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曾玫談「上海最小新冠肺炎患兒」治癒經歷:不主張使用抗病毒藥物
中新網杭州3月30日電(見習記者 李典)「從上海經驗來講,我不主張使用抗病毒性藥物。」30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副主任、傳染科主任曾玫接受記者專訪時,針對兒童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的治療問題如是說。
作為上海市新冠感染兒童病例惟一救治定點醫院,曾玫帶領團隊成功治癒了11例確診兒童病例,其中包括上海市確診病例中年紀最小的患者——一名僅有7個月大的嬰兒。關於治療方式,正如曾玫在「全球抗疫 四海同心」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貝因美婦幼分論壇(以下簡稱「貝因美婦幼分論壇」)中所言,針對此次疫情中的兒科患者,不應常規試用抗病毒藥物。
曾玫在「貝因美婦幼分論壇」分享治療經驗。視頻截圖
當下,世界範圍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疫情形勢依舊嚴峻。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29日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過70萬例。
「今年的金秋10月可能會是個(新冠疫情)低谷,後面可能還有高峰,所以今年(新冠疫情)基本上會綿延不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全球抗疫 四海同心」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上預測10月後或有疫情高峰。由於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其中,貝因美婦幼分論壇針對婦幼群體的診斷與治療進行了經驗分享。
在對上海市最小確診患者治療過程中,曾玫回憶,患者雖僅有7個月大,但治療原則與其他年齡較大的兒童並無異處,「在治療中,我們主要根據患兒病情給予對症合理下藥。」如患者出現發燒症狀,會使用退燒藥退燒,咳嗽明顯時則會讓病人服用一些咳嗽藥水,儘量讓口味適合患兒,提高服藥依從性,「如果是非重症肺炎患者,我們通常口服用藥,避免靜脈注射。」
由於該名小患者新冠肺炎症狀較輕,曾玫僅用了止咳藥物進行治療。經過17天精心護理和觀察,最終這名嬰兒呼吸道感染症狀很快消失,兩次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驗均呈陰性,達到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
「目前尚未研究發現出針對新冠病毒的有特效藥物,所以在使用抗病毒藥物中,我們要冷靜,不要盲目進行各種嘗試。」曾玫表示。
在曾玫看來,對病毒性疾病而言,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人體的免疫力至關重要。
張文宏亦認同此觀點。他表示,世界上還沒有一個「神藥」可以快速地戰勝病毒。而從此次疫情中可以得知,人的免疫力非常重要,病毒性疾病很大一部分是通過人體的免疫系統把它清除。
何為免疫力?貝因美創始人、貝因美首席科學家謝宏解釋,現代免疫學認為,免疫力就是人體識別和排除「異己」的生理反應。「免疫系統可以說就是人體的安保防禦機制,人們通過其來識別和消除外來的任何不良物質,處理衰老、損傷、死亡和退化的自我細胞,識別和治療體內的變異細胞和病毒細菌感染,最終達到防禦、治癒疾病的目標。」
人體的免疫系統為何如此重要?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以病理學研究為基礎,追溯到細胞因子風暴是新冠肺炎重症化的關鍵因素。她認為,往往是因為病毒引起人體免疫系統的過度敏感,免疫細胞過度產生大量的炎症細胞因子,導致人體變化,包括休克、低氧血症、臟器損傷等,最後導致繼發感染,實現重症到危重症的變化。
曾玫指出,人體的免疫力是戰勝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對兒童來說也是如此。而兒童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包括攝入營養要均衡、生活需規律、睡眠充足、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