的經典
    說起那些很難讀完的巨著,總少不了一本書,20世紀初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小說包含七個部分,中文版就有240萬字,相當於10本正常體量小說的總和,讓人望而卻步。除了篇幅巨大,《追憶似水年華》還是一部意識流作品,其敘述方式看似無章可循,好像是想到哪寫到哪,沒有主線,讓人摸不著頭腦。
  • 如何略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
    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一向被看做最難讀的經典文學作品之一,有「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的說法。究其原因,除了七卷本的篇幅之外,還有他好用長句,情節性不強,喜歡面面俱到地描寫沙龍場景等因素。那麼,結合全書的結構和寫法來看,是否有更簡單的閱讀途徑可以幫助讀者進入這本偉大著作呢?如何選擇跳讀的章節?本文將基於作者個人的偏好,提供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 王瀝川為何會喜歡《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四刷後發現原因不簡單
    為什麼我會看《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呢?是因為《遇見王瀝川》中,王瀝川最喜歡這本書,但世間有那麼多書的存在,為何他偏偏獨愛這一本,這部劇看完第四遍之後,我才發現其實真的不簡單。《追憶似水年華》是法國作家馬塞爾 普魯斯特創作的一本自傳體長篇小說,全書以「我的回憶」展開, 其中包含童年回憶、家庭生活、初戀與失戀、歷史的觀察,還有對藝術的見解和對時空上的認識等等。
  • 翻譯家周克希:不能容忍讀客如此「碰瓷」《追憶似水年華》
    有人注意到,讀客圖書在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追尋逝去的時光》的新版腰封上,不顧事實而宣稱該書「曾有一個錯誤譯名——《追憶似水年華》」,並稱此次由「讀客文化」出版的是「全三冊」。記者在第一時間聯繫到了該書譯者周克希。他告訴記者,得知譯作是被這樣「處理」的,自己「吃驚」之餘表示不能容忍,已與出版方進行交涉,提出將「錯誤譯名」「全三冊」等非常不妥之處進行更正並撤回腰封的要求。
  • 「追憶似水年華」是錯誤的譯名?讓文學經典頭疼的「腰封」又來了
    作為知名的法國文學經典的翻譯家,周克希先生翻譯有《包法利夫人》《基督山伯爵》《三劍客》《小王子》《追尋逝去的時光》等作品,他也曾多次在媒體解釋過為什麼將《追憶似水年華》譯名改成《追尋逝去的時光》,僅是翻譯觀念之爭,並無是非對錯。我們不妨為大家介紹下這本名著大致的版本問題與譯名問題。版本太多不會選擇?
  • 《追憶似水年華》:20世紀法國巨著,意識流小說鼻祖
    但若說誰是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的大師,普魯斯特和他的《追憶似水年華》則是全世界公認的代表。早在1984年,馬塞爾·普魯斯特就被法國《讀書》雜誌列為十名歐洲"最偉大作家"之一。他的《追憶似水年華》一共七卷,國內譯本一共2700多頁,近三百萬字,是一部超越歷史長河的宏篇巨著,也是意識流小說的開山之作。
  •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喚醒你對一座城,一段時光的記憶
    追憶似水年華小說這書合共以7大卷出版,總計120萬字,篇幅大約等於《戰爭與和平》的2倍。追憶似水年華劇照時間就是《追憶似水年華》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這部小說被視為意識流小說的先河,它擺脫了傳統小說的客觀線性的時間觀,因為人的意識並不跟隨事件的時間順序排列,記憶和現在此時總會糾纏一起。
  • 永恆魅力的《追憶似水年華》
    我想起了多年前所讀的普魯斯特寫的《追憶似水年華》的感受,最初讀的時候,難以平心靜氣,但讀了十幾頁後不知不覺與作者產生共鳴,雖有諸多疑問,卻無法阻擋閱讀時內心的滿足。普魯斯特情感細膩、見微知著,能將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用或比喻或誇張的方式勾畫得惟妙惟肖。一種純淨的、色彩斑斕、晶瑩剔透的視角的童年回憶,像一個溫柔的夢一樣浮現在眼前,細膩、柔美。
  • 盤點《追憶似水年華》中十句經典語錄:有回憶才是完美人生
    如果要問我,哪本書讀了好幾遍都沒讀完的,那肯定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大部頭,真的是不容易讀,充滿普魯斯特獨有的意識流寫法,讀著讀著,讀者的意識也跟著飛出九霄雲外。——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所謂認識,只有對自身的認識可言。我們幾乎也可以說,所謂嫉妒,只有對自身的嫉妒可言;別人的行為是無足輕重的;我們只有從自身感到的快樂中才能引出智慧和痛苦。 ——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當一個人不能擁有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
  • 翻譯家周克希放棄翻譯《追憶似水年華》 稱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
    翻譯家周克希《追憶似水年華》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的著作,這本小說被看作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前50年教數學,現在做翻譯 《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小說「規模宏大」,共7部,15卷,其中包括《在斯萬家那邊》(1913)、《在少女們身旁》(1919)、《蓋爾芒特家那邊》(1921)、《索多姆與戈摩爾》(1922)和作者死後出版的《女囚》、《女逃亡者》和《重現的時光》。
