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結束了, 女兒成績稍有點小進步,便笑嘻嘻地問我要獎勵,我說給你個毛慄子吃吃。女兒下意識摸摸頭,吐吐舌頭,跑回房去了。
調皮的小孩吃「毛慄子」,乖小孩吃糖炒慄子。這是小時候大人們說得最多的話。
冬天的夜晚,天黑得特別早。他從公交車下來,寒風吹過,不禁打了一個哆嗦。風中裹著的濃濃的甜香簡直把人燻暈,尋著香氣,找到巷口旁的糖炒慄子鋪,其實就是用黑乎乎的油罐支起一口大鐵鍋,老闆拿著一把大的鐵鏟,一下下用力地翻炒,褐色的慄子隨著黑色的粗砂翻滾著,嗶嗶啵啵迫不及待地爆開一個個小口,散發出誘人的味道。炒好的慄子篩掉砂,用一個紙袋裝好,揣進口袋裡,手插進口袋捂著,趕緊快步走回家。孩子們圍上來,拿幾個在手裡,燙得不停地左手倒右手,小心剝開,香甜軟糯的慄子輕輕一抿,入口即化。
可惜這樣的畫面只出現在我們小時候,現在手工炒制的慄子不常見了,多是用炒慄子機器加工,吃上去少了一些煙火氣,也便少了一些熱烘烘暖洋洋的感覺。
衡山路上,梧桐掩映,衡山賓館就像一隻展翅的雄鷹,顯赫矗立。這座建於1932年的高級公寓至上世紀80年代一直是上海西區最高的地標式建築,而低調的慄子粉蛋糕,就放在門口西餅店的冰櫃裡,包裝並不起眼,塑料圓盒,蓋上印著「畢卡第」建築的商標。有時候你會看到白髮蒼蒼的老先生老太太,一杯咖啡,一隻小勺,慢慢抿著蛋糕,似乎在回憶昔日的時光。有別於紅寶石的幹硬和凱司令的細軟,衡山賓館慄子蛋糕在老一輩人口中被叫作「慄子粉」,因為只有這裡的慄子才是粉狀的。據說大多數做蛋糕的慄子泥是用絞肉機絞的,只有衡山賓館是採用專門的夾子手工壓制。拇指大慄子磨成粉,拌入蛋糕,加上些許威士忌,擠上動物奶油,糯滑不膩,口感若雲,因為無添加,24小時內必須吃完,冰鎮後尤其美味。
法國的蒙布朗MONT BLANC也是用慄子做的甜點,以阿爾卑斯山的俊秀山峰"白朗峰"命名。白朗峰山頂常年積雪,在秋天因樹木枯萎變成褐色。而慄子的產季正是秋天,用褐色的慄子奶油一圈圈繞著蛋糕胚,慢慢堆疊出一座山的樣子,這就是蒙布朗,讓人在舌尖上就能感受到秋季的天高雲淡,遼闊深遠。不僅又想到那更為人們熟知的以白朗峰為標誌的品牌萬寶龍。它的六角白星標記,恰恰是勃朗峰俯瞰的形狀,該山峰的最高點為海拔4810米,刻在筆尖上,彰顯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迎合成功人士們的心理需求。
有點扯遠了,現在是「慄子季」,用慄子做菜也是不容錯過的一期一會,如板慄燒雞,板慄燒肉。慄子和芋艿,茨菰一樣,本身並沒有啥味道,也不容易入味,需要和其他比較葷膩的食材一起烹調,「有味使其出,無味使其入」。秘訣無他,一般就是小火慢燉,讓板慄吸飽 肉汁,變得軟糯香甜,油光可鑑,一上桌,小小的慄子們往往是最先被搶光的。
上海不大見到板慄樹,在網上百度板慄的科普,原來長在樹上的慄子有一層毛殼,有點像開心消消樂中的毛球怪,難怪俗名「毛慄子」呢。在這個落葉不掃的季節,走上街頭,買一包糖炒慄子,邊走邊吃,感受一下晚秋的清冷和溫暖,蕭瑟與甜蜜吧。