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似水年華」是錯誤的譯名?讓文學經典頭疼的「腰封」又來了

2020-12-16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2M

多久沒有因為「腰封」而影響閱讀經典的心情了?

最近,又有一本文學經典因為腰封而「被低分」。

法國文豪馬塞爾·普魯斯特的代表作《追尋逝去的時光》,譯者是知名翻譯家周克希先生。

注意到封面、腰封上可能誤導讀者的地方嗎?

「全三冊」

「本書曾有一個錯誤的譯名——《追憶似水年華》」

這套書上架後,立刻引發了一些讀者的抗議——「全三冊」讓部分讀者以為這是全集譯本,而後一個廣告語則幾乎否定了《追憶似水年華》這個譯名為這部作品在中國文學市場傳播作出的貢獻,也間接傷害了參與過《追憶似水年華》全集翻譯的15位翻譯家。

甚至,有的讀者誤以為這是翻譯家的本意,連帶著忽視了周克希先生的優秀譯文。

於是紛紛為這本書打了低分。

作為知名的法國文學經典的翻譯家,周克希先生翻譯有《包法利夫人》《基督山伯爵》《三劍客》《小王子》《追尋逝去的時光》等作品,他也曾多次在媒體解釋過為什麼將《追憶似水年華》譯名改成《追尋逝去的時光》,僅是翻譯觀念之爭,並無是非對錯。

我們不妨為大家介紹下這本名著大致的版本問題與譯名問題。

版本太多不會選擇?

說到《追憶似水年華》的版本,不能不提它唯一的全譯本,1982年開始,譯林出版社相繼出版了由15名譯者共同翻譯完成的七卷本《追憶似水年華》,到2012年又做了一次較大的修訂。

譯者: 李恒基 / 徐繼曾 / 桂裕芳 / 袁樹仁 / 潘麗珍 / 許淵衝 /許鈞 / 楊松河 / 周克希 / 張小魯 / 張寅德 / 劉方 / 陸秉慧 /徐和瑾 / 周國強

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

這15位翻譯家中,有兩位翻譯家,徐和瑾先生和周克希先生後來希望通過一己之力推出一個全譯本。

翻譯完整七卷本《追憶似水年華》,對一個翻譯家而言是巨大的挑戰,也是巨大的迷人之處。在文學史上,這套名著有幾個特別之處:特別有名;體量特別大,有七卷,中譯本約250萬字;句子特別長,有三分之一的句子超過10行,最長的句子有394個法文詞,2417個字母。

之後,翻譯家徐和瑾相繼推出了四卷譯本,遺憾的是,他於2015年辭世,未能完成自己的翻譯計劃。這個譯本後來由譯林出版社出版。

徐和瑾 / 譯,譯林版

事實上,翻譯家周克希也在2014年宣布因年齡增長等因素,難以獨立完成全譯本翻譯,不再翻譯剩下的4卷。從2004年到2014年,他最終耗費10年時間翻譯出第一卷《去斯萬家那邊》、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第五卷《女囚》三卷。這三卷本先後在上海譯文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讀客·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

周克希 /譯,人文社版、華東師大社版

中間還有一個後浪·湖南美術出版社推出的圖像版《追尋逝去的時光》。關於版權問題,記者也詢問了譯林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後浪的相關編輯,獲知譯本在非專有版權條件下,可以由不同出版社同期出版不同版本。

多版本同時銷售自然會加劇競爭,但這似乎並不能成為炒作式營銷出現的正當理由。

如此,大家也明白,最新版本上標註的「全三冊」事實上指的是周克希先生翻譯的三卷本,但卻容易誤導讀者認為三冊就是普魯斯特原著的完整數量。而且,其他出版社的版本裡,也從未這樣標註過。

譯名之爭依然是信達雅問題

一部名著在翻譯傳播過程中有不同譯名很正常,它是時代風尚、出版理念、翻譯觀念等綜合因素影響下形成。

《追尋逝去的時光》出版之際,便因為更改了《追憶似水年華》這個普遍被接受的譯名而引發爭議討論,翻譯家周克希曾多次解釋過自己更改譯名的原因,但從未否定過之前的譯名是錯誤的。