  • 臺灣嘉義藝術生活宣言 追憶似水年華(圖)
    走在午後的嘉義街頭,穿梭在古樸的巷弄之間,循著老畫家筆下的情景追憶似水年華,聆聽時光在歲月中留下的足音。 嘉義,一座靜謐又內斂的城市,總是淡淡地散發著迷人的風採。走在文化裡,一棟棟檜木老房子散發著思古之幽情;循著知名畫家陳澄波的畫作走訪,總能輕易挖掘嘉義市角落之美,還有檜意森活村、森林之歌、月影潭心等充滿藝術氛圍的城市光點,無不與嘉義「畫都」之美譽相呼應著,散發著耀目的璀璨光芒。
  • 周克希放棄翻譯《追憶似水年華》 稱不可能完成
    原標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幾年,翻譯家周克希經常擔心七卷本《追尋逝去的時光》(原譯名為《追憶似水年華》)可能沒辦法翻譯完成,但讀者和編輯一直希望周克希能完成這項翻譯工程。本想10餘年翻譯全書1982年開始,譯林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七卷本的《追憶似水年華》,這個完整的譯本由15名譯者合作完成,周克希是其中一位。在50歲以前,周克希是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年過半百之後才開始集中精力從事自己喜愛的翻譯工作。在完成譯林出版社的翻譯項目後,周克希一直希望能獨立完成《追憶似水年華》的翻譯。
  • 被譽為上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卻沒幾個人看得懂,買來只為裝點書櫃
    整個20世紀已經過去了,一百年時間內誕生了無數優秀經典的小說。如果做個盤點,在許多專家的眼中,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創作的《尤利西斯》無疑是榜單熱門。事實上,它早就被譽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首,更有甚者認為它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
  • 跟歌手李健學做個讀書人,這40本書你要讀!
    你和李健,還差這40本書的距離《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上大學讀的第一本小說就是《百年孤獨》,那時所有他的小說都是未經授權的,我們像來到一個新的世界,充滿好奇,任意採擷。」「作家馬爾克斯每天強迫自己上午9點到下午2點進入工作狀態,實在寫不出來東西,也要在書桌旁坐上兩個小時。讀書同樣需要自我約束和自我強制。」
  • 小說中超級好聽的角色名字,讓人第一眼就忘不了!
    在一部小說中,不僅劇情很重要,而且有一個一眼就讓人驚豔的名字,可以說是錦上添花,特別是在一些仙俠玄幻小說中,一個美好的名字,既能把人拉入到劇情當中,又更能契合書中的意境美,所以,小說中的角色名字,在一部小說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那麼今天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小說中超級好聽的人名。
  • 為什麼金庸小說裡名字好聽而現實中大部分人的名字沒有那麼好聽?
    金庸小說許多人就要問了,為什麼金庸小說中人物的名字那麼好聽而現實中大部分人的名字沒有那麼好聽呢?其實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金庸小說畢竟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是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的,所以生活中的曾阿牛可能在小說中就會叫做張無忌,「無忌」者,「彼無忌此亦無忌也」,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和初唐名臣長孫無忌都為這個名字增添不少光彩。
  • 賈平凹的一篇著名短文,飽含哲理,令人追憶似水年華
    古詩詞中經常描寫桃花,有時它象徵著一份深情,崔護曾痛心地吟誦,「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時又蘊含了深刻的哲理,白居易也驚奇地發現,「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每到陽春三月,桃紅李白,令人心醉。
  • 當你沒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時,就不「配」讀世界名著《百年孤獨》
    西方文學界有一個共識,最難讀完的三本書分別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和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在我看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是最難讀的一本,因為它是最「亂」的一部名著,其實說它亂也只是因為自己的無知和閱讀能力的貧瘠,並不能說明《百年孤獨》是本怎樣的書。許多人興致勃勃地買下這些書,決心挑戰自我,結果對自己的閱讀能力產生了嚴重懷疑。
  • 為何金庸小說熬夜讀,卻看不下去《百年孤獨》?看網友回答我樂了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何讀不下去《百年孤獨》?在眾多回答的網友中,筆者發現很多武俠迷,看完他們的回答,筆者笑了。在他們眼中,這個問題就變成了:為何當年看金庸的小說咱們能熬夜讀完,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本期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