這需要稍微回溯下普魯斯特當年的出版經過,書名在當時就經歷了多次更改。1912年,普魯斯特將完成的一部分手稿取名為《心靈的間歇》尋求出版,他計劃先交給出版社的第一卷取名為《逝去的時光》(Le Temps perdu),接下去第二卷取名為《尋回的時光》(Le Temps retrouvé)。之後和出版社了進行了大量的修改過程,幾乎將作品改頭換貌,他決定更改為現在看到的法文書名。作品出版後,有了英譯本,取名為「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和法文書名「A la recherché du temps perdu」相比,首字母對應,很有美感,而且這句話也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裡的一句。就是這樣一句美妙的翻譯,卻讓普魯斯特大失所望,他在給友人的信裡說「這下書名全給毀了」。

後來的英譯本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幾個重要出版社改為了「Insearch of Lost Time」。意思和「追尋逝去的時光」相近。

兩個英文譯名在今天依然有不同出版社出版

在周克希看來,「追憶似水年華」跟英譯名之一的「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有那麼一點像,都很唯美,符合中國讀者的審美趣味,但不夠忠實於原書名的意思,也會讓一些初看的讀者認為這部名著是像書名那樣特徵是優美。

說「本書曾有一個錯誤的譯名——《追憶似水年華》」顯然是斷章取義,而且某種程度上對讀者容易產生誤導。這個中文譯名和英文譯名一樣,都是這部名著在傳播過程中無法剝離的一部分,翻譯的信達雅向來是一個需要理性客觀探討的問題,武斷地以「錯誤」一詞進行否定只會傷害經典的傳播、讀者的信任。

全譯本太厚?還有一個選本可以選擇

周克希曾說,翻譯普魯斯特的難處不在於詞彙的複雜,而是閱讀的流暢性和思想性,他使用了大量多義詞和長句為翻譯造成了難度。這也是這部作品很少有讀者甚至作家,完整閱讀的障礙所在。周克希還樂觀表示,讀普魯斯特可以從任何地方進入,任何地方出來,不必抱著畏難心理從首頁開始,而且「翻譯普魯斯特完美是不可能的。普魯斯特其實是具有可讀性的作家,只是沒有故事而已。」

為了儘可能地讓更多讀者領略到普魯斯特獨特文體的魅力,周克希想到用選本的方式進行推薦,他採用「大跨度」的節選方式,先在整部小說的每一卷中分別選取精華段落,每個大段的文字一字不易,完全保留原書中的面貌,然後用儘可能簡潔的文字連綴這些段落,並作一些必要的交代,方便讀者更輕鬆地閱讀這部鴻篇巨著。

近期,這本《追尋逝去的時光:選本》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收錄荷蘭「野獸派」畫家凡•東恩十二幅原版彩色插畫。

正如普魯斯特在小說第七卷中所說,「真正的作品不會誕生於明媚的陽光和閒談,它們應該是夜色和安靜的產物。」同樣,一部文學經典能歷經無數時代,獲得全世界讀者認可,它也不適合用炒作式營銷去對待。

在眾多普魯斯特作品的版本裡,我們看到各家出版社展現了自己的專業水準,優雅的裝幀和翻譯大家的譯文相得益彰,這也是經典不斷被傳播、每一代讀者產生信任的真正基礎。

今日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相關焦點

  • 翻譯家周克希:不能容忍讀客如此「碰瓷」《追憶似水年華》
    有人注意到,讀客圖書在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追尋逝去的時光》的新版腰封上,不顧事實而宣稱該書「曾有一個錯誤譯名——《追憶似水年華》」,並稱此次由「讀客文化」出版的是「全三冊」。記者在第一時間聯繫到了該書譯者周克希。他告訴記者,得知譯作是被這樣「處理」的,自己「吃驚」之餘表示不能容忍,已與出版方進行交涉,提出將「錯誤譯名」「全三冊」等非常不妥之處進行更正並撤回腰封的要求。
  • 《追憶似水年華》,一部死活讀不下去的經典
    說起那些很難讀完的巨著,總少不了一本書,20世紀初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小說包含七個部分,中文版就有240萬字,相當於10本正常體量小說的總和,讓人望而卻步。除了篇幅巨大,《追憶似水年華》還是一部意識流作品,其敘述方式看似無章可循,好像是想到哪寫到哪,沒有主線,讓人摸不著頭腦。
  •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喚醒你對一座城,一段時光的記憶
    1922年法國文學大師普魯斯特因肺病在巴黎病逝,享年51歲。由38歲到他去世,普魯斯特將自己的美好年華都花在寫作《追憶似水年華》這部超長篇巨著上面。總的說來,最後3卷比較像草稿,因為作者還沒有來得及修訂這3卷就逝世了,但人們普遍認為,最近3卷依然是小說中的經典。1,《追憶似水年華》中的時間的藝術要拜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這部超長篇小說需要有馬拉松跑手的能耐,一個專注的讀者也可能要堅持上幾個月才能抵達終點。當一個人專注於馬拉松賽跑的節奏之中時,他漸漸會意識到時間的存在。
  • 如何略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
    《追憶似水年華》(全新修訂),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從哪兒讀起?普魯斯特將《追憶似水年華》的結構比作大教堂,意在說明整本書結構的和諧、勻稱。但初讀者很難把握這一點,也無需強求立刻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關於這本七卷本著作的開篇,可以有不同的讀法,不一定要按照作者給與的導圖進行。
  • 周克希放棄翻譯《追憶似水年華》 稱不可能完成
    原標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幾年,翻譯家周克希經常擔心七卷本《追尋逝去的時光》(原譯名為《追憶似水年華》)可能沒辦法翻譯完成,但讀者和編輯一直希望周克希能完成這項翻譯工程。72歲的周克希最近對媒體說,他還是決定停止翻譯《追尋逝去的時光》剩餘4卷,他引用了法國作家法朗士的一句話來形容現在自己翻譯《追尋逝去的時光》的心態:「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本想10餘年翻譯全書1982年開始,譯林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七卷本的《追憶似水年華》,這個完整的譯本由15名譯者合作完成,周克希是其中一位。
  • 盤點《追憶似水年華》中十句經典語錄:有回憶才是完美人生
    雖然《追憶似水年華》遲遲沒有讀完,但有生之年,肯定要將它讀上一遍的,畢竟,這是離普魯斯特最近的一種方式之一。就讓料峭春風為一早就等在門口的彩蝶吹開耶路撒冷的第一朵玫瑰。 ——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我到威尼斯時,發覺我的夢已經變成我的地址了。 ——普魯斯特 《追憶逝水年華》回憶中的生活比當時當地的現實生活更為現實。
  • 翻譯家周克希放棄翻譯《追憶似水年華》 稱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
    目前翻譯家周克希版《追憶似水年華》已經翻譯出版了第1、2、5卷,最近他決定停止翻譯《追憶似水年華》剩餘4卷。周克希7月31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引用了法國作家法郎士的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的心態:「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
  • 《追憶似水年華》,一部名字好聽的小說,我們為何不要輕易去讀?
    另外一部就是《追憶逝水年華》。《追憶似水年華》,呵,這名字可太有文藝氣息了,名字本身就有意境。普通讀者對這本書的了解,可能除了這個飄逸動人的書名之外,只知道這是一部意識流巨著。二、《追憶似水年華》為什麼難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就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這本書字數真的是太多了,全譯本竟然有240多萬字!
  • 《追憶似水年華》:20世紀法國巨著,意識流小說鼻祖
    法國文學光彩奪目,巴爾扎克、雨果、福樓拜等人長久閃耀的藝術傑作,始終聞名。但若說誰是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的大師,普魯斯特和他的《追憶似水年華》則是全世界公認的代表。早在1984年,馬塞爾·普魯斯特就被法國《讀書》雜誌列為十名歐洲"最偉大作家"之一。
  • 王瀝川為何會喜歡《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四刷後發現原因不簡單
    為什麼我會看《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呢?是因為《遇見王瀝川》中,王瀝川最喜歡這本書,但世間有那麼多書的存在,為何他偏偏獨愛這一本,這部劇看完第四遍之後,我才發現其實真的不簡單。《追憶似水年華》是法國作家馬塞爾 普魯斯特創作的一本自傳體長篇小說,全書以「我的回憶」展開, 其中包含童年回憶、家庭生活、初戀與失戀、歷史的觀察,還有對藝術的見解和對時空上的認識等等。
  • 永恆魅力的《追憶似水年華》
    我想起了多年前所讀的普魯斯特寫的《追憶似水年華》的感受,最初讀的時候,難以平心靜氣,但讀了十幾頁後不知不覺與作者產生共鳴,雖有諸多疑問,卻無法阻擋閱讀時內心的滿足。普魯斯特情感細膩、見微知著,能將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用或比喻或誇張的方式勾畫得惟妙惟肖。一種純淨的、色彩斑斕、晶瑩剔透的視角的童年回憶,像一個溫柔的夢一樣浮現在眼前,細膩、柔美。
  • 法國偉大的小說家,意識流文學鼻祖,普魯斯特這十句名言太精彩了
    他憑藉小說《追憶逝水年華》名聲大噪,同時憑藉這部鴻篇巨製,不僅讓馬塞爾·普魯斯特成為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也讓其躋身世界頂級小說家的行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馬塞爾·普魯斯特的十句名言,一起感受意識流文學先驅筆下文字的丰采。他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自幼多病,10歲的時候患有哮喘,一生受之困擾。
  • 賈平凹的一篇著名短文,飽含哲理,令人追憶似水年華
    不過同樣是觀賞雨中的桃花,一位才子卻感到心寒,下面介紹賈平凹的一篇著名短文,飽含哲理,令人追憶似水年華。秋去冬來,又是春暖花開,院子裡的泥土中還真拱出一個嫩綠兒,不過直到它長到二尺高,卻無人理會,甚至有一次還被豬拱折過一次。就在大家嫌棄並準備砍掉它時,還是奶奶捨不得,每天澆水、照看它。而那位栽桃核的孩子也到城裡念書、並逐漸懂事,他感到山外的天地很大,自己卻很渺小,希望轟轟烈烈地出去闖一番事業。
  • 臺灣嘉義藝術生活宣言 追憶似水年華(圖)
    走在午後的嘉義街頭,穿梭在古樸的巷弄之間,循著老畫家筆下的情景追憶似水年華,聆聽時光在歲月中留下的足音。 嘉義,一座靜謐又內斂的城市,總是淡淡地散發著迷人的風採。
  • 評:誇張不實的圖書腰封有損文學真誠品質
    評:誇張不實的圖書腰封有損文學真誠品質 但與這本書的內容相比,這本書的腰封文案卻頗讓人驚詫無語:「中國具備奪取諾貝爾文學獎實力的作家不止一個,除了莫言,至少還有葉兆言」,「如果你對中國的文學不甚了解,請讀葉兆言。」
  • 電視劇裡的文學,讓經典作品的面孔更親切
    電視劇裡的文學文/閆晗發於2020.11.23總第973期《中國新聞周刊》金秀賢新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裡的女主角是個童話作家,每集都涉及某個童話故事,既有全世界兒童耳熟能詳的藍鬍子國王、狼來了、長驢耳朵的國王,也有比較新鮮的故事《殭屍小孩》《春日之犬》,這些童話驚悚中帶著溫暖,可愛又有點扎心——那個總對別人說「狼來了」的小孩,是因為孤獨而撒謊;得知國王秘密的理髮師必須找樹洞傾訴,心裡有話一直藏著會生病;殭屍小孩不僅需要食物,也渴望媽媽的溫暖。
  • 《如何讀懂經典》:在戰略上尊重經典,但在戰術上要勇於勘破經典
    這樣,我們很容易能夠在一個經典的人物形象面前,讀到內心裡存在過的那種相似的糾結情結。比如,我們都熟知的冗長而乏味的《追憶似水年華》,作者認為它是「庸碌生活中尋找意義最有效的方式」(P153),全書所論及的痛苦與不幸,「也能對人有益。生命的價值,可能就藏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P155)。
  • 假期開始了,來看看法國人度假都在讀什麼?
    XX往往選擇的是那些艱澀不好懂的經典作家,他們的作品不是被購置來束之高閣,就是被止步於開頭幾頁。讀者們為了能夠看懂這些晦澀難懂的書,便需要藉助一些專業人士的導讀,而這種導讀正好適合在假日悠閒自適的時光中慢慢地翻閱。當讀者看完這些書後,他們對曾經令其感到驚懼的巨著就會有更近一步的了解,也就更加有可能重新去閱讀那些巨著。
  • 趙環宇:讀的是書 而不是腰封
    「中國具備奪取諾貝爾文學獎實力的作家不止一個」,「如果你對中國的文學不甚了解,請讀葉兆言」。在作家葉兆言最新散文選集《動物的意志》一書的黃色腰封上,印著這樣的文字。這裡面有些過分誇張的形容詞的確抓人眼球,但當莫言明確表示「把那些形容詞統統拿掉,希望新書不要有腰封」時,出版社遵從了他的意願。作家們對腰封的謹慎不無道理,因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起了禍端。就在今年年初,一個滿是噱頭的腰封曾製造了開年翻譯界乃至出版界爭議性最大的一場風波。「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糾正現存其他56個《小王子》譯本的200多處硬傷、